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益肾颗粒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Ⅳ型胶原、层黏连蛋白及纤维黏连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益肾颗粒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Ⅳ型胶原、层黏连蛋白、纤维黏连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肾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单侧肾切除链脲佐菌素Ⅰ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试验分为正常组、单切肾组、DN模型组、益肾颗粒低剂量组(8.1 g/kg)、益肾颗粒高剂量组(16.2 g/kg)、洛汀新组(0.0015 g/kg);正常组、单切肾组、DN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均灌胃给药,1次/d,连续16周.观察大鼠肾组织Ⅳ型胶原、层黏连蛋白、纤维黏连蛋白表达及肾小球形态学改变.结果 正常组、单切肾组、DN模型组、益肾颗粒低剂量组、益肾颗粒高剂量组、洛汀新组的Ⅳ型胶原分别(1521.22±415.26)、(1579.22±343.26)、(3402.00±863.39)、(2984.30±674.53)、(2959.15±561.22)、(2918.04±363.96);层黏连蛋白表达分别为(1968.04±522.17)、(2004.52±417.19)、(3299.04±665.78)、(3116.89±540.10)、(2932.63±528.38)、(2815.89±798.58);纤维黏连蛋白表达分别为(2614.67±533.82)、(2742.63±562.80)、(3311.41±529.29)、(2993.44±548.66)、(2953.30±535.74)、(2897.41±505.84).益肾颗粒高、低剂量组均可下调肾组织、层黏连蛋白及纤维黏连蛋白的表达,降低三者累积光密度值(均P<0.05),减轻肾小球系膜细胞、系膜基质增生及系膜区纤维化程度,缩小球囊腔扩张,使毛细血管变清晰,减轻内皮下基底膜增生,有改善肾小球的病理变化作用,并以高剂量组更显著.结论 益肾颗粒对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可能与抑制肾组织Ⅳ型胶原、层黏连蛋白及纤维黏连蛋白的表达有关.
-
腺样囊性癌E-cad、LN、FN和PCNA表达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腺样囊性癌(ACC)上皮细胞黏附分子钙黏蛋白(E-cad)、层黏连蛋白(LN)、纤维黏连蛋白(FN)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34例腺样囊性癌E-cad、LN、FN和PCNA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E-cad低表达率为50%(17/34),E-cad低表达与ACC组织类型、临床分期、复发/转移及5年生存率显著相关(P<0.05).实体型、临床Ⅲ~Ⅳ期、有复发/转移及术后生存期<5年的ACC,基底膜缺损程度显著高于筛状管状型、Ⅰ~Ⅱ期、无复发/转移及术后生存期>5年者(P<0.05).PCNA计数标记指数平均为30.9%,前者中PCNA指数均显著增高(P<0.01).结论E-cad、LN、PCNA的表达可作为临床判断ACC恶性程度、评估预后的有价值指标.
-
上皮型钙黏附素与绒毛膜癌细胞体外黏附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在肿瘤侵袭、转移的复杂过程中,除肿瘤细胞与宿主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外,还与肿瘤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在一些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中,上皮型钙黏附素( epithelial cadherin, E-cd)的表达下降、明显异常或缺失,与肿瘤细胞的高侵袭力及低分化密切相关[1].本研究对绒毛膜癌(绒癌)细胞株JAR及JEG-3在体外培养不同时间点的E-cd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并对两种绒癌细胞株E-cd的表达与基底膜成分--纤维黏连蛋白(FN)体外黏附能力改变的关系进行分析,旨在探讨E-cd的表达与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侵袭的关系.
-
细胞外基质降解在早产儿慢性肺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肺内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xtnx,ECM)成分主要包括胶原、弹性蛋白、蛋白多糖及黏连糖蛋白等.尸检研究发现,早产儿慢性肺疾病(chroniclung disease,CLD)患儿肺组织病灶内胶原蛋白沉积水平与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胶原、纤维黏连蛋白(fibronectin,FN)及透明质酸等ECM的含量也明显增加,其水平与疾病的预后密切相关[1-3].ECM异常积聚是其合成与降解失衡的结果,以往人们对ECM合成增加在CLD发生中的作用研究较多,近年来则对ECM的降解较为关注.降解ECM的酶类主要有丝氨酸蛋白酶类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类(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下面就两大酶类在早产儿CLD中的作用和机制加以概述.
