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肾消康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基因CcL5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比较糖尿病肾病(DN)大鼠和中药复方肾消康治疗组大鼠肾脏组织中基因表达的差异,并用Eve green实时荧光RT-PCR技术定量检测CcL5mRNA在各组大鼠肾脏组织的表达水平.方法:(1)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实验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治疗组.从肾脏组织中抽提mRNA,由纯化的总RNA合成双链cDNA,并将其纯化,以生物素标记cRNA合成,纯化和质控体外转录(IVT)产物,片断化cRNA,然后进行杂交、洗脱、染色、芯片扫描并用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数据.不同肾脏组织样本用灰度扫描图和杂交信号强度散点图表示.(2)荧光定量RT-PCR的检测:RNA样品反转录,荧光定量PCR反应.结果:仅对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谱中的CcL5mRNA进行报告.糖尿病肾病模型组肾脏组织基因CcL5mRNA表达上调,中药复方肾消康治疗组肾脏组织基因CcL5mRNA表达下调.结论:CcL5mRNA在糖尿病状态下肾脏也有表达,并且表达上调,而中药复方肾消康可使其下调,这也是中药复方对糖尿病性肾组织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
血液灌流-透析对肾衰竭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肾衰竭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尽管已加强对肾衰竭的防治工作,但仍有很多需要努力之处,比如急性肾衰竭的病死率仍高达49%~71%[1].故积极探索新的治疗途径仍很迫切.已有研究发现肾衰竭时,体内一些炎症介质如TNF α水平升高并参与炎症的发生发展,导致肾组织损伤进一步加剧[2],若能有效的清除此类中大分子炎症介质,可从发病机制环节改善机体内环境,保护肾组织,促进恢复,改善预后.本文即是探讨血液灌流-透析对外周血TNF α的影响.
-
中毒性急性肾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与治疗
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是指急性肾组织损伤或功能障碍导致肾小球滤过率(GFR)急剧下降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凡由药物、化学物质或生物毒素引起的肾脏结构和(或)功能损害,并具有相应临床过程者,均称为中毒性肾病.在中毒性肾病中,表现为ARF者则称为中毒性ARF.此类ARF在中毒性肾病中为常见,其临床诊治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肾内科和重症医疗科(critical caremedicine)医师应当熟练掌握,内科和全科医师也应有所了解.
-
高原不同海拔地区大鼠严重烫伤延迟复苏后肾组织细胞凋亡及低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
目的 探讨高原不同海拔地区大鼠严重烫伤延迟复苏后肾组织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240只,建立高原烫伤模型[30%总体表面积(TBSA)Ⅲ度烫伤],分别在1 517 m和3 840 m两个海拔高度将大鼠随机分为延迟复苏组(DFR,n=50)、即时复苏组(IFR,n=60)和正常对照组(CG,n=10).分别于伤后1、6、12、24、72和168 h从右肾组织取材,采用大组织芯片技术和原位末端缺刻标记法(TUNEL)检测肾组织细胞凋亡.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与图像分析技术检测肾组织HIF-1α的表达.结果 随海拔梯度上升,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颗粒变性、坏死及崩解;肾小球毛细血管不同程度扩张、充血,内皮细胞变性、坏死;肾间质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DFR组较IFR组、高海拔较低海拔地区病变均明显加重.随海拔梯度上升,细胞凋亡和HIF-1α表达均增强.阳性表达均位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胞核上;其表达强度DFR组和IFR组均高于CG组,高海拔组高于低海拔组,同一海拔高度DFR组高于IFR组(P均<0.01).细胞凋亡指数与HIF-1α阳性表达灰度值呈负相关(r=-0.651,P<0.01).结论 高原地区不同海拔高度严重烫伤可导致HIF-1α表达增强,同时伴肾小管细胞凋亡增加.肾损伤与肾组织细胞凋亡有关;表明HIF-1α可能参与了肾组织细胞凋亡.
-
AG490预先给药对脓毒血症大鼠血清和肾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
脓毒血症及其所引起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严重烧伤、感染、休克等危重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一种强烈的促炎细胞因子,在脓毒血症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中发挥着核心而关键性作用[1].TNF-α抗体治疗脓毒血症虽然在动物实验中取得不错的效果,但在临床试验中并未取得预期效果[2].细胞信号通路参与介导了脓毒血症炎症介质的表达.JAK/STAT信号通路与脓毒血症的发生发展有关[3].体外实验发现JAK/STAT信号通路对TNF-α的产生发挥着一定的调节作用[4].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的活化可减轻脓毒血症大鼠肾组织损伤,改善肾功能[5].但通过干预JAK/STAT途径而调节TNF-α水平的体内实验尚需进一步探讨,本研究拟观察JAK抑制剂AG490对脓毒血症大鼠肾组织和血清TNF-α水平的影响.
