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姜蒜糊敷脐治疗产后尿潴留32例
尿潴留指膀胱内充满尿液不能排出[1].产妇在产褥期,膀胱肌张力降低,对膀胱内压的敏感性降低,加之外阴切口疼痛,不习惯卧床排尿,器械助产,区域阻滞麻醉,均可增加尿潴留发生率,尤其在产后24 h内[2].笔者应用姜蒜糊敷脐治疗产后尿潴留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电针不同穴位对急性尿潴留后家兔膀胱内压和膀胱组织三磷酸腺苷含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电针“委中”“三阴交”“阴陵泉”穴对急性尿潴留后家兔膀胱内压和膀胱组织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膀胱疾病的优势穴位.方法:选用健康成年雄性家兔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委中组、三阴交组、阴陵泉组和非经非穴(腓骨小头后下方)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5组均以2倍于正常膀胱容量的生理盐水充盈膀胱2h,建立家兔急性尿潴留模型.2h后排空尿液,即刻电针相应穴位,20 min后通过生物机能信号采集系统观察膀胱内压的变化,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膀胱组织ATP含量的变化.结果:与电针前比较,电针后各电针组的膀胱内压明显升高(P<0.05);与非经非穴组比较,电针后其它电针组膀胱内压的升高率明显偏高(P<0.05).与模型组和非经非穴组比较,电针后委中、三阴交及阴陵泉组的膀胱ATP含量明显升高(P<0.05),且委中组的膀胱ATP含量与三阴交和阴陵泉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委中组升高为明显,三阴交组次之.结论:电针“委中”“三阴交”及“阴陵泉”穴能显著升高急性尿潴留家兔膀胱内压和膀胱组织ATP的含量,说明委中、三阴交和阴陵泉穴都能有效地治疗急性尿潴留;从改善急性尿潴留家兔的膀胱组织ATP含量来看,“委中”“三阴交”穴效果更明显.
-
老年尿潴留病人留置尿管首次放尿改良法的探讨
尿潴留是膀胱内潴留大量尿液,而又不能自动排出,正常情况下当膀胱内贮尿达300~400 ml时,膀胱内压急剧上升,刺激膀胱壁感受器,冲动传入大脑,产生尿意而引起反射性的排尿动作,将尿排出体外[1].经尿道留置尿管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技术,对解除病人尿潴留起着积极的治疗作用.由于老年人自身的特殊性,其组织器官储备和调节代偿能力差,而肾血流量减少,血管硬化,血管脆性增加,存在着出血倾向[2].<基础护理学>中提倡对膀胱高度膨胀而又极度衰弱的病人首次放尿不应超过1000ml,具体如何放尿未作具体说明.留置尿管解除尿潴留时,首次放尿的程序与出现血尿有重要的关系.我科自2003年开始,对老年尿潴留病人首次放尿程序进行改进,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胰腺损害的探讨
目的 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出现胰腺损害时的病情特点.方法 前瞻性研究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入住福建省立医院内科ICU的MODS患者69例根据入院时是否合并胰腺损害将其分为胰腺损害组(A组)和单纯MODS组(B组),比较两组的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6h乳酸清除率、休克的发生率、24 h及48 h补液量、膀胱内压、28 d累计病死率.结果 A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1);其6h乳酸清除率降低,休克的发生率明显增加,24 h、48 h所需补液量也大于B组(P<0.05);A组膀胱内压、肠鸣音减弱的发生率、病死率和B组比较均有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ODS合并胰腺损害时,其病情往往较重,休克的发生率高,液体反应性较单纯MODS患者差.
