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医药辅助治疗膀胱尿路上皮癌研究进展

    作者:张林;沈建武;曾凡雄;邵魁卿;李奇;李丁;李芋锦;高瞻

    收集中医药辅助治疗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相关文献,并对其病因病机、中医辅助治疗方法进行整理.对文献归纳整理后发现,众医家对该病的认识主要集中在湿、热、瘀、毒等方面.为方便临床医生了解中医药辅助治疗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研究动态,本文将中医药辅助治疗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文献从辨证论治、术后恢复、术后灌注、辅助化疗、姑息疗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 新辅助化疗周期数对Ⅲ期乳腺癌预后的影响

    作者:毕清;任宏轩;田青;赵明利;鲍明亮

    目的 研究新辅助化疗周期数对ⅢA期乳腺癌无进展生存(PFS)及5 a总生存(OS)的影响,评价其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61例ⅢA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新辅助化疗4周期组37例和2周期组24 例,患者确诊后分别接受4个周期和2 周期的全身化疗,然后手术、术后辅助化疗.比较2组无进展生存,总生存,化疗的毒性反应.结果 新辅助化疗4周期和2周期组平均无进展生存分别为52.71个月、32.71个月,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 a总生存,4周期组94.6%,2周期组7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4周期较2周期可明显提高ⅢA期乳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及5 a总生存,而不良反应相似.

  • 影像学评价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莹屏;孙应实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治疗的国际标准为新辅助治疗联合手术.对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能否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CR),需要通过术后病理得知,但通过组织学评价pCR无法为术前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依据.目前,关于影像学技术评价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的pCR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CEUS诊断乳腺癌研究进展

    作者:王云月;阮骊韬;任予;商静;党莹

    CEUS是纯血池显像,利用血液中含气微泡造影剂在声场中的非线性效应和强烈的背向散射获得对比增强图像,可动态直观地显示肿瘤微血管,已广泛应用于乳腺癌的诊断和疗效评估.CEUS在检出早期乳腺癌和识别前哨淋巴结方面具有较高敏感度和特异度,在评估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乳腺癌分子分型和辅助乳腺癌靶向治疗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乳腺癌CEUS特点及其与生物标志物的关系、CEUS评价新辅助化疗疗效及辅助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 肝细胞癌根治性术后的治疗选择

    作者:钟鉴宏;黎乐群

    肝细胞癌(HCC)发病机制复杂,患者预后差。目前仍以手术切除肿瘤为主要治疗手段,但术后复发率高。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学者探索了多种预防HCC术后复发的治疗方法,但尚无一种治疗措施得到公认和推广。本文系统检索相关数据库,对HCC根治性术后辅助或化学预防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作一综述,分析佳治疗方法。

  • 伊马替尼对照干扰素辅助治疗c-Kit突变的黑色素瘤患者的Ⅱ期临床研究

    作者:毛丽丽;王轩;孔燕;代杰;白雪;迟志宏;崔传亮;盛锡楠;连斌

    目的 伊马替尼已经改变了c-Kit的晚期黑色素瘤的治疗模式,但在辅助治疗中尚无尝试.我们开展这项临床研究(NCT01782508),旨在比较伊马替尼和大剂量干扰素(HDI)在c-Kit突变的术后高危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8例存在c-Kit 9、11或13号外显子突变的高危黑色素瘤患者被纳入此项研究,并随机(1:2)分入伊马替尼组(400 mg/d)或HDI组(15×106U/m2 d1~d5/周×4周,之后9×106 U,每周3次×48周).主要终点指标为无复发生存期(RFS),次要终点指标为无远处转移生存时间(DMFS)、总生存时间(OS)及耐受性.结果常见的c-Kit突变为c-KitL576P(13/48).截至2015年10月,HDI组中的中位RFS为29.8个月(95%CI 23.3~36.3个月),明显优于伊马替尼组(10.0个月;95%CI 0~20.0个月)(P=0.029).在c-KitL576P突变的患者中观察到类似的趋势(P=0.005)(伊马替尼组仅4.8个月,而HDI组达34.2个月).两组患者的预计OS相似(P=0.43).在HDI组中记录到更多的3~4度不良反应.结论在此项研究中,伊马替尼与HDI相比并未延长c-Kit突变高危黑色素瘤患者的RFS.伊马替尼可能不适合被推荐单独用于c-Kit突变高危黑色素瘤患者的辅助治疗.