-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口腔鳞癌及腺样囊性癌细胞纤维黏连蛋白基因EDA片段调节作用的探讨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对口腔鳞癌及腺样囊性癌细胞中纤维黏连蛋白(fibronectin,FN)基因EDA片段的调节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分别从蛋白及mRNA水平观察口腔鳞癌及腺样囊性癌高、低转移潜能细胞中加入外源性TGF-β1后FN基因EDA片段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3株细胞加入TGF-β1组与未加TGF-β1组EDA片段蛋白表达阳性细胞率比较显示,口腔鳞癌细胞株(Tca83)阳性细胞率由15.4±4.1增加到50.7±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腺样囊性癌低转移株(SACC-83)阳性细胞率由71.9±4.8增加到86.1±5.5,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腺样囊性癌高转移株(SACC-LM)阳性细胞率由93.3±2.4增加到94.1±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株细胞加入TGF-β1组EDA+mRNA表达较未加TGF-β1组明显升高,而EDA-mRNA的表达下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浓度TGF-β1可以影响口腔鳞癌及腺样囊性癌细胞中FN基因EDA片段的剪切并促进EDA片段的表达,可能成为影响肿瘤细胞黏附能力及肿瘤侵袭和转移的相关因素.
-
关键词:
-
纤维黏连蛋白生物学特性与造血调控
纤维黏连蛋白是细胞外基质中的一种重要组成成份,具有多种生理功能,是体内的一种重要调整素,对造血细胞生成发育具有调节作用.笔者对纤维黏连蛋白的生化性质、生理功能及对造血细胞的调控作用作一综述.
-
内源性H2S对糖尿病肾病细胞外基质积聚的作用
目的 观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大鼠肾组织中纤维黏连蛋白(fibronectin,FN)分布及含量变化,探讨内源性硫化氢(H2S)对糖尿病肾病细胞外基质积聚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28只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DN组、H2S干预组和胱硫醚-γ裂解酶(cystathionine-γ-lyase,CSE)阻断剂组,每组7只.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 blotting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中FN分布及含量.结果 1)对照组大鼠FN主要分布于系膜基质和肾小囊壁;DN组和CSE阻断剂组大鼠肾小球基质中FN的分布增加;与DN组及CSE阻断剂组比较,H2S组大鼠FN的分布明显减少.2)与对照组比较,DN组大鼠FN的含量增加,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DN组(48 896±779)与对照组(38 531±9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DN组、CSE阻断剂组比较,H2S组中FN的含量下降,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H2S干预组(42 737±1 196)与DN组(48 896±779)、CSE阻断剂组(48 252±1 06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内源性H2S可抑制DN大鼠肾脏中细胞外基质的过度积聚,延缓糖尿病肾病的病理改变.
-
黄芪山甲方对UUO模型中肾间质纤维化TGF-β1及FN的影响
目的:探讨黄芪山甲方(HQSJ)对单侧输尿管结扎(UUO)致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纤维黏连蛋白(FN)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采用UUO大鼠模型,将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UUO)、中药组(UUOA)、西药组(UUOE)、中西药组(UUOAE).治疗第14天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光镜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TGF-β1、FN的表达.结果:经过2周的处理,各组BUN及Scr与Sham组分别比较,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组织免疫组化观察:Sham组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及肾血管内几乎无TGF-β1、FN表达.其他各组14天时大鼠TGF-β1、FN在肾小管、肾间质均有不同程度表达,肾小球分布相对较少,表现为黄褐色颗粒状沉积,尤其在UUO组.UUOAE组、UUOA组、UUOE组表达均较模型组轻.UUOAE组轻、UUOA组其次、UUOE组差,与Sham组比较,UUO组及各治疗组大鼠Scr、BUN、TGF-β1、FN表达及肾小管间质损伤评分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与UUO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UOAE组与UUO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UOA组与UUO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UOAE组与UUO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QSJ可能通过下调肾组织TGF-β1、FN的表达水平,从而抑制RIF的发展,起到一定的肾脏保护作用.
-
黄芪通过c-met调控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
目的:探讨黄芪对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及细胞外基质分泌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正常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NRK52E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受体(c-met)的表达;ELISA法定量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胶原Ⅰ(Col-Ⅰ),胶原Ⅲ(Col-Ⅲ)和纤维黏连蛋白(FN)的水平.结果:TGF-β1 可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TEMT),TGF-β1诱导组细胞肥大、拉长,呈长梭形,α-SMA表达明显增强,Col-Ⅰ、Col-Ⅲ和FN分泌增加(P<0.05).加入不同浓度黄芪后,细胞形态接近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形态,α-SMA表达、Col-Ⅰ、Col-Ⅲ和FN分泌均较TGF-β1岛诱导组明显抑制(P<0.05),c-met表达较TGF-β1诱导组增加(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TGF-β1可以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增加细胞外基质成分Col-Ⅰ、Col-Ⅲ和FN的分泌;黄芪能够抑制TGF-β1诱导的NRK52E细胞转分化以及细胞外基质的分泌;黄芪抑制细胞转分化的机制可能与其增强c-met的表达有关.
