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哮喘中IgE依赖性和非IgE依赖性肥大细胞激活的研究

    作者:谢华;何韶衡

    目的: 研究哮喘中IgE依赖性和非IgE依赖性肥大细胞的激活。方法:取29例轻度哮喘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细胞,经冲洗后,加入含抗IgE抗体、离子载体钙(CI)、腺苷、腺苷衍生物(NECA)或Hanks平衡盐溶液(HBSS)的LP4试管中进行激发试验。检测BALF中肥大细胞分泌的组胺和类胰蛋白酶水平。结果:抗IgE抗体浓度低至0.01%时仍可诱导哮喘患者BALF中肥大细胞释放21.1%的组胺,抗IgE抗体0.33%可促进肥大细胞分泌类胰蛋白酶;CI 0.3 μmol/L即可促进肥大细胞分泌组胺和类胰蛋白酶;腺苷浓度仅在浓度高达1*!000μmol/L时方可诱导哮喘患者BALF中肥大细胞释放约16.6%的组胺,NECA的作用与腺苷相似;腺苷浓度在10 μmol以上、NECA浓度从0.1 μmol/L至1*!000 μmol/L均可明显促进哮喘患者BALF中肥大细胞释放类胰蛋白酶。结论:抗IgE抗体、CI、腺苷及NECA均可引起IgE依赖性或非IgE依赖性肥大细胞的激活,但不同的途径激活,肥大细胞脱颗粒的成分有一定的选择性。

  • 异丙酚对沙土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脑保护作用研究

    作者:沈宁;甘小亮;黑子清;庞红宇;罗刚健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沙土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脑保护作用.[方法]27只雄性清洁级蒙古沙土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异丙酚组,每组9例.对照组:游离双侧颈总动脉但不阻断脑血流.模型组:游离双侧颈总动脉并阻断脑血流,10 min后开放动脉,2 h后取材.异丙酚组:在开放动脉后即经舌静脉以Grassby3000微量泵持续以10 mg·kg-1·h-1的速度输注异丙酚,2 h后取材.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取脑组织分别固定后行HE染色光镜观察,免疫组化SP染色类胰蛋白酶表达观察,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脑含水量测定,脑组织匀浆测定MDA含量、SOD活性、TNF-α和IL-1β含量.[结果]模型组和异丙酚组脑组织含水鼍高于对照组(P<0.05),异丙酚组低于模型组(P<0.05).光镜下及电镜下模型组脑组织损伤严重,异丙酚组损伤较轻,对照组脑组织结构基本正常.三组中,MDA含量、TNF-α浓度、IL-1β含量、类胰蛋白酶表达以模型组高(P<0.05).SOD活性以模型组低(P<0.05).[结论]异丙酚对沙土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其机理与抗氧化及抑制炎性因子释放相关,而肥大细胞也可能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 丝氨酸蛋白酶对肥大细胞IL-4分泌的影响

    作者:贝宁;黄巧冰;王英;张慧云

    目的 探讨凝血酶、胰蛋白酶和类胰蛋白酶等丝氨酸蛋白酶对肥大细胞P815分泌IL-4的影响.方法 肥大细胞培养后用凝血酶、胰蛋白酶、类胰蛋白酶单独或与相应抑制剂凝血酶抑制剂、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α抗胰蛋白酶抑制剂、亮肽素结合处理肥大细胞,收集上清并用ELISA方法检测IL-4的水平.结果 胰蛋白酶、类胰蛋白酶以浓度依赖的方式促进肥大细胞P815分泌IL-4.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和α抗胰蛋白酶能阻断胰蛋白酶引起的肥大细胞IL-4分泌(P<0.05).亮肽素能阻断类胰蛋白酶引起的肥大细胞IL-4分泌(P<0.05).而凝血酶对肥大细胞IL-4的分泌功能无影响.结论 胰蛋白酶和类胰蛋白酶刺激肥大细胞IL-4分泌.

  • 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在其相关疾病中作用的研究

    作者:林青;张慧云;何韶衡

    作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炎症介质,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有着多重生物活性效应,本文主要综述了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在其相关疾病发病机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而对类胰蛋白酶的分泌和活性进行调控将有望成为此类相关疾病治疗的新途径.

