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仲景脉法自成体系,平脉辨证,服务临床
仲景脉法是仲景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张仲景在总结继承总结《内经》《难经》脉法的基础上,创立了仲景脉法,自成体系,切合实用,为后世脉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仲景脉法对我们理解张仲景的学术思想,学好《伤寒论》提高临床疗效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我们应重视《伤寒论》中的仲景脉学思想,学习继承仲景脉法,传承经典,实践创新,融合各家脉学思想,领会其中的深意,为现代临床服务.
-
《蠢子医》脉法研习
《蠢子医》乃清代龙之章所著,是教习诸孙习医之启蒙书.有学者评价此书为"一本科普奇书",毫不为过,"不但可做脉学启蒙之教,即使是临证多年者,读后亦有受益".该书大特点是"平脉辨证",以脉诊为中心诊治诸病.文章通过研习书中龙氏对脉法的运用,收获颇多.今从龙氏对脉理的阐释、对脉象的描述以及临证运用脉法诊病的高超技艺三方面结合学习心得加以论述,并对其脉案加以按语,以期能窥探其学术特点之一二.
-
《千金翼方》载录的《辨伤寒》考(下)
二、《唐本伤寒论》的特点
依照《唐本伤寒论》结构与《宋本伤寒论》进行比较,唐本主要特点如下。
《唐本伤寒论》卷上
第一、《唐本伤寒论》无张仲景《伤寒卒病论序》、无《辨脉法》《平脉法》。
第二、《唐本伤寒论》上下两卷,《宋本伤寒论》十卷。《千金要方》将张仲景著作收于卷九卷十,孙思邈为与《千金要方》构成辅翼匹配形式,亦将《辨伤寒》十卷改编成两卷,而方证无缺失。 -
《黄帝内经》人迎寸口脉法的解读与思考
人迎寸口脉法是一种区别于现有辨证方法的辨脉体系,是以辨阴阳为目的的古脉法,不必直接联系脏腑、症状,直接通过人迎脉与寸口脉的对比关系,用针灸的方法来调节人迎脉与寸口脉,使之平衡,以恢复机体功能的正常状态.根据《黄帝内经》上人迎寸口脉法的记载,解读此脉法在《黄帝内经》中的本意,理清其应用的方法和思路,使其更好的服务于临床,丰富中医的脉法,并用此脉法指导临床应用.
-
早期医家身体观之“寒头暖足”探讨
马王堆帛书《脉法》甲本和张家山竹简《脉法》乙本的出土,使得中国早期医家身体观“寒头暖足”得以重现,但是人们基本上都把这一身体观用于养生学的探讨中,而忽视了这一思想的来源及其思维特征.文章通过对“寒头暖足”之提出、思维方式及其应用的系统梳理,首次从直觉体悟和取象比类的思维分析了“寒头暖足”的理论依据,并全面论述了“寒头暖足”在治疗学、针灸学、养生学、民俗学及现代科学等方面的运用.
-
《黄帝内经》脉法——动者为阳,静者为阴的解析
按照阴阳分类法分析脉象,为《黄帝内经》脉法的要点之一,对《素问·阴阳别论篇》所述“静者为阴,动者为阳”,历代医家均未能予以明确解释,以致无法理解其含义并应用这一原理.笔者根据《黄帝内经》中脉象的记载及临床实践,发现“动”即是指一个脉搏的起落,并不是指脉“数”;再通过排除法分析, “静”即是指两个脉搏之间的静止期.《素问》所述的含义是:脉的一个搏动期(一个起落)为“阳”,两个搏动之间的静止期为“阴”.其目的是通过比较“静”、“动”的时间长短,以判断阴阳的盛衰.
-
连建伟教授脉学特点探微
连建伟教授临床上凭脉辨证,脉法特色鲜明,整理研究连建伟教授临床脉法的特点,其中,对连教授辨脉重虚实及其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和《伤寒论》加以挖掘整理使之更为系统化和理论化;对连老师辨脉注重关脉反应的气机升降的重要地位加以分析阐释;对连教授《太素脉法》的继承及据此脉法预测的深刻内涵加以分析研究;对连教授判断妊娠的脉法是如何源于《黄帝内经》及经过后世的演变过程、应用等问题的加以分析,使妊娠脉法更加清晰,对临床如何应用此脉法进行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指导意义.通过以上的角度探求分析连教授脉法的理论渊源和理论依据,为系统的整理和继承连建伟教授的学术思想尤其是连建伟教授的脉学做出基础的理论探讨.
