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老年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术后真菌血症并腹腔侵袭性真菌感染1例报告

    作者:曹金鹏;彭翔;邓建中;程龙庆;周永辉

    近年来,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IFI)的发病率与致死率逐年增加[1,2]。侵袭性真菌感染常见发生部位依次为:肺部、消化道、泌尿道、血液,很少发生在无菌腔如腹腔内[3]。现将一老年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术后出现真菌血症并腹腔侵袭性真菌感染1例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85岁,因突发上腹剧痛6小时余于2012年03月13日入院。10余年前因冠心病、冠脉狭窄行心脏支架植入术,有20余年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病史。入院查体:腹平坦,无腹壁静脉曲张,腹肌紧,板状腹,全腹压痛、伴反跳痛,腹部无包块。肝脏肋下未触及,脾脏肋下未触及,M urphy 氏征阴性,肾区无叩击痛,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未闻及。肛查:肛内未触及占位,指套无血染。入院完善检查后,急诊送手术室全麻下行开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术,术中见十二指肠球部前壁2.5 cm溃疡,中间直径约1.5 cm穿孔,周围有脓苔形成,腹内有黄色浑浊积液约800 ml。术后白蛋白27 g/L。术后行抗炎(舒普深),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等治疗。术后第6天行流质饮食,术后第9天去除腹腔引流管,术后第10天行腹部切口拆线后出现切口裂开,并高热,达39.60C。行血培养,并急诊送手术室硬膜外麻行“切口再次缝合术+减张缝合术”,次日,血培养即见白色念珠菌,诊断为“真菌败血症”,行氟康唑(商品名大扶康)抗感染治疗后,首剂600 m g ,之后每日400 m g ,用药第2天患者已无发热。氟康唑治疗两周后,血培养转为阴性。患者行氟康唑治疗第17天(2012-04-09),再次出现发热,达38.40C ,行腹部B超示:右肾下极包膜不光滑伴周边异常液暗区,即行B超引导下穿刺抽取脓性液体,并放置 Skater引流导管接袋引流。患者多次送引流液培养出白色念珠菌,仍均显示对氟康唑敏感,继续行氟康唑治疗。2012-04-28复查腹部 B 超示右肾及周未见异常。2012-05-07行引流液培养示未见真菌生长,去除引流导管。并于2012-05-07开始口服氟康唑每日300 mg。总疗程氟康唑治疗2个月。期间检测肝肾功能,肝功能正常,肾功能轻度异常。随访至今,未见有复发。

  • 2006-2013年海军总医院血培养真菌感染分析

    作者:郝秀红;郭建巍;钱扬会;李艳君;丁毅伟;赵强元

    目的:了解海军总医院检验科血培养标本中真菌感染状况及药敏结果,为临床诊断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2013年12月血培养真菌阳性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从临床送检的血培养标本检出真菌114株,菌株主要为白色念珠菌(37.7%),热带念珠菌(28.9%),光滑念珠菌(21.0%);连续8年真菌感染血培养阳性呈逐年增长趋势,2013年检出高(22株);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的敏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其中两性霉素B抗菌活性好,100%敏感。30株真菌感染血培养标本检测了血清(1,3)-β-D葡聚糖,阳性率为53.3%(16/30)。结论引起真菌血症的病原体主要是念珠菌,联合血清学检测有助于辅助诊断真菌血症,真菌药敏试验结果给临床治疗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信息。

  • 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和念珠菌血症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张丽雁;王莉;袁丽娜

    败血症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一种血流感染性疾病,特别是住院的危重症患者一旦发生败血症,不仅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加重社会和家庭负担,而且明显地增加了病死率[1-2] .引起败血症的病原微生物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地变化,近几年来随着器官移植和有创性诊疗操作的增加、广谱抗生素的使用、人口的老龄化、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增多,真菌血症和革兰阴性杆菌(gram-negative bacillus,GNB)败血症均明显增加[3-4] .真菌血症和GNB 败血症临床表现具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治疗需要的抗生素截然不同,仅仅根据临床表现往往不能区别和明确诊断,血培养需要时间长而且阳性率低,不能为临床提供及时、准确的诊断依据.因此寻找两者不同的高危因素,可望为临床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诊断线索,并为临床经验性用药提供有意义的依据.为此,本研究随机选取临床确诊32 例念珠菌血症和32 例GNB 败血症患者,对于常见高危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多重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评价