  • 肥大细胞脱颗粒的标志

    作者:孙仁山;刘荣卿

    肥大细胞(mast cell,MC)是人速发型过敏反应的主要效应细胞.MC激活后,预先形成的介质及新合成的介质一起释放.组胺含量可通过荧光分光光度法,放射免疫分析法及酶免疫分析法测定.这些分析法在体内已用于血浆及尿内的组胺含量测定,在体外可用于测定嗜碱粒细胞及肥大细胞的组胺释放.类胰蛋白酶是MC更具有选择性的标志,因为嗜碱粒细胞几乎不含此成分.β-类胰蛋白酶贮存于分泌颗粒中,MC激活时,被释放至细胞外.α-类胰蛋白酶原以酶原的形式存在,它的释放不需要MC的激活,所以它的血清水平可以反映体内MC数目.α-类胰蛋白酶原在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病人的血清中含量增高,而β-类胰蛋白酶在系统性过敏反应病人血清中含量升高.这些变化可作为MC参与疾病发展的准确的临床指征.

  • 类胰蛋白酶与2型糖尿病心肌病发病机制

    作者:赵娅;刘飞;古远云;李程;徐勇;万沁

    目的:通过研究类胰蛋白酶对2型糖尿病心肌病建模成功的Wistar大鼠的影响及可能机制,为进一步治疗糖尿病心肌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4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C组,15只)、2型糖尿病心肌病组(DCM组,15只)、类胰蛋白酶抑制剂组(干预组,15只).后2组通过高脂高糖饮食加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干预组每只大鼠给予0.025%的酮替芬溶液1 mg/kg腹膜腔内注射,2次/d,连续注射8周,NC和DCM两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实验结束后处死全部大鼠,称取体质量、全心重、左心室重量,测定全心指数和左心室重量指数,在光镜下对各组心肌组织进行观察分析,用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采用Westernblot方法测定各组大鼠左心室心肌组织类胰蛋白酶蛋白表达量.结果:全心指数和左心室重量指数:DCM组全心指数及左心室重量指数明显高于NC组(P<0.05),干预组全心指数及左心室重量指数低于DCM组(P<0.05).常规HE染色结果显示:与NC组比较,DCM组心肌组织病理变化可见明显的心肌纤维排列紊乱、断裂,心肌细胞肥大,细胞核边缘不清;干预组心肌细胞体积较DCM组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心肌细胞排列规则,断裂现象少见,细胞核大小尚均一.大鼠血清TNF-α水平:DCM组显著高于NC组(P<0.05),干预组低于DCM组(P<0.05).类胰蛋白酶相对灰度值比较:DCM组高于NC组(P<0.05),干预组低于DCM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存在类胰蛋白酶的表达增强,经类胰蛋白酶抑制剂干预后糖尿病心肌病大鼠模型心肌病理改变减轻,类胰蛋白酶的表达降低.类胰蛋白酶表达的增强可能参与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生.

  • 补体C3a、类胰蛋白酶与羊水栓塞关系的研究

    作者:李伟;余舰;龙艳丽;赵敏;张国栋

    目的:检测肺组织中类胰蛋白酶、补体C3a的表达,初步探讨羊水栓塞(AFE)的发病机制。方法对28例尸检病例通过补体C3a与类胰蛋白酶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A FE组(羊水栓塞)类胰蛋白酶表达均阳性,补体C3a表达明显下降。PHH组(高度可疑AFE病例)类胰蛋白酶阳性表达9例,补体C3a弱阳性表达7例;阴性对照组类胰蛋白酶表达弱阳性1例,补体C3a均阳性。AFE组与阴性对照组、PHH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类胰蛋白酶在羊水栓塞及部分产后出血病例表达,提示羊水栓塞可能与过敏反应有关,部分产后出血可能与羊水成分所激发的过敏反应有关;补体C3a表达弱阳性,提示在羊水栓塞中可能存在补体活化途径。

