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柴胡汤妇科应用析
小柴胡汤方出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用于伤寒中风,邪入少阳之证.<金匮要略>中,并治妇女热入血室.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大枣、炙甘草组成.柴胡为透达少阳半表之邪,黄芩清少阳半里之热,配半夏、生姜以和胃降逆,伍人参、甘草、大枣以扶正祛邪,同时大枣与生姜的配伍又可以调和营卫.调气机,行津液,共奏和解少阳、扶正祛邪之效.历代医家对其组方理论及其临床应用均有较多研究和阐述.近年来该方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更为广泛,已超出了原著本方证治的范畴.
-
从香莲祛痛霜的研制谈藏医药创新与发展
2000年11月24日,西藏自治区科技厅宣布,西藏自治区重点科研项目之一--"香莲祛痛霜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顺利通过了省级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认为,"该霜剂按藏中医理论和组方理论用药,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散寒止痛、疏筋活络等功效.本品采用现代技术研制,在藏药外用药方面填补了空白,在藏药研究中处于全国领先水平."2000年11月,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局受理此项专利(专利号00120583.8).2004年8月,西藏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通过申报国家级新药.许多新闻媒体和信息机构相继追踪关注.在成果面前我们热泪盈眶,感慨万千.
-
清代药性组方理论简析
清代诸多医家将药物气味、归经、升降浮沉等传统药性理论融入到组方配伍理论之中,广泛应用于释方和制方,促进了中医组方配伍理论的快速发展,使其日趋成熟与完善.
-
明代药性组方理论简析
中药药性包括中药的气味、归经、升降浮沉、有毒或无毒等多个方面,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药物作用的性质和特点,药物的这种“性一效相关性”也正是中药所具有的独特属性.明代诸多医家对药物气味、归经、升降浮沉等传统药性理论进一步阐释与发挥,并将药性理论广泛应用于释方和制方.明代医家在前代医家经验基础之上总结提出的药性组方理论是对传统药性理论的进一步丰富与扩充,对不断完善组方配伍理论以及指导后世临证组方均具有重要的价值.
-
赤芍总苷与三七总苷不同比例配伍对大鼠体内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本实验通过对赤芍总苷、三七总苷不同比例配伍对大鼠体内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探讨中药复方的组方理论与配伍关系,为研究中药配伍规律提供参考.报道如下.
-
试论中医传统方剂“君臣佐使”配伍理论的沿革
君臣佐使理论是方剂配伍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古今医籍文献为线索,系统探讨君臣佐使理论的源流演变和发展变化,为推进君臣佐使理论运用于古方学习、临床处方和新药研制奠定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