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清热利湿法治疗湿热型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海艇;谢峥伟;沈维增;陈晓烽;陈兆鑫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法治疗湿热型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2例湿热体质类型原发性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4例),对2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别嘌醇片口服,100 mg,2次/d。治疗组加用中药四妙丸加减治疗。评估2组治疗的安全性,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2周、第4周的血尿酸(SUA)水平和24 h尿尿酸(UUA)水平,并统计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痛风发作情况。结果:1)治疗组胃肠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在治疗第2周对照组的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在治疗第4周,2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组间比较,2组患者血尿酸水平无统计学意义。3)对照组24 h尿尿酸水平在治疗的第2周和第4周均较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的第2周和第4周,治疗组的尿尿酸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组间比较,治疗组的尿尿酸水平在治疗第2周和第4周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患者的痛风发作率高于治疗组。结论:通过中医体质辨识指导治疗原发性高尿酸血症临床疗效显著,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 基于古医籍医案考察的湿热体质的辨识与诊疗模式研究

    作者:英孝;倪诚

    目的::考察古医籍医案中湿热体质的辨识与诊疗模式,为现代临床湿热体质及其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文献依据。方法:运用中医文献学方法及数据挖掘技术,对医案中体质、病名、证候、诊疗模式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1)在古医籍医案中,共发现有体质医案1474则,湿热体质医案76则,占体质医案总数的5.15%;2)湿热体质医案中涉及疾病48种、证候6种;3)在诊疗模式统计中,以单纯辨体论治所占比例大,为77.63%,其他为辨体结合辨病和(或)辨证论治者。结论:1)湿热体质医案在古医籍医案中占有一定比例,虽然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已发生变化,但对湿热体质的研究依然十分重要。2)证实湿热体质是痢疾、痹证、淋证等多种疾病“异病同治”的病理基础。3)湿热体质医案中存在多种诊疗模式,以辨体论治为主,也有结合辨病及辨证论治者。

  • 痤疮的从湿热体质论治

    作者:李思琪;俞若熙;姜厚望;王琦

    通过归纳、总结近年来关于从湿热体质论治痤疮方面的理论及临床研究,了解和掌握目前从湿热体质论治痤疮的研究现状.分别从痤疮的体质流行病学调查、现代医家从湿热体质论治痤疮的理论探讨、痤疮治疗的临床研究及方药的使用方面进行总结.从而得出,从湿热体质论治痤疮具有重要理论基础和临床优势.这为痤疮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为从体质角度根治痤疮提供理论和临床依据.

  • 王琦教授从湿热体质论治痤疮的理论探析

    作者:俞若熙;倪诚;王琦

    基于王琦教授“体质可分”、“体病相关”、“体质可调”的体质理论,痤疮的发病与湿热体质密切相关,痤疮的临床表现符合湿热体质特征,痤疮的病机要点以湿热体质为本,毒瘀痰结为标,主张从湿热体质论治痤疮.文章在分析痤疮的临床特征、发病的病因病机与湿热体质相关性的基础上,佐以王琦教授从清热利湿干预湿热体质论治痤疮的病例加以说明,从而显示出辨体论治在治疗痤疮中的临床优越性和指导意义.

  • 从湿热体质论治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俞若熙;王琦;倪诚;杨寅;张惠敏

    目的:观察王琦教授从湿热体质论治痤疮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系列研究的方法,观察中药治疗痤疮的病例,总结其疗效和疗效影响因素.疾病的诊断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三辑).结果:共纳入28例成年痤疮的病例,总有效率为85.71%.结论:本研究提示从湿热体质论治痤疮具有一定的优势,为“辨体论治”研究提供临床依据.同时提示饮食、服药方法等对痤疮的疗效有重要影响.

  • 从湿热体质论治复发性口腔溃疡

    作者:董伟;倪诚;英孝;丁晓颖;何丽清;张丹丹;王舢泽;梁嘉玲;缪立辉

    基于王琦教授“体病相关”、“体质可调”理论,总结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湿热体质”发病观和“阳气怫郁”病机观以及“清利透散”制方观,并通过2例典型医案进行临床论证.指出认识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湿热体质高发人群,将有助于理解“阳气怫郁”病机学说的意义;临证运用“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掌握“清利透散”组方法度,将有助于复发性口腔溃疡预测防治的具体实施.

  • 分消走泄法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

    作者:王义南;李思澄;姜珊;王有鹏

    通过分析叶天士分消走泄法的治湿之义及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病因病机,总结临床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体会.指出湿热体质因素贯穿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始终,在治疗过程中,以明辨湿热体质为本,并结合外感、内伤等病因病机因素,遵发作期、缓解期、稳定期三期分治法治疗原则,应用分消走泄法及其代表方温胆汤加减临证施治,标本兼治.

