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药制剂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改善方法探讨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并结合实验室工作成果,以中药活性成分口服吸收机制为出发点,提出通过改善难溶性中药活性成分的溶解度和溶出速度、控制中药活性成分在胃肠道中代谢、改善中药活性成分的胃肠吸收和转运、发挥中药组合活性成分之间的有益影响等方式提高中药活性成分的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
-
自微乳化系统提高广藿香醇大鼠口服生物利用度
目的:通过将广藿香醇制备成自微乳化制剂,以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方法:从广藿香油中精制广藿香醇,以粒径和乳化时间为指标,采用伪三相图、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筛选和优化广藿香醇和广藿香油自微乳处方,测定广藿香醇和广藿香油自微乳化制剂、广藿香醇的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自微乳系统的优化组成为聚氧乙烯蓖麻油-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紫乙二醇400-肉豆蔻酸异丙酯-广藿香醇(2:2:0.8:1.95:0.65),其中自微乳对广藿香醇的载药量为8%.在水中稀释100倍后平均粒径为30.1 nm,乳化时间为142 s.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发现广藿香醇自微乳制剂、广藿香油自微乳制剂、广藿香醇的T_(max)无明显差距,都在60 min左右;而2种自微乳化制剂的AUC(2 001 745.6±329 663.6).(1 594 005.6±280 150.3)μg·min·L~(-1)明显高于广藿香醇的(1 163 153.3±232 324.3)μg·min·L ~(-1).结论:自微乳化系统能有效提高广藿香醇大鼠口服生物利用度.
-
黄藤中巴马汀与药根碱在大鼠体内药动学及口服生物利用度的研究
该文通过灌胃和尾静脉2种方式对大鼠给予黄藤总生物碱,采用 RP-HPLC 测定大鼠血浆中巴马汀与药根碱的浓度变化后,通过3P97 软件计算巴马汀与药根碱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和口服生物利用度.大鼠经灌胃与尾静脉2种方式给予黄藤总生物碱 60 mg·kg-1后,测得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灌胃给药组中巴马汀和药根碱的Cmax分别为(0.91±0.06),(0.70±0.08) mg·L-1,tmax分别为(35.24±0.83),(47.76±1.24)min,t1/2分别为(187.03±1.53),(105.64±16.99) min,AUC分别为(280.30±18.69),(144.36±1.06) mg·min·L-1;静脉注射给药组中巴马汀和药根碱的t1/2分别为(172.18±12.38),(147.26±1.82) min,AUC分别为(2 553.14±214.91),(328.83±10.81) mg·min·L-1.巴马汀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为10.98%,药根碱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为43.90%.
-
阿地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新动向
1 前言阿地福韦(adefovir)是一种新的核苷类似物,化学结构为6-氨基嘌呤-9-乙氧基甲基膦酸,其亲脂性口服前体药物adefovir dipivoxil是阿地福韦的二特戊酰氧亚甲基酯,口服生物利用度较高;有广泛的抗HIV研究基础,具有抗乙型肝炎病毒活性;口服吸收好,细胞内半衰期长,只需每日1次给药,对HBV野毒株和YMDD变异株都有抑制作用[1,10],很有可能成为今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新的抗病毒治疗手段.
-
提高难透膜水溶性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的方法研究进展
难透膜水溶性药物多为基因工程药物或传统中药中水溶性活性成分,近年来该类药物发展迅速,但由于口服生物利用度低,在临床上往往需要注射给药,开发此类药物的口服制剂是近年来药剂学领域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本文综述了改善此类药物口服吸收的方法,包括利用化学修饰、载体主动转运吸收、吸收促进剂、微粒给药系统、生物黏附给药系统和酶抑制剂等方法.部分药物通过此类方法已经成功进入临床试验,个别药物已经上市.
-
环孢素A pH敏感性纳米粒的制备与大鼠口服药代动力学
目的研究环孢素A(CyA)pH敏感性纳米粒的制备工艺与口服药代动力学性质.方法采用改良的乳化-溶剂扩散技术(QESD)制备CyA pH敏感性纳米粒;经大鼠灌胃给药,HPLC法测定全血药物浓度,计算口服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经3P87程序拟合,确定CyA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为二室模型;与Neoral微乳相比,CyA-E100,CyA-L100,CyA-L100-55和CyA-S100纳米粒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94.8%,115.2%,113.6%和132.5%.结论经统计分析,CyA-S100纳米粒可以显著改善CyA的生物利用度(P<0.05),而CyA-L100-55纳米粒,CyA-L100纳米粒和CyA-E100纳米粒与Neoral微乳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果表明,pH敏感性纳米粒有望成为促进蛋白、多肽类药物及难溶性药物口服吸收的有效载体.