-
狼疮会对肾脏造成严重损害
1.红斑狼疮为什么会损害肾脏?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出现多种自身抗体为特征.有3种机制参与肾炎的发生,一种是抗体与肾小球抗原结合发生免疫反应,如自身抗体与肾脏内多种组分发生免疫反应,如硫酸乙酰肝素、磷脂、Ⅳ胶原、系膜和内皮细胞抗原等;一种是循环抗原植入肾小球,再与自身抗原结合,启动免疫反应;第三是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启动免疫反应.免疫反应启动后,激活补体系统,引起一系列的免疫损伤反应,如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等炎症细胞的浸润,这些细胞释放大量裂解酶或蛋白酶,大量的炎性因子如IL-2、IL-6、TGF-α、TNF-β等和补体活化产物,从而导致肾组织损伤.
-
肾康宁对家兔膜性肾炎细胞因子的影响
膜性肾炎(MN)是成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较常见的病理类型,对激素和细胞毒类药物的治疗反应差.近年来我们对肾康宁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发现该方对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具有较好的疗效;同时进行的实验研究证实[1],该方能减少免疫复合物(IC)在肾小球基底膜(GBM)的沉积、防止肾小球硬化,从而延缓MN肾组织损伤的病理进程.为从分子水平上进一步探讨肾康宁的作用机制,我们进行了实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细胞代谢抑制剂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进行性肾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为细胞代谢抑制剂的霉酚酸酯(MMF)是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近年来,它选择性抑制T和B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倍受关注[1].但有关MMF对阿霉素肾病(AIN)大鼠干预作用的报道较少.我们在AIN的模型基础上,观察MMF对AIN大鼠肾脏组织形态学改变及实验室指标的影响,为霉酚酸酯用于临床肾小球疾病治疗提供依据.
-
肾缺血/再灌注时肾组织损伤及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检测肾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肾组织、功能损伤及细胞凋亡的变化,探讨细胞凋亡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生的机制.方法:应用苦味酸法和二乙酰一肟反应法测定大鼠肾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血肌酐和尿素氮值检测肾功能变化,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缺血/再灌注石蜡包埋切片肾组织损伤形态学改变,用酚/氯仿抽提小片断DNA,在琼脂糖电泳上测定不同时间点DNA Ladder及利用原位凋亡检测法观察各时间点TUNEL 阳性细胞数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肾功能检测发现,缺血45 min后血肌酐和尿素氮值明显增高和正常对照差异显著(P<0.05),再灌注早期上升缓慢,3 h后再次增高,组内对比差异显著(P<0.05).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细胞以近端肾小管变性为主、坏死轻微,缺血/再灌注各时间点组织损伤变化与肾功能变化规律相一致.琼脂糖电泳和TUNEL检测在缺血45 min再灌注3 h时可测到DNA Ladder和TUNEL阳性细胞增加,再灌注12 h细胞凋亡明显.结论:肾缺血/再灌注可引起肾组织轻、中度的损伤和明显的肾功能损害;肾缺血/再灌注后期肾组织及功能损伤加重可能与细胞凋亡的发生有关.
-
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前,我国患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日益增多.随着病程的发展,肾脏受累的可能性与受累的程度也不断上升.通常情况下血尿素和血肌酐的测定值正常时并不能排除肾脏的受损,而尿常规蛋白测定结果为阳性时,肾脏的损伤往往已达到不可恢复的阶段.尿微量白蛋白(MA)的测定已越来越多地用做肾组织损伤的早期诊断指标,其临床意义也已日益为临床医生所重视.
