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姜黄素炎症靶向自微乳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目的:制备负电荷的姜黄素炎症靶向自微乳给药系统(NC-CUR-SMEDDS),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在前期姜黄素自微乳(CUR-SMEDDS)的研究基础上,以乳剂的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和载药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电荷调节剂的佳用量,制备NC-CUR-SMEDDS.通过观察微乳外观和微观形态并测定其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及载药量对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当加入处方量4%的丁二酸二辛酯磺酸钠时,所形成的微乳Zeta电位可以达到-43.43±0.29 mV,外观澄清、透明,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14.08±0.082 nm,姜黄素载药量为26.48 mg·g-1,包封率为94.12%.结论:NC-CUR-SMEDDS包封率高,带负电,粒径分布均匀,符合结肠炎症靶向要求.
-
冬凌草甲素自微乳给药系统的体外释放动力学研究
目的:研究冬凌草甲素自微乳给药系统的体外释放特性,探讨释药机制.方法:利用HPLC测定冬凌草甲素的含量,以反向透析法进行冬凌草甲素自微乳的体外释放实验,考察释放介质、搅拌速度和处方因素对药物释放的影响.采用相似因子法比较释药曲线的相似性,利用药物释放模型方程拟合释放曲线.结果:释放介质对药物释放无显著影响;在50~100 r·min-1药物释放曲线具有相似性;冬凌草甲素自微乳与乙醇溶液的释放曲线相似;冬凌草甲素自微乳在pH 7.8 PBS中,30 min释放达65%,释放曲线符合Hixson-Crowen方程.结论:冬凌草甲素自微乳释药较快,在水性环境中自发形成的微小乳滴在释药过程中粒径和表面积均发生改变,药物分子透膜为被动扩散过程.
-
单纯形网格法优化设计姜黄素-胡椒碱复方自微乳制剂处方
该研究的目的在于制备姜黄素-胡椒碱复方自微乳给药系统(Cur-PIP-S ME DDS),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该研究通过选择合适的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以姜黄素和胡椒碱为模型药物,采用单纯形网格法优化设计Cur-PIPSMEDDS处方;以乳剂的载药量、平均粒径为评价指标,通过Design Expert 8.06软件进行试验设计和模型构建,响应面数据分析优化和验证佳处方组成.通过观察微乳外观和微观形态并测定其粒径、电位、包封率及载药量对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显示优化得Cur-PIP-SMEDDS佳处方为丙二醇单辛酸酯(Capryol 90)-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Cremophor RH40)-二乙二醇单乙基醚(Transcutol HP)(10:60:30),所形成的微乳外观澄清、透明,呈圆球型,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15.33 ±0.80) nm,姜黄素和胡椒碱的载药量分别为40.90,0.97 mg·g-1,包封率分别为94.98%,90.96%.研究表明Cur-PIP-SMEDDS可以显著改善姜黄素的水溶性和稳定性,有望提高姜黄素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以期为其剂型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进而促进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普仑司特自微乳给药系统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普仑司特自微乳给药系统(self-microemulsions drug delivery system,SMEDDS)处方.方法:通过溶解度实验和伪三元相图筛选普仑司特SMEDDS处方组成,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以微乳粒径、Zeta电位和药物在体系中的平衡溶解度为效应值,优化处方中油相用量(w/w)、无水乙醇用量(w/w)、聚氧乙烯蓖麻油(Cremophor EL)与三乙醇胺(triethanolamine,TEA)的比值K,并进行处方验证.结果:优化后的处方为油酸乙酯22.1%、无水乙醇18.0%、Cremophor EL与TEA的比值K为2.0,普仑司特SMEDDS粒径为(70.8±2.4) nm,电位为(-24.97±1.34)mV,药物在体系中的溶解度为(41.1±0.8) mg·g-1,实测值与预测值接近.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适用于普仑司特自微乳给药系统的处方优化,所建立的数学模型预测性能良好.
-
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自微乳给药系统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目的:制备毛蕊异黄酮苷自微乳给药系统并建立其质量评价方法.方法:以乳化剂OP-10、聚氧乙烯醚(40)和二乙二醇单乙基醚制备毛蕊异黄酮苷自微乳给药系统,考察其外观、粒径分布、Zeta电位及稳定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毛蕊异黄酮苷自微乳的质量评价方法.结果:所得自微乳稳定性良好,平均粒径为32.21 nm,电动电势为-19.43 mV(n=3).毛蕊异黄酮苷的进样量在0.207~3.105 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90%(n=9),RSD=0.79%.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简便,质量稳定可控,符合良好的自微乳制剂的要求.
