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基于TF-IDF相对熵的中医证候量化研究*
提出了用术语频率-逆文档频率(Term Frequency - Inverse Document Frequency,TF-IDF)相对熵作为证候量化的表示方法。TF-IDF思想来源于文本信息挖掘,是文本自动分类中一种重要的方法。TF-IDF算法也体现了中医证候的自动分类思想:一个症状在特定证候中出现的频率越高,说明它在区分该证候方面的能力(即TF)越强;一个症状在所有证候中出现的范围越广,说明它区分某证候的能力(即IDF)越低,并用具体实例进行了验证。
-
中医证候量化研究的理论探讨
分析了中医证候的特点,提出证候具有动态性与过渡性.通过对中医证候学的历史回顾,进一步解析和认识中医证候学的模糊性量化概念,提出量化研究是中医证候规范化和发展中医学科的必经途径.
-
中医辨证论治研究进展述评(二)
多途径、多方法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结合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使临床优势互补,提高了疗效,为辨证论治的客观化、标准化研究提供了依据,从文字、中医理论等不同角度对“辨证论治”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但证候的量化及方、证关系等研究方面仍有许多问题要解决.
-
量化评估围手术期直肠癌中医证候变化规律的研究概况
直肠癌是消化系统中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的常见肿瘤,作为一种常见疾病,近年其发病率成逐步上升趋势[1].中医古典医籍中无直肠癌的病名,对其的描述散见于“肠覃”、“(麾)瘕”、“肠癖”、“肠风”、“脏毒”、“积聚”、“锁肛痔”等病证中[2-3].
-
探析辨证论治的层次性
目的:依据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综合分析辨证论治思维过程的3个层次,探索辨证论治这一临床诊治方法的具体内涵,以便能更好地掌握和运用于临床,提高中医学临床证治水平.在辨证论治的中医临床思维过程中至少存在3个层次:第一,依据临床资料,对病象给予定性定位,初步分析疾病的本质;第二,深入发掘病、证背后的共有病机,以把握深层次的疾病本质;第三,量化证候诊断,使辨证论治更趋深化和精准.辨证论治的层次性,表明临床诊治思维的不同精度和深度.
-
注线法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注线法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注线法治疗组、药物对照组各85例,4个月后观察其血压及证候变化.结果:注线法能明显降低血压,与药物对照组比较P<0.01;能改善患者证候,与药物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注线法可作为高血压的有效治疗方法而应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