-
肾消康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基因Cxcl12表达的影响
目的:比较糖尿病肾病大鼠和中药复方肾消康治疗组大鼠肾脏组织中基因表达的差异.方法:实验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从肾脏组织中抽提mRNA,由纯化的总RNA合成双链cDNA,并将其纯化,以生物素标记cRNA合成.纯化和质控体外转录(IVT)产物,片断化cRNA,然后进行杂交、洗脱、染色、芯片扫描并用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数据.不同肾脏组织样本用灰度扫描图和杂交信号强度散点图表示.结果:仅对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谱中的Cxel12进行报告.糖尿病肾病模型组肾脏组织基因Cxcl12表达上调,中药复方肾消康治疗组肾脏组织基因Cxcl12表达下调.结论:Cxcl12在糖尿病状态下肾脏也有表达,并且表达上调,而中药复方肾消康可使其下调,这也是中药复方对糖尿病性肾组织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
八正散加味联合西药对ESWL术后肾组织损伤的影响
目的 探讨对ESWL术后肾组织损伤患者采用八正散加味联合西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4月收治的60例ESWL术后肾组织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坦索罗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八正散加味治疗,观察大病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及主要症状缓解时间情况.结果 观察组肉眼血尿消失时间、出血停止时间、腰痛缓解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尿肌酐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丙二醛、尿内皮素、尿NAG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各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ESWL术后患者采用八正散加味联合左氧氟沙星、坦索罗辛治疗可以清除残余结石,减轻对肾脏的损伤,保护肾组织,值得ESWL术后患者选用.
-
肾脏疾病尿亚硝酸盐变化
采用比色法测定尿中内皮源性松弛因子(EDRF)代谢产物-N02-,结果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肾病)、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肾炎)、紫癜性肾炎和慢性肾小球肾炎(慢肾炎)患儿极期显著升高,恢复期或静止期未降至正常.此外,血压升高患儿尿NO2-浓度高、慢性肾炎患儿尿NO2-与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量成正相关.研究提示肾小球疾病时EDRF产生亢进,该因子不仅介导肾组织损伤,而且还可能导致肾小球内高滤过,促进肾脏病慢性进展.
-
肾小球疾病实验室检查进展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primary glomerulonephritis,PGN)是一种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表现不尽相同,但是病变主要侵犯双侧肾小球的疾病.肾组织损伤的发生和发展与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肾血管损伤、肾活性物质衰竭及纤维化过度密切相关.因此,积极寻找PGN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具有评估肾组织损伤程度、药物治疗效果及预后转归的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近年来PGN肾组织损伤中具有代表性的实验室检查及诊断指标做一简述.
-
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所致肾损伤及其机制探讨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再灌注对肾的损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N),假手术(S),后肢单纯缺血(I),后肢缺血-再灌注(I-R) 2 h、6 h、12 h、18 h、24 h, 后肢I-R12 h+AG(iNOS活性抑制剂氨基胍)各组.夹闭双侧股动脉根部4 h,开放2 h-24 h, 制备 I及I-R各组模型,I-R12 h+AG组再灌注前20 min,经腹腔注射AG 10 mg/kg.光镜观察肢体I -R及肢体I-R应用AG后肾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肾iNOS mR NA表达的变化,以iNOS与β-actin(内参对照物)逆转录扩增产物电泳谱带的积分灰度值的比值作为iNOS mRNA的半定量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法观测肾iNOS蛋白及过氧亚硝基阴离子(ONOO -)的衍生物硝基化酪氨酸(NT)的生成与分布;比色法测定肾组织MDA含量及SOD活性的变化. 结果:(1)S及I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呈现轻度水肿;肢体I-R组肾小管上皮细胞严重水肿,部分肾小球及球后毛细血管明显扩张,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堆积有大量破裂的红细胞.(2)N组肾组织iNOS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134±0.015;S组较前者上调,为0.176±0.009,P <0.0 5;I组为0.215±0.012,与N组相比,P<0.01,与S组相比,P<0.05;肢体 I-R后进而上调 ,I-R6 h组表达至高峰,此后回降,I-R2 h、6 h、12 h、18 h和24 h组的表达量依次为0. 342±0.04 2、0.417±0.037、0.384±0.039、0.305±0.011和0.294±0.013,均较N、S及I组显著升高,P<0.01.(3)N、S及I组iNOS阳性细胞是近曲小管上皮细胞;I-R组肾小管各段上皮均呈iNOS阳性反应.(4)N、S及I组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肾小球内有少量NT阳性产物,I-R组肾小球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出现密集的NT阳性产物.(5)S、I组与N组相比,I-R 6 h组同S、 I组相比,肾组织MDA含量显著升高、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6)对肢体I-R大鼠应用 AG 10 mg/kg可使肾组织病变减轻.结论:(1)肢体I-R可引发肾组织损伤,肾小管上皮严重水肿是其病变特征;(2)肢体I-R致肾损伤可能包含创伤应激、过氧化应激等多种因素 ,而肾内高表达的iNOS-NO-ONOO-及其介导的过氧化损伤可能是肢体I-R引发肾损伤的重要因素.