-
高糖状态下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增殖与分泌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目前,种植修复是牙齿缺失的首选治疗方法。种植体的长期稳定性不仅要求有良好稳定的骨结合,种植体颈部的牙龈组织结合界面亦是维持长期稳定性的关键。种植体-牙龈组织界面有类似天然牙上皮附着的结构,形成紧密的上皮结合,成为一种功能性生物封闭屏障,通常认为这一屏障主要是由牙龈结合上皮、牙龈纤维黏附于种植体表面而形成[1]。人牙龈成纤维细胞是人体牙龈组织的主要构成细胞,参与牙周组织的形成与再生,维护牙周组织的完整性与功能,其分泌Ⅰ型、Ⅱ型胶原蛋白和纤维黏连蛋白是牙龈软组织附着于种植体表面的重要黏连蛋白[2]。
-
维芎瘢痕霜对增生性瘢痕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为了解维芎瘢痕霜对增生性瘢痕内bFGF和FN的影响,探讨维芎瘢痕霜防治增生性瘢痕的作用机理.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维芎瘢痕霜治疗的32例患者增生性瘢痕内的bFGF和FN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 32例增生性瘢痕患者连续应用维芎瘢痕霜30天和60天时,瘢痕内的bFGF和FN较未用药对照部位瘢痕内的bFGF和FN表达明显减少.结论维芎瘢痕霜可以明显抑制瘢痕内bFGF和FN的表达,对增生性瘢痕有防治作用.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纤维黏连蛋白 -
外源性透明质酸对创面纤维黏连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外源性透明质酸延迟创面愈合的作用机理.方法成年日本大耳白兔18只,建立兔耳皮肤创伤愈合模型,随机分2%透明质酸治疗组(A组)、1%透明质酸治疗组(B组)和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C组).观察大体形态、组织学变化及平均愈合时间,未愈合创面面积及纤维黏连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①三组平均愈合时间为(11.7±0.6)天,(11.3±0.6)天,(10.8±1.0)天,三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A、B组与C组比较各时间点未愈合面积也有显著差异(P<0.05).②组织学观察,A、B组胶原纤维较细、排列整齐.C组胶原纤维较粗大、排列紊乱.③纤维黏连蛋白的表达,A、B组纤维黏连蛋白的表达少于C组(P<0.01).结论①外源性透明质酸抑制创面纤维黏连蛋白的表达是延迟创面愈合的原因之一.②透明质酸的这一作用与其浓度有依赖关系.
-
荔枝核总黄酮对高糖联合肿瘤坏死因子诱导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纤维黏连蛋白、Ⅳ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荔枝核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litchi,TFL)对高糖联合 TNF-α诱导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纤维黏连蛋白(FN)、Ⅳ型胶原(Col 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HBZY-1)为研究对象,用不同浓度荔枝核总黄酮干预高糖联合 TNF-α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作用48 h 后,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和细胞免疫组化法检测 HBZY-1表达 FN、Col Ⅳ蛋白情况。结果高糖联合 TNF-α刺激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48 h,FN、Col Ⅳ蛋白表达明显增高〔(59.946±0.307)vs.(66.825±0.929);(46.445±0.653)vs.(59.443±4.102),P <0.01〕,经荔枝核总黄酮干预后 FN、Col Ⅳ蛋白表达明显降低〔(66.825± 0.929)vs.(59.496± 1.258)、(62.553±1.022)、(52.541±0.608);(59.443±4.102)vs.(51.252±3.676)、(47.742±1.396)、(48.438±0.207)、(47.046±1.810),P <0.01〕。结论高糖联合肿瘤坏死因子能够促进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纤维黏连蛋白、Ⅳ型胶原蛋白的表达,且荔枝核总黄酮干预后 FN、Col Ⅳ蛋白表达明显降低,提示荔枝核总黄酮干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肾纤维化作用的部分机制可能与下调纤维黏连蛋白、Ⅳ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有关。
-
关于腰椎间盘退变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的来源
目的:检测各种腰椎间盘细胞能否自分泌产生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13。方法分离培养兔腰椎间盘的各种细胞,对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用120 kD 纤维黏连蛋白( Fn)-f进行细胞诱导,以PBS作为对照。用RT-PCR方法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各种细胞内 MMP-13的表达情况。结果经120 kD Fn-f诱导的实验组椎间盘软骨细胞能产生MMP-13,对照组和纤维环细胞实验组均不能产生MMP-13。结论椎间盘软骨终板细胞能够自分泌表达产生MMP-13。椎间盘纤维环细胞基本未见自分泌表达MMP-13。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 纤维黏连蛋白 -
改善内皮细胞在聚酯膜上黏附和活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使用纤维黏连蛋白(fibronectin,FN)是否能加速内皮细胞在聚酯膜上的黏附和细胞活性.方法 选用猪髋动脉内皮细胞(PIEC)作为细胞模型,应用同位素3H与胸腺嘧啶结合的方法标记细胞,通过检测放射性计算出在共培养不同时段黏附于聚酯膜上的细胞数,利用罗丹明123荧光染色显示黏附细胞中的活性细胞数量,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黏附细胞形态及内皮化程度.结果 共培养24h后FN组黏附细胞数与对照组及明胶组相比明显增多(P<0.001),且活性强,内皮化程度高,72 h后明胶组与FN组细胞黏附程度相近(P>0.05),但明胶仅增加黏附细胞数,对于内皮细胞功能无促进作用,而未包被任何材料的对照组细胞较慢,黏附较少,内皮化进程慢.结论 FN可在短时间内促进内皮细胞黏附于聚酯膜上并具有很强的活性.