  • 肥大细胞与肾纤维化

    作者:王代红;袁发焕

    近年发现,肥大细胞除了以往我们所熟知的参与过敏反应外,还参与许多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譬如慢性炎症、血管增生、组织重建、进行性纤维化等.因此,有必要对肥大细胞的生理功能和病理作用重新认识.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外关于肥大细胞,尤其是肥大细胞与肾组织纤维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 肥大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研究的新进展

    作者:徐晓东

    近年来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日益增多,其预防及治疗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与重视.肥大细胞(MC)是一种参与炎症免疫应答反应的炎症细胞,近的研究表明MC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C可以产生多种炎症介质,包括组胺、前列腺素、胃促胰酶、类胰蛋白酶和各种化学因子及细胞因子,它们能诱导血管炎症、内皮功能失调、泡沫细胞形成、细胞外基质降解、微血管新生以及内皮、平滑肌细胞凋亡,对斑块的形成及斑块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

  • 肠道黏膜免疫应答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司鹤华;陆高;裴丽霞;李静;梁世杰(综述);孙建华(审校)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组以腹痛、腹胀、腹部不适、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要症状,伴随一系列如焦虑、抑郁、头痛、失眠等次要并发症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以肠道动力改变和主要症状为依据,IBS分为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IBS在全球范围内因国家和年龄的不同,发病率为10%~20%,欧美国家发病率为10%~15%,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2倍[1]。虽然IBS的作用机制仍不清楚,但近年来随着免疫学与肠道疾病相关研究增多,肠道黏膜免疫应答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针对肠道黏膜免疫应答在IBS-D中的异常作用和可能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 曲尼司特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

    作者:张辉;李佳;刘章锁

    [目的]研究曲尼司特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和肾脏组织类胰蛋白酶(tryptase)释放率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胶原Ⅲ(ColⅢ)的表达的影响.[方法]磁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假手术+曲尼司特组、手术组和手术+曲尼司特组.术后14 d收获动物,分别测定类胰蛋白酶释放率、梗阻侧肾脏做免疫组化检测CTGF、ColⅢ.[结果]手术组和U手术+曲尼司特组的类胰蛋白酶释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曲尼司特组CTGF的表达低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lⅢ的表达手术+曲尼司特组与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肾间质肥大细胞的类胰蛋白酶的释放与肾间质CTGF和ColⅢ的表达密切相关.曲尼司特减少类胰蛋白酶释放,减少CTGF的表达及ColⅢ的沉积,从而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的发展.

  • 玉屏风散对变应性鼻炎肥大细胞活性的抑制作用

    作者:张仲林;钟玲;袁明勇;臧志和;郑砾

    目的:从肥大细胞(Mast cells,MCs)的活性探讨玉屏风散对变应性鼻炎(AR)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酮替芬组和玉屏风散12、6及3g/kg剂量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联合卵蛋白及氢氧化铝复制AR大鼠模型.给药组大鼠分别灌胃给予0.46g/kg酮替芬及12、6及3g/kg的玉屏风散,1次/天.实验结束,取鼻粘膜进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组织中MCs数量;采用体外细胞培养和血清药理学方法,观察玉屏风散含药血清对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腹腔肥大细胞(RPMC)释放类胰蛋白酶的影响;蛋白印记检测RPMC释放类胰蛋白酶的表达水平.结果:体内实验表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可见明显的肥大细胞脱颗粒现象,颗粒位于细胞之外,肥大细胞失去原有形态,难以辨认;玉屏风散12g/kg组和酮替芬组肥大细胞脱颗粒比模型组明显降低.体外实验显示:与模型组合药血清组比较,玉屏风散12g/kg血清组RPMC释放类胰蛋白酶的量明显降低(P <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类胰蛋白酶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经玉屏风散治疗后表达降低.结论:玉屏风散12g/kg在体内可抑制变应性鼻炎MCs脱颗粒,体外可抑制变应性鼻炎RPMC脱颗粒释放类胰蛋白酶,并抑制类胰蛋白酶的表达,从而终抑制变应性鼻炎肥大细胞的活性,以抑制其过敏症状.