  • CyclinD1和 nm23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后表达的差异及意义

    作者:何川;蔡昱;翟建军;冯碧波;何小金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和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组织中cyclinD1和nm23的表达水平。其中50例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为观察组,50例未接受任何化疗的为对照组。结果接受新辅助化疗的观察组中cyclinD1蛋白表达较对照组高,统计学上有统计学差异( P<0.05)。 nm23在两组间差异不大( P>0.05);cy-clinD1和nm23的阳性表达统计学上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免疫组化检测cyclinD1可作为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中疗效的评估指标。 nm23不能作为评估指标。

  • 病理分期对新辅助治疗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阿娜尔古丽·阿布都热合曼;吾甫尔·吾拉木;丁剑冰;迪丽努尔·阿西木

    目的:探讨病理分期对新辅助治疗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我院接受新辅助治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52例中晚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术后生存状况。采用 Kaplan-Meier 法计算各亚组3年无病生存率(DFS),并用 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 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分析。结果全部患者的3年DFS 为84.3%。T、N 分期、淋巴结转移率、局部浸润因素、术前 CEA、CA19-9水平的各亚组之间的3年 DFS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 分期、淋巴结转移率、局部浸润因素和术前 CEA水平是影响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仍然推荐进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分期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其中 N 分期、淋巴结转移率、局部浸润因素是其独立影响因素。

  • 三维适形放疗辅助外科减黄手术治疗进展期胰头癌

    作者:王利民;王海玲;彭鹏;赵逸超;祝朝前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3D-CRT)对经外科减黄手术后胰头癌患者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唐山市工人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临床诊断为晚期胰头癌并接受姑息减黄手术治疗的88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接受放化疗分为对照组(34例)、化疗组(23例)、放疗组(31例)。对照组患者术后未进行放疗或化疗;化疗组患者术后接受化疗,即在第1天、第8天静脉滴注吉西他滨1000 mg/m2,第1天静脉滴注顺铂80 mg/m2,21 d为1个周期,共3个周期,每个周期间隔7 d;放疗组患者术后行三维适形放疗,照射总剂量为3000~4800 cGy,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6 d后休息1 d,10~15 d完成治疗。分析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存时间。结果对照组、化疗组、放疗组患者术后癌性疼痛发生率分别为52.9%、39.1%、9.7%,放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及化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轻微消化道症状发生率分别为8.8%、73.9%、16.1%,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0、82.6%、9.7%,放疗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但显著低于化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患者1、2、3年术后生存率分别为30.1%、8.3%、0,化疗组分别为35.3%、14.8%、0,放疗组分别为46.4%、21.1%、3.6%,放疗组患者的术后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化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对晚期胰头癌具有姑息治疗的作用,可延长部分晚期胰头癌患者的生存时间。

  • 端锚聚合酶1反义寡核苷酸对人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战忠利;李翀;孙慧

    目的探讨端锚聚合酶1(tankyrase 1,TANK1)反义寡核苷酸对人肺癌细胞的影响,为肺癌治疗的靶向研究探索新途径.方法合成TANK1正义寡核苷酸(TANK1-SODN)、反义寡核苷酸(TANK1-ASODN),待人肺癌细胞株CALU在裸鼠蹊部皮下接种成瘤后,将成瘤裸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4只(每天上午于瘤体内多位点注射生理盐水200 μl/只),正义组(每天同法注射含TANK-SODN 100 μg的生理盐水200 μl/只)和反义组(每天同法注射含TANK-ASODN 100 μg的生理盐水200 μl/只)各5只,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及组织学改变.用链霉亲和素-生物素-酶复合物(SABC)法检测肿瘤细胞Ki67及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的阳性表达率.结果在裸鼠成瘤部位连续注射相应液体16 d后,反义组移植瘤体积为(1.46±0.70)cm3,明显小于对照组的(3.29±0.47)cm3及正义组的(3.14±0.70)cm3,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肿瘤细胞Ki67标记指数及hTERT细胞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及正义组(P均<0.01).结论人肺癌细胞株端粒酶呈高度表达,TANK1-ASODN可降低瘤细胞端粒酶活性,抑制肺癌细胞增殖.