-
水飞蓟宾过饱和自微乳给药系统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目的 研究水飞蓟宾过饱和自微乳给药系统(S-SMEDDS)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只,对照组大鼠ig给予水飞蓟宾自微乳(SMEDDS)533 mg/kg,实验组大鼠ig给予水飞蓟宾-S-SMEDDS 533 mg/kg.采用Accusampler清醒动物自动采血装置于不同时间点采血,HPLC法测定大鼠ig水飞蓟宾-S-SMEDDS后水飞蓟宾的血药浓度,非房室模型的统计矩分析方法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的tmax分别为(1.00±0.40)、(1.50±0.84)h,Cmax分别为(5.68±0.52)、(16.10±4.06)μg/mL,AUC0→t分别为(27.30±3.29)、(82.64±12.36)μg·h·mL-1.结论 将水飞蓟宾制成S-SMEDDS可进一步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
关键词: 水飞蓟宾 过饱和自微乳给药系统 自微乳给药系统 生物利用度 药动学 -
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柚皮素自微乳给药系统
目的 优化柚皮素自微乳给药系统处方.方法 通过测定柚皮素在各辅料中的溶解度,利用伪三元相图初步筛选柚皮素自微乳给药系统组分;以柚皮素在不同自微乳处方中的载药量和粒径为指标,采用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确定佳处方.结果 柚皮素自微乳佳处方选择油酸乙酯为油相,聚山梨酯80为乳化剂,PEG 400为助乳化剂,比例为14.02∶44 36∶30,佳处方中载药量为347.167 mg/g,粒径为38.21 nm.结论 应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柚皮素自微乳给药系统是有效可行的.
-
葛根素自微乳给药系统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
目的 研究葛根素自微乳给药系统的处方工艺.方法 通过溶解度试验、油和表面活性剂配伍试验,以及伪三元相图的绘制,筛选葛根素自微乳的处方组成;通过粒径、载药量和自微乳化时间优化了葛根素自微乳处方;并对葛根素自微乳的理化性质和稳定性进行了考察.结果 葛根素自微乳处方中油相为中链甘油三酯(19.0%)、油酸(19.0%),表面活性剂为聚山梨酯80(19.0%)、聚氧乙烯蓖麻油(19.0%),助表面活性剂为1,2-丙二醇(19.0%),葛根素(5.0%).自微乳化后粒径为(17.28±0.24)nm,自微乳化时间小于120 s;室温留样6个月,该自微乳性状、质量分数、粒径和自微乳化时间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所制备的葛根素自微乳粒径小、稳定性好,符合良好自微乳制剂的要求.
-
刺五加总苷自微乳制备工艺的研究
目的研究刺五加总苷自微乳的制备工艺和检测方法.方法考察了刺五加总苷在不同油、乳化剂、助乳化剂中的平衡溶解度,通过伪三元相图的绘制、含药自微乳释药系统自微乳化效率和稳定性考察,确定佳处方;以刺五加中异嗪皮啶为指标,采用HPLC法测定其在微乳中的量.结果自微乳佳处方:Caf-丙二醇-亚油酸乙酯的比例为16∶4∶5;微乳的平均粒径为40 nm,异嗪皮啶的平均质量浓度为92.6μg/mL.结论刺五加微乳粒径小,稳定性好.以异嗪皮啶为质量控制指标,方法准确可行.
-
性质可比自微乳处方的制备、筛选及其对白藜芦醇增溶能力的研究
目的 通过制备一系列不同油相组成的自微乳处方,从中筛选出能形成相近粒径、表面电荷和均一性微乳的可比处方,进一步考察其对白藜芦醇的增溶能力.方法 分别以中链脂肪酸甘油酯、长链脂肪酸甘油酯和非甘油三脂肪酸酯为油相,通过伪三元相图法确定微乳区,并利用纳米粒度电位分析仪测定所得微乳的粒径、多分散性和Zeta电位,从中筛选出性质可比自微乳处方;通过HPLC测定自微乳及稀释后微乳对白藜芦醇的增溶能力.结果 通过筛选,选择了4种自微乳处方,其中油相为MCT(60%)或蓖麻油(40%)的微乳处方,粒径为140 nm左右;油相为MCT(40%)或油酸乙酯(40%)的微乳处方,粒径为60 nm左右.所得自微乳处方对白藜芦醇的增溶能力达到其水溶解度的8000倍左右.结论 本研究获得了一系列具有可比性的自微乳处方:当组分相同时,所得微乳粒径及分散性差别较大;当组分不同时,所得微乳粒径及分散性相近,可以用于考察微乳性质对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影响.