  • 过敏性休克小鼠血清中类胰蛋白酶、类糜蛋白酶及PAR-2的表达

    作者:陈洁;曹建平;崔海洋;谢华

    目的 探讨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在过敏性休克中的作用,为过敏性休克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成致敏组和对照组.致敏组小鼠于第1天腹腔注射致敏原,1周后加强注射1次,饲养3周后尾静脉注射致敏原诱发过敏性休克.对照组以同等量的PBS缓冲液代替.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致敏组和对照组小鼠血清类胰蛋白酶及类糜蛋白酶含量;RT-PCR法检测血液中PAR-2相对表达量.结果 成功建立过敏性休克小鼠模型,RT-PCR结果显示致敏后小鼠PAR-2 mRNA相对表达量为3.372±0.28,对照组为0.759±0.06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ELISA结果显示致敏后小鼠血清类胰蛋白酶含量为72.378 μg/L±8.018 μg/L,正常对照组为20.265 μg/L±1.953 μg/L,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致敏后小鼠血清类糜蛋白酶含量(16.186 μg/L±0.959 μg/L)低于对照组(34.905μg/L±3.972 μg/L),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PAR-2可能参与了过敏性休克的发病过程.

  • 人肥大细胞的IgE依赖性组胺和类胰蛋白酶分泌

    作者:何韶衡;何永松;谢华

    目的利用人结肠组织的肥大细胞和肥大细胞激活的体外研究系统评价人肥大细胞释放类胰蛋白酶和组胺的能力及其机制.方法经酶悬浮的人结肠肥大细胞与抗IgE抗体共同培养后记录浓度相关曲线和时间关系曲线.类胰蛋白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方法测量,而组胺则由一种以玻璃纤维为基础的荧光比色法测量.结果抗IgE抗体可引起浓度相关性的组胺和类胰蛋白酶释放,大组胺和类胰蛋白酶分泌量分别比基础分泌量超出2.7和2.5倍以上.抗IgE抗体的作用从加样后10 s开始,6 min后达高峰并至少持续15 min.百日咳毒素和代谢抑制剂能够分别抑制抗IgE抗体引起的组胺和类胰蛋白酶释放.百日咳毒素还能够减少自发性类胰蛋白酶释放.结论人结肠肥大细胞在受到抗IgE抗体刺激时具有平行释放类胰蛋白酶和组胺的能力,这个过程与肥大细胞膜G蛋白偶联受体的激活有关,并消耗能量.肥大细胞自发性释放组胺和类胰蛋白酶的功能可能是通过不同的机制实现的.

  • 蛋白酶抑制剂对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分泌的影响

    作者:谢华;何韶衡;郑坚

    目的探讨蛋白酶抑制剂和组胺对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分泌的影响.方法扁桃体组织经酶消化后,细胞成份用全HBSS重新悬浮.肥大细胞激发和抑制剂作用的试验在37 ℃条件下完成.类胰蛋白酶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结果鱼精蛋白具有刺激人类扁桃体肥大细胞释放类胰蛋白酶的作用,其分泌量可高达基础分泌量的5倍.高浓度TLCK和TPCK可抑制抗-IgE诱导的类胰蛋白酶释放.TLCK在有否预培养的情况下均能抑制钙离子导入剂(calcium ionophore,CI)诱导的类胰蛋白酶释放,而TPCK则只有在20 min预培养后才能显示此作用.结论 TLCK和TPCK抑制IgE依赖性和非依赖性类胰蛋白酶释放提示具有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活性的酶参与肥大细胞的激活-分泌偶联过程.

