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

    作者:沈玲;王旭亮;李莉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措施,以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月150例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患者,对其中17例术后出现尿路感染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150例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尿路感染17例,发生率为11.33%;其危险因素有高龄(>70岁)、糖尿病、术前导尿、术前未应用抗菌药物、术后留置导尿时间长(>5 d)、手术时间长(>1 h)、低蛋白血症、住院时间长(>7 d)等(P<0.05),而与术者操作程度、高血压病、肺部疾病等无关(P>0.05);其中术前导尿、低蛋白血症、糖尿病、术后留置导尿时间、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是高危险因素(P<0.05),检出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42.86%,大肠埃希菌对美洛西林、青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7.8%、66.7%、66.7%、55.6%,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曲松耐药率较低,均<25.0%;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肠球菌属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50.0%,未检出对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耐药菌株.结论 充分做好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围手术期工作,可有效降低术后尿路感染的发生.

  • 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

    作者:朱秀静;吴盈盈;金秀英

    目的 分析手术切口感染的手术室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对策,以降低感染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1年12月在医院手术室手术的2699例患者资料,对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手术时间、手术部位、手术间安排、急诊/择期、手术次数、术中抗菌药物应用,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筛选采用Stepwise法,评价手术切口感染的手术室危险因素.结果 2699例患者中24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0.89%;年龄、基础疾病、手术时间、手术部位、手术间安排、急诊/择期、手术次数、术中抗菌药物应用等与感染相关;对单因素有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基础疾病、未使用抗菌药物、急诊手术间、急诊手术为危险因素.结论 为降低手术切口感染,应提高手术室环境洁净度、手术人员的手的无菌程度、熟练程度、手术质量,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 卵巢癌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作者:王玉兰;胡爱荣;姜晶

    目的 探讨卵巢癌妇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干预对策,为有效防止卵巢癌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8-2012年在医院行卵巢癌妇科手术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出现医院感染的42例患者设为感染组,同时期未发生医院感染的138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行卵巢癌妇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5 min(OR=5.10,95%CI=1.80~14.45)、年龄≥60岁(OR=1.85,95%CI=1.66~2.07)、出血量≥300 ml(OR=6.01,95%CI=1.20~30.05),伴有慢性疾病(OR=2.90,95%CI=1.73~4.85)为卵巢癌妇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针对卵巢癌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降低卵巢癌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

    作者:杨海丽;吴承菊;尹俊燕

    目的 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制定预防对策,以降低感染率.方法 回顾分析收治的61例机械通气时间≥48 h患者资料,按是否感染VAP分为VAP组21例和非VAP 40例组,采用卡方检验、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筛选采用Stepwise法,分析影响VAP的危险因素.结果 61例机械通气患者中发生VAP 21例,发病率为35.1%;感染菌株以革兰阴性菌高43株占70.0%,革兰阳性菌37株占30.0%;单因素分析显示,高龄、机械通气时间、长期使用制酸剂、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20 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30 d)、侵人性操作、APACHEⅡ评分为VAP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多因素分析显示,侵入性操作的危险性大(OR=8.672),其余依次为使用制酸剂(OR=7.973)、机械通气时间(OR=7.047)、高龄(OR=5.428)、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OR=5.176)、COPD(OR=4.720)、APACHEⅡ评分(OR=4.038).结论 VAP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上应采取针对性预防对策,从而有效控制感染率.

  • 不同干预策略对胸壁结核易复发因素的研究

    作者:周玲霞;金红玉;楼敏;黄金鹏

    目的:对胸壁结核易复发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并总结各种干预对策,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理论指导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07年起收治胸壁结核患者857例的临床资料,对其复发相关资料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857例胸壁结核患者术后复发62例,复发率为7.2%;患者有基础性疾病、抗痨治疗不规范、合并肺实质和(或)胸膜及纵隔内病灶、结核中毒症状未控制、术前未明确病灶来源、胸壁结核类型、术式选择不合理、术中病灶清除不彻底、未充分引流、术后出现并发症、切口延期愈合或不愈合、原切口部位及前胸壁、术后管理不当是胸壁结核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而与性别、胸壁结核发生在左、右侧等无关(P>0.05)。结论胸壁结核易复发的因素较多,针对相关危险因素,应做好各项干预策略,降低复发率。

