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人类附红细胞体病1例报告
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但人患此病的报道不多见,因此人患该病临床表现、病程、诊断、治疗方法及疗程尚无定论,现报道1例如下.
-
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粪便中沙门氏菌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沙门氏菌属是一群形态和培养特性都类似的肠杆菌科中的一个大属,也是肠杆菌科中重要的病原菌属.沙门氏菌菌型繁多,分布广泛,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体之一.也是引起人类食物中毒常见的病原菌[1].然而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对沙门氏菌的检验普遍采用传统培养方法,报告检验结果大致需(4~7)d,耗时太长,程序繁琐[2].所以,建立快速而准确的检测方法一直是沙门氏菌检验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拟采用沙门菌invA基因为靶基因建立快速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粪便中伤寒沙门氏菌.
-
水源因素与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联性
目的 通过检测浙江省德清县水系上下游地区农村人群血清戊型肝炎病毒抗体水平,以评价非爆发状态下水源因素与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联性.方法 通过统一的调查表收集1 720人的一般资料及可能危险因素,并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抗HEV-IgG抗体.结果 总标化抗体阳性率为48.79%.其中,上游地区人群标化抗体阳性宰为43.52%,下游标化阳性率为51.26%.将两地人群不同的构成特征调整后,下游抗体阳性率仍显著高于上游.同时发现,男性抗体阳性率高于女性;各年龄组阳性率随年龄升高而增加;家庭养猪、喜食猪肝、主要饲养动物和饮酒皆与戊肝感染有统计学关联.结论 浙江农村地区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与当地水源因素有较为显著的关联;猪可能是戊型肝炎病毒的自然宿主之一.
关键词: 肝炎病毒 抗戊型肝炎-IgG抗体 经水传播 人畜共患病 -
宠物外用驱虫剂研究应用概况
近年来,城市居民饲养宠物的数量越来越多,由此带来人畜共患寄生虫和人畜共患病也越来越多,如跳蚤、牛蜱、螨虫、皮肤病、鼠疫、莱姆病等.这些病虫多数是畜主在户外溜宠物时带回家居环境中的,跳蚤等各种寄生虫不仅是人畜共患的寄生虫,同时也是传播鼠疫、莱姆病、真菌性皮肤病的重要媒介生物.由于人和宠物在生活中非常亲近,这些病虫很容易通过宠物在家庭成员中进行二次传播.所以预防控制宠物寄生虫是好的防病方式,在美日韩等国家,强制畜主为宠物进行寄生虫预防已列出相关的法律作保障.化学药剂防治宠物寄生虫是目前全球的主流,并日益得到广大畜主的认可.
-
弓形虫感染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变化观察
弓形虫是一种全球分布且广泛寄生于人体及动物有核细胞的专性寄生虫,能引起严重危害的人畜共患病.弓形虫是一种机会性致病原虫,为免疫功能抑制或缺陷者(如器官移植、恶性肿瘤及艾滋病人)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人群弓形虫感染的调查和防治已有较多报道.而弓形虫感染者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少见报道.为此,我们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以期探讨弓形虫感染者的免疫状况.
-
新的弓形虫感染途径观察
弓形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传统认为以食源性和接触感染动物方式传播[1].但有无新的传播途径?我们进行了唾液传播途径的探索性研究,报告如下.1 动物实验30只小鼠感染致死性弓形虫KS株,于感染后3 d处死,用咽拭子收集其唾液作厚涂片,甲醇固定,姬姆氏染色后油镜检查.结果30只急性感染的小白鼠唾液中有1只查见弓形虫滋养体.
-
我国新发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
本文介绍了我国主要的新发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流行特征,分析了其影响因素,指出当前一些新发病种尚缺乏系统研究和防治措施,具有较大的潜在流行风险,需要引起公共卫生部门进一步的重视.
-
亚洲血吸虫病及其他人畜共患病区域网络(RNAS+)的发展与作用
亚洲血吸虫病及其他人畜共患病区域网络(Regional Network for Asian Schistosomiasis and Other Helminth Zoono-ses,简称RNAS+)对于亚洲地区蠕虫病的研究与控制规划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概述了RNAS+的发展历程,回顾了RNAS+历年会议概况,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法评价了RNAS+对于促进各国蠕虫病防控的作用,总结了RNAS+运行中的经验,并提出今后发展方向.
