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上海市卢湾区1991~2004年婴儿死亡率动态分析
目的监测上海市卢湾区婴儿死亡的变化趋势,观察婴儿死亡率对平均期望寿命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婴儿死亡率.方法对卢湾区1991~2004年出生的21 000名活产婴儿以及同期死亡的175名婴儿的死亡资料以动态数列的方法分析.结果婴儿死亡率从1991年的12.40‰下降至2004年的4.05‰,下降速度为67.34%;新生儿死亡率从10.33‰下降至1.62‰,下降速度为84.32%,受之影响卢湾区人均期望寿命也呈逐年上升.婴儿死亡的前四位主要死因分别为先天异常、产伤和窒息、早产儿和未成熟儿、肺炎.结论随着卢湾区医疗事业的发展,婴儿死亡率显著降低.为降低婴儿死亡率,提高平均期望寿命,现阶段应以加强出生缺陷监测工作和提倡围产期保健作为工作重点.
-
上海市嘉定区居民死因监测分析
目的 为掌握上海市嘉定区居民死亡模式与变动规律以及对居民健康的影响,现对1973-2005年户籍人口、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方法 运用死因录入数据库、Excel办公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嘉定区户籍人口逐年增长,人口老龄化现象明显,居民死亡以慢性疾病为主,前3位死因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嘉定区居民男、女平均期望寿命2005年比1973年分别提高了9.00、8.63岁,2005年平均期望寿命为80.62岁,已达中等发达国家水平(80岁以上).结论 随着经济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嘉定区32年间居民疾病死亡模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应根据人口变化特点及居民的健康状况,制定及时合理的卫生政策,采取科学可行的干预措施.
-
大力发展农村卫生事业为建设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新中国成立以来,福建省农村卫生同全国一样,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省农村婴儿死亡率从200‰下降到13.77‰,农村孕产妇死亡率从1 500/10万下降到32.88/10万;传染病发病率从2 177.14/10万下降到217.82/10万;农村人口平均期望寿命从解放初期的35岁上升到2002年的72.4岁.到目前为止,全省有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4个,综合性医院102所,妇幼保健机构81所,中医院65所;乡镇卫生院939所,其中中心卫生院155所,乡镇卫生技术人员20 397名.全省行政村14 589个,村卫生所16 411所;乡村医生总数27 022名.全省每个设区的市各有1个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区),共有205.84万多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些都为保障农村公共卫生安全和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奠定了基础.
-
迎接疾病模式转变的挑战
新中国成立50年来,我国人民健康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反映国民健康水平的各项综合指标发生明显改变。中国人口死亡率从大于20‰下降到约7‰,平均期望寿命由建国初期的40.8岁提高到90年代后期的70.8岁;传染病发病率与死亡率也大幅度下降。综合反映卫生服务可及性与可获得性以及社会经济水平的健康指标如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以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婴儿死亡率从解放初期的200.0‰以上降低到目前的33.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1993年的55.2 ‰降至1998年的47.0‰;孕产妇死亡率从建国初期的1500/10万,下降到1998年的56.2/10万。以上指标反映出,过去曾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疾病已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平均期望寿命得到延长,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我国居民健康状况的改善与疾病模式转变、人口动力学的改变密切相关。50年里,我国已完成了由高死亡率和高出生率到低死亡率和低出生率的人口转变过程。随着生育率的控制,低年龄组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老龄化明显加快,1999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占全部人口的10%以上,标志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转型阶段。中国居民疾病模式发生重大变化,表现为主要疾病的患病率与死亡率发生变化。首先,居民死因顺位发生显著变化,曾经是居民主要死因的传染性疾病、寄生虫病、营养性疾病、妇幼疾病和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疾病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在死因顺位中的地位不断下降,逐渐由前5位死因中退出。而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伤害等疾病在死因顺位中的地位逐渐上升并成为前5位死因,慢性非传染病成为居民的主要死因。另一特点是影响居民健康的疾病更为突出,主要表现是前10位或前5位死因占所有死因的构成比明显上升,前10位从50%~60%上升到80%以上,前5位死因构成比从40%~50%上升到70%以上。其次,中国城乡居民主要疾病患病率及位次变化与主要死亡原因变化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和变化趋势的一致性。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仍然是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患病水平持续下降,心脏病、脑血管病等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以及伤害的患病率持续上升,内分泌、营养、代谢和免疫性疾病的患病率也明显上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城乡居民疾病谱中的位次和重要性不断增加。城乡居民主要慢性非传染病的持续增加,与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如环境污染、交通事故以及生活节奏加快等有关。