-
运用HPLC-MS对鸦胆子油自微乳给药系统肠吸收的研究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油酸和亚油酸含量的方法,从而对鸦胆子油自微乳给药系统中鸦胆子油的肠吸收进行研究.方法:以甲醇-水(95∶5 v/v)为流动相,流速为0.4 mL/min,柱温为35℃作为高效液相色谱的检测条件.利用大鼠小肠膜建立体外药物扩散体系研究鸦胆子油的肠吸收特性.结果:油酸和亚油酸的保留时间分别为10.46± 0.02和8.55±0.01 min,线性范围分别为0.50~50.0 ng/mL和5.06~101.2 ng/mL,平均绝对回收率分别为97.49±3.11%和105.76± 3.13%.日间和日内精密度都小于5%.在肠吸收实验中,鸦胆子油自微乳体系中测得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是单独给予鸦胆子油测得量的2.8和4.1倍.结论:该方法高效、灵敏、选择性高,可以用于鸦胆子油及鸦胆子油自微乳肠吸收中油酸和亚油酸的质量测定.
-
原花青素自微乳给药系统的研究
目的 研究原花青素自微乳给药系统(PC-SMEDDS)的处方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 通过溶解度实验、处方配伍实验及伪三元相图的绘制,筛选自微乳处方配比,并考察原花青素自微乳的溶出度、粒径大小、Zeta电位、自微乳化时间及稳定性.结果 该自微乳给药系统佳处方为:三辛葵酸甘油酯为油相,聚氧乙烯40蓖麻油为乳化剂,1,2-丙二醇为助乳化剂,三者质量比为1∶3∶1.该系统在30 min内溶出度达到约75%,120 min时约为95%,比普通胶囊释放快且完全;粒径为(63.6±0.7)nm;Zeta电位为(-20.44±0.54)mv;自微乳化时间为(1.89±0.13)min.结论 自制的原花青素自微乳达到了设计要求,为原花青素新剂型的开发提供依据.
-
熊果酸自微乳给药系统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目的 制备熊果酸自微乳制剂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通过溶解度试验、油和表面活性剂配伍试验,绘制伪三元相图,筛选熊果酸自微乳的处方组成;通过粒径分布和载药量优化熊果酸自微乳处方;并对熊果酸自微乳的理化性质及体外溶出进行了考察.结果 熊果酸自微乳处方中油相为油酸乙酯(15.0%),乳化剂为Cremophor EL(40.0%),助乳化剂为transcutol P(45%),熊果酸质量分数为10 mg/g.自微乳化后粒径为23 nm,zeta电位为-5.35 mv;体外释放结果表明熊果酸自微乳制剂能明显提高药物的溶出.结论 所制备的熊果酸自微乳粒径小、溶出快,符合良好自微乳制剂的要求.
-
齐墩果酸口服自微乳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目的 研究大鼠口服齐墩果酸自微乳给药系统后齐墩果酸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成齐墩果酸自微乳实验组和市售齐墩果酸片剂对照组,运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浆中齐墩果酸的质量浓度,使用DAS2.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 经胃肠给予齐墩果酸自微乳给药系统和市售齐墩果酸片剂后,t1/2β、Cmax和AUC0-24分别为(4.172±0.861)h和(10.076±2.019)h,(201.33±56.01) ng/mL和(70.09±14.88) ng/mL,( 1749.29±401.22) ng·h/mL和(416.25±80.34) ng·h/mL,结果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与普通片剂比对,齐墩果酸自微乳给药系统显著提高了生物利用度.