-
小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肾组织AT1和Mas受体差异性表达与肾损伤的关系
目的:通过观察小鼠肢体缺血再灌注( LIR)后,肾组织中AT1和Mas受体的表达与肾损伤程度的改变,探讨局部组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稳态失衡在LIR后肾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止血带套扎双后肢阻断血流,2 h后解套扎进行再灌注复制小鼠LIR模型。将雄性8周龄ICR小鼠48只,随机分为8组,每组6只,一组作为对照,其余7组为再灌注10 min、0.5、1、2、4、6、12 h模型组。 HE染色肾组织病理切片观察肾组织形态变化并进行病理损伤评分;化学比色法测定血清肌酐和尿素的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 Western blot,WB)检测肾组织AT1和Mas蛋白的表达。结果:病理结果显示,LIR后不同时点小鼠肾组织有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和上皮细胞变性等不同程度损伤,且随灌注时间的延长,损伤评分逐渐升高;生化测定结果显示,肌酐和尿素的含量随灌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再灌注4 h达高;WB结果显示,随灌注时间的延长AT1蛋白的表达降低,Mas蛋白的表达增加。结论:LIR后肾组织损伤逐渐加重,AT1/Mas表达失衡可能参与小鼠LIR后肾损伤的发生。
-
辛伐他汀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肾组织p47phox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 SIM)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RIRI)大鼠肾脏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为5组;假手术组( sham);缺血再灌注组( I/R);SIM 5、20、40 mg? kg-1? d-1( Sim-L、M、H)组。给药2周后,复制RIRI动物模型,于再灌后24 h摘取双侧肾脏,观察肾损伤程度(HE染色);检测肾组织p47phox蛋白表达(Western blot)。结果:I/R组肾小管上皮细胞混浊肿胀,管腔扩张,上皮细胞胞浆空泡样变性、坏死。 Sim-M和Sim-H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程度明显轻于IR组。 I/R组肾皮质p47phox蛋白表达较sham组明显上调;与I/R组相比,Sim-M和Sim-H组p47phox表达均明显减少。结论:SIM可明显减轻RIRI,减少RIRI大鼠肾皮质p47phox蛋白的表达,表明SIM减轻RIRI大鼠肾组织损伤的机制可能与其减少p47phox蛋白的表达、干扰NAD(P)H氧化酶生成通路的某些环节有关。
-
短暂反复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目的:观察短暂反复缺血预处理(IPC)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体重150~180 g,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I/R)组;缺血预处理1次+缺血再灌(1+I/R)组;缺血预处理2次+缺血再灌(2+I/R)组;缺血预处理3次+缺血再灌(3+I/R)组。各组动物经1%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开腹,暴露双侧肾动静脉。假
手术组只开腹不夹闭双侧肾动静脉;I/R组夹闭双侧肾动静脉45 min后松夹再灌;1+I/R、2+I/R和3+I/R各组则分别夹闭双侧肾动、静脉5 min后再灌5 min 1次、2次和3次后再行夹闭双侧肾动静脉45 min后松夹再灌;再灌后逐层缝合腹膜,腹壁肌肉和皮肤。24 h后取血及双侧肾脏测定血清肌酐( SCr)、血尿素氮( BUN)以及肾组织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结果:与I/R组相比,1+I/R、2+I/R和3+I/R组BUN和SCr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以3+I/R组BUN和SCr降低程度为著;I/R组MDA含量较sham组显著升高;SOD活力则较sham组明显降低(P<0.01);与I/R组相比,1+I/R、2+I/R和3+I/R组SOD活力均明显增加,而MDA含量则明显降低(P<0.05),其中以3+I/R组MDA含量降低得为显著。结论:短暂反复IPC可改善RI/RI大鼠肾功能,减轻肾组织损伤。 -
茶多酚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属急性肾损伤范畴,再灌注引起的氧自由基大量生成引发脂质过氧化导致肾组织损伤是缺血性肾衰发病的重要原因,减少氧自由基生成能起到保护作用.本研究观察茶多酚(TP)对肾IRI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