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
大肠杆菌O157:H7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a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的一种主要血清型,可引起消化道传播的人畜共患病,临床表现为无症状感染、轻度腹泻、出血性结肠炎(hemorrhagic colitis,HC),溶血性尿毒综合症(hemolytic uremics syndrome,HUS),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obocyto penicporpura,TTP).自1982年美国发生首起O157引起的小型暴发后,世界20多个国家有散发或流行的报道,已引起广泛关注.
-
对中华内科杂志2005年第7期刊登的临床病理讨论的质疑
编辑同志:今年7月11日我国四川省资阳市发现一种"怪病",到7月31日为止累计发病181例,死亡34例,现已查明其病因系人感染猪链球菌,属于人畜共患病.
-
南方福建布氏杆菌脊柱炎两例报道
布氏杆菌病系一种人畜共患病,多流行在东北、西北及内蒙古牧区,内地及沿海散发[1],福建省罕见[2].该病可累及全身多系统,骨关节系统常见,腰椎易受累.笔者2010年收治2例布氏杆菌脊柱炎.现将临床诊治的误区与经验报告如下.
-
三峡库区兴山县附红细胞体病母婴传播检测结果分析
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sis)是由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简称附红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1928年Schilling等[1]在啮齿类动物中首次发现,目前已报道家畜和其他动物中有感染附红体的国家和地区达30多个[2].
-
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近些年,对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发病机制研究的热点多集中在家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familial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FHL)及相关免疫缺陷病的基因突变方面[1-3],对继发性HLH的关注较少。而越来越多的临床资料报道,继发性HLH的发病率远远高于FHL,除了以往熟知的EBV、CMV等病毒感染外,像利什曼原虫、甲型流感、斑疹伤寒及其他人畜共患病等少见病原体也可以是HLH发生的诱发因素[4],多种结缔组织病都可能并发HLH,即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crophage activation syndrome,MAS)[5],T细胞或NK细胞来源的淋巴瘤及白血病同样可并发HLH[6]。继发性HLH的诱发因素多样,与FHL的鉴别困难,治疗效果及预后又差别很大,部分患儿仅对症治疗即可痊愈[7],部分需要应用HLH-2004方案才能控制,而还有部分患儿甚至需要像治疗FLH那样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才能挽救性命[8],给临床工作带来困难。因此,本文拟对继发性HLH可能的发病机制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对继发性HLH的临床诊治提供帮助。
-
广州管圆线虫病的影像学表现
广州管圆线虫病(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是血管圆线虫属的一种寄生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病,1935年我国陈心陶教授首先在广州褐家鼠的肺动脉中检出病原体[1].该病好发于热带、亚热带地区,以太平洋岛屿及东南亚地区为主,现在已在其他地区有病例报道[2].
-
布氏杆菌病15例误诊分析
布氏杆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随着农村畜牧业的发展,5年前笔者所在地区很少见到的布氏杆菌病患者例数在近几年里逐渐增多.总结本院2007年2月1日~2009年3月15日的15例布氏杆菌病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均出现了误诊,现报道如下:
-
人畜共患病耐药机制
利用抗微生物药物预防和治疗人畜共患病,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伴随而来的耐药性问题却不容忽视.耐药性产生的机制有生化机制和分子生物学机制,对其耐药性更加深入的认识,为早日战胜微生物耐药性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
水生生物在人体公共卫生研究中应用的思考
简要介绍涉水人体疫病及水环境有害因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水生实验动物在人类疾病研究及环境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以水生生物为材料进行涉水人体公共卫生研究的应用前景.
-
浅论与实验动物相关的职业健康安全与人畜共患病
道义上的责任或是法律法规都要求公司或单位提供一个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环境,以保障员工免受不必要的危害.职业健康与安全(OHS)规程的目的 就是预防职业伤害和疾病,它不仅需要满足法规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控制危害和减少风险.本文描述了实验动物相关OHS规程的重要性及一些关键要素,如管理措施、设施的设计与运行、控制与危险物的接触、教育和培训、职业健康专业化服务、仪器设备的性能、信息管理、应急措施及对规程的评估和完善.本文还简要地介绍了常见的实验非人灵长类动物相关的人畜共患疾病,以及如何安全地从事实验动物相关工作.
-
牛海绵状脑病与人类变异性克雅病
牛海绵状脑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BSE)俗称疯牛病(mad cow disease , MCD),与人类克雅病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 , CJD) 均属于传播性海绵状脑病 (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 TSE) , 是一类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人畜共患病.目前已知的动物海绵状脑病有6种:羊瘙痒病、传染性水貂脑病、马骡和麋鹿的慢性消耗病、猫海绵状脑病、野生反刍动物海绵状脑病和BSE.人的海绵状脑病有4种:CJD、格斯特曼综合征、库鲁病和致死性家庭性失眠症[1].