    作者:汪一萍;袁松波;俞燕红;鲁勇;应建飞;夏超群;马坚;俞万钧

    目的 探讨多重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在临床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收集2018年1月至5月期间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室检测的256份血培养物,用多重荧光PCR法进行各病原体基因检测,将PCR法结果与传统血培养细菌鉴定仪鉴定(传统血培养法)结果对比,以传统血培养法为金标准,分析多重荧光PCR法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特异度和敏感度.结果 两种方法共检出18种病原微生物.其中,多重荧光PCR法总计检出阳性标本142份,阴性标本114份;与传统血培养法共同阳性标本132份,共同阴性标本111份.多重荧光PCR法与传统血培养法的一致性为91.8%(235/256);阴性预测值为97.4%(111/114),敏感度97.8%(132/135),特异度91.7%(111/121).有10例样本多重荧光PCR法阳性而传统血培养结果呈阴性,3例样本传统血培养结果阳性而PCR法呈阴性.有3种病原体超出PCR法检测范围.结论 本研究多重荧光PCR法能检出患者血培养标本中17种病原体,不仅可以优化传统血培养法流程,大幅缩短报告时间,还可提高血培养法的检出率,特别是对已经抗生素治疗的患者,可减少漏检,提高血流感染的诊断率.

  • 血清降钙素原定量检测与血培养结果的比较

    作者:王凯飞;沈定霞;刘朝军;叶丽艳;王磊利;张有江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定量检测在血流感染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对解放军总医院1066例患者同时送检血液培养和PCT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其中有效结果1010例.比较血培养结果与血清PCT浓度的关系及PCT浓度在革兰阴性细菌、革兰阳性细菌及假丝酵母菌之间的差异.并且对33例进行过多次PCT检测的血培养阳性患者预后进行了分析.三组间PCT值差异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死亡率比较采用Fisher's精确概率法.结果 血培养阴性患者PCT为0.37(0.11 ~1.67) μg/L.血培养阳性患者PCT水平为2.24(0.57~11.59)μg/L;PCT在革兰阴性细菌、革兰阳性细菌及假丝酵母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6.6%、72.0%及75.7%.在33例多次PCT检测的血培养阳性患者中,PCT进行性减低者预后较好,PCT均值>5 μg/L者预后较差.结论 定量检测PCT可作为快速排除和诊断血流感染的辅助检测手段.观察PCT变化趋势对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马尔尼菲青霉菌引起败血症致患者死亡一例

    作者:杨敬芳;李继红;赵宝珍;苏军华

    马尔尼菲青霉菌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地区及东南亚各国,在东南亚引起的临床感染仅次于结核分枝杆菌和新生隐球菌,居第三位,是引起艾滋病(AIDS)患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该菌常从血液、骨髓以及皮肤活检组织中分离出,我们从1例真菌血症患者的血液及骨髓中分离出1株马尔尼菲青霉菌.

  • 正确应用血培养诊断血流感染

    作者:沈定霞;陈荣

    血流感染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血流,并可随血行播散的感染,主要有细菌血症、真菌血症、病毒血症.血流感染是一种全身性感染疾病,严重者可引起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多脏器功能衰竭.

  • 念珠菌血症合并细菌血流感染的临床与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刘涌;孙永昌;卓婕;刘晓芳

    目的 回顾性分析念珠菌血症合并细菌血流感染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入住北京同仁医院并经血培养证实为念珠菌血症合并细菌血流感染病例的临床特征、微生物学检查及临床结局等,与同期收治的单一念珠菌血症病例进行对照分析,并应用logistic回归探讨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共收集念珠菌血症患者42例,其中念珠菌血症合并细菌血流感染组14例,单一念珠菌血症组28例.14例念珠菌血症合并细菌血流感染患者中革兰阳性球菌感染者10例,革兰阴性杆菌感染者4例,白色念珠菌6例,光滑念珠菌4例,热带念珠菌3例,克柔念珠菌1例.单一念珠菌血症组28例中白色念珠菌12例,光滑念珠菌4例,热带念珠菌2例,克柔念珠菌1例,两组相比差异无达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1.000、0.266、0.178和0.608);但单一念珠菌血症组近平滑念珠菌感染者9例,念珠菌血症合并细菌血流感染组未检出.念珠菌血症合并细菌血流感染组12例出现脓毒性休克,单一念珠菌血症组为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前者死亡10例,后者死亡15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超过4周(P=o.oo1)、念珠菌血流感染前是否存在菌血症(P=0.005)、是否存在血液系统肿瘤(P=0.01)、是否存在腹腔感染(P=0.001)为念珠菌血症合并细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但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仅住院时间超过4周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念珠菌血症合并细菌血流感染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易并发脓毒性休克;住院时间超过4周为念珠菌血症合并细菌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 重症监护病房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陈亚红;姚婉贞;王建丽

    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占医院住院患者的8%~15%,与普通病房患者比较,发生院内感染的概率明显增加,并且增加致残率和病死率,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真菌感染发病率逐渐增加,占院内感染的10%~15%[1].存在真菌血症的患者50%以上直接死于感染或基础疾病.由于真菌感染症状的非特异性和临床表现的多变性,给诊断带来很大困难,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更为困难,这方面的研究较少,何时开始抗真菌治疗亦存在很大分歧.我们就ICU中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作一综述如下.