而且,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与行为、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疾病的患病率、死亡率将会持续增加。中国不同地区疾病模式转变发展明显表现不均衡性,存在较大差别,大城市居民患病和死亡模式趋向发达国家,而经济较不发达地区,特别是中国贫困地区的居民疾病谱与死亡模式更接近不发达国家。中国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差别,在卫生领域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和任务具有明显独特性。中国实现了疾病模式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变的过程,城市地区与发达的农村地区处于第二阶段转变后期,接近于疾病流行变化的模式,贫困地区仍处于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的转变过程中,接近于疾病流行变化的迟缓模式,其他农村地区处于第二阶段转变期间。推动中国疾病模式转变的人口动力、各类死因和主要疾病变化仍将继续影响疾病模式发展方向和速度。中国既面临着传染性疾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双重负担和严峻挑战,同时由于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也面临继续努力预防疾病爆发与流行、延长寿命和控制危险因素、减低残障寿命、提高生存质量的双重任务。正如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不会先处理完一种健康问题再去处理另一种问题,而是要同时着手处理两种健康问题。
-
我的平衡膳食养生经
我从事医学和营养工作二十多年,亲身感受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的平均期望寿命已经越来越长.如果大家能注重健康生活方式,并在饮食上注意摄入平衡膳食,使机体能吸收到合理搭配的营养素,那么我们的身体会更加健康,生活会更加幸福.谷类为主粗细配,薯类杂豆也尝尝
-
深化社区卫生服务,探索社区康复新路
静安区是上海的中心区之一,总面积7.62平方公里,下辖5个街道办事处、84个居民委员会.2000年底常住人口35万,其中60岁以上老人占人口总数的21 .65%,80岁以上老人占3.74%,平均期望寿命81.04岁,是上海市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区之一.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18家,其中市级医院5家,企业医院3家,区属医疗卫生单位13家. 每千人口拥有病床11.15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8.24人.
-
低剂量CT研究进展及其在儿童心血管和气道病变中的应用
由于科技的不断进步,自从20世纪70年代初CT的概念被提出后,CT在全世界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给人类疾病的诊断带来了福音.然而,随着大家对辐射危害认识的加深,CT所伴随的辐射问题也越来越受大家的重视.相比于成人,儿童具有对辐射敏感性更强及平均期望寿命更长等特点[1],低剂量CT在儿童检查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低剂量CT的提出背景、近年研究进展及其在儿童心血管和气道病变中的应用做一概述.
-
低危前列腺癌主动监测还是手术:临床决策分析
背景和目的:通过评估年龄、健康状况、病人偏好等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比较对低危前列腺癌病人采取外科手术或者动态监测的差别.病人和方法:笔者用蒙特卡罗模拟马科夫模型(Monte Carlo simulation of Markov models)描述20 000名诊断有低危前列腺癌病人的生存时间,这些病人随机分人采取前列腺癌动态监测组和前列腺癌根治术组,然后分别计算出两组的质量调整预期寿命、预期寿命、前列腺癌相关病死率、多年治疗的不良反应,并分别与从文献中得来的标准参数进行比较.笔者将差、一般和优秀的健康状况进行分别模拟(分别为50%、100%、150%的平均期望寿命),模型参数经过了测试.
-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激素补充治疗进展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骨代谢疾病,以骨量减少、骨的微结构退化,骨的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为特征,并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疾病.在美国约有2 500万骨质疏松症患者,每年约有150万患者发生骨折,且约20%的骨折患者在1年内并发肺栓塞、肺炎而死亡;半数髋部骨折的存活者将永久丧失独立生活能力[1].在我国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虽无确切的报道,但从上海朱汉民的调查结果以T分<2.0个标准差为标准(DEXA),男性为13.4%,女性为40.1%.据统计大约40%~50%的白人绝经后妇女将患至少一种骨质疏松性骨折[2].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老龄化和平均期望寿命增长,骨质疏松症将成为严重危害中老年妇女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疾病之一.
-
泰国控制艾滋病经验给我们的启示
自1981年发现全球首例艾滋病毒(HIV)引起的艾滋病(AIDS)以来,已历时20多年.目前,全世界有HIV/AIDS近3 400万人,其中95%在发展中国家.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过去50年取得的卫生成就,包括儿童生存率和平均期望寿命的增加都被HIV/AIDS的增加抵消了[1].
-
2012年郑州市居民死因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2012年郑州市居民死亡原因及数据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郑州市2012年死因监测资料,利用国家死因数据清洗分析工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郑州市居民死亡率509.63/10万,标化死亡率378.22/10万,男性高于女性,前五位死因依次为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慢性病占死因构成的86.49%.平均期望寿命为79.62岁,其中男性76.84岁,女性82.64岁.结论 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已成为危害郑州市居民的主要疾病,慢性病的防治工作应摆在疾病控制的主要位置.
