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从毛鸡骨草中分离得到具有保肝作用的同分异构体,Abrusamide A和B
作者从毛鸡骨草叶片中分离得到同分异构体,Abrusamide A and B,并通过细胞增殖抑制试验评估了化合物1和化合物2的肝脏保护作用。
毛鸡骨草干燥叶子(1 kg),用水提取。提取物经真空浓缩得到浓缩的水溶液(1000 ml)。浓缩水溶液用2倍量的95%乙醇沉淀24 h,真空浓缩得到水溶液(500 ml),再依次经三氯甲烷、正丁醇分配层析,得到三氯甲烷(12 g)和正丁醇提取物(80 g)及水溶液(180 g)。正丁醇提取物(80 g)经硅胶柱色谱分离,用三氯甲烷/正丁醇-甲醇洗脱,分别得到Fr A和Fr B。Fr B(30 g)经聚酰胺柱色谱分离,用水/乙醇-水/水(pH=9)洗脱,分别得到3个部分Fr B1~B3。Fr B3(3 g)经反相C18硅胶柱色谱分离,用甲醇/水梯度洗脱,用甲醇/水重结晶得到化合物1(50 mg)、2(12 mg)和3(15 mg)。Fr B2(10 g)经反相C18硅胶柱色谱分离,用甲醇/水梯度洗脱,得到红豆碱(15 mg)和色氨酸三甲基内盐(10 mg)。 -
针灸临床试验中安慰针的设计与选用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是目前评估医学干预措施临床效果严谨的科学方法,针刺治疗临床试验面临的一个棘手的问题是设计和选择安慰针对照.本文首先讨论了安慰针对照在评估针刺疗法临床效果中的重要性,并对理想的安慰针的要求进行了剖析.然后,笔者回顾了近30年来临床试验中使用的各种安慰针,并对每一类安慰针的特点和适用条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和评述.后,对未来使用临床试验评估针刺治疗,提出了若干建议.
-
二甲双胍加他汀,效果怎么样
一项单中心、随机试验评估了非糖尿病个体在他汀治疗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是否能更有效地延缓或阻止心血管疾病的进展,结果似乎令人失望.David Preiss博士(苏格兰格拉斯哥大学)在会上报告了这项名为"颈动脉粥样硬化:二甲双胍治疗胰岛素抵抗" (CAMERA)研究的结果,其中包括二甲双胍组出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体重减轻,这是试验的一个次要终点,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
用正糖钳夹试验评估基础胰岛素类似物作用特点的研究
健康人通过体内胰岛素的分泌调节,可以保持正常的血糖水平.各种外源性胰岛素制剂在代谢过程上总是尽可能地模拟内源性胰岛素的分泌动力学.
-
201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临床研究一览
欧洲心脏病学会2011年年会于2011年8月27-31日在法国巴黎举行.本次会议共公布了近20项临床研究的结果,涉及策略、器械和药物三个方面.有关新的抗凝药物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佳时间的研究引人关注,第二代药物洗脱支架(DES)继续显示优势,一些试验评估了降脂药物、主动脉气囊反搏装置(IABP)、经皮瓣膜植入术和外科手术的价值.
-
临床试验方法的选择:有效性研究和疗效研究
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的分类方法有很多.根据Roland和Torgerson的观点,可以将临床试验划分为说明性(explanatory)和实用性(pragmatic)两大类.一般来说,说明性试验评估的是疗效(efficacy),即在理想条件下某种治疗所带来的益处,受试者常常被严格定义和筛选;而实用性研究评估的则是有效性(effectiveness),即在日常临床条件下治疗的获益[1].
