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2002~2005年济南市艾滋病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济南市艾滋病疫情状况和流行因素,提出有效防治措施.方法 对性病门诊就诊者、暗娼、男同性恋者开展哨点监测;重点人群筛查和自愿咨询检测.结果 暗娼坚持每次使用安全套者占.13.64%;性病门诊就诊者与非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坚持每次使用安全套者占5.05%;男性同性恋者近6个月与性伴有肛交性行为每次都使用安全套者占27.66%.抗-HIV阳性率:性病门诊就诊者为0.059%,暗娼为0.065%,自愿咨询检测者为1.02%,男性同性恋人群为6.56%,农村外来妇女为0.35%.结论 济南市艾滋病疫情仍处于低流行态势,但可引起艾滋病流行的危险因素依然存在.应进一步加大对高危人群行为干预措施的力度.
-
金标法与酶联免疫法在抗-HIV测定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比较分析金标法与酶联免疫法在抗-HIV测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集血标本4250份,分别采用金标法和酶联免疫法对血标本进行抗-HIV检测,比较2种方法用于抗-HIV测定中的准确性。结果:初次试验金标法阳性0.49%,酶联免疫法0.59%;确认试验金标法阳性率0.42%,酶联免疫法0.38%;经免疫印迹法检测终确诊抗-HIV 阳性率0.35%;金标法和酶联免疫法测定抗-HIV 的假阳性率分别为0.07%(3/4250)和0.02%(1/4250),2种方法阳性率及假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标法和酶联免疫法均可用于抗-HIV 测定中,临床中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互补应用。
-
无偿献血者抗-HIV1/2阳性结果分析
为保护献血者和受血者健康,保证血液质量,本中心血站使用两种不同厂家试剂用ELISA双抗原夹心法对献血者进行抗-HIV1/2的初检和复检,还一种或两种检测试剂阳性,则及时性时上报疫情并送重庆市疾控中心艾滋病确认实验室用WB法进行确认实验.现将确认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
抗-HIV检测时出现血样污染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对抗HIV检测时出现血样污染的因素.方法 本文样本来源于本市艾滋病控制实验室的抗-HIV检测结果,成品和样品血抗-HIV检测结果,均来自于本站质控室,实验方法采用的是血清学的方法,所用的抗-HIV检测方法为ELISA和免疫印迹法.结果 复检血样抗-HIV的阳性S/CO值的检测结果四份上报均为样品阳性,1号成品血和样本血均呈阳性,2号到4号样本血均呈阴性,计算机条码号相同的成品血呈阴性,经手工检测条带的显色程度随1号到4号顺序由深变浅.结论 利用ELISA手工检测对样本进行大批量处理能够大限度地减少操作中的污染和错误,有利于质量检验的标准化,并且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但在手工使用的过程中,应对其进行严格监测,以保证其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
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的追踪、屏蔽与归队分析研究
目的 对抗-HIV、HBsAg、抗-HCV和抗-TP的ELISA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进行追踪研究,确定屏蔽献血者的解除屏蔽时间,避免误淘汰合格献血者,建立和加强固定献血者队伍.方法 2015—2017年对单试剂检测结果 异常(阳性、灰区)的468例召回96例愿意复核的无偿献血者进行追踪复检,检测项目:抗-HIV、HBsAg、抗-HCV、抗-TP 4项输血传染病标志物任何1项或1项以上单试剂检测有反应性者,6个月后召回再抽取其血液标本,用两种不同试剂ELISA和核酸检测(抗-HIV、HBsAg、抗-HCV)、确证检测(梅毒抗体TPPA试验)追踪检测研究,对检测结果统计分析.结果追踪研究各个检测传染病标志物项目的合格率分别为:HBsAg为60.0%、抗-HCV为50.0%、抗-HIV为66.7%、抗-TP为73.3%,总合格率为60.4%.结论 通过对单试剂检测不合格献血者4种输血传染病标志物的追踪检测和研究,排除检测方法学的误差,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经6个月以上屏蔽期后追踪检测为潜在合适献血者,依据《反应性献血者屏蔽与归队指南》制定献血者归队方案,减少经输血传播的风险,实现真阴性献血者得予归队,以维护献血者权益,减少长期固定献血者的流失,确保血液安全.
-
献血前ELISA法检测HBsAg、抗-HCV、抗-HIV及抗-TP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无偿献血者在献血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及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对5500例无偿献血者在献血前进行HBsAg、抗-HCV、抗-HIV及抗-TP等项目检测,比较分析影响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结果:在5500例受检患者中4个项目共检出阳性136例(2.47%).其中HBsAg检出25例(0.45%);抗-HCV检出52例(0.95%);抗-HIV检出1例(0.00018%);抗-TP检出58例(1.05%).抗-TP的检出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项目(P<0.05).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献血者的检出阳性率有明显差异(P<0.05);不同次数献血者的检出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ELISA法在献血前检测HBsAg、抗-HCV、抗-HIV及抗-TP,能够有效预防血源性感染,提高供血安全性.