-
膀胱内压测定在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尿路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自主研发的智能导尿装置,对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留置导尿患者拔管后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脑卒中并发尿失禁的患者45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患者入院后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和Burnay分类,给予脑卒中后常规治疗、留置尿管护理及膀胱功能训练.试验组使用自主研发的智能导尿装置控制尿液引流,对照组患者急性期尿路管理采取定时夹闭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达到拔管指征时留置尿管的时间,以及拔管后尿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 试验组患者留置尿管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患者拔管1个月后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好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 使用智能导尿装置控制留置导尿期间的尿液引流和拔管时机,是一种简易、有效的改善患者膀胱功能的方法,可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中.
-
Brindley技术重建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的应用现状及其进展
骶髓以上脊髓损伤患者有85%于伤后出现高张力、高反射的痉挛性膀胱.膀胱容量减少,残余尿量增加,反射性尿失禁,出现膀胱贮尿及排尿双重功能障碍.由于易并发尿路感染,加之膀胱内压增高引起尿液的膀胱-输尿管返流,终造成肾功能衰竭,是脊髓损伤患者的第一位死亡原因[1].因此重建膀胱功能对脊髓损伤患者十分重要.
-
肝移植术后腹内压实时检测及其效果评价
腹腔间隙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腹腔内压力(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升高所引起多器官系统功能障碍,多发于腹部创伤及腹腔大手术后[1].肝移植是术后容易并发ACS的手术之一,如不能得到及时诊治将严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ACS发病隐匿,诊断主要靠IAP监测,我们尝试对术后患者运用低顺应性毛细测压方法,并将结果与膀胱内压法[2]进行比较,以评价其有效性和准确性.资料与方法1.一般情况:本组共23例患者,选自我院2009年2至10月实施的肝移植手术患者.其中男17例,女6例,年龄35~61岁,中位年龄41岁.23例患者中,15例原发病为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8例为原发性肝癌.
-
逼尿肌部分切除带蒂大网膜覆盖膀胱扩大术的评价
膀胱扩大术主要应用于小容量、低顺应性膀胱的治疗,其目的是为了增加膀胱容量及顺应性,降低膀胱内压,避免上尿路功能损害,并获得良好的贮尿功能.目前常用的扩大材料有胃、结肠、小肠以及输尿管,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均不十分理想.临床医师都在积极寻求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为此,我们于2004-2005年对犬行逼尿肌部分切除后,带蒂大网膜覆盖膨出膀胱黏膜的膀胱扩大术,并对其进行了评价.
-
体表检测兔膀胱肌电活动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体表检测膀胱平滑肌电活动的方法,评估其体表肌电是否可以反映膀胱壁平滑肌电及其收缩活动,为膀胱的功能活动探索一种无创的检测方法.方法 利用体表电极、膀胱壁直接电极、压力传感器,分别同步记录兔膀胱的体表肌电、膀胱壁平滑肌电和膀胱内压力信号,对它们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贮尿期膀胱直接电极和体表电极均未记录到明显的电信号(脉冲串),膀胱内压也无明显变化;而排尿期它们均可同时记录到脉冲串并伴有明显的膀胱内压变化.体表膀胱肌电与膀胱壁平滑肌电、膀胱内压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是r=0.8018和r=0.8082;膀胱壁平滑肌电与膀胱内压之间的相关系数是r=0.8790.体表记录的脉冲串的平均振幅和频率与从膀胱壁记录到的均有明显相关(r=0.9371和r=0.9930),前者比后者的振幅明显下降(t=44.41,P<0.01),频率之间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t=-0.83,P>0.05).结论 从体表记录兔膀胱平滑肌的电活动是可行的,体表膀胱电反映了膀胱壁平滑肌的电活动及功能活动,它们之间有高度的相关性.该方法有可能运用于临床.为膀胱的功能活动提供一种无创的检测方法.