-
人-猪链球菌感染性综合征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江苏省部分地区1998~1999年夏秋流行的人-猪链球菌突发感染性疾病.方法对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观察结果分析,并对分离菌株进行生化特征鉴定、流行菌株同源性比较.结果患者均有屠宰病猪或售病猪肉史,起病急骤,有严重的毒血症状,伴有红色斑丘疹或出血点,很快发生休克、DIC,可有脑膜刺激征.流行后期病例以化脑征象为主,周围血白细胞明显升高,多有肝、肾功能受损.分离病原菌API-Strep鉴定为猪链球菌,分离出病人和病猪4株猪链球菌型菌株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联合应用青霉素、头孢曲松抗感染有效.结论该起人群流行疾病是一起由猪链球菌型所致感染性综合征,为人畜共患疾病.
-
动物感染戊型肝炎病毒的研究进展
近期研究发现,戊型肝炎病毒在多种动物中广泛存在,被认为是一种新的人畜共患病.此文针对动物感染戊型肝炎病毒及其人畜共患性方面作了综述.
-
戊型肝炎病毒细胞培养和动物感染的研究进展
戊型肝炎(hepatitis E,HE)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学者们尝试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法以获取其致病因子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virus,HEV),进而深入研究HEV的生物学特性、HEV的检测和疫苗的筛选.本文就从目前HEV细胞培养和动物感染的进展方面作一介绍.
-
猪戊型肝炎病毒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国外对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的研究表明,该病毒不仅可以侵犯人,而且有多种动物可以作为其自然宿主,提示由该病毒引起的戊型肝炎(hepatitis E,HE)是一种人畜共患性疾病.从猪中分离并确定的猪HEV,对于HEV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动物模型、临床诊断及HEV的疫苗制备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
动物座谈会:人畜共患病(上)
人畜共患病每年都有发生,为了让农民朋友学会更多的预防知识,更好地保护自己.所以策划了本期别开生面的人与动物的对话.
-
南浔区2012年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调查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是由布鲁氏杆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1],在北方牧区发病率较高.该病寄生宿主广泛,传播途径多,受染的家畜是人间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人接触患病的牲畜及其产品或污染物而感染.湖州市南浔区2007年首次发现布病病例,之后未发现新发病例,但2012年在练市镇共发生6例布病病例,现将2012年南浔区人间布病疫情监测情况分析如下.
-
布鲁氏菌病1例诊治体会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病情轻重不一的发热、多汗、关节痛等[1].布病主要流行于畜牧业地区(我国主要在西北地区),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流动的增加以及牲畜贸易流动性的增加,该病已逐渐进入我国东南部地区.为提高临床医师对散发性布病的认识,现将龙游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布病病例诊治情况总结报道如下.
-
以胸腔积液为主的肺吸虫病26例临床分析
肺吸虫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的人畜共患病,肺吸虫的感染途径主要是生食或半生食含有肺吸虫囊蚴的蟹或喇蛄,肺吸虫病临床表现多变而复杂,以肺部病变为主,但因其可涉及多个组织器官,临床上易误诊或漏诊.宁波市第一医院于2006年2月-2011年4月收治各种原因的胸腔积液317例,其中由肺吸虫引起者26例,现报告如下.
-
桐庐县戊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
戊型病毒性肝炎(戊肝)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发病时表现为急性肝炎,以散发为主.随着甲肝疫苗的广泛应用和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的有效控制,戊肝的发病日益受到关注.近年研究表明,戊肝属人畜共患病[1],密切接触生猪的人群感染率较高.了解桐庐县戊肝流行现状,为制定戊肝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本文应用现有资料对戊肝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流行性乙型脑炎1例报告
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是蚊虫叮咬传播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病毒性人畜共患病,病原体为乙脑病毒,猪是乙脑重要的传染源,好发于10岁以下儿童,主要在夏秋季流行,可继发严重的后遗症,病死率高,危害性较大[1,2].近年来,在抓好松阳县本地儿童疫苗高接种率的同时,加大流动儿童乙脑疫苗的接种管理,使乙脑疫苗保持较高接种率.近年来偶有乙型脑炎病例发生.为今后更好地指导松阳县乙型脑炎的防制工作,现将2011年7月发生的1例乙型脑炎病例调查分析如下.
-
狂犬病预防知识及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系人畜共患病,又称恐水病、疯狗病等.该病通过动物咬人时牙齿带有唾液中的狂犬病病毒侵入人体而受到感染,病死率几乎100%.近几年来,群众养犬日益增多,广大城乡宠物犬、看家犬等明显增加,养犬人缺乏犬只登记注册、定期免疫等防疫知识,群众犬伤后没有及时进行正规的伤口处理,或因为疫苗价格较高舍不得免疫等因素而没有接种狂犬病疫苗,导致发病死亡.
-
人畜共患病的传播与预防
195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粮农组织(FAO)专家委员会对人畜共患病下的定义是[1],"人和脊椎动物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又在流行病学上有关联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