-
调整功能结构 为百姓健康守好门“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卫生发展改革规划”颁布实施
本刊讯(记者 韩尧)2012年3月6日,“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卫生发展改革规划”颁布实施新闻通报会在北京市卫生局召开.北京市卫生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雷海潮出席并主持会议.会议对于北京市政府2012年1月审批通过的《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卫生发展改革规划》(简称《规划》)进行了解读.医疗卫生资源面临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挑战据相关资料显示,2010年,北京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由2005年的80.09岁增长到80.81岁,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已经和纽约、伦敦、巴黎等国际大都市水平相当.
-
2013年北京市卫生资源增加但服务压力加大
2014年4月15日,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13年北京市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数据显示,2013年北京市户籍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81.5岁,较2012年增加0.16岁。全市居民前五位死因疾病依次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已占全部死因的87.0%。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北京市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主战场。
-
转化医学:新世纪医学发展新动力
1医学的进步和出现的问题20世纪,随着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和生物学的发展,医学取得了根本性的进步,为现在医疗技术奠定了几乎所有的基础.抗生素和疫苗的使用,使一系列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大规模感染性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另外,人工胰岛素的诞生,心脏起搏器的发明,动脉搭桥手术的发展,应对各种疾病的药物的出现,使得人类平均期望寿命普遍延长,疾病谱和死因顺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
借鉴北美经验:提高医疗保险覆盖,征收不良行为税
如果我们比较客观而冷静的将中国的卫生领域的变化放在一个更宏观的背景下来考察,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基本的事实:在所有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国家里面,中国是唯一一个同时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和人民健康水平稳步提高的国家.比如说,中国的平均期望寿命从1981年的67.9岁提高到2000年的71.4岁.1992年到2002年,婴儿死亡率(IMR)从47/1000下降到29/1000;孕产妇死亡率从77/100,000下降到43/100,000.这是不容易的,因为改革和转型不可能没有社会震荡和代价.比如俄罗斯在转型过程当中,男性期望寿命曾经出现过明显的下降.当然中国人民的健康水平的提高既有咱们卫生工作的功劳,更有生活水平所带来的影响.
-
加拿大的医疗保健体系
前言:衡量一个国家健康指数的重要标志是公民的平均期望寿命和新婴儿死亡率.根据世界年鉴的估计,2006年加拿大的平均期望寿命为80.22岁,处于全球226个国家中的第12位,而美国的人均期望寿命以77.85岁排在第48位,中国则排在了第107位(平均72.58岁);另外,加拿大新生儿的死亡率为4.69/1000,美国为6.43/1000,而中国的新生儿死亡率则高达23.12/1000.
-
环境与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20世纪是医药卫生界取得伟大成就的时期,人类寿命持续增长,世界平均期望寿命1955年为48岁,1975年为59岁,1996年为65岁;婴儿和儿童死亡率大幅下降,不满5岁的儿童死亡从1960年的1900万下降到1996年的1100万,下降了42%;环境卫生在20世纪也创造了伟大成绩,其突出表现在19世纪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介水肠道传染病得到了控制,如19世纪末由于饮水未经消毒肠伤寒死亡率很高,到了20世纪30年代,饮水经消毒后,此类疾病急剧下降.我国上海市伤寒、副伤寒的死亡率1950年为30.2/10万,1978年降为0.08/10万.同时也遇到了新的挑战,本世纪随着工业、交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经济和生活水平也有大幅度提高,但同时也引发了全球环境污染问题,对人类健康造成新的威胁.正如第50届世界卫生大会报告所指出的那样,人类目前正受到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两面夹击,即"双重冲击",强调在世界范围内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
天津市城区脑卒中患者卫生服务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天津市脑卒中发病、死亡均居国内较高水平,从1990~1996年天津市"四病"报病系统的脑卒中的发病、死亡数据可见,城市大大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尤以城市人群的情况更为突出;由于城市医疗条件的改善,城市中的死亡率在上升到一定水平后逐渐下降,预示今后城市中脑卒中现患病人越来越多.而且,随着我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的增长、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预计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市的脑卒中患者还会继续增加[1].
-
兖州市全人群主要死因特征及平均期望寿命分析
为了解兖州市全人群死亡水平、主要死因特征以及平均期望寿命,为制定当地疾病防控策略、人口与经济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中我们对2011年兖州市居民死因登记报告数据进行分析.1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数据来源于山东省兖州市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中填报的所有户籍地址为兖州市,死亡日期为201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的已审核死亡病例报告卡;兖州市人口资料来源于兖州市公安局,采用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进行死亡率的标化.
-
应重视艾滋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防治与研究
自1981年6月5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次揭示了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艾滋病)以来,截止2003年底,全球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能够幸免,估计感染、发病与死亡的人数已近7000万;预计至2010年,艾滋病流行早的许多非洲国家人口平均期望寿命将因艾滋病而减寿30岁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