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尿蛋白质检查在肾脏病中的应用进展
随着糖尿病(DM ),尤其是2型糖尿病(T2DM )发病率的增加,全球范围内慢性肾脏病(CKD)的发病率逐年增加。CKD具有患病率高,医疗费用巨大,易合并心血管疾病[1]而导致死亡率、致残率高等特点。美国健康及营养调查发现,大约有800万美国人,其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幅度≥50%,为美国卫生界发出新的警告。“全国肾脏疾病教育计划”已在美国启动,目的在于唤醒广大民众对肾脏病预防、治疗的意识和自觉性[2]。近年来CKD的防治已成为国际肾脏病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也是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2006年国际肾脏学会(ISN)和国际肾脏基金联合会(IFKF)联合提议,每年3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四定为“世界肾脏日”,以促进医务人员、卫生部门和政府决策者对CKD的重视[1]。蛋白尿是肾脏病常见的临床表现,尿液分析,尤其是尿蛋白分析成为肾脏病的早期诊断方法。该文就尿蛋白质及其相关检查在肾脏病中的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
尿蛋白质定量检验
1 尿总蛋白质 1.1方法及参考值①双缩脲法;②邻苯三酚钼络合显色法.40~80(20~120)mg/d.1.2临床意义 1.2.1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分子筛和负电荷屏障作用以及肾小管重吸收作用,正常尿只有极微量血浆白蛋白和微量肾组织糖蛋白、分泌型IgA.尿蛋白排泌超过150 mg/24 h即为蛋白尿.主要用于肾脏疾病诊断和疗效评价.
-
尿液蛋白质的检测及临床评价
尿蛋白检测是肾脏疾病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常规检测项目.肾小球来源的微量血浆蛋白与肾小管细胞自身分泌的一些蛋白质,如Tamm-Horsfall蛋白、IgA等共同成为尿蛋白组成成份.正常尿蛋白中白蛋白约占30%~40%,IgG占5%~10%,轻链5%,IgA 3%,其余约40%为Tam-Horsfall等蛋白,在正常情况下,检测不出大分子蛋白,如IgD和IgM等.健康成人24h尿蛋白质总量仅为20~80mg,常规定性检测为阴性.各种原因导致的尿内蛋白质含量增高超过150mg/24h,称为蛋白尿.蛋白尿是肾小球疾病常见的实验室异常,尿蛋白的多少、蛋白尿中白蛋白的比率常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及对药物治疗反应有关.
-
不同尿标本尿蛋白检测结果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尿标本中尿蛋白的检测结果.方法:选取50例身体健康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50例肾病尿蛋白异常患者作为研究组,采用DIRUI H-500尿液分析仪检测所有患者及志愿者的晨尿、日间尿和24时尿中蛋白质的含量.对比并分析两组的尿蛋白含量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的日间尿尿标本中蛋白质的含量均明显高于晨尿、24时尿(P<0.05);研究组的晨尿与24时尿中蛋白质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的晨尿、日间尿以及24时尿中蛋白质的含量均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对照组的所有尿标本中蛋白质的含量均明显低于研究组(P<0.05).结论:不同尿标本中蛋白质的含量不同,肾病患者尿标本中蛋白质含量高于正常人,日间尿的蛋白质含量高于晨尿和24时尿,采集方便,成分不容易变质,建议临床上采用日间尿作为患者尿蛋白质含量检测的标本.
-
尿蛋白质定性与定量结果矛盾的解释及其引起的思考
目前,医学检验各亚学科专业间检验指标相对独立,导致检验科内部信息交流不充分.临床医师面对大量的检验信息,常常难以从某一检验人员处获得对相关信息的了解并消化吸收.因此,为了向临床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加强医学检验各亚专业人员的基础知识与技术的学习和交流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以尿蛋白质定性与定量结果矛盾及其解释为例对此进行讨论.