-
开塞露治疗产后排尿困难及尿潴留65例效果观察
在分娩过程中,膀胱受压致黏膜水肿、充血、肌张力降低,对膀胱内压的敏感性下降,产后会阴伤口疼痛、不习惯卧床排尿等,使产妇容易出现残余尿增加及尿潴留[1].我院对产后排尿困难及尿潴留的产妇使用开塞露纳肛配合其他诱导排尿,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
腰穿测压管测量膀胱内压的技术研究与临床应用
目的 应用腰穿测压管测量重症患者的膀胱内压.方法 收集我院2017年5月至2017年12月,收住我科的重症患者,随机抽取100侧重症患者通过留置尿管,接入腰穿测压管,直接读取玻璃测压管内水柱高度,测量的膀胱内压数值可间接反应腹内压情况.结果 腰穿测压管对膀胱内压力测量过程顺利,且可实现动态监测.结论 腰穿测压管测量膀胱内压操作简便,测量精确,对重症患者的治疗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
不同晶胶比液体复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管外肺水指数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晶胶比液体复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管外肺水(EVLW)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重症医学科24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的胸内血容量指数(ITBVI)均<750 ml/m2,以ITBVI 850~1 000 ml/m2作为复苏终点.以晶胶比3:1为界,将患者分成低晶胶比组(13例)和高晶胶比组(11例),观察液体复苏前及复苏后即刻(0)、24、48、72 h患者血流动力学、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氧合指数(PaO2/FiO2)、膀胱内压(ICP)、B型钠尿肽(BNP)的变化;采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热稀释法测定EVLWI,用放射免疫法测定BNP.结果 ①早期采用不同晶胶比液体复苏均可改善SAP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②复苏后72 h高晶胶比组总液体量[(16 438±1 758)ml]、晶体液量[(13 459±425)m1]及晶/胶比值(4.50±0.23)均明显高于低晶胶比组[分别为(13 895±1 783)ml、(6 945±454)ml、2.32±0.18,P<0.05或P<0.01].③与低晶胶比组比较,高晶胶比组复苏后48 h和72 hPaO2/FiO2(mm Hg,1 mm Hg=0.133 kPa)明显下降(48 h:186.51±42.26比268.35±34.18,72 h:172.85±21.50比263.95±24.20),EVLWI、ICP及BNP均明显升高[EVLWI(ml/kg)48 h:14.52±1.08比10.40±1.16,72 h:14.92±0.86比10.52±1.02;ICP(cm H2O,1 cm H2O=0.098 kPa)48 h:16.23±1.32比13.05±1.70,72 h:17.39±1.56比13.42±1.65;BNP(ng/L)48 h:424.29±74.25比225.32±53.58,72 h:620.49+79.53比288.28±68.78,P<0.05或P<0.01].④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EVLWI与PaO2/FiO2呈显著负相关(r=-0.71,P<0.01),与ICP、BNP呈显著正相关(r1=0.63,r2=0.56,均P<0.01).结论 对SAP患者早期应监测EVLWI、ICP及BNP以指导液体复苏,且宜采用提高胶体比例的限制性液体复苏策略.
-
烧伤合并腹腔间隙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目的:探讨以大承气颗粒剂为主要方剂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对严重烧伤合并腹腔间隙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7例并发腹腔间隙综合征的烧伤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A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B组),A组10例采用以大承气颗粒剂为主要方剂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B组7例常规治疗.结果:膀胱内压、平均动脉压、尿量、便量和氧合情况等指标A组优于B组.结论:以大承气颗粒剂为主要方剂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预防和治疗烧伤后腹腔间隙综合征,降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率.
