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鳖甲软肝片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鳖甲软肝片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原则将180名患者分为治疗和对照组,两组起始治疗时均给予门冬氨酸鸟氨酸、异甘草酸镁及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20 d,治疗组给予鳖甲软肝片口服,每晚服用2片,对照组给予厂家提供的安慰剂口服,每晚2片,两组均连续服用1年。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纤维化硬度值变化的差异。结果治疗组肝纤维化硬度值下降分值与对照组下降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鳖甲软肝片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肝硬度值,延缓肝硬化的进展速度。
-
瞬时弹性成像技术诊断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乙肝肝纤维化采取瞬时弹性成像技术(TE)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肝活检术6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肝硬度值(LSM)检测,比较肝酶正常患者与肝酶异常患者在不同肝纤维化情况下的LSM值.结果 肝酶正常患者与肝酶异常患者在S1、S2、S3、S4(肝硬化)期中LSM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肝酶异常患者同阶段要明显高于肝酶正常患者.结论瞬时弹性成像技术诊断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有着不错的临床意义,肝硬度值会随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增加,其中肝硬化高,且肝酶异常患者肝硬度值明显高于肝酶正常患者,临床需加强重视.
-
Fibroscan测定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硬度值与肝组织活检病理学分期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观察瞬时弹性超声成像(Fibroscan)测定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硬度值与肝组织活检病理学分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96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接受肝穿刺活检,确定肝纤维化分期,并以Fibroscan检测患者肝硬度值(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分析LSM与肝纤维化分期相关性.结果:Fibroscan检测LSM分期S0灵敏度为92.31%(12/13),特异度100.00%(183/183),准确性99.49%(195/196),Kappa值为0.96;S1灵敏度为100.00%(54/54),特异度97.18%(138/142),准确性97.96%(192/196),Kappa值为0.95;S2灵敏度为97.18%(69/71),特异度99.20%(124/125),准确性98.47%(193/196),Kappa值为0.97;S3灵敏度为93.33%(42/45),特异度100.00%(151/151),准确性98.47%(193/196),Kappa值为0.96;S4灵敏度为92.31%(12/13),特异度98.91%(181/183),准确性98.48%(193/196),Kappa值为0.88;轻度纤维化组ALT、AST水平、Knodell评分及LSM明显低于中重度纤维化组(P<0.05);Fibroscan检测的LSM为肝组织活检病理学分期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与Knodell评分、肝组织活检病理学分期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Fibroscan测定慢性乙型肝炎患者LSM,可为肝纤维化分期的评估提供参考,代替部分肝组织活检,对早期诊断肝硬化具有重要价值.
-
利拉鲁肽对肥胖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对肥胖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 1(TGF-β 1)、肝硬度值(LSM)的影响.方法:选取53例二甲双胍单药治疗后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加用利拉鲁肽治疗6月,观察利拉鲁肽治疗前后血糖相关指标、血清TGF-β 1、肝脏硬度(LSM),的变化.结果:加用利拉鲁肽治疗后6个月患者FBG、PBG、HbA1c、BMI、HOMA-IR下降(P<0.05);同时血清TGF-β 1和LSM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利拉鲁肽治疗后能够降低肥胖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的血糖水平,还可以降低血清TGF-β 1水平及LSM,改善肝脏纤维化.
-
瞬间弹性成像技术在肝硬化及其并发症中的临床应用
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的晚期阶段,其并发症包括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肝细胞癌等。瞬间弹性成像( TE)作为无创性肝硬度值( LSM)检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肝纤维化的定性和定量诊断。近年来,诸多研究显示LSM与肝硬化及其并发症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本文就此相关性以及TE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
采用FibroScan和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评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
目的 探讨肝脏硬度值(LSM)和AST与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评估ALT≤5×正常值上限(ULN)的CHB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83例ALT≤5×ULN的CHB患者肝脏活组织检查前一天或当天行FibroScan检查,以及血常规、肝脏生物化学指标检测,依据Scheuer方法进行肝组织病理学评价,并计算APRI.以肝组织病理结果为标准,比较LSM值与APRI诊断肝纤维化分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肝纤维化分期(S)0、S1、S2、S3、S4患者的LSM中位值分别为5.10、5.20、6.60、10.10和18.80 kPa,APRI中位值分别为0.36、0.38、0.63、0.61及1.27.LSM评估纤维化≥S2、≥S3、≥S4的AUC分别为0.817、0.891、0.913,APRI分别为0.717、0.711、0.746;LSM区分≥S2、≥S3、≥54的界值分别为6.8、8.7、10.9 kPa.结论 LSM能准确地评估ALT≤5×ULN的CHB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其临床应用价值优于APRI.
-
乙型肝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无创性判断指标的探讨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EV)程度的无创性判断指标.方法 临床诊断为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患者118例,以胃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为无EV、轻度EV、中度EV、重度EV.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从性别、年龄、肝功能分级、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血浆清蛋白、总胆红素、肝硬度值(FS值)、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共10个变量中筛选出与肝硬化EV关系密切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来评估上述有意义的指标预测不同程度EV的准确性.结果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EV的危险因素有FS值(P<0.01)、脾脏厚度(P<0.01)、门静脉内径(P<0.0 5).FS值和脾脏厚度判断是否有EV的AUROC分别为0.729、0.733,判断中重度EV的AUROC分别为0.807、0.891,判断重度EV的AUROC分别为0.863、0.961,其对应界值分别为17.5 kPa和40.5 mm、26.8 kPa和45.5 mm、31.5 kPa和52.5mm.结论 FS值、脾脏厚度既能判断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有无EV,又能很好地判断EV程度.FS值和脾脏厚度联合应用可以更好地判断EV的程度.