  • 老年人真菌败血症5O例临床回顾性分析

    作者:柯会星;李毅;方保民;孙铁英;缪竞智;胡云建

    目的 探讨老年人真菌败血症的易患因素、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5年11月间经血培养和临床资料证实的50例真菌败血症患者情况.结果 患者病情危重,均有3种或以上易患因素,其中主要为使用广谱抗生素50例、中心静脉插管40例、全胃肠外营养29例、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37例、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21例和机械通气10例等,5例5例用肾腺皮质激素;32例长期留置导尿管,1例胃造瘘,床旁血滤4例,胆囊或腹腔引流4例,2例患者有中性粒细胞减少.非白念珠菌是主要致病真菌(32株/52株).38例经抗真菌治疗者中22例治愈,16例死亡;12例患者血培养结果未出,尚未进行抗真菌治疗即因病情恶化死亡.结论 老年人真菌败血症多发生在具有多种易患因素者,特别是入住ICU者.念珠菌属是主要致病真菌,其中以非白念念珠菌为主.对高危患者应重视病原学检查及药物敏感性测定,消除易患因素,及时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有望进一步改善预后.

  • 70例真菌血症的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张黎;刘正印;徐英春;李太生;王瑶;王澎

    目的 评价北京协和医院真菌血流感染患者病原学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8至2010年真菌血流感染患者的微生物学和临床资料.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结果 本组70例均存在基础疾病和潜在危险因素的患者确诊为真菌血流感染,40例(57.1%)为单数菌感染,30例(42.9%)住院期间合并细菌性血流感染.从70例患者的血培养中共分离122株病原体,72株真菌,50株细菌;念珠菌61株(84.7%),占绝对优势,白念珠菌31株(50.8%),非白念珠菌30株(49.2%).分析真菌血症的原发感染来源,35例(50.0%)原发真菌血症,18例(25.7%)同时存在下呼吸道定植,10例(14.3%)引起中心静脉导管相关真菌血症,3例(4.3%)继发于腹腔真菌感染,另有4例(5.7%)存在多个部位相同真菌定植.住院期间死亡37例,粗病死率为52.9%,真菌血症所致的直接病死率为32.9%.单因素分析显示,ICU治疗(x2=15.136,P<0.001)、30 d内手术史(x2=3.540,P=0.060)、有创机械通气(x2=4.450,P=0.035)与住院期间死亡相关;住院期间合并细菌性血流感染(x2=5.657,P=0.017)、循环系统疾病(x2=3.399,P=0.065)、ICU治疗(x2=4.955,P=0.026)增加归因病死率.多因素分析中,ICU治疗增加真菌血流感染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风险,30 d内手术史与住院期间死亡负相关;ICU治疗和住院期间合并细菌性血流感染增加真菌血症患者的归因病死率.结论 真菌血症多发生于有一定基础疾病的患者,常伴随细菌血流感染.出现真菌血症的患者预后差,半数以上病人死亡,ICU治疗同时增加真菌血流感染的住院期间死亡和归因死亡风险,住院期间合并细菌性血流感染增加归因病死率,30 d内手术史与住院期间死亡负相关.

  • 15例真菌败血症的回顾性研究

    作者:邓国华;王爱霞

    目的探讨真菌败血症的治疗及早期诊断,以改善预后.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回顾性研究1992年8月~2000年9月间的15例真菌败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 15例中,除1例为社区获得性感染外,14例为医院获得性感染;后者首次阳性血培养前的住院时间7d~12个月,中位数为1.5个月.易感危险因素中,以严重基础疾病(10例/15例)、使用广谱抗生素(14例/15例)、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化疗药物(11例/15例)的因素为突出,少数(4例/15例)有中性粒细胞减少.而具有上述两种以上易感危险因素者达11例.主要致病菌为念珠菌属包括白色念珠菌和非白色念珠菌属(如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等).病死率为53.3%(8/15).对抗真菌治疗有效的7例中,合并心内膜炎的2例成功地施行了瓣膜赘生物(直径均》1cm)清除术.结论本组败血症多发生在机体防御功能明显降低的患者中,主要致病菌为白色念珠菌和非白色念珠菌属,尽可能及早明确诊断和治疗有助于降低病死率.