-
以恶心呕吐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肾损伤一例报道
专科医生应具有内科医生的临床思维方式,对恶心呕吐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肾功能损害的病人,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应对肾功能损害的原因进行分析。轻视病史,对合并症的处理与分析明显不足,表现为对药物所致的肾损害的认识、发生肾损害而采取的相关检查的实际运用能力,甚至对肾功能正常,尿蛋白质+-时已存在肾小球与肾小管的损害认识不足。作者对本院2013年2月7日入院的一例以恶心呕吐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
荆花消紫合剂对儿童紫癜性肾炎患者尿RBC、Pro的影响
目的:观察荆花消紫合剂对风热伤络证儿童紫癜性肾炎患者尿红细胞(RBC)、尿蛋白质(Pro)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单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60例儿童紫癜性肾炎患者按1∶1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荆花消紫合剂、阿魏酸哌嗪片治疗,观察尿RBC、Pro变化。结果:治疗后试验组降低尿RBC、Pro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荆花消紫合剂治疗风热伤络证儿童紫癜性肾炎疗效好,且临床使用安全。
-
儿童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激素耐药和敏感的比较尿蛋白质组学研究
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作为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NS)的首选药物已逾40年.既往对激素耐药的研究大多都集中在基因水平上,而蛋白水平的研究较少且集中在膜蛋白.无论激素耐药的机制如何,终都会通过体内蛋白质水平的改变而实现.应用比较蛋白质组学的方法研究NS激素耐药与激素敏感之间的差异蛋白,希望能为今后进一步阐明激素的作用机制,为耐药型NS的诊断试剂的研制提供线索.
-
输入性恶性疟2例的相关报道
病例1,男,31岁,于2010年9月28日因发热、寒战来本院就诊,进行血常规及尿常规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4.2×109/L,红细胞计数(RBC)3.90×1012/L,血红蛋白(Hb)120 g/L,血小板计数(PLT)30×109/L.尿常规:尿隐血,+++;尿蛋白质,++;镜检4BC,0~3个/HP.外周血涂片检查未找到疟原虫.
-
冬季入伍新兵尿蛋白质阳性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冬季入伍新兵尿蛋白质检测阳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韩国盈东Electronics 尿液分析仪对2008~2010年397名新兵尿液进行过筛试验,对尿蛋白质阳性的尿样再制备成尿沉渣进行显微镜检查.结果 新兵尿蛋白质阳性者占体检人数的5.80%,其中"±"者占2.77%,"+"者占2.02%,"++"者占1.01%.显微镜检查23例蛋白质阳性尿中有2例偶见透明管型.结论 冬季入伍新兵干化学法尿蛋白质会出现阳性结果,主要原因是少部分新兵在部队特殊的生活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下而形成生理性蛋白尿;其次是造成干化学法尿蛋白质假阳性因素和其他因素影响.
-
狼疮性BXSB小鼠抗DNA抗体水平的动态变化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性小鼠抗DNA抗体水平的动态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了不同月龄的狼疮性BXSB小鼠的各种抗DNA抗体,血尿素氮和尿蛋白质浓度.结果BXSB小鼠抗DNA抗体量的动态变化无规律性,但血尿素氮和尿蛋白质的浓度随鼠龄的增加而逐步升高.结论抗DNA抗体水平并不与BXSB小鼠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平行,提示在诊断SLE或判断其严重程度时应测定多项实验指标为宜.
-
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一例
一、临床资料病例:女性,25岁,教师,因咽痛8天,伴双眼睑浮肿1天,而于1998年3月20日收入院治疗.患者8天前始感全身不适,咽痛、鼻塞、流涕,门诊给于口服感冒丸、病毒灵、螺旋霉素,病情缓解,但一天前出现双眼睑浮肿,尿色加深,无尿急、尿频、尿痛,无双下肢浮肿,24小时尿量正常.患者既往无特殊病史.人院查体:T36.9℃,P84次/分,R18次/分,Bp18.5/11.0 kPa.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不大,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心率84次/分,节律规则,腹部平软,肝脾无肿大,双眼睑浮肿,四肢无浮肿.心电图显示正常,腹部超声正常,实验室检查:WBC6.7×109/L,中性粒细胞0.70,淋巴细胞0.30,RBC4.0×1012/L,Hb130g/L,PLT120×109/L,尿蛋白质±,红细胞10~20/高倍视野,颗粒管型0~2/高倍视野,AS0±,ESR30mm/h,血清补体C3800mg/L,肝功肾功正常,入院诊断急性肾小球肾炎,嘱患者注意饮食休息,给予青霉素静点控制感染、支持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