-
献血者情况与血液检验不合格原因分析
街头设立采血点及采血车的流动宣传采血,完全取代了以往的有组织有计划到单位采血,针对目前这种采血环境的改变及无偿献血员的不确定性,为了保证临床的安全输血和献血员的身体健康,将本单位2003~2006年献血员情况及血液检验不合格原因分析如下.
-
输血前感染标志物检验情况分析
目的:检查各类准备输血人员感染标志物的感染情况.方法:对1 322例受血者或各类人员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抗体检查.结果:1 322例标本中HBsAg、抗-HCV、抗-HIV、梅毒Trust的阳性率分别为10.74%、1.13%、0.076%、1.74%、.结论:对受血者输血前进行血清感染标志物检测,有利于医患双方采取有效有预防治疗措施,同时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
抗-HIV初筛假阳性患者52例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抗-HIV初筛假阳性患者的临床病征及实验室检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假阳性原因的认识,在告知患者结果时能综合患者的情况,充分说明成因,减轻其忧虑。方法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2例抗-HIV初筛假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首诊科室、首诊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HIV初筛阳性S/CO值范围为1.05~27.53,平均值为3.96。其中29例为1.05~1.99,6例为2.00~2.99,6例为3.00~4.99,6例为5.00~9.99,3例为10.00~14.99,2例为15.00~27.53。患者首次就诊共涉及16个临床科室。首诊临床诊断涉及14个病种。在14种常见实验室指标中,2个或2个以上指标阳性患者32例,单个指标阳性患者15例,无指标阳性患者5例。结论抗-HIV初筛阳性S/CO值越低,确诊结果为假阳性的可能越大。抗-HIV初筛假阳性原因多样,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症、实验室检查及流行病学史等进行综合分析。
-
输血患者血清感染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输血患者相关传染性疾病感染情况。方法:对2012-2014年住院输血患者共6386例,常规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4项血清感染标志物检测并统计分析。结果:4项感染标志物检测结果总阳性率为9.02%,其中HBsAg、抗-HCV、抗-TP和抗-HIV阳性率分别为4.56%、2.82%、1.55%和0.09%;抗-TP阳性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5);HBsAg阳性率呈逐年递减趋势;抗-TP和抗-HIV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应加强输血前血清感染标志物的监测,控制医院感染率。
-
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检测抗-HIV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酶联免疫法(ELISA法)与化学发光法(CLIA法)检测抗-HIV的效果.方法:选取10000例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和CLIA法两种方法进行检测,以免疫印迹法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标本阳性率结果.结果:采用ELISA法所检测的标本阳性率为0.26%,采用CLIA法检测的标本阳性率为0.28%.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出的阳性率为0.24%,ELISA法所检测的假阳性率为0.02%,CLIA法所检测的假阳性率为0.04%,组间假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酶联免疫法(ELISA法)与化学发光法(CLIA法)两种方法测定抗-HIV的效果总体无明显差异.
-
单试剂阳性的献血者追踪分析研究
目的 对抗-HIV、HBsAg、抗-HC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的ELISA单试剂阳性反应的献血者进行追踪研究,确定屏蔽献血者的解除屏蔽时间,避免误淘汰合格献血者,建立和加强固定献血者队伍.方法 对检测结果异常的246名无偿献血者, 包括血站血液常规检测项目:抗-HIV、HBsAg、抗-HCV、抗-TP等四项输血传染病标志物任何1项或1项以上单试剂检测阳性反应者,6个月后再抽取其血液标本,用两种不同试剂追踪检测研究,对检测结果统计分析.结果 追踪研究各个检测传染病标志物项目的合格率分别为:HBsAg为35.5%、抗-HCV为39.4%、抗-HIV为33.3%、抗-TP为24.6%,总合格率为32.9%.经x2检验,各项目追踪研究的合格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在追踪研究前、后单试剂阳性反应标本中,HBsAg、抗-HCV、抗-HIV三者的进口试剂所占比率比国产试剂明显升高(P<0.05),显示进口试剂灵敏度较高.抗-TP两次检测均使用国产试剂,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单试剂检测不合格献血者四种输血传染病标志物的追踪检测和研究,排除检测方法学的误差,尽量消除因为试验假阳性等原因引起的献血者误淘汰,对无偿献血的宣传、招募和建立、保留固定献血者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
金标法与酶联免疫法测定抗-HIV的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金标法与酶联免疫法在测定抗-HIV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自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两年中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健康检查的2500例患者的血液标本,分别采用金标法与酶联免疫法对抗-HIV进行检查,记录并观察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结果 对金标法和酶联免疫法筛选的阳性率和假阳性率进行统计学分析,金标法的假阳性率为0.16%,酶联免疫法的假阳性率为0.2%,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无明显的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金标法与酶联免疫法这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无明显的差异,因此,在临床上应灵活采用这两种方法的运用或者采用联合检测的方法对HIV进行检测.
