首页 > 文献资料
-
治水当审肺脾肾
水肿者,明·张介宾<景岳全书·肿胀>言之详,其云:"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故水肿皆责之于肺脾肾,以肺者多因感受外邪,失于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脾者多因外感内伤,而运化失司不能制水.肾者多因劳倦内伤而失开阖.
-
“肺主呼吸”对“通调水道”影响的实验观察
目的:观察呼吸功能改变与尿量变化之间的相关性,探讨观察“肺主呼吸”对“通调水道”的影响.方法:以尿液量变化为主要指标,观察哮喘模型小鼠呼吸功能改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模型呼吸大鼠功能改变及正压扩肺家兔肺通气活动改变对“通调水道”的影响.测量各动物特定时段的产尿量,观察模型组动物尿量是否较对照组有所改变.结果:3个动物实验模型组动物尿量均较对照组减少.1)哮喘模型小鼠5h总尿量较对照组减少(P<0.05);2)COPD模型大鼠在6h,12 h,18 h和24 h各时段的总尿量均较对照组减少(P<0.05);3)正压扩肺家兔尿量较自身平静呼吸时10 min内尿滴数减少(P<0.05),且正压扩肺家兔正压扩肺干预后10 min内尿滴数较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获得了“肺主呼吸”对“通调水道”的影响实验依据,为进一步深入探讨“肺主通调水道”相关分子信号的调控途径,揭示其现代生物学机制奠定了基础.
-
上理肺气治下病
肺为五脏之一,其位置高且覆盖在五脏六腑之上,故有"肺为脏腑之华盖"的说法.肺与外界环境息息相通,易受外邪的侵袭,肺又有"娇脏"之称.肺为人体的"气之本,魄之处",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
-
针推结合治疗小儿遗尿
方法:采用先针灸后推拿的方法,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①针灸方法:下元虚寒型取关元、中极、三阴交、百会,针用补法,并用灸箱(长30 cm,宽20cmn,高20 cm,中上置网)灸关元、中极,雀啄灸百会;脾肺气虚型取气海、中极、三阴交、足三里、百会、尺泽,针用补法,并用灸箱灸气海、中极,雀啄灸百会、足三里.诸穴针刺得气行针5分钟后起针,不留针,艾灸40分钟为度.②推拿方法:揉丹田,补肾经,按揉肾俞,擦腰骶部以温补肾气,壮命门之火,固涩下元;补脾经、肺经,推三关健脾益气,补肺脾气虚;按揉百会,揉"外劳"温阳升提;按揉三阴交以通调水道.
-
浅析通调水道与水通道蛋白结合论治分泌性中耳炎
目的强调分泌性中耳炎从肺论治的重要性。方法分析肺脏通调水道的机理,阐述水通道蛋白在该病中的发病机制。结果肺脏通调水道与水通道蛋白的功用是相通的。结论可以认为宣肺通窍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明显,宣肺通窍可调节水通道蛋白在中耳的表达,但需要试验印证。
-
浅谈水肿病的"肺肾同治"
谈到水肿病的治疗,现代临床医学主要关注的是肾病,并主要针对肾病排泄功能而进行利尿.祖国医学则认为水肿及水液停聚等病症,在针对肾脏、利尿治疗的同时,还应结合肺脏的调理与治疗,即进行"肺肾同治".一、祖国医学的认识(一)中医关于肺"通调水道"的理论中医理论认为,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需多脏腑综合调节,主要通过肺、脾、肾三脏相互作用共同完成.
-
浅谈中医护理的体会
中医护理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工作,一贯重视护理,主张“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包括精神修养、个人卫生、环境卫生、饮食护理与禁忌及用药护理等方面的内容.中医护理以中医整体观为护理工作的指导思想,“辨证”是护理的主要依据.1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1.1 整体观念整体就是统一性完整性.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人体是由若干脏器、器管和组织所组成、各脏器、器官和组织都有着不同的功能.如心主血脉、主神志,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和肃降,又有通调水道和朝百脉之功能等.
-
从“津液相关”探讨肺与大肠相表里
从“津液相关”角度出发探讨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内涵.肺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大肠主津,为传导之官,二者密切联系,相辅相成.通过探讨肺与大肠的“津液相关”理论,可以加深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内涵,进一步加深对中医临床的理论指导和治疗启示.
-
小青龙汤临床应用之我见
1 小青龙汤的药物组成麻黄15戬白芍20g、细辛4g、干姜10g、桂枝10g、五1味子10g、半夏10g、甘草10g,水煎服早晚各一次.加减法:咳嗽喘促动则尤甚为肾虚,肾不纳气之故也加核桃仁30g,咳嗽重者为肺气不宣加杏仁10g,浮肿者为喘气不宣,肺失清肃通调水道故也,加云苓30g;心烦口渴少饮为阳明热者加生石膏50g;胸痞者为胸阳不振,气机不畅加瓜蒌20g、川朴10g;干呕者胃气上逆也,加防皮10g.