-
用芬兰噪声中言语测听试验评估感音神经性聋
-
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评估妇科围术期病人心肌缺血的价值
妇科大手术、麻醉均能引起神经、代谢及内分泌改变的应激过程,这一过程常加重冠心病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异常.故对有胸痛症状、心电图ST-T改变及体有多种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中老年妇科手术病人,术前判断冠状动脉血供状态,评估围手术期心肌缺血发生的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
女性可使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和癌症
一项随机试验评估了每隔一日应用低剂量阿司匹林或安慰剂预防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女性。对该研究的随访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应用阿司匹林的女性心血管疾病和结直肠癌的发生率轻度下降,但这被重大胃肠道出血发生率增加抵消。研究者的竞争风险模型显示,选择性地对65岁以上的女性进行治疗时,风险获益比可能会好。
-
奥拉帕尼可提高卵巢癌患者无进展生存率
该项II期试验评估了铂敏感的复发性高分级浆液性卵巢癌患者在联合化疗(卡铂+紫杉醇)中添加使用奥拉帕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共有173名患者被随机分组,81名分到奥拉帕尼联合化疗组,75名分到单独化疗组。奥拉帕尼联合化疗组的中位PFS为12.2个月,单独化疗组为9.6个月(P <0.01)。已知BRCA1/2突变的41名患者中,获益值更高,12个月PFS的患者达到70%,未使用奥拉帕尼时只有12.5%(P <0.01)。PFS获益并不能转换为总生存率获益,该研究并未评估这一指标。
-
凝血系统紊乱在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是危重病患者首位死亡原因,尽管对其发病机制的了解越来越多,各种新的治疗方法相继出台,但其病死率仍高达40%~60%.近10年,已有大量的临床试验评估治疗全身性感染的药物,大多数药物的作用机制是依据两个不成熟的假说,这两个假说分别将内毒素和机体自身产生的炎症介质归结为导致死亡的主要因素[1].动物实验研究显示这些药物十分有效,而临床试验的结果却令人失望.研究脓毒症的权威Bone博士也认为需要重新考虑有关多器官功能不全发病机制的基本假设[2].
-
AIIEN试验在冠状动脉介入患者术前会阴部备皮的应用价值研究
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和介入治疗的传统入路为股动脉径路[1],因此,会阴部备皮成为术前准备的常规内容。但近年来采用桡动脉入路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I)的病例明显增多[2],由于考虑到手术时穿刺部位的不确定性,为了保险起见,还是术前常规剃除会阴部所有的阴毛。这样一来不但增加护理工作量,浪费医疗物品;而且在备皮过程中若不小心剃伤皮肤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同时很多患者希望术前能有评估手部血运的方法来决定是否需要备皮。本研究旨在通过AIIEN试验评估冠状动脉介入患者前手部血运情况,探讨AIIEN试验对会阴部备皮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
应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评估胰岛B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的研究进展
胰岛B细胞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靶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因此,明确个体B细胞功能状态及胰岛素抵抗程度对临床有效干预糖代谢异常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是目前评价糖代谢状况的金标准,同时也是临床评估胰岛B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常用方法.多年来人们一直致力于充分利用OGTT 5个时间点的血糖及胰岛素、C肽值,借助数学模型和(或)数学软件,建立评估胰岛B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的指数[1-2].各种指数均有其自身的特点及适用范围,只有深刻理解其设计原理、背景及生理学基础,充分认识它们的优点和局限性,才能发挥大的作用.现就OGTT在胰岛B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评估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
装载结合白蛋白的紫杉醇纳米微粒用于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的二线治疗:单组、多中心、2期临床试验
背景目前尚未建立对铂耐药的尿路上皮癌的标准疗法。紫杉烷和长春氟宁都是常用药物,但有肿瘤反应低于20%,并且对患者生存率毫无帮助。本2期临床试验评估了装载结合白蛋白的紫杉醇纳米微粒在治疗铂耐药的尿路上皮癌中的有效性和耐受性。方法在加拿大5个临床中心施行了非盲的单组、2期临床试验。患者的入选标准为:年龄大于18周岁,病理证实的局部进展或转移的尿路上皮癌,并且有病历记载肿瘤进展或近12月内曾接受含铂药物治疗。入选患者每3天接受该纳米微粒静脉注射(260 mg/m2)。当出现肿瘤进展或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时,则停止纳米微粒治疗。研究的终点为客观肿瘤反应,根据实体肿瘤反应评价标准(RECIST ),包括完全反应(CR )和部分反应(PR)。对所有完成了纳米微粒治疗一个疗程的患者均评估了其肿瘤反应和安全性。这项研究在 ClinicalTrial.gov 的注册号码为 NCT00683059。结果2008年10月16日至2010年6月23日共纳入48例患者。全部患者平均接受了6(1~15)个疗程的治疗。其中47例患者的临床数据可进行评估,47例患者中1例患者为 CR(2.1%),12例患者出现PR(25.5%)。在各种分期的患者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乏力(38/48,79%),疼痛(37/48,77%),脱发(34/48,71%)和神经病变(30/48,77%)。G3或更高分级的肿瘤患者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疼痛(11/48,23%),乏力(5/48,23),高血压(3/48,6%),神经病变(3/48,6%)和关节僵硬或疼痛(2/48,4%)。结论装载结合白蛋白的紫杉醇纳米微粒治疗进展性尿路上皮癌,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肿瘤反应,有利于该纳米微粒作为尿路上皮癌二线治疗的进一步研究。
-
用改良Stenger试验评估听觉损害的探讨
Stenger试验在判断是否存在单侧伪聋方面十分有效,但不能得到患耳的确切的听阈 .本文对传统Stenger测试法略作改进,尝试测试单侧伪聋、夸大性聋患者的真实听阈.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单侧伪聋、夸大性聋患者6例.模拟成单侧伪聋、夸大性聋的受试者15例,其中双侧听力正常者5例,单侧传导性聋3例,感音神经性聋7例.