-
芒果苷-磷脂复合物的油制剂在大鼠灌胃后的生物利用度
目的:为了研究芒果苷磷脂复合物的口服吸收,制备了芒果苷磷脂复合物及其与不同油混合的油制剂,比较不同油制剂及复合物水混悬液在大鼠灌胃后的生物利用度.方法:制备芒果苷磷脂复合物,采用甲醇和四氢呋喃(1∶1,v/v)溶解芒果苷及磷脂(1∶4,w/w),芒果苷浓度为3 mg·mL-1,在温度40℃条件下搅拌1h,减压旋转蒸干溶剂,真空干燥12h.通过紫外全波长扫描,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分析确证了磷脂复合物的形成,同时对复合物的溶解性和分配系数等理化性质进行了考察.采取大鼠灌胃,不同时间取点HPLC测定血浆中药物浓度,比较复合物分别混悬在水和中链脂肪酸甘油酯中的生物利用度.继而对油的类型和配比进行了筛选,比较了用油酸和不同链长甘油三酯的混合油对芒果苷磷脂复合物在大鼠灌胃后体内生物利用度的影响.结果:芒果苷与磷脂以非共价键结合形成复合物,复合物明显改善了芒果苷在水中及正辛醇中的溶解性能.复合物的油混悬液的生物利用度高于水混悬液.磷脂复合物在油酸中有更好的溶解性能,溶解在油酸和中链甘油三酯中的复合物的药动学参数Cmax为(2391.43 ±711.40)ng·mL-1和AUC0~12b为(466.54±39.41)×103 ng·mL-1 ·min分别是芒果苷复合物水混悬液的5.76和3.17倍.结论:芒果苷复合物与油合用可获得较高的相对生物利用度,这与复合物在油中比在水中有更好的稳定性有关.由于油酸和中链脂肪酸酯增加复合物的溶解并具有促吸收作用,因此复合物在该混合油中有更高的相对生物利用度.
-
和厚朴酚口服自微乳制剂的制备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目的:制备和厚朴酚(HNK)口服自微乳制剂(SMEDDS),并考察自微乳制剂促进和厚朴酚口服吸收的效果.方法:采用伪三元相图法优化自微乳制剂处方组成,稀释法评价含HNK的SMEDDS制剂的乳化效果.并以和厚朴酚混悬液(含1% CMC-Na的溶液为分散介质)为对照,考察了自微乳制剂大鼠口服给药后体内生物利用度情况.结果:由MCT,cremaphor EL和labrasol(质量比为3∶5∶2)组成的和厚朴酚自微乳制剂经去离子水稀释后可自发形成平均粒径和表面电势分别为(35.48±4.21) nm和(-2.04±0.26)mV的微乳(HNK-ME),并且在10~ 100倍稀释范围内乳化效果良好且性质稳定.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结果表明,和厚朴酚微乳( HNK-ME)的生物利用度(AUC)为混悬剂的1.33倍,Cmax为混悬剂的1.53倍.结论:自微乳制剂可显著提高和厚朴酚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
黄芩苷在大鼠体内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屏障研究
目的 研究黄芩苷在大鼠体内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屏障.方法 分别对大鼠尾静脉、肝门静脉、灌胃、十二指肠和结肠给予黄芩苷,采用高效液相方法测定血浆中黄芩苷的含量,计算其生物利用度.结果 黄芩苷肝门静脉、灌胃、十二指肠和结肠给药后的绝时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23.2 ±25.3)%,(23.67 ±2.70)%,(31.58 ±2.42)%和(25.64 ±3.01)%.结论 黄芩苷无肝脏首过效应,胃肠道是其口服生物利用度屏障所在;结肠是其在大鼠胃肠道的主要吸收部位.