-
从中医“玄府气液”与“火郁发之”理论探讨治疗肺纤维化的方法
?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指出,诸病皆以“火热”为病机,以玄府通利为关键,应将玄府闭塞与“郁结说”“火热论”共熔于一炉。我们将该理论用于肺纤维化的治疗,在长期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中,结合肺主气、通调水道的特点,将玄府气液理论与火郁发之相结合,以宣通气机、布散津液、化痰行瘀、驱邪生新为基本治则,取得较好疗效,为治疗肺纤维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
浅论中医对痰证的认识及发展
对于痰的认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一般认为:自呼吸道产生而排出的涎液谓之痰,这是常说的狭义之痰、有形之痰,而中医理论又不仅限于肉眼可见之痰,更多地是指概念意义上的痰——无形的、无处不在的、盅惑为病的痰,这是指广义的痰。自古以来,很多医家都着笔墨描述这无形之痰,创立了很多施治有效的方药,使临床很多顽疾怪病得以治愈,在中医学发展史上独树一帜地创立了痰证学说。 但是对于广义之痰,不论是从致病因素,或病理产物角度论述对于现代医学发展来讲都是不甚详尽和完善的。加上现在临床上以痰论病增多,疗效显著,都急需对痰证进行专门的深入研究与探讨。 中医对痰证的认识,经历了从有形之痰到无形之痰的认识过程。在《内经》阶段记载有“饮发于中”、“积饮心痛”等,虽没提到痰字,但对其证型已有明确记载。《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精并行。”这段文字记载为后世医家对痰饮的研究思路奠定了理论基础。《内经》的论述多详于饮而疏于痰。因为从《诗经*庸阝风》里“彳步彼阿丘,言采其(亡)/(虫虫)。”([ HT7,5〗亡)/(虫虫)是化痰药贝母;另外甘肃武威出土的汉墓医简中记载用虻(贝母)和漏芦等治疗痰瘀病证的方药,可见那时的人们已会采集和运用化痰药了。
-
排毒益肾汤联合西医治疗急性肾损伤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排毒益肾汤联合西医治疗急性肾损伤(AKI)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7月至2015年7月住院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12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排毒益肾汤治疗,监测血肌酐(SCr)、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胱抑素C (Cys C),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0.3%,高于对照组的68.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Cr、NGAL、Cys C均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排毒益肾汤联合西医治疗可显著改善急性肾损伤患者的肾脏功能,加速肾功能恢复,提高AKI的生存率、改善预后.
-
中医辨证治疗遗尿体会
1概论遗尿是指在睡眠中小便自遗尿,醒后方知的病症,俗称尿床.多因先天禀赋不足,肺脾肾亏虚,不能通调水道,膀胧不约所致.本症虚多实少,虚证常予温肾固涩,实证则清利湿热,活血化瘀为主.
-
养护肺腑七要诀
祖国医学认为,"肺为娇脏".根据中医的脏象与经络学说,肺主司呼吸,统一身之气;且通调水道,宜散肃降;开合皮毛.肺又易遭受各种外邪侵袭.所以,加强肺腑的养护,对增强机体免疫与抗病能力极为重要.养护肺腑必须重视以下7个方面.
-
通调水道治疗干燥综合征考析
干燥综合征属中医“燥痹”范畴,其基本的病因病机是脏腑功能失调,内燥丛生.临床治疗多从滋阴润燥,有时疗效并不尽如人意.文章从中医整体观念的角度出发,对“通调水道”进行考析,结合现代医学研究,论证“通调水道”在本病治疗的重要性,为干燥综合征的辨证论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传统医学对产后癃闭治验3则
产妇因产程过长,或手术助产,产后每易发生癃闭,主要原因由于产时努力伤气,或失血过多,气随血耗,因而肺脾气虚,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逐致膀胱气化失宣而窒塞.症见小便点滴不爽,甚则不通,少腹胀满,腰部酸痛,故治此症立法每以开提肺气,温肾补虚,温通气化为主,随症用药,兼以针灸有关穴位,相得益彰而取速效.
-
中医肺病学科内涵与外延
中医肺病学科不同于西医呼吸病学科,研究对象是肺系统疾病,内涵包括肺系统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解剖定位、生理病理特点)、肺系统疾病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常见症状辨证要点、治则治法、预防及预后;疾病范围:与肺功能(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有关类病证.外延可分为三类:①相近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学、中医诊断学、中医方剂学、中药学、中医内科学、临床药理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等;②相邻学科:组织胚胎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化学、医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中医养生康复学、医学统计学等;③边缘学科: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医学工程学、心理学、数学、化学等;西医肺脏病生理、病理、诊断及治疗方法、研究手段及进展亦为其外延部分.目前中医肺病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肺气虚证的基础及临床、中医药防治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药防治哮病(支气管哮喘)等.未来建设的核心是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尤其是藏象理论,发挥中医特色和优势,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吸收现代医学先进技术和方法,促进自身不断发展.
-
通调水道考析
通过对<素问·经脉别论>经文的分析,认为无论是从语法,还是从文义上,"肺主通调水道"都是讲不通的;通过对中医学关于尿液形成认识的考察,认为<内经>所说之"水道"都是指下焦而言,将"通调水道"解释为下焦功能正常,水液(包括津液)归于膀胱,不仅与<素问·经脉别论>经文之文义契合,而且也更加符合中医理论之原旨;通过对历代医家有关注释的分析,得出了之所以认为"肺主通调水道",乃是将"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连上句误读所致的结论.并对"肺为水之上源"、"提壶揭盖"等进行了考证和分析.
-
中医怎样治疗水肿
水肿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人体的水液运行障碍,使水湿停留于体内,泛溢于肌肤,从而引起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的一种病症.此病患者多因感受外邪,或饮食失调,或劳倦过度,导致其出现了肺失宣降通调、脾失健运、肾失开合、膀胱气化失常等一系列的病理变化.中医认为,人体的水液代谢与肺、脾、肾三脏密切相关.肺为水之上源,可以通调水道,将水液下输膀胱.肾可以调节水液的排泄,并通过其气化功能,回收水液之精华,将多余的水液排出体外.
-
“气运失常”贯穿肺纤维化全病程理论探讨
中医认为,人体肺脏的生理功能,无非是通过肺的宣降运动,实现其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宣散卫气、朝百脉主治节等功能.肺的宣发和肃降,属于两种相反的运动,其动态平衡依赖于肺气的出入升降平衡,一旦肺脏气运失常,必定影响肺的宣降功能,而产生咳喘胸闷等病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