  • 非重症监护病房假丝酵母菌血症的临床和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张明;周华;周建英

    目的 了解非重症监护病房(ICU)假丝酵母菌血症患者的临床特点、菌种分布及预后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1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31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普通病房发生的72例血培养假丝酵母菌阳性患者的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菌种分布、治疗、预后等,并采用x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感染和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72例患者中,白假丝酵母菌血症29例(40.28%),非白假丝酵母菌血症43例(59.72%).单因素分析显示:老年(x2=6.109,P<0.05)、男性(x2 =5.258,P <0.05)、实体器官肿瘤(x2 =7.186,P<0.01)、接受胃肠外营养(x2=6.512,P<0.05)、血培养前30 d内接受手术(x2=4.284,P<0.05)、留置胃管(x2=4.164,P<0.05)、留置导尿管(x2=3.952,P<0.05)患者易患白假丝酵母菌血症;而血液系统肿瘤(P<0.01)和中性粒细胞缺乏者(P<0.05)易患非白假丝酵母菌血症.72例患者中血培养阳性后28 d内死亡14例,总病死率为19.44%.预后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感染性休克(OR:84.818,95%可信区间:3.560~ 2020.567,P<0.01)、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OR:1.252,95%可信区间:1.035 ~1.515,P<0.05)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拔除或更换中心静脉置管(OR:0.002,95%可信区间:0.000~0.135,P<0.01)是患者死亡的保护因素.结论 非ICU病区假丝酵母菌血症的病原菌以非白假丝酵母菌居多,APACHEⅡ评分高、合并感染性休克提示预后不良,而拔除或更换中心静脉置管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 腹部手术后并发念珠菌血行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和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昊;吴大玮;尹梅;韩辉;岳金凤;张帆;单梯超;郭海鹏;刘乃政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并发念珠菌血行感染(candida bloodstream infection,CBSI)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入住山东省5所三级医院的、近3周内有腹部手术史的102例CBSI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病原学特征和易患危险因素,并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死亡危险因素.结果 患者30 d病死率达25.5%.致病菌前3位分别为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菌株对氟康唑耐药率为17.6%.47例(46.1%)患者接受预防性、经验性抗真菌治疗.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中:高龄者及合并实体肿瘤和肝脏病史者多见;白色念珠菌发生率明显增加,接受预防性、经验性抗真菌治疗者明显减少;急性生理与既往健康(APACHE)Ⅱ评分及多种病原菌血行感染、腹腔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预防性、经验性抗真菌治疗是CBSI患者死亡的唯一保护因素.高龄、肝脏病史和白色念珠菌CBSI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腹部手术后并发CBSI的患者病死率高,应结合危险因素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并尽早实施预防性、经验性抗真菌治疗.

  • 60例真菌性败血症的临床分析

    作者:许夕海;余鑫之;熊自忠;王中新;李家斌

    目的 探讨真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收集本院1999~2010年血培养真菌阳性败血症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基础疾病、致病危险因素以及治疗和预后等特点.结果 69例患者的血培养标本中,共分离出71株真菌,常见的病原菌为非白色念珠菌,共34株,占47.9%;其次为白色念珠菌,共32株,占45.1%;69例患者抗真菌治疗后,好转或治愈28例.结论 真菌败血症多发生于具有多种易感因素者.念珠菌属是其主要致病真菌,其中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对高危患者应重视真菌病原学检查,消除易感因素,及时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以上措施有望改善患者预后.

  • 危重病患者获得性真菌血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余旻;俞康龙;林兆奋;景炳文

    目的 研究危重病患者获得性真菌血症的发生特点及其防治策略。方法 收集近3年来上海长征医院综合性ICU住院患者获得性真菌血症5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4例患者血微生物培养共获得真菌菌株60株,念珠菌是主要病原体,占86.7%;6例(11.1%)为两种真菌混合感染;22例(40.7%)伴随细菌血症;总病死率68.5%,真菌血症相关病死率治疗组28.9%,未治疗组88.9%,两组比较χ2=11.268,P<0.01;两性霉素B及氟康唑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8.8%和70.8%,两者联合治疗有效率为80.0%。结论 真菌感染己成为ICU内危重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消除易患因素、重视真菌感染的监测、及时合理地抗真菌治疗是降低危重病患者获得性真菌感染发病率及病死率的重要措施;氟康唑及两性霉素B仍是目前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有效药物。