-
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在肝硬化患者治疗随访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究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在肝硬化患者治疗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至2016年1月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肝硬化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服用扶正化瘀胶囊.两组均于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进行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检测,并计算肝硬度值以对病情变化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前,两组肝硬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肝硬化值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脏瞬时弹性成像用于肝硬化患者治疗随访中,可对其病情变化作出有效评估,效果显著.
-
内外同治法对肝纤维化患者血清学与肝硬度指标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乙肝肝硬化早期患者治疗前后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与肝硬度值的变化,评估内外同治法对早期肝硬化的治疗效果.方法:150例符合早期肝硬化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保肝抗病毒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以中医内外同治法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安络化纤丸,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纤维化4项血清指标、肝脏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指标的变化.结果:内外同治法对肝纤维化4项指标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其治疗前后自身对比及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肝硬度值(LSM)较疗前明显降低(P<0.01,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内外同治法对早期肝硬化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
轻型慢性乙型肝炎湿热蕴结证与肝郁脾虚证肝组织纤维化分级及肝脏硬度值的比较
目的 比较轻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湿热蕴结证与肝郁脾虚证患者肝组织纤维化分级、肝脏硬度值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161例轻型CHB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湿热蕴结证组和肝郁脾虚证组,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按1:1匹配后,比较两组间肝组织纤维化分级、肝脏硬度值的差异.结果 (1)倾向得分匹配后,共纳入116例轻度CHB,分为湿热蕴结证和肝郁脾虚证组,各58例,两组间临床基本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9.7%(104/116)轻型CHB患者肝组织纤维化分级为S0-2,湿热蕴结证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重于肝郁脾虚证(P<0.05);(3)湿热蕴结证组肝硬度值(LSM)明显高于肝郁脾虚证(P<0.05).结论 轻型CHB患者病程早期,湿热蕴结证较肝郁脾虚证其纤维化程度重,启动抗病毒治疗时,及时运用中医辨治抗肝纤维化,力求及早延缓、阻断纤维化进展.
-
肝硬度值预测肝癌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肝硬度值预测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 1年1月至2017年4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1例行肝切除术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121例患者行肝纤维扫描检查,检测肝硬度值,其中81例行腹腔镜肝切除术,设为腹腔镜组;40例行开腹肝切除术,设为开腹组观察指标:(1)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比较.(2)影响肝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3)肝硬度值与术后并发症的曲线下面积(AUC).(4)肝硬度值≤17.5 kPa时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情况比较.(5)肝硬度值> 17.5 kPa时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情况比较.(6)肝硬度值≤17.5 kPa与肝硬度值>17.5 kPa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和术后情况比较.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和单 因素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单因素分析P<O.1作为纳入多因素分析的条件,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肝硬度值术后并发症临界值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结果 (1)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比较:1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组4例患者中转开腹.腹腔镜组患者Pringle阻断为51例,开腹组为1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55,P<0.05).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肝纤维化评分(Ishak评分)、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分别为(248±78) min和(221 ±78) min、(292±229) mL和(281± 194) mL、14例和9例、1~3分为14例和9例、4~6分为67例和31例、29例和10例、(12±7)d和(13±6)d,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843,0.282,x2=0.473,0.473,1.431,t=0.075,P>0.05).(2)影响肝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121例患者中39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JCC Rl5)、肝硬度值、术中出血量、Ishak评分是影响肝癌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x2=7.161,32.490,7.725,2.863,P<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硬度值>15.0 kPa是影响肝癌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R)=6.906,95%可信区间为2.307 ~ 20.672,P<0.05].(3)肝硬度值与术后并发症的AUC:肝切除术后发生并发症的肝硬度值临界值为>17.5 kPa,灵敏度为64.1%,特异度为85.4%,AUC为0.749(95%可信区间:0.662~0.824,P<0.05).(4)肝硬度值≤17.5 kPa时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情况比较: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患者住院时间分别为(10±5)d和(13±7)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89,P<0.05) (5)肝硬度值>17.5 kPa时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情况比较: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肝功能不全分别为(277±76) min和(212± 109) min、(505± 232) mL和(328±250)mL、21例和4例、17例和2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60,2.057,P<0.05) (6)肝硬度值≤17.5 kPa与肝硬度值>17.5 kPa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和术后情况比较:肝硬度值≤17.5 kPa与肝硬度值>17.5 kPa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肝功能不全、住院时间分别为(236±76)min和(277±76)min、(197± 153) mL和(505±232) mL、8例和21例、3例和17例、(l0±5)d和(16±9)d],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657,3.398,x2=36.547,36.475,t=17.414,P<0.05).结论 肝硬度值是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当肝硬度值>17.5 kPa时,腹腔镜肝切除术较开腹肝切除术具有更高的并发症发生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