  • 房颤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谢春;张燕;张英延

    目的:研究房颤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相应的干预措施,以降低房颤患者 Hp的感染率。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3年1月入院诊治的房颤患者600例,均经14 C-UBT呼气试验检查,应用自拟问卷调查方式及单因素、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对房颤患者Hp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600例房颤患者中H p感染358例,感染率为59.67%;经单因素分析,年龄、在外就餐、饭后未刷牙或漱口、未抗 H p治疗是房颤患者Hp感染的影响因素;经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65岁、未接受抗Hp治疗是房颤患者Hp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未接受抗 Hp治疗的房颤患者易感染Hp;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是预防房颤患者 Hp感染的重要因素。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

    作者:吴秋华;王俊丽;孙红霞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10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10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49例,感染率为47.5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化疗、肝脾肿大、白细胞计数、抗菌药物使用天数、外周原始细胞数、骨髓原始细胞百分值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医院感染密切相关(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 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化疗、肝脾肿大、白细胞计数、抗菌药物使用天数、外周原始细胞数、骨髓原始细胞百分值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医院感染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患者病情密切相关,临床上要加强防范。

  • 上消化道穿孔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盛成胜;孙宁杰;何建华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穿孔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及干预对策,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65例上消化道穿孔手术患者,对其中的12例肺部感染患者临床表现、病原菌和危险因素等采用SPSS16.0进行分析。结果上消化道穿孔患者术后肺部感染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咳痰、胸闷、气短等肺部感染为主,实验室以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升高为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占52.6%;其中年龄>65岁、术后未镇痛、全麻、有肺部慢性基础疾病、胃肠减压时间>48 h、术前存在休克是上消化道穿孔术后肺部感染危险因素( P<0.05);经过综合治疗后治愈率为90.77%。结论上消化道穿孔术后肺部感染临床表现明显,早期干预可提高预后。

  • 骨科住院患者阴沟肠杆菌感染的临床分析及控制研究

    作者:魏淑菊;冯阳;周晓铭;李士光

    目的:探讨骨科住院患者阴沟肠杆菌感染危险因素,总结干预对策,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4月102例骨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发生阴沟肠杆菌感染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并予以对症治疗,观察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102例骨科住院患者发生阴沟肠杆菌感染11例,感染率10.78%;年龄、基础疾病、住院时间、无菌操作、抗菌药物应用、免疫抑制剂应用、皮肤或黏膜溃烂、侵入性操作、联合应用抗菌药物是骨科住院患者发生阴沟肠杆菌感染的单危险因素,也是独立危险因素(P<0.05);临床治疗后治愈率为45.46%、无效率为27.27%、总有效率为72.73%,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T N F-α)、白介素-6(IL-6)在治疗3、7 d后各项指标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应用抗菌药物,结合对症处理,阴沟肠杆感染预后效果较为满意。

  • Ⅳ期压疮感染患者危险因素分析与干预措施

    作者:董秀丽;杜可爱;施晓勤

    目的:研究Ⅳ期压疮(FSPU )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为临床治疗该类患者提供相应的处理方案。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3年8月医院收治的Ⅳ期压疮患者9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感染分成感染组41例和未感染组50例,分别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导致FSPU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分析FSPU感染的干预对策。结果91例FSPU患者中压疮感染41例,感染率高达45.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卧床时间≥15 d、营养不良与FSPU感染具有相关性(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卧床时间≥15 d、营养不良为FSPU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FSPU感染与年龄、卧床时间、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从而控制和降低 FSPU感染的发生。