  • 树突状细胞与同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共培养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张嵩;张尚权;白春学

    目的观察树突状细胞(DC)与同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 (CIK)细胞共培养后,共培养细胞(DC-CIK细胞)的表型、体外增殖活性和细胞毒活性的变化,并探讨CIK细胞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1)提取3名健康献血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常规诱导出DC与CIK细胞后,将其共培养,动态观察CIK细胞和DC-CIK细胞增殖活性和表型变化;并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其体外细胞毒活性;(2)80只BALB/c裸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在前肢腋下接种A549肺腺癌细胞和BEL-7404肝癌细胞.10 d后分别选择荷A549和BEL-7404瘤大小相似的裸鼠各30只,全部一次性腹腔注射化疗药物后,每组再随机分成3组.①单独化疗组;②CIK治疗组;③DC-CIK治疗组,每组10只. 单独化疗组注射化疗药物后不再进行任何处理,另2组分别于化疗后的第2、4、6、8、10天腹腔注射CIK细胞和DC-CIK细胞进行免疫治疗.结果 (1)经DC作用后的CIK细胞CD +3CD +56双阳性细胞和CD +8细胞的数量明显升高;(2)DC-CIK细胞的增殖速度明显快于同源CIK细胞,DC-CI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远高于CIK细胞;(3)在肿瘤的治疗中,CIK细胞可提高化疗的效果.化疗后25 d,CIK治疗组和DC-CIK治疗组肿瘤受抑制的程度均明显大于单独化疗组,DC-CIK组大于CIK治疗组(P<0.05).结论 DC与CIK细胞共培养细胞是一种强于CIK细胞的免疫活性细胞,在肿瘤治疗中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 阿司匹林在结直肠癌防治中的意义

    作者:陈楠;李明;顾晋

    阿司匹林作为基础抗凝药物,在心血管疾病中已得到广泛应用。近20年来,随着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逐年升高,阿司匹林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和影响也逐渐受到关注。一些回顾性的临床研究发现规律服用阿司匹林的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特异生存率更高,且远隔转移率更低。在现有的抗结直肠癌药物(5-Fu、奥沙利铂、伊立替康和靶向药物)之外,阿司匹林是否也可能作为一种抗肿瘤药物应用于结直肠癌的预防和治疗一直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回顾了阿司匹林与结直肠癌相关的临床研究,尝试客观的分析阿司匹林在结直肠癌预防和辅助治疗中的作用及其局限性,以期为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借鉴。

  •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综合治疗策略

    作者:杨家和

    结直肠癌( colorectal cancer ,CRC)是世界上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约有50%的患者终出现肝转移。对于发生肝转移的患者,若不经治疗,中位生存期仅为6.9个月,5年生存率为0。若肝脏转移灶行根治性手术,则中位生存期为35个月,5年生存率为30~50%,因此手术切除仍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的首选。对于同时性肝转移的患者,若无肠道梗阻、穿孔、出血等症状,笔者倾向于同时性切除原发灶和转移灶,术中联合应用B超探查、微波、射频等新技术来提高切除率,降低复发率。而临床上只有少部分患者(10%~15%)可以行手术治疗。对于不可切除的肝转移灶,需通过多学科讨论,针对疾病某一时期,制定出详细的个体化综合性治疗方案,如术前新辅助化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门静脉栓塞术的应用、局部治疗、放疗等,使得一些不可切除的病灶转化为可切除病灶。因此癌肿作为一项全身性疾病,单纯依靠一种治疗手段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需要多学科的合作,通过对疾病的不同时期进行认识、讨论,以便找到针对某一时间段疾病的佳治疗方法。同时术后需要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复发和转移以及制定进一步治疗计划,从而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 骶骨肿瘤切除术辅助氩氦刀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彭智恒;王吉兴;江建明;瞿东滨;鲁凯伍;蒋晖;王海明;陈建庭

    目的:探讨骶骨肿瘤切除术中辅助氩氦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在骶骨肿瘤手术中运用氩氦刀辅助治疗骶骨肿瘤并获随访的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38~78岁,平均51.3岁。术后病理证实脊索瘤12例,骨巨细胞瘤1例,骶尾部纤维瘤1例,骶骨转移性肿瘤1例。发病部位S28例,S3以下6例,臀部复发1例。本组病程2个月至9年,90%患者存在骶尾部疼痛,6例出现坐骨神经痛,1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大便干结或小便障碍。本组15例均在骶骨肿瘤切除过程中使用氩氦刀冷冻肿瘤。14例采用前后联合入路,前路采用腹腔镜对肿瘤前方进行分离、暴露,后路运用氩氦刀将肿瘤冻结后完整切除;1例骶骨转移瘤因全身状况差,行单纯后路姑息性手术。结果前后联合入路平均手术时间315min,平均失血量1065ml,平均引流量635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9.2天。术后获随访5~48个月,平均26个月。存活14例,总生存率93.3%。所有病例均保留双侧S2以上神经根,未出现下肢运动感觉障碍。术前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6.80±1.52)分,出院时VAS评分较术前低,为(2.33±0.9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中未出现正常组织冷冻坏死的情况,出院时无骨折、深部感染、发热、神经麻痹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5例切口愈合不良,1例大小便功能障碍较术前加重。15例中2例出现局部复发,复发率为13.3%。结论骶骨肿瘤切除术中辅助氩氦刀可彻底切除肿瘤、减少手术出血、迅速缓解疼痛,术中即时效果明显,近期疗效确切,是一种简单、可行、安全的辅助技术。