  • 夏暑难耐,糖友如何清热降火

    作者:茱萸

    传统中医认为,消渴病(即糖尿病)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消渴病日久,或属湿热体质,或脾虚生湿化热,或新感湿热之邪,湿热蕴结脾胃,可见湿热中阻之证.简单来说就是,中医认为有相当一部分糖尿病患者表现为湿热证候,如身热缠绵、四肢困倦、口渴不欲饮、舌苔黄腻等.因此,很多医家主张祛湿清热是消渴病的重要治法之一.现在正为夏季炎热之时,糖尿病患者要怎样清热降火呢?

  • 湿热体质与疾病关系研究

    作者:蒋燕

    从湿热体质与疾病的发病、辨证、治疗用药角度,研究与探讨湿热体质与疾病的关系.认为湿热体质与湿热证既存在程度上的差别,又具有密切的关系.湿热体质是湿热病证发病与否的重要因素.湿热证反映了湿热体质的特征,治疗湿热证本身对湿热体质亦起到了调节作用,使湿热体质趋于正常.若使用中药对湿热体质进行调整,就可能减少湿热证的发病率.历代医家治疗湿热病的方法和有效的方剂为我们寻找干预湿热体质的药物提供了思路.

  • 基于体质与证候辨析的湿热体质主药主方筛选

    作者:孙学达;倪诚

    自《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颁布实施以来,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湿热体质与湿热证混淆问题,从而导致两者遣药用方指向性并不明确.鉴于此首先从辨识内容、调治目的、主药及其配伍3个方面对湿热体质与湿热证进行辨析,并以临床中常见的湿热体质与湿热证并见为例强化两者的区别与联系.重点介绍湿热体质主药主方的筛选方法,通过对湿热体质调体主药黄芩、黄连、茵陈、滑石以及湿热体质调体主方甘露消毒丹深入细致的探析,明确湿热体质遣药用方的专属特点.对于湿热体质调理方案的规范化制定和实施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

  • 天灸可以治疗体质病

    作者:杜亚平

    人的体质可以分为九种:平和体质、气虚体质、阳虚体质、阴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淤血体质、气郁体质、特禀体质.但是,从中医角度看,除了平和体质被视为健康表现外,其余8种体质都可发展为亚健康甚至疾病状态.

  • 湿热体质混合痔病人应用中医护理效果观察

    作者:余月珍;郑燕琴

    [目的]观察湿热体质混合痔病人应用中医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2月进行治疗的100例混合痔湿热体质病人为研究对象,将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病人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进行中医护理,比较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观察组病人护理总有效率为92.0%(46/50),对照组病人护理总有效率为72.0%(3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8.0% (49/50),对照组为74.0%(37/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96,P<0.01);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肛周水肿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生存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湿热体质混合痔病人应用中医护理可有效促进症状缓解,缓解病人疼痛,提高病人认可度.

  • 中医湿热体质与方药干预研究述评

    作者:英孝;倪诚

    自20世纪70年代中医体质学提出以来,研究体质的学者多从体质类型、体质的判定、体质与病、证的相关性、体质干预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随着现代环境、气候的改变,生活条件的改善,生活节奏的加快,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变化,湿热体质成为现代人群中一种常见的偏颇体质.本文从湿热体质的类型、体质与病证的关系、体质干预研究、问题与展望四个方面进行述评.

  • 湿热质人群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及其功能研究

    作者:周珊珊;卢晓君;冯流畅;张海林;郑小丰;范焕坚;韦芳宁

    目的:该研究旨在探讨湿热体质是否存在表达量或种类相异于其他体质类型的基因,从微观水平了解湿热质的本质及其与疾病的关系.方法:根据王琦的9种中医体质分类及判定标准,在健康人群中收集湿热质人和平和质人各8例,空腹抽血,利用表达谱测序技术筛选出表达差异显著的湿热相关基因并初步分析其主要功能路径.结果:共筛选得湿热相关的显著性差异基因共27个,5条富集的信号通路.它们主要与免疫防御,自身免疫性疾病如T1DM、AITD、SLE,肿瘤,类固醇、叶酸代谢,编码结合蛋白与核小体结构蛋白,细胞外基质裂解等相关.结论:湿热质人群的基因表达特点主要体现在免疫防御机能较强,物质代谢紊乱等.因此它对某些自身免疫性及代谢性疾病可能存在患病倾向,也与炎症相关性疾病如肾病等的全程及预后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对湿热偏颇体质及早调摄对于疾病预防显得极其重要.