-
非诺贝特-淀粉源介孔碳载体固体分散体双层渗透泵控释片的研究
目的 用淀粉源介孔碳(SMC)作为载体来提高非诺贝特(FNB)的溶出速率,并结合双层渗透泵技术使药物得到控释释放,从而提高口服生物利用度.方法 通过吸附法将药物FNB载入SMC的介孔孔道中制备载药体系(FNB-SMC).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粉末X射线衍射法(PXDR)对载药前后药物的存在状态进行表征.体外溶出实验考察FNB-SMC的溶出速率,并对双层渗透泵片进行优化.通过体内实验考察自制片的口服生物利用度.结果 表征结果表明,FNB以无定型状态存在在SMC的介孔孔道中.体外溶出实验表明,SMC能显著提高FNB的溶出速率,并且双层渗透泵技术使药物达零级释放.体内实验表明,自制片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淀粉源介孔碳载体和双层渗透泵技术的联合防止了突释效应,明显改善FNB的口服吸收.
-
化合物类药性预测方法的研究
目的介绍化合物类药性预测方法用于指导类药化合物的合成与收集、类药组合化学库的设计以及高通量筛选前化合物的类药性预测.方法预测化合物类药性的方法,包括简单的虚拟筛选方法、已知药物特征方法、分子水溶性方法、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算法、口服生物利用度预测方法以及血脑屏障通透性预测方法等.结果化合物类药性预测方法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药物发现的机率.结论在药物发现的早期,这些方法对于提高筛选样品的质量,减少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消耗,缩短药物发现的周期,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Eluxadoline 用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两项Ⅲ期临床试验达首要终末指标
美国 Furiex 制药公司于2014年2月4日宣布,其药物 Eluxadoline 用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IBS-d )的两项Ⅲ期临床试验达首要终末指标。
Eluxadoline 为在研口服药物,具有μ型阿片受体激动和δ阿片受体拮抗活性,其主要在肠道起效,口服生物利用度低。其双重阿片活性可用于治疗IBS-d 腹泻和疼痛症状且不引起μ型阿片激动药所致便秘。 -
女性围绝经期健康大讲堂(之四)
雌激素补充疗法的过去、现在及未来(下)不同给药途径的雌激素具有不同特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于1991年启动了一项由心血管专家设计的、计划长达15年的、斥资6.28亿美元进行的女性健康行动(Women's HealthInitiative,简称WHI),在这项行动中的研究表明,激素补充治疗的另一个副作用就是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增加,这是因为口服的雌激素制剂具有肝脏首过效应,即口服的药物经肠道吸收后首先进入肝脏代谢,然后再进入全身起作用,这样会发生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方面是口服的雌激素在肝内被大量灭活,口服生物利用度极低;第二个方面是在肝脏代谢过程中会增加肝脏负担,在已有肝脏疾患者中会造成肝功能损伤.
-
西咪替丁的合理用药指导
1 适应证 作为一种胃黏膜保护药,可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炎的治疗.2 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 该药由肠道迅速吸收,口服生物利用度约为70%,年轻人对该药的吸收情况较老年人好,肌内注射与静脉注射生物利用度基本相同,约为90%~100%.口服本药300mg后,半小时达有效血药浓度(0.5μg/ml),45~90分钟血药浓度达峰值,平均为1.44μg/ml.
-
染料木素-维生素E琥珀酸酯-聚乙二醇1000维生素E琥珀酸酯纳米胶束的制备研究
目的 制备染料木素(genistein,GEN)-维生素E琥珀酸酯(VES)-聚乙二醇1000维生素E琥珀酸酯(TPGS)纳米胶束,以改善染料木素口服生物利用度.方法 薄膜分散法制备GEN-VES-TPGS纳米胶束,以胶束平均粒径、包封率、载药量为评价指标,单因素实验优化处方及工艺,包括TPGS、VES、GEN的用量、水化体积、水化温度、水化时间;对优选处方工艺的胶束形态、体外释放度及大鼠体内药动学进行了考察.结果 优化得到处方为TPGS 200 mg、VES 30 mg、GEN 6 mg,水化体积15 mL、水化温度50℃、水化时间3h.所制备GEN-VES-TPGS纳米胶束澄明度好,平均粒径为(43.50±1.65) nm,包封率为(98.99±0.69)%,载药量为(2.57±0.04)%;胶束呈球形,可见明显的囊泡结构,GEN原料药和纳米胶束在体外均呈现缓释特征;大鼠ig给药药动学结果显示,所构建的GEN纳米胶束生物利用度为GEN原料药的162.96%.结论 所制备的GEN-VES-TPGS纳米胶束粒径小,稳定性好,显著地提高了GEN口服生物利用度.