-
献给对诊断研究试验评估感兴趣的人的STARD文件
首先让我告诉大家《诊断准确性研究报告标准》(STARD)2003版是发表在Clinical Biochemistry上并且也是该杂志极力推荐的[1]。其次,我还要告诉大家的是在该标准2003版发表时我正在进行临床化学专科培训而当时的我的确没有认识到该文件的重要性。此外,Clinical Biochemistry的主编还是我当时的导师。
-
随机双盲试验比较口服与静脉给予氟卡尼对急性房颤复律的疗效
急性房颤(持续时间〈48h)病人常需急救药物抢救,并得住进心脏护理病房。早期复律可迅速缓解症状,减少血栓栓塞的危险性,降低房颤再发的机率,是治疗的关键。已进行了一些随机对照试验评估几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氟卡尼、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普罗帕酮、乙胺碘呋酮和索他洛尔)对急性房颤的疗效。结果表明静脉给予氟卡尼是有效的,2小时成功率59%~92%。单盲临床试验表明口服氟卡尼3~8小时心律转复为59%~95%。这些研究说明口服与静脉给予氟卡尼对急性房颤都有治疗效果。本项研究采用随机双盲临床试验旨在比较口服、静脉两种途径的疗效。
-
吲哚氰绿清除试验评估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价值
肝硬化失代偿期是各种慢性肝病的终末阶段,有多种并发症,正日益威胁人类的健康,失代偿期患者5年死亡率为70%~86%[1]。目前,大多数学者采用Child-Pugh分级评估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但它对终末期肝病病情判断的局限性日趋明显。如何客观、精确、简便地评估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对选择适当的临床治疗和评估预后至关重要。随着肝病诊疗技术的发展,吲哚氰绿(indocya-ninegreen ,ICG )清除试验对判断肝脏储备功能的作用受到重视,但吲哚氰绿15 min滞留率与M ELD评分、MELD-Na评分及PA、PT、CHE的相关性研究较少。本研究将对5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住院患者进行吲哚氰绿15 min滞留率测定、MELD评分、MELD-Na评分、PA、PT、CHE检测,以分析吲哚氰绿15 min滞留率与其相关性,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功能储备评估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
I期随机非盲临床试验评估肠病毒EV71疫苗的安全和免疫原性
背景;亚太地区已经暴发了大规模的EV71病毒感染。该病毒感染有严重的并发症,包括脑炎和脊髓灰质炎样麻痹,心肺衰竭等,终导致死亡。因此迫切需要一个有效的针对EV71病毒的疫苗。
-
临床试验评估口服肠毒原性大肠杆菌原型疫苗的安全和免疫原性
作者开发了一种新的抗肠毒原性大肠杆菌( ETEC )腹泻的口服疫苗,这种疫苗含有表达水平提高的 ETEC 定居因子( CFs )和重组蛋白( LCT-BA),即大肠杆菌热不稳定性毒素B亚单位与霍乱毒素B亚单位的重组蛋白的灭活重组大肠杆菌。作者进行了随机、双盲有对照的Ⅰ期临床试验,60名瑞典成人志愿者参与了此项研究,观察了这种原型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并与以往开发的口服ETEC疫苗的结果进行比较,以往开发的疫苗为口服ETEC 疫苗,这种疫苗含有CTB 和灭活的表达CFA/Ⅰ的野生型ETEC 菌株(参考疫苗)。志愿者分组接受2剂或者是原型疫苗或者是参考疫苗。原型疫苗以相同剂量或者以4倍的剂量(与参考疫苗相比)进行投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