-
膀胱测压配合排尿意识对减少产后留置尿管患者拔管后重新插管的影响
目的::探讨膀胱测压配合排尿意识是否能减少拔管后重新插管的概率。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产科留置尿管的产妇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03例和试验组97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拔出尿管;试验组使用简易膀胱测压法对患者膀胱进行测压,并配合患者排尿意识拔出尿管,观察两组患者拔管后首次顺利排尿时间、排尿容量及发生尿路刺激征和再次插管率。结果:试验组重新插管率低于对照组(P <0.05),首次顺利排尿时间早于对照组(P <0.05),首次排尿容量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简易膀胱测压配合排尿意识可以减少产后留置尿管拔出后重新插管的概率,该法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可以在基层医院应用推广。
-
大黄灌肠、芒硝外敷辅助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大黄灌肠、芒硝外敷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腹腔内压的影响.方法 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外加用大黄灌肠、芒硝外敷7d,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加热敷.检测2组患者膀胱内压(ICP)值以评价腹腔内压变化,观察2组间腹胀缓解时间.结果 ICP值于治疗期第4天时较对照组低(P<0.05),2组间腹胀缓解时间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 大黄灌肠、芒硝外敷有降低急性胰腺炎患者腹腔内压的作用,对防治腹腔室间隔综合征(ACS)有一定意义.
-
膀胱功能的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NANC)神经调节研究进展
膀胱功能为周期性储尿和排尿.储尿期,在达到大膀胱容量以前膀胱内压较低并维持相对稳定,无逼尿肌收缩;排尿期,逼尿肌收缩,尿道内、外括约肌协调性松弛,排空膀胱.传统观念认为副交感(胆碱能)神经和交感(肾上腺素能)神经是调节膀胱尿道功能的主要神经,但近10余年来,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nonadrenergic noncholinergic,NANC)神经的作用受到重视.
-
盆底肌训练配合针灸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研究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是指腹内压的突然增加导致尿液不自主流出,其特点是正常状态下无遗尿,而腹内压突然增高时尿液自动流出.因咳嗽、喷嚏、大笑、站起、走动等动作或身体活动使得腹压急剧上升而导致膀胱内压升高,超过尿道内压而引起的尿失禁[1,2].我科对90例确认为轻中度SUI病人分别采用盆底肌训练、针灸、盆底肌锻炼配合针灸3种方法治疗SUI,现报告如下.
-
导尿管与引流袋连接时机的调整与效果观察
传统的导尿方法是导尿管进入尿道见尿后再接引流袋,在临床操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当病人烦躁、尿潴留致膀胱内压增高时可导致尿管滑出、尿液污染床单.为此,我院急诊科对导尿管与引流袋连接时机进行了调整,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开塞露在泌尿外科患者中的应用
开塞露是一种轻度的刺激性泻药,可使肛门排气,通过刺激神经反射引起排便,直肠排空后 ,可减轻后尿道梗阻,使尿液顺利排出,同时反射性兴奋盆腔神经,引起盆腔逼尿肌强有力收缩及膀胱括约肌松弛,加之排便时腹直肌及膈肌收缩,腹内压及膀胱内压增高,促进尿液排出[1].此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能较快地解决患者痛苦.
-
电刺激脊髓损伤模型兔肛周皮肤调控神经源性膀胱内压
背景:以往研究表明通过不同频率电刺激阴部神经及其分支会抑制膀胱逼尿肌的过度活动,从而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基于此,能否通过电刺激阴部神经分支来抑制逼尿肌过度活动呢?目的:探讨电刺激脊髓损伤兔肛周皮肤调控神经源性膀胱内压可行性.方法:选择成年雌性兔1 0只,在T9-T1o水平横断脊髓,饲养4周后开始进行实验,电刺激采用一对钩状电极刺激肛门周围的皮肤,在膀胱内插入双腔球囊导管注入生理盐水,测量膀胱内压力.结果与结论:当膀胱灌注量高于排尿容积阈值时,以低于10 Hz的频率电刺激肛周,会显著抑制膀胱逼尿肌过度活动;当膀胱灌注量低于排尿容积阈值时,刺激频率在20-50 Hz时,会引起膀胱收缩.佳抑制刺激(6 Hz)能显著增加膀胱容积(30±10)%,佳的兴奋刺激(25 Hz)能引起大幅度(超过25 cm H2O即24.5 kPa)、长时间(20 s)的膀胱收缩.结果表明电刺激脊髓损伤兔肛周皮肤可以有效调控神经源性膀胱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