-
姜黄素维生素E聚乙二醇琥珀酸酯-聚乙二醇硬脂酸酯15胶束对姜黄素溶解度和口服生物利用度的影响
目的 以维生素E聚乙二醇琥珀酸酯(VE-TPGS)和聚乙二醇硬脂酸酯15 (Solutol HS 15,SHS15)为载体制备姜黄素胶束,并研究该胶束对姜黄素溶解度和口服生物利用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姜黄素胶束;通过胶束平均粒径、载药量、包封率等指标表征该胶束,同时测定姜黄素的溶解度;通过体外释放考察该胶束的释放特性;进一步通过大鼠实验评估胶束对姜黄素口服生物利用度的影响.结果 当VE-TPGS与SHS15加入质量比为3∶7时,胶束粒径为(35.79±1.23) nm,多分散性指数(PDI)为0.12±0.03;在该条件下,胶束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9.34%和90.03%,姜黄素的溶解度达到2.03 mg/mL;体外释放实验中,胶束组较姜黄素组有缓慢释放特性;大鼠口服生物利用度实验中,胶束组较姜黄素组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提高到303.5% (P<0.01).结论 本实验制备的胶束不仅有较好的缓释特性,还提高了姜黄素的溶解度和口服生物利用度.利用药物-胶束体系来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潜力.
关键词: 姜黄素 维生素E聚乙二醇琥珀酸酯 聚乙二醇硬脂酸酯15 溶解度 口服生物利用度 胶束 薄膜分散法 载药量 包封率 体外释放 -
相溶解度法研究羟丙基-β-环糊精对黄芪甲苷的增溶效果
黄芪甲苷是黄芪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抗应激、抗心衰、抗生物氧化、抗肝损伤、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以及抗炎和降压等作用.但黄芪甲苷几乎不溶水,制成溶液型制剂存在一定的困难,口服生物利用度较低,仅为2.2%[1].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是近年来国内外开发成功的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优良的药用辅料,它不仅水溶解度高(>75 g/100 mL),对热稳定,对肾无毒,对肌肉和黏膜几乎无刺激性,还可显著增加一些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改善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为此,本实验采用相溶解度法研究了HP-β-CD对黄芪甲苷的增溶作用,结果表明HP-β-CD可显著改善黄芪甲苷在水中的溶解度,具有较好的增溶效果.
-
胃苏颗粒加雷尼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
胃苏颗粒(无糖型)由紫苏梗、香附、陈皮、佛手等药材组成,主要作用以理气治本为主.方中药物不寒不凉,温而不燥,具流畅气机,疏通肠胃之功,雷尼替丁为选择性的H2受体拮抗剂,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高,吸收快,口服生物利用度改为50%,T1/2改为2~2.7小时.胃苏颗粒加雷尼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使用方便,副作用小,疗程短,症状缓解快,溃疡愈合率高等优点,并对幽门螺杆菌有较好疗效.
-
氧化磷酸化抑制剂:一类新型肿瘤治疗药
急性髓样白血病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肿瘤,以及治疗后的残存肿瘤存活都有赖于氧化磷酸化( OXPHOS)。因此,抑制这类肿瘤中的线粒体复合物I是条独特的治疗途径。美国德州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系列新型高效复合体I OXPHOS抑制剂( IC50﹤10nM),包括IACS-10759。IACS-1131的优化造就了IACS-10759,在小鼠、大鼠、犬和食蟹猴种表现出良好的药动学性质,口服生物利用度极佳(﹥90%),清除率适中,t1/2长。
-
改善中药口服生物利用度的制剂技术研究进展
近年来,社会对中药制剂的有效性越来越关注,但很多中药成分的口服生物利用度较低,如何改善这种情况是当前中药药剂学研究的重要任务.在查阅历年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环糊精包合技术、自乳化技术、固体分散技术、磷脂复合物、纳米技术这5个技术展开,介绍每个技术的特点、提高生物利用度的原理,后列举了近年来该技术用于中药口服生物利用度的具体研究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