  • 急诊开胸手术患者感染的临床分析及干预对策

    作者:张艳;王珂;吴光玲

    目的:调查并分析急诊开胸手术患者感染的临床资料,并对其有效的预防和干预对策进行探讨,以降低术后感染率。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3年4月124例急诊开胸手术患者,对手术后患者的胸腔或者胸水引流管前端约2 cm进行细菌培养,并回顾性分析所实施的干预措施,总结行之有效的预防干预对策。结果124例急诊开胸手术患者术后发生感染16例,感染率12.90%;其术后发生感染与性别、年龄、胸管类型因素无关,而术后污染、呼吸道感染、胸管留置时间和手术时间等因素与术后感染具有相关性,其中呼吸道感染患者在开胸手术后发生感染率更高,为3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感染患者标本中共检测出病原菌21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检出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5株,分别占28.57%、23.81%。结论术后污染、呼吸道感染、胸管留置时间及手术时间因素是急性开胸手术后发生感染的主要因素,采取行之有效地干预措施,使开胸手术后患者的感染率降到低,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

  • 重度颅脑外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

    作者:张娜;张风江;郭敏;程根阳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措施,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3年7月90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对其中29例发生肺部感染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0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中29例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32.22%;共检出病原菌10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2.48%、革兰阳性菌占24.77%、真菌占2.75%;年龄>60岁、GCS评分、有基础疾病、气管切开、抗菌药物及激素应用、休克是重度颅脑外伤合并肺部感染高危险因素(P<0.05)。结论充分做好入院相关准备且积极预防治疗可降低重度颅脑外伤合并肺部感染的发生。

  • 老年患者开胸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周灵云;晏丽云;张竞雄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开胸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相应的干预对策,以期为临床防治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2年10月300例老年开胸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应用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对照组应用常规干预护理,试验组采用针对感染危险因素制定的相应干预对策,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感染评分情况。结果对300例感染患者经过单因素分析,排除次要的相关因素,对主要的相关因素经 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年龄、吸烟史≥10年、留置鼻胃管、显著排痰困难、慢性支气管炎病史、慢性肺气肿病史、双腔气管插管、术后应用呼吸机≥6 h为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 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C PIS评分无差异,干预后试验组评分中体温为(0.87±0.08)分、白细胞计数为(0.79±0.21)分、分泌物为(1.02±0.13)分、气体交换指数为(0.65±0.36)分、X线胸片浸润影为(0.92±0.03)分,对照组分为(1.32±0.26)、(1.24±0.35)、(1.36±0.23)、(1.14±0.08)、(1.23±0.0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老年患者开胸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临床防治感染应针对患者自身情况进行相应的干预护理。

  • 上消化道穿孔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江浩飞;毛姬浓;程以文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制定相应的干预对策,为术后肺部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3年1月在医院行上消化道穿孔术患者34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46例行上消化道穿孔术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95例,感染率为27.5%;上消化道穿孔术后危险因素的比较中,以年龄、胃肠减压时间、术前发生休克、手术麻醉方式、术后是否镇痛、合并有其他肺部慢性疾病是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胃肠减压时间、年龄以及合并肺部慢性疾病是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患者胃肠减压时间、年龄以及合并肺部慢性疾病是上消化道穿孔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肺部感染要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以降低其发生率。

  • 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感染的临床分析及干预对策

    作者:李建伟;黄亮;简磊;刘云涛;胡斌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感染的发生率及引发感染的高危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降低感染率.方法 对医院2011-2012年429例深静脉置管血液透析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提出干预对策,所有资料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429例患者共穿刺置管476例次,发生相关感染67例次,例次感染率为14.08%;其中穿刺部位局部感染41例次,占61.19%,导管血、外周血培养阳性26例次,占38.81%;分泌物及血培养结果显示,共培养出病原菌74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4.87%;其次革兰阳性菌占35.13%;年龄>60岁、置管时间≥30 d、置管部位左、右股静脉、有糖尿病肾病、营养状况不良是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深静脉置管位置、时间、糖尿病、营养状况不良等是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对于具有上述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加强导管的护理管理,以降低感染率.