  • 血液病患者真菌血症临床特征回顾性研究

    作者:马永超;张晓艳;陈传欣;仇红霞;徐卫;钱思轩;吴汉新;陆化;李建勇

    目的 通过分析血液病患者发生真菌血症的临床特征,进一步探讨其预防及诊治措施.方法 对2008年1月-2014年6月医院16例血液病合并真菌血症患者的菌种分布、临床表现、诊疗措施、疗效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血液病合并真菌血症患者根据多国癌症支持治疗协会(MASCC)评分,高危11例、低危5例;根据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危险度分层所有患者均属于高危组;血培养结果检出热带假丝酵母菌11株占68.8%,白色假丝酵母菌3株占18.8%,黏性毛孢子菌1株占6.2%,镰刀菌1株占6.2%;突破性真菌血症6例占37.50%;治疗方案为单药治疗10例,联合用药6例;治疗有效11例占68.80%,均为完全缓解,死亡5例,其中2例治疗无效,3例放弃治疗.结论 热带假丝酵母菌血症在真菌血症患者中发病率高,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危险度分层方法更适合评估血液病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危险性.

  • 69例真菌血症临床回顾性分析

    作者:张晓兵;龚雅利;府伟灵

    目的 对真菌性血液感染常见真菌的菌群分布、耐药性状况及真菌血症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4年1月-2008年12月医院69例真菌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65%的真菌血症患者患有≥2种的基础疾病,50.0%患者均有导管留置,而且患者在血培养采样前1周内均不同程度使用抗菌药物;69例真菌血症中,53例(76.8%)与假丝酵母菌属有关,但仅18例由白色假丝酵母菌引起,真菌血症患者的病死率为44.9%;不同假丝酵母菌对抗真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率.结论 真菌血症多发生于基础疾病严重者,由非白色假丝酵母菌导致的败血症在真菌血症中占很大比例;部分真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耐药;应重视对血液真菌感染患者的检测及合理用药,以有效控制病情.

  • 3644瓶阳性血培养病原菌分析及双份血培养意义评价

    作者:陶黎黎;胡必杰;周春妹;周昭彦;高晓东;谢红梅;黄声雷;鲍客

    目的 了解阳性血培养的病原菌分布和双份血培养对病原菌分布及检出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动血培养仪对2004年1月~2008年6月送检的36 689瓶标本进行培养,对阳性的标本进行病原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出阳性标本3644瓶2977株,多见的病原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63株(18.9%),其次分别为大肠埃希菌320株(10.7%)、金黄色葡萄球菌252株(8.5%)、肺炎克雷伯菌154株(5.2%)、酿脓链球菌153株(5.1%);检出的真菌共284株(9.5%),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为常见,占37.7%;共送检双份血培养9118瓶,检出阳性1080瓶,检出率为11.8%,双份血培养的病原菌检出率高于单份血培养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份血培养均阳性和双份血培养中单瓶阳性的病原菌分布也有明显的差异.结论 血培养中革兰阳性球菌是常见的细菌,真菌作为血流感染病原菌的机会增多,需予以重视,鉴于双份血培养具有提高培养检出率和一定鉴别污染的能力,需常规开展双份血培养送检工作.

  • BACTEC 9120血培养系统4种培养瓶对真菌血症检出能力及特点

    作者:公衍文;陈世敏;张京海;崔海荣;胡成进

    目的 对比分析BACTEC 9120全自动血培养系统4种培养瓶对真菌血症的检出能力及特点,探讨临床真菌血症的佳检出方案.方法 用分离自深部真菌感染标本的14种65株真菌和BACTEC 9120血培养系统4种血培养瓶模拟真菌血症血培养,真菌浓度为1~5 CFU/ml血,BACTEC 9120血培养系统检测;比较4种培养瓶对不同浓度菌悬液标准菌株的检出时间.结果 260个血培养瓶系统阳性报警216个(83.08%),需氧瓶、厌氧瓶、小儿瓶和M/F瓶阳性率分别为90.77%、41.54%、100.00%和100.00%,与M/F瓶和小儿瓶相比,需氧瓶和厌氧瓶的阳性报警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0.01);44个仪器报告阴性的培养瓶终末盲传有34个(77.27%)为阳性,模拟真菌血症终末盲传的总阳性率达96.15%,显著高于仪器法(χ~2=23.888,P<0.001);65例模拟真菌血症如用需氧瓶和厌氧瓶联合检测,其终末盲传总阳性率为100.0%,显著高于仪器法(90.77%),χ~2=6.290,P=0.028.结论 对怀疑为真菌血症的患者血培养好采用专门的M/F培养瓶;仅用需氧瓶和厌氧瓶检测真菌血症可导致部分真菌血症漏检,而阴性瓶盲传能较大程度避免出现假阴性结果.

88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