  • 软组织肿瘤患者的临床诊治要以患者获益为首要目标

    作者:姚阳

    虽然,起源于多种细胞成分构成的恶性软组织肿瘤发病率较低,仅占成人恶性肿瘤的0.73%~0.81%,15岁以下儿童的6.5%[1]。但是,在人体恶性肿瘤分类中为复杂,国际通用的病理分类有19个组织类型和50余种不同的亚型。与常见恶性肿瘤相比,国内外专门从事研究和临床软组织肿瘤治疗的科研人员和临床医师较少,学术活动、相关论文和书籍等也不够普及,临床医师可获得的继续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因此,临床上误诊、误治现象较为普遍,使得初诊可能治愈的部分病例,终发生严重的不良后果;部分复发和转移的患者,失去了再次治愈的机会;随意性手术、非计划性手术,过度化、放疗的现象也较为普遍,甚至任意开展分子靶向治疗、细胞免疫治疗等。

  • 新辅助化疗后肿瘤坏死率及碱性磷酸酶同工酶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靳松;沈靖南;王晋;黄纲;尹军强;李浩淼;邹昌业;韩卫东

    目的 探讨骨肉瘤患者新辅助化疗后的肿瘤坏死率(TCNR)及碱性磷酸酶骨同工酶(BALP)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3年1月至2007年3月初诊经活检病理诊断为骨肉瘤且排除转移的58例患者,术前常规新辅助化疗,根据对手术切除肿瘤标本的TCNR测定将患者分为两组(TCNR≥90%和<90%),分别随访两组患者的术后肺转移率和5年生存率并进行比较.同时检测患者在化疗前后及随访期间血清中BALP,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8例骨肉瘤患者中TCNR≥90%组为36例,<90%组为22例,两组的术后肺转移率分别为16.7%和81.8%( x2=12.156,P<0.01),5年生存率分别为72.2%和22.7%(x2 =8.125,P<0.01).化疗后BALP的下降比值与TCNR的升高呈正相关(r=0.735,P<0.01).随访期间肿瘤复发转移组与无瘤生存组BALP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CNR测定是评价骨肉瘤新辅助化疗反应较可靠方法,TCNR≥90%患者的远期转移率和生存时间明显优于TCNR< 90%患者.BALP是骨肉瘤血清学检查的高灵敏度指标,在骨肉瘤的治疗监测和预后的判断上有很高价值.TCNR和BALP两者同时检测可以提高预后精确性.

  • 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对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手术病理和生化复发的影响

    作者:

    目的 了解新辅助内分泌治疗(NHT)对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手术病理和生化复发的影响.方法 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的52例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NHT之后行手术治疗,26例)和单纯手术组(26例),均由同一医师行开放性经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统计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PSA水平、穿刺组织和手术标本的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和病理分期及无生化复发生存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PSA水平.用秩和检验比较2组穿刺和术后病理的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和病理分期.用配对t检验比较联合治疗组NHT治疗前后PSA水平的变化.用配对秩和检验比较穿刺组织和手术标本分期和Gleason评分的变化.用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2组Gleason评分和分期变化的比例.用Kaplan-Meier法分析术后无生化复发生存率.结果 联合治疗组和单纯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84.3、183.2 min,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275.0、1411.5 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0.1、13.2 d,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就诊时的平均PSA水平分别为28.11、18.40ng/ml(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经平均6.58个月NHT治疗后.平均PSA水平降至0.53 ng/ml(P<0.01).联合治疗组穿刺组织和手术标本平均Gleason评分分别为7.46和7.62(P>0.05),单纯手术组分别为6.46和7.31(P<0.01).联合治疗组穿刺Gleason评分高于单纯手术组(P<0.05),而2组手术标本Glesao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临床分期为T2 12例(46%)、T3 14例(54%),单纯手术组T1 1例(4%)、T2 21例(81%)、T3 4例(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治疗组病理分期T2 19例(73%),T3 7例(27%),单纯手术组T2 19例(73%)、T3 7例(2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病理分期低于临床分期(P<0.01),单纯手术组的病理分期和临床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81个月,2组分别平均随访时间29.4、31.4个月.2组的1年无生化复发率分别为71%(10/14)和80%(16/20,P>0.05),2年无生化复发率为56%(5/9)和60%(9/15,P>0.05).结论 NHT治疗不会增加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的手术风险.对患者术后病理分期与Gleason评分有一定改善,对术后无生化复发生存率可能有积极影响.