-
再谈《伤寒论》脉学
张仲景之《伤寒论》脉学是张仲景运用脉法、通过脉诊,研究脉象.目前,研究《伤寒论》脉学者甚多,多遵《黄帝内经》《难经》《脉经》《濒湖脉学》,重脉理而轻脉术.所谓“切而知之谓之巧”,脉诊作为一项具有技巧性与可操作性的中医特色诊断技术,切忌轻实践而重理论,其导致的后果便是“心中了了,指下难明”.张仲景诊脉皆为临床脉,分别从脉位、脉法、脉象三方面来考察.通过整理《伤寒论》中151条脉象相关原文,分析“脉与证、病、治”的关系,以期研究《伤寒论》脉学规律,为现代中医临床提供借鉴.
-
《内经》与《脉经》人迎寸口脉法之辨析
《内经》与《脉经》均记载了人迎寸口脉法,但两者区别较大.通过分析推理《内经》《脉经》及后世医家的相关论述,发现《内经》人迎寸口脉法既可提取盛虚紧代等脉象,亦可通过对比人迎寸口盛虚判断经脉脏腑病变;而《脉经》人迎寸口脉法实质与后世寸口脉法一致,即通过候诊寸关尺各部虚实判断脏腑经脉病变.
-
《内经》与《脉经》人迎寸口脉法之辨析
《内经》与《脉经》均记载了人迎寸口脉法,但两者区别较大.通过分析推理《内经》《脉经》及后世医家的相关论述,发现《内经》人迎寸口脉法既可提取盛虚紧代等脉象,亦可通过对比人迎寸口盛虚判断经脉脏腑病变;而《脉经》人迎寸口脉法实质与后世寸口脉法一致,即通过候诊寸关尺各部虚实判断脏腑经脉病变.
-
《评选静香楼医案》脉法特色探析
<评选静香楼医案>脉法特色浓厚,匠心独运,前人未曾道及,本文梳理归纳出重"独见"、巧"比对"、善"合参"三大特色,探源析变,详加评析,以利于临床借鉴、运用.
-
五运六气脉法之研究
脉诊为中医特色诊疗技术,刘完素、李中梓等古代名医重视以人脉应于五运六气所至、所变,气口脉位、四时脉形、南北政脉法等脉诊法都与五运六气医理密切相关.以六气的主气次序来阐释寸口六部脉位,自金元后渐获肯定,成为气口脉位的经典阐释之一.天地之气随四时阴阳变化,脉象应之,不仅对脉形的四时变化描述更为细致,而且创制出六气分合六部时日诊候法,据不同节气、不同脉位的脉形变化判断病变特点及疾病走势.历代多从脉位、脉形阐释南北政脉法,主张姑存经义,待后贤者参详,南北政脉法仍居研究热点.
-
疏润任脉法治疗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临床观察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hronic non-bacterial prostatitis, GNBP)属中医"精浊"范畴.笔者根据前列腺位于任脉的循行部位,及结合前列腺胚胎发育时与苗勒氏管(Müller)的密切关系,采用疏润任脉法治疗CNBP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术数与《伤寒论》中的脉法
从脉象推演与阴阳五行的关系,探讨了《伤寒论》中脉法与阴阳、五行、八卦的关系,揭示了辨脉的目标与数理依据,对于《伤寒论》脉法的理解与运用有一定的启示.
-
纯阳学说以及对儿科临床的指导意义
<颅囟经·脉法>云:"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首先提出小儿"纯阳"之说."纯阳"这里是指小儿三岁以下,禀受父母先天之气,真元未耗而言.小儿为"纯阳之体"说由此而生,且被历代不少医家所尊崇.
-
《伤寒论》脉法权变
"脉"与"病证"之间不是简单、机械的对应关系.依据"脉象",采用对号入座的方式对病证作出判断,不是在医理的层面上去分析、认识脉象在辨证过程中的意义,拘泥于规律常法,易使脉诊陷入僵化的思维程式.《内经》即有"脉从而病反"之说,《灵枢·五禁》篇论有脉病相反五逆.《素问·平人气象论》还指出:"脉从阴阳,病易已;脉逆阴阳,病难已."提示临床上有脉证(病)不符的情况,极易导致辨证错误.揭示脉证相逆时的辨证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
中医系列--临床疼痛培训班专家传授岐轩脉法、神轩刃针
-
中医系列--临床疼痛培训班专家传授岐轩脉法、神轩刃针思路决定出路,信誉引领未来
-
中医系列--临床疼痛培训班专家传授岐轩脉法、刃针技术专利技术专家传授
-
中医系列--临床疼痛培训班专家传授岐轩脉法、神轩刃针
1.全国第33、34、35期岐轩脉法暨刃针免费普及班:脉诊今已成为病人衡量医生中医水平之尺,但脉诊学习自古让人望而却步。岐轩脉法一改“心中易了,指下难明”现状,无论有无基础,经系统学习均可快速绘出脉图,脉之形状跃然纸上,清晰分析成因,是真正开启中医之门的金钥匙。为印证岐轩脉法同时传授刃针治疗疼痛技术。时间:33、35期3、5月5日报到,5-8日授课。34期4月15日报到,16-19日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