-
人兽共患病是人类健康大敌--访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研究所张见麟教授
继"非典"之后,狂犬病又在我国南方一些地方蔓延,给我们带来了生活上的困难与精神上的恐慌.对于传染病的有关知识,尤其是人兽、人畜共患病的知识,人们了解得并不透彻.为了给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避免传染病的传染提供相关指导,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疾病预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研究所张见麟教授.
-
1例布鲁氏菌病误诊分析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羊在国内为主要传染源,其次为牛和猪。患病的牲畜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等各种传播途径传染给人,使感染者全身网状内皮系统增生,出现菌血症、毒血症等病理反应,造成免疫系统、骨关节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多系统损害而产生相应特点的临床表现。此病常因误诊而转成慢性,常反复发作,长期不愈,少数患者可导致死亡。我将2013年我院收治的1例布鲁氏菌病误诊报告如下。
-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致病及检测研究进展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病是人畜共患病,该菌是耶尔森菌属致病菌之一,发现该菌的国家现已遍及全世界,可感染家畜、家禽、啮齿类动物、鸟类及昆虫等,人、动物、食品、水源均可成为人和动物耶尔森菌病的传染源,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秋冬季和春冬季节发病率明显升高,可以引起范围广泛的多种疾病,以急性肠炎为普遍.该菌的检测以分子生物学方法为灵敏和特异.
-
俄罗斯鼠防系统及对我国的启示
人畜共患传染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俄罗斯建立的鼠防系统具有组织健全、管理完善、主动监控、反应快速等特点.文章介绍了人畜共患病的危害,以及俄罗斯鼠防系统的概况和对我国的启示,以期为我国加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
采用微量补体结合试验改良法从进口种羊中检出羊衣原体抗体阳性
羊衣原体病(Enzootic abortion of ewes),又名母羊地方性流产或母羊衣原体病.它是由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以发热、流产、死产和产下生命力不强的弱羔为特征.该病分布广泛,由于该病可通过空气传播和接触传播,且属于人畜共患病,因此危害性和传播性很强,国际兽医局将此病列为二类传染病,我国亦将此病列入二类传染病.
-
狂犬病的流行及防治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V)感染引起的对人畜危害极大的传染病,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100%,高居甲乙类传染病死亡率之首.全世界每年大约有3.5~5万人死于狂犬病,我国也是受狂犬病危害重的国家之一.狂犬病是人类迄今为止尚不能有效治疗的疾病之一,而及时接种狂犬疫苗是目前预防和控制狂犬病的有效措施.当前,狂犬病在全球特别是亚非地区的人间,家养动物和野生动物间循环,造成经济损失超过60亿美元.本文对1950年以来我国狂犬病的流行状况进行分析,让更多的人了解狂犬病的流行病学及防治的基本知识,提高自身防范意识,降低狂犬病的发病率,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
猴痘的流行现状及口岸控制策略
猴痘(Monkeypox)(又称猴天花)是由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引起的一种发生于中非和西非热带雨林的较罕见的急性传染病,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该病传染性强,病死率为1%~10%,其中尤以儿童感染者的死亡率高.
-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研究进展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Listeria monocyto -genes)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李斯特菌属内共有6种菌:单增李斯特菌(L.monocytogenes)、绵羊李斯特菌(L.ivanovii)、西尔李斯特菌(L.seeligeri)、英诺克李斯特菌(L.innocua)、威尔李斯特菌(L.welshim eri)和格式李斯特菌(L.gray i);其中单增李斯特菌和绵羊李斯特菌均有致病性.
-
亨尼帕病毒研究进展
1 引言在2000年Wang等指出副黏病毒科亨尼帕病毒属的两种新发现的病毒与该科的其他病毒不同[1].还没有哪种副黏病毒像1999年发生在马来西亚的尼帕病毒那样曾引起如此快速和危害性强的人畜共患病.还没有哪种病毒像尼帕病毒那样杂乱且与亨得拉病毒关系那样密切.当时其基因组是已发现的副粘病毒中长的.尼帕病毒基因组长达18,246bp,而亨德拉病毒要短一些[2].其增加的基因组部分由于大部分转录单位的3端有与在马尔堡病毒和埃博拉病毒中所观察到的类似的较长的一段非翻译区.与其他副粘病毒不同的是,亨德拉病毒的P基因编码5种蛋白,分别称为P,V,C,W,SB.这是一种与在弹状病毒科和纤丝病毒科的一些病毒相似的基本小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