  • 晚期前列腺癌膀胱出口梗阻内分泌治疗的价值

    作者:

    目的 探讨晚期前列腺癌BOO内分泌治疗(HT)的价值.方法 晚期前列腺癌伴BOO患者52例,平均年龄72(54~76)岁.既往均未行HT.病程5个月~7年,平均3.6年.治疗前经直肠B超测定前列腺重量为(53.5±15.3)g;IPSS 23.4±4.5;Q_(max)(4.8±2.5)ml/s;PSA(53.4±7.5)ng/ml.有尿潴留6例.52例治疗前均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Whitmore-Jewette临床分期:C期14例,D期38例.所有病例首先给予HT,对治疗3个月LUTS无改善者采用姑息性TURP治疗.结果 HT后LUTS明显改善者占71%(37/52),治疗前后Q_(max)分别为(6.2±4.5)和(13.0±5.5)ml/s、IPSS分别为24.1±5.3和7.8±2.0,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UTS未见缓解者占29%(15/52),治疗前后Q_(max)分别为(6.6±4.3)和(7.0±4.2)ml/s、IPSS分别为23.6±5.1和22.5±4.9,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姑息性TURP后好转12例,尿失禁3例,其中2例经肛提肌训练及药物治疗后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HT对大部分晚期前列腺癌患者BOO有明显疗效,并可使无改善者前列腺体积缩小,便于进一步治疗.

  • 原发性阑尾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与外科治疗

    作者:杜舟;韩少良;贾曾荣;王鹏飞;程骏

    目的 探讨原发性阑尾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与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原发性阑尾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58例中临床表现类似急性阑尾炎者22例、慢性阑尾炎者15例、阑尾周围脓肿者12例、腹部包块者7例、胃肠道穿孔者2例.术中快速病理学检查确诊10例,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48例,组织学类型:阑尾类癌40例、阑尾腺癌6例、黏液囊肿2例、黏液囊腺瘤5例、腹膜假性黏液瘤2例、恶性神经鞘瘤1例、恶性淋巴瘤2例.58例中手术方式为单纯阑尾切除术6例,回盲部切除术8例、右半结肠切除术44例(其中腹膜假性黏液瘤2例行右半结肠切除+5-氟脲嘧啶1 000 mg腹腔化疗);根治性切除术55例,姑息性切除术3例.腹膜假性黏液瘤2例分别于术后36个月和54个月肿瘤复发死亡,5例黏液囊腺瘤和2例黏液囊肿均长期生存无复发.7例阑尾恶性肿瘤术后复发转移(14%),其中肝转移4例、腹腔复发3例.49例恶性阑尾肿瘤的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00%(49/49例)、92%(35/49例)及80%(39/49例),其中阑尾类癌为100%(40/40例)、98%(39/40例)及92%(37/40例),阑尾腺癌为100%(6/6例)、67%(4/6例)及33%(2/6例).结论 原发性阑尾肿瘤术前确诊困难,但术中快速病理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手术方式应根据肿瘤大小、性质及部位来确定.

  • 自闭性回肠插管造口预防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低位前切除患者吻合口漏

    作者:唐长菱;潘喆;林才照;林建江;徐加鹤

    目的 探讨自闭性回肠插管造口在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保肛手术预防吻合口漏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收集2010-2013年浙江省德清县人民医院和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肛肠外科收治的54例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54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自闭性回肠插管造口术28例,B组为传统回肠襻式造口术26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安全性和经济、社会性等方面的意义.结果 两组回肠造口方式均对直肠吻合口有保护作用,其中A组保护时间平均为21(15 ~35)d,造口导管拔除后造口自动闭合(愈合)的成功率为100%;B组患者术后3~6个月再次行造口回纳术,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1例.两组术后均未出现明显的吻合口漏.结论 在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自闭性回肠插管造口术能够起到和传统回肠造口术相同的预防吻合漏的作用,且安全性高,医疗费用低,能有效避免再次造口回纳术给患者带来的创伤和经济负担.

141 条记录 1/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