-
高糖通过SREBP-1促进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和纤维黏连蛋白表达
高糖刺激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C)48 h后,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和纤维黏连蛋白(FN)表达增Jm(均P<0.01).以RNA干扰技术下调SREBP-1表达后,高糖刺激的TGF-β1和FN蛋白表达分别减少17.9%和24.6%(均P<0.01).
关键词: 高糖 人肾小管上皮细胞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 转化生长因子β1 纤维黏连蛋白 -
牛血浆纤维黏连蛋白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研究外源性纤维黏连蛋白(fibronectin,FN)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凋亡的影响,探讨应用FN治疗骨缺损性疾病的可行性.方法:酶消化法分离成骨细胞,通过细胞对染料Alamar蓝摄取检测细胞增殖,ELISA方法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FN对成骨细胞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Western印迹法检测FN作用后成骨细胞Bcl-2及Bax基因的蛋白表达变化.采用SPSS 12.0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FN浓度为40μg/mL以上时,能促进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FN能增加成骨细胞ALP活性,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不同浓度的FN作用成骨细胞后,可使处于DNA合成期(S期)的细胞百分率增加;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PI)增加,细胞凋亡百分率减少,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FN作用后的细胞,Bcl-2基因的蛋白表达量增加,Bax基因的蛋白表达量减少,有剂量依赖性.结论:外源性FN能促进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使大鼠成骨细胞的DNA合成期(S期)的细胞百分比增加,同时抑制大鼠成骨细胞的凋亡,使大鼠成骨细胞胞质内Bcl-2基因的蛋白表达量增加,同时减少Bax基因的蛋白表达量.
-
牛血浆纤维黏连蛋白抑制大鼠成骨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外源性牛血浆纤维黏连蛋白(fibronectin, FN)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成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技术原代培养大鼠成骨细胞, 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FN作用后成骨细胞凋亡相关基因 Bcl-2及Bax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呈梭形、三角形或多角形,多角形细胞有多个矢状突起,核卵圆形常居一侧,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呈阳性.FN作用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的蛋白表达增强;Bax基因的蛋白表达减弱.结论 一定浓度的牛血浆FN能够抑制成骨细胞凋亡,其机制之一是增强大鼠成骨细胞胞浆内Bcl-2基因所表达的蛋白,同时减弱Bax基因的蛋白表达.
-
bFGF对成骨细胞整合素β1亚单位表达和细胞黏附的影响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成骨细胞整合素81亚单位表达的影响,探讨纤维黏连蛋白(FN)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单独或联合应用时对成骨细胞在生物衍生骨支架上黏附的影响.方法:培养成骨细胞,以bFGF(100 ng/ml)刺激,接种于FN(10μg/ml)修饰的生物衍生骨支架上,Western blot检测bFGF对FN受体整合素β1亚单位表达的影响,MTT检测组间细胞黏附效率差异,电镜观察细胞密度与形态.结果:Western blot检测发现应用bFGF刺激后,成骨细胞整合素β1亚单位表达增强;MTT检测发现单独应用FN与bFGF均可增加细胞在生物衍生骨上的黏附效率(P<0.01),但二者联合应用时,产生的效应进一步增强,二者存在统计学上的交互作用(P<0.01);电镜观察也证明,二者联合应用时细胞密度、铺展效果均优于单独应用.结论:bFGF可以显著增强成骨细胞FN受体整合素β1亚单位的表达,明显提高成骨细胞在FN修饰生物衍生骨支架上的黏附效率,bFGF与FN对于促进成骨细胞的黏附具有交互作用.
关键词: 骨组织工程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整合素 纤维黏连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