-
输血前检查在输血感染医疗纠纷中的重要性评价
目的 通过分析输血前相关检查结果,探讨其必要性以及对输血感染医疗纠纷事件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接受输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来源于门诊、急诊与住院部收治并需要输血的患者,共计5 874例,采用一次性真空管抽取静脉血,分离后进行检测.结果 输血前检查结果显示,HBsAg(+)人数高,共计742例,占所有输血患者的12.63%;抗-HAV(+)人数少,仅有11例,占总人数的0.19%;抗-HIV(+)与抗-HCV(+)分别为89与166例,占总人数的1.52%与2.83%;抗-TP(+)人数为385,阳性率占总人数的6.55%.结论 输血前检查可有效减少病毒的输血传播,避免并预防患者院内感染以及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切实保护医务工作健康安全,同时降低医疗事故纠纷案,对患者、医院乃至供血部门都具有重要意义.
-
患者输血前HBsAg、抗-HCV、抗HIV检测结果报告
在临床治疗和急救过程中,输血是常用的医疗措施.随着法律的不断健全,安全输血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为了保证输血安全,国家制定了相关法律和规范,大力提倡无偿献血和成份输血,从而大大降低了经血传染病的传播.但由于病毒性疾病感染途径的多样性,故而需要获得患者输血前检测资料进行区别.因此开展患者输血前HBsAg、抗-HCV、抗-HIV检测,了解患者输血前的状况,对于避免和预防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和防止医疗纠纷都具有重要意义.
-
抗-HIV初筛与确证实验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在杜绝抗-HIV漏检的前提下,如何能减少假反应性结果的出现,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又对献血者检验结果反馈不造成负面的影响.方法 将该站2010-2012年抗-HIV初筛阳性标本和CDC确证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该站实验室检测出的93份呈反应性的标本送市CDC确认实验室确证结果为:反馈确证结果阴性标本为74份,阳性标本为7份(ELISA方法两种试剂筛查都为反应性),不确定样本12份.结论 单种试剂做出呈反应性的实验结果呈假阳性的几率比较大,也就是在抗-HIV ELISA实验中存在目前无法避免的假反应性问题.
-
威海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为探求加强无偿献血管理的有效方法,提高血液质量、保障临床输血安全,降低血液报废率,我们对31166名威海市无偿献血者血液各项检测结果做了回顾性分析,获得了本地区无偿献血者健康状况以及血液检测不合格原因的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
2013例受血者输血前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受血者输血前检查结果及其意义.方法 随机抽取2009年1月-2010年10月在解放军第四二二医院治疗有输血可能的住院及门诊患者2013例,输血前检查血清中抗-TP、抗-HCV、抗-HIV和HBsAg.结果 2013例受血者的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的阳性率分别为12.50%、3.10%、0.70%和0.55%.男女间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不同年龄段受血者输血前检查情况,发现除了19~35岁年龄段与<18岁年龄段的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检查项目在不同年龄段的阳性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4项传染病感染指标的检查,可有效地控制医源性感染,利于患者的治疗.
-
ELISA双抗夹心法间接法检测血清抗-HIV结果比较
目的通过ELISA双抗夹心法和间接法检测血清抗-HIV,选择临床检测抗-HIV实验方法.方法用两种实验方法对阴性和阳性标本进行对照,并用蛋白印迹法确证.结果ELISA双抗夹心法检测抗-HIV是大量标本初筛实验时的首选方法.
-
TECAN-BEPIII全自动筛查仪器应用于输血检验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TECAN-BEPIII全自动筛查仪器应用于输血检验过程中佳参数的选择,提高TECAN-BEPIII全自动筛查仪器在医学实践应用中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方法由TECAN全自动加样器完成样品处理后,再由BEPⅢ按照标准的设定程序进行酶标板孵育、洗板、加试剂以及判读结果等实验步骤。结果在抗-HIV检测中,对于较粘稠的液体如阿克苏抗-HIV的稀释液, TECAN全自动加样器的吸液速度、拖尾气隙、过量体积、附加体积需依次设定为:100、20、150、150μl;对于ALT丙酮酸标准品, TECAN全自动加样器的吸液顺序为①基质;②磷酸缓冲液;③丙酮酸。结论在优化机器参数的基础上, TECAN-BEPⅢ全自动筛查仪器能够实现包括血液ALT和抗-HIV等检测项目的自动化操作,不仅降低了本院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对提高血站的整体检验水平,保证输血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TECAN-BEPⅢ全自动筛查仪器 ALT 抗-HIV 人工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