  • 肺炎衣原体感染对冠心病发病的影响临床研究

    作者:李霞;李娜;陈亚平

    目的 探讨肺炎衣原体(CP)感染对冠心病(CHD)发病影响,并予以相应对策干预,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3年2月51例CHD患者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另选择49例无CHD患者为对照组,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进行血清CP特异性抗体IgM、IgG、IgA检测,同时应用免疫浊度法测定CHD组和对照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含量;对于CP感染者予以阿奇霉素治疗,观察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血清IgM阳性率分别为14.29%与5.8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IgG、IgA对照组为51.10%、观察组为76.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反应蛋白阳性率对照组为12.24%、观察组为45.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疗效果显示,阿奇霉素显效率为66.67%,总有效率为100.00%.结论 CP慢性感染可作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炎性因子反应可能是造成CP慢性感染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关节环节,临床上使用阿奇霉素等综合方法可控制CP感染.

  • 心肌梗死患者感染的临床分析及干预措施

    作者:陈楠楠;陈德;王加红;苏枫;姚建华;龚群林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患者感染的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85例心肌梗死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予以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对其中难以控制的感染进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将单因素中具有差异性的单因素进行二分类logostic多因素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心肌梗死患者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有年龄(>65岁)、住院时间长(>14 d)、长期应用抗菌药物和激素(>15 d)、侵入性操作、合并严重疾病、糖尿病、营养不良、肝肾功能不全、入住CCU等(P<0.05),而与患者性别、心脏左室功能分级、心肌梗死部位、吸烟、高血压病等无关;其中年龄(OR=6.474)、抗菌药物和激素应用(OR=4.795)、侵入性操作(OR=5.693)、合并严重疾病(OR=4.595)、糖尿病(OR=8.857)、营养不良(OR=5.547)、肝肾功能不全(OR=8.337)是高危险因素.结论 心肌梗死感染难以控制的因素多样,应加强预防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才能控制感染的发生.

  • 老年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

    作者:王晓华;高燕飞;王秋燕;章妙玉;陈静;钟玲玲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和干预措施,以期为预防与治疗老年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2年12月876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进行相关影响因素的调查,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危险因素,并根据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结果 876例老年患者有11例发生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13.36%;共分离革兰阴性杆菌69株占58.98%,革兰阳性球菌37株占31.62%,真菌11株占9.40%;单因素x2检验发现,吸入性肺炎与年龄、患有基础疾病、意识障碍、体位不当、胃食管反流、吞咽困难、反复吸痰、鼻饲饮食等因素相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高龄(OR=4.716,P=0.026)、合并基础疾病(OR=5.368,P=0.032)、胃食管反流(OR=2.862,P=0.015)和意识障碍(OR=2.737,P=0.022)是吸入性肺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吸入性肺炎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根据相应的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密切监测高龄患者病情,加强对患者心理、饮食以及气道管理,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 NICU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及干预对策

    作者:秦觅;余成新;吉婷婷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干预对策,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选取2005年1月-2011年12月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2 7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结果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2 750例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55例,感染率为2.0%;其中男性31例,女性24例,>60岁及<60岁患者感染率分别为2.3%和1.6%,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时间>2周、1~2周及<1周的感染率为2.7%、1.9%及0.9%,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侵入性操作、吞咽困难、意识障碍、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比例明显增高,与无相关因素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有助于医院感染的控制.

  •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控制的干预对策

    作者:赵小萍;陈蓉美

    目的 通过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方法 从2011年开始对入住ICU使用呼吸机>48 h患者采取目标性监测,1-6月份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不进行实地干预,7-12月份通过对VAP高发原因分析后采用跟班督导的方式,按照制定的VAP预防控制措施进行干预.结果 采用跟班督导等一系列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后,ICU机械通气患者在机械通气例数增加的情况下,VAP千日感染率从干预前的61.7‰下降至干预后的38.6‰,干预前后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CU机械通气患者通过加强对医务人员预防控制知识的教育培训、抬高病床头、声门下分泌物吸引、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以及设备的管理,能有效降低VAP感染率,保证患者安全.

696 条记录 7/35 页 « 12...45678910...34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