  • rIL-12和rIFN-γ可抑制气道肥大细胞的聚集与哮喘发作

    作者:林小平;何韶衡;赵海涛;冯新利;陈萍;孙丽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IL-12和IFN-γ对抗原诱发的过敏性哮喘及气道肥大细胞浸润的抑制作用.方法将Dunkin Hartley豚鼠随机分为哮喘组(A组)、rIL-12干预组(B组)、rIFN-γ干预组(C组)和正常对照组(D组),并用100g/L卵蛋白分别致敏各组豚鼠.于致敏后第5周行抗原特异性支气管激发试验.A、B、C 3组在卵蛋白支气管激发试验前24、12、和2 h分别用生理盐水、rIL-12和rIFN-γ进行气道雾化吸入干预.激发试验后1 h取各组豚鼠支气管-肺组织标本,并用抗人类胰蛋白酶(Tryptase)单克隆抗体(AA1)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数阳性染色细胞.结果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A组为100%,B、C和D组均为0%.A组豚鼠支气管-肺组织中Tryptase阳性肥大细胞计数几乎高于B、C和D组的3倍.结论rIL-12和rIFN-γ雾化吸入可抑制过敏性气道肥大细胞的聚集和哮喘发作.

  • 哮喘支气管黏膜中类胰蛋白酶的表达增强

    作者:林小平;何韶衡;赵海涛;陈萍;孙丽;冯新利

    目的观察含类胰蛋白酶的肥大细胞在豚鼠支气管黏膜的表达和分布特征.方法Dunkin Hartley豚鼠随机分为哮喘组(A组)和生理盐水组(B组).用100 mg/mL卵蛋白进行致敏,并于致敏后第5周行抗原特异性支气管激发试验.激发后2 h取各组豚鼠支气管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染色以抗人类胰蛋白酶(Tryptase)单克隆抗体(AA1)为一抗,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绵羊抗鼠IgG为二抗,并用联苯二胺(Diaminobenzidine,DAB)显色.仅选择阳性染色细胞进行计数.结果鼠抗人Tryptase单克隆抗体即可识别人支气管Tryptase又可识别豚鼠支气管Tryptase.哮喘支气管组织中Tryptase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正常支气管组织.相似地,支气管激发试验后的豚鼠支气管组织中的肥大细胞数要比生理盐水吸入组多出2.0倍以上.结论抗人Tryptase单克隆抗体可以用于识别豚鼠支气管的肥大细胞.哮喘者和激发试验阳性的豚鼠支气管肺组织中的Tryptase阳性肥大细胞数明显多于正常支气管组织,表明肥大细胞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肥大细胞的异质性

    作者:陈晓宇;贾友苏

    肥大细胞(mast cell,MC)是Ehrlich于1879年首先报道的,常分布在机体与外界抗原易于接触的部位,如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上皮深面的结缔组织中.MC能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Westphal(1891)和Maximov(1901)等就观察到大鼠不同部位存在形态不同的MC.1966年,Enerback正式提出两类不同的MC,分别为"结缔组织型"(CTMC)和"粘膜型"(MMC)[1].近年研究表明,MC在不同种属、同一种属不同个体、同一个体的不同部位,以及同一部位的不同细胞存在着异质性[2].用免疫组化技术对人MC进行研究,发现也存在两种MC,一种含类胰蛋白酶(Tryptase)和糜蛋白酶(Chymase),为TC-肥大细胞(MCTC),另一种只含类胰蛋白酶,为T-肥大细胞(MCT)[3].本文就大鼠和人的MC异质性予以综述.

  • 人及动物精子顶体酶活性显示的改良法

    作者:朱小宁;赵兵建

    顶体酶是一种位于精子顶体内的类胰蛋白酶,具有溶解透明带的作用,是精子穿过透明带与卵结合时所不能缺乏的酶.基于精子顶体酶的溶蛋白酶特性,介绍一种简便的检测精子顶体酶活性的方法.

  • 肥大细胞在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腺癌组织的分布及生物学意义

    作者:邓文斌;李萍;李贵星;赵莹

    目的研究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腺癌组织中肥大细胞分布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以肥大细胞特异的类胰蛋白酶作为标记蛋白,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腺癌组织内肥大细胞的分布.结果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肥大细胞平均数与合并有炎症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肥大细胞平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区肥大细胞数量明显少于前列腺癌旁间质(P<0.05).分化程度不同的前列腺癌旁间质的肥大细胞数量不同(P<0.05). 结论前列腺癌组织肥大细胞数量分布的差异提示肥大细胞可能参与机体抗肿瘤反应.

149 条记录 6/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