  • 82例湿疹中医体质与证型相关研究

    作者:王盛义

    [主要目的]分析湿疹体质与证型相关性.[资料来源]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1月到2015年1月湿疹门诊患者,发放多因素调查表.[选择文献量及依据]研究类型:问卷调查.研究对象:①年龄18~75岁.②辨证分型:血虚风燥、湿热浸淫、脾虚湿蕴.③能配合填写问卷,保证调查资料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排除自身合并其他重大疾病者;不能配合调研人员,准确完成问卷内容者.发放问卷85份,回收85份,有效82份.[数据提炼规则及应用方法]观测中医体质、证型.采用SPSS 17.0统计分析,一般数据用频数法,相关性分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数据综合得出结果与结论]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气郁体质34例,阴虚体质29例,湿热体质19例.证型分布:血虚风燥55例,湿热浸淫18例,脾虚湿蕴9例.气都体质与血虚风燥(P=0.005)证型相关,提示气郁体质湿疹患者易见血虚风燥证,湿热质与阴虚质方法同前.湿热体质与温热浸淫、脾虚湿蕴(P=0.000;P=0.004)证型相关.阴虚体质与血虚风燥(P=0.008)证型相关.[未来展望]未来可针对不同人群,不同体质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体质自身倾向性,由生活环境,饮食,情志等方面进行调养,从而为疾病预防提供良好的思路与见解.

  • 食疗配合拔罐改善湿热体质人群痤疮症状的疗效观察

    作者:董虹;詹强

    目的 观察食疗配合拔罐及宣教改善湿热体质人群痤疮症状的疗效.方法 选取湿热体质痤疮患者7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宣教组23例和对照组13例.治疗组采用自拟养生茶(薄荷、麦冬、玫瑰花、陈皮)配合拔罐,并进行健康宣教;宣教组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对照组仅接受随访,不予特殊处理.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宣教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2.31%、30.43%和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食疗配合拔罐及宣教能够有效改善湿热体质痤疮症状.

  • 痰湿体质、湿热体质与代谢性疾病关系研究

    作者:陈禹;李玲孺;姚海强;李长明;武彦伶;王琦

    体质是疾病发生的背景,贯穿于疾病发生、发展、预后各个阶段.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是以能量、营养素代谢异常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痰湿体质、湿热体质是以津液代谢异常、湿浊内蕴为特征的体质类型.通过病因、病机、体质分布特点的分析研究,发现痰湿体质、湿热体质与3种代谢性疾病之间存在相关性,是其主要的高危体质.了解体质与代谢性疾病之间的相关性,为辨体防、治、调、养疾病,降低发病率,减轻医疗负担,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 血瘀体质者如何进行调治

    作者:袁春咏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是我国第一部中医体质判定标准方面的文献.在此文献中,研究人员归纳总结出9种常见的中医体质.这些中医体质分别是:平和体质、气虚体质、阳虚体质、阴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血瘀体质、气郁体质和特禀体质.其中,血瘀体质是一种较常见的体质,也是易使人罹患各种慢性病的体质之一.

  • 阴虚体质如何调治

    作者:袁春咏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是我国第一部中医体质判定标准方面的文献.在此文献中,研究人员归纳总结出9种常见的中医体质.这些中医体质分别是:平和体质、气虚体质、阳虚体质、阴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血瘀体质、气郁体质和特禀体质.其中,阴虚体质是现代人常见的体质之一.阴虚体质者具有体型瘦长、性情外向、急躁好动、面部和手脚心发热、面颊潮红或偏红、不能耐受暑热天气、眼睛干涩、口干咽燥、总想喝水、皮肤干燥、大便干结、失眠、舌质偏红、苔少等特点.

  • 广西166例人群湿热体质形成影响因素的研究

    作者:刘含;王洪琦;唐芸

    目的:调查分析广西地区湿热体质人群的生活饮食习惯,探讨湿热体质形成的部分相关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健康调养原则.方法:采用横断面现场调查方法对166名18 ~60岁的广西常住人群实施问卷调查,收集到湿热体质组72例,平和体质组94例,重点了解人群的饮食生活习惯、社会人口学情况;采用标准化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进行体质评分,应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对部分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按P<0.10,入选了7个因素,按标准化回归系数绝对值判断影响程度大小,依次是:运动频率、喜甘甜、喜酸、喜内脏、喜凉食、晚睡早起.结论:广西人群湿热体质形成与喜食甘甜、内脏、生冷冻物、运动少、睡眠时间少、不规律等后天饮食起居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提倡合理的饮食结构,培养科学的生活习惯,适量运动,为改善湿热体质、预防易患疾病打下基础.

49 条记录 1/3 页 « 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