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CBA检测老年人脑血管病的临床探讨

    作者:钟繁;王莹;毛军民;骆风平

    脑血管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简称CVD)包括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梗死、短暂脑缺血发作(TIA)和脑血管硬化(CAS)等多种疾病,为临床常见病之一,其患病率与死亡率均属神经各类疾病的首位,且均随增龄而增加.随着人口的老化,脑血管被广泛重视,并已成为一个特别需要加强防治的卫生保健问题[1].我们应用MD-CV-300对51例老年脑血管病进行无创伤颈动脉系统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参数分析(CBA),并对各自脑循环动力学参数的改变进行讨论,认为CBA临床检测对了解脑血管病的诊断,病情进展情况,探讨其对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现报告如下.

  • 尿液AQP2检测在先天性肾积水患儿中的变化特点

    作者:马志;王慧智;徐青雨;于龙

    目的 分析尿液AQP2检测在先天性肾积水患儿中的变化.方法 将21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22例先天性肾积水患儿作为观察组,实施尿液AQP2的检查,对比分析检查的结果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儿童尿液AQP2与尿渗透压显著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肾积水患儿术中、术后尿液AQP2水平相对较高(P<0.05).结论 先天性肾积水患儿尿液AQP2水平升高,有助于临床症状早期筛查,避免患儿症状的进一步发展.

  • 血清CRP、AFP、CEA、CA19-9和CA72-4检测在消化道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高秀展

    ①目的 检测消化道肿瘤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甲胎蛋白( 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 、 CA72-4)治疗前后水平变化.②方法 用速率法检测患者血清CRP水平.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清AFP、CEA、CA19-9 和 CA72-4.③结果 血清CRP水平在消化道恶性肿瘤、消化道良性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之间分别均有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 治疗后血清CRP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下降缓慢,而在消化道良性对照组中很快降至正常.肿瘤标志物AFP、CEA、CA19-9、 CA72-4的阳性率在恶性消化道肿瘤中分别为67.5%、63.2%、65.4%、56.2%.良性疾病对照组中分别为11.4%、10.0%、15.7%、8.5%,差别明显(P<0.05),CRP和AFP、CEA、CA19-9、CA72-4联合检测的结果,敏感性和特异性明显高于单一检测的结果.各种组合检测中,CRP、CA19-9、CEA组敏感性和约登指数高.④结论 血清CRP、AFP、CEA、CA19-9、CA72-4均可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诊断、病情监测的临床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其对消化道恶性肿瘤临床应用价值.

  • 高敏感度免疫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贾天军;刘占矿

    免疫测定(Immunoassay)是基础研究和临床检测中应用广泛、分析敏感的一种技术.依据反应原理可分为两型:Ⅰ型测定(Reagent-observed)和Ⅱ型测定(Analyte-observed).Ⅰ型测定中,作为结合物的抗体过剩;Ⅱ型测定则是分析物过剩.在敏感度方面,Ⅰ型测定比Ⅱ型测定敏感1-2个数量级,Ⅰ型测定中敏感的夹心测定的大敏感度为10-15~10-16mol/L.但是由于有多个因素控制,其中主要是标记物的检出限,因而寻找更为理想的标记物、建立更为灵敏的检测方法一直是该领域中探索的课题.本文将从新标记物的发展、信号产生、信号放大三个不同的侧面选择性地加以综述,以供参考.

  • 2000份血液临床生化检验标本分析

    作者:李德奎;刘跃;朱清红;朱名安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临床检测结果,分析造成血液标本检测不合格的原因。方法:本研究选我院门诊采取的2000例检测血液样本作为研究材料,对造成血液标本检测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在接受检测的2000例血液标本中,有392例检测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7.5%,其中造成检测不合格的两个主要原因是标本溶血和标本送检时间不符合规定。溶血导致胆红素、肌酐、钾、尿酸检测结果升高,钠检测水平下降;标本送检时间推后导致谷丙转氨酶( ALT )、谷草转氨酶( AST )、血糖( GLU)检测水平升高,乳酸脱氢酶( LDH)检测水平下降。结论:降低采集标本的溶血情况,按规定时间进行送检可有效控制血液标本的检测误差,提高检测准确率。

  • 稀有血型献血者固定队伍的建立和管理

    作者:杨少玲

    RH(-)血型为稀有血型,在白种人中比例较高,约为15%,在中国汉族人群中仅为0.3%.医学上共有29个血型系统,但与临床检测有关的重要的是ABO和RH血型系统.ABO血型系统大家都非常熟悉,但对RH血型系统就比较陌生.红细胞表面不仅存在ABO抗原,也存在RH抗原.RH抗原有40多个,但与临床输血有关者为C、c、E、e、D5个抗原.5个抗原中如果缺失抗原D就是RH阴性,如果有抗原D就是RH阳性.我市中心血站从2000年开始成立血型室,至今为止筛选出稀有血型献血者共有526人,登记在册能联系到的只有85人.随着临床医学的快速发展,对稀有血型血液的需求每年约以15%的速度递增,稀有血型血液临床供血压力不断加大,血站建立稀有血型固定献血者队伍并加强对稀有血型者的管理迫在眉睫.我站对RH(-)血型献血者管理方法如下.

  • 凋亡相关基因TFAR19与肿瘤

    作者:薛娟;刘未华;张颖;高伟敏;刘书哲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调控的个别细胞发生的自主有序的死亡,其在机体的发育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证据表明肿瘤的发生与凋亡有关.TFAR19基因是由北京大学人类疾病基因中心克隆到的凋亡相关新基因之一[1],经国际人类基因命名委员会命名为PDCD5.它在多种肿瘤中表达下调,具有临床检测价值,并有可能作为肿瘤的凋亡促进剂应用于临床.现将TFAR19基因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检测研究

    作者:李海英

    目的:分析探讨使用胃蛋白酶水平联合胃泌素水平进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检测效果.方法:将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20例进行胃镜检查的病患,根据活检组织病理学结果,将其分为无显著炎症的对照组病患,和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观察组病患,对两组病患的G-17水平、PGⅡ、PGR进行检测,并比较不同萎缩部位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患的G-17水平、PGR、PGⅠ.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患的G-17水平、PGR、PGⅠ均显著较低;萎缩性胃窦炎病患的PGR、PGⅠ水平显著高于萎缩性胃体炎以及全胃多灶性萎缩病患;萎缩性胃体炎病患的G-17水平显著高于全胃多灶性萎缩以及萎缩性胃窦炎病患,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患使用胃蛋白酶水平联合胃泌素水平的临床检测效果较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抗核抗体检测在复发性流产病人中的检测价值分析

    作者:段必芬

    目的:分析检测抗核抗体对复发性流产病人的临床意义.方法:择取2018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接诊的复发性流产病人30例为对象,将其列为试验组;选出同期入院接受临床检测的正常孕妇20例为参照组;两组受试者均使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抗核抗体水平,评比两组抗体检测结果,并探究抗核抗体与复发性流产病人流产次数、流产孕周的关联性.结果:试验组病人的抗核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参照组(χ2=20.576,P=0