关键词: 齐墩果酸 自微乳给药系统 药代动力学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
含皂苷的β-榄香烯自微乳制备工艺的研究
目的:优选含皂苷的β-榄香烯自微乳的处方,研究其制备工艺.方法:通过溶解度实验,确定油相、乳化剂和助乳化剂,同时选用中药中与β-榄香烯有类似药理作用的皂苷成分作为乳化剂的一种;以伪三元相图中自微乳区的面积、被测粒径的大小及载药量优选处方;考察吸附材料,确定制备工艺.结果:终确定处方比例为β-榄香烯-EL-35-LAS-皂荚皂苷=3∶2∶2∶3,以甘露醇为吸附剂,用量为处方-甘露醇=1∶3(g/g).结论:含皂苷的β-榄香烯自微乳制备工艺稳定合理,生物利用度高.
-
牛蒡子苷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根据溶解度和伪三元相图结果,结合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以牛蒡子苷(1)在不同空白处方中的平衡溶解度和粒径为指标,优化1自微乳化给药系统(SMEDDS)处方.所得优化处方为1∶辛癸酸甘油酯∶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二乙二醇单乙基醚=4∶19∶54∶27.测得制品中1的含量为(40.09±0.06)mg/g;乳化后平均粒径为(26.65±0.57) nm.载药自微乳在pH 6.8磷酸盐缓冲液、水和0.1 mol/L盐酸中的释放行为相似;用恒温磁力搅拌器和恒温气浴振荡仪测得的释放行为也相似.与1原药相比,制品在0.1 mol/L盐酸中释放速率加快.
-
度他雄胺自微乳给药系统的制备和体外评价
通过溶解度和伪三元相图筛选度他雄胺自微乳给药系统(SMEDDS)的处方组成,并采用星点设计法,以粒径、(ξ)电位及溶出度等为评价指标继续优化.所得优化空白处方为单辛酸甘油酯-聚氧乙烯35蓖麻油-1,2-丙二醇(1∶1.46∶1.46).直接加入药物得到的载药SMEDDS在0.1 mol/L盐酸、pH 6.8磷酸盐缓冲液、pH 4.5乙酸盐缓冲液和水中的释放行为相似,与度他雄胺软胶囊(Avodart)相比,溶出情况明显改善.初步稳定性考察结果表明制品较稳定.
-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SIPI-4887的处方前和制剂初步研究
SIPI-4887是他汀类候选药物,能有效降低脂蛋白胆固醇,但由于其溶解度较低,制剂难度较大.本试验主要研究了其理化性质,并初步设计了能提高其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的给药系统系统.处方前研究主要包括SIPI-4887的溶解度、logD、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渗透系数(Papp)的测定,并观察到它具有肝肠循环现象.在此基础上,使用自微乳化载药系统(SMEDDS)和固体分散体(SD)对其进行了初步制剂学及药动学研究.两种制剂的优处方分别为:自乳化系统含中链甘油三酯(30%)、Cremophor EL (55%)、Transcutol HP (15%)和另外加入的5%药物;固体分散体中药物和Soluplus (PVCL-PVAc-PEG)质量比为1∶9,采用热熔挤出(HME)制备.体外释放研究表明自微乳化和固体分散体制剂能不同程度地提高SIPI-4887的溶解度.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表明,自微乳和固体分散体制剂与其2.5% DMSO/2.5%Tween-80溶液相比能增加SIPI-4887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关键词: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自微乳给药系统 固体分散体 溶解度 生物利用度 -
雷公藤甲素自微乳对荷人前列腺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雷公藤甲素自微乳对荷人前列腺癌PC-3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 构建荷人前列腺癌PC-3细胞裸鼠移植瘤,分为模型组、雷公藤甲素组、雷公藤甲素自微乳组、空白辅料组,灌胃给药,每2天1次,连续18d,每3天测定瘤体积;给药结束后处死裸鼠,比较各组裸鼠的体质量、肝脏与瘤块质量,计算抑瘤率,并对瘤块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甲素自微乳均可抑制肿瘤体积的增长;与雷公藤甲素相比,雷公藤甲素自微乳可以提高抑瘤率,降低肿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水平,对肿瘤抑制作用更佳,且未发现明显的毒性反应;空白辅料组对肿瘤无抑制作用.结论 自微乳给药系统可以提高雷公藤甲素的抗肿瘤作用,安全性良好.
-
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自微乳化制剂作为一种新型给药系统,能促进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及吸收,显著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具有非常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文章从处方组成、处方研究、质量评价和剂型研究四个方面对自微乳化药物给药系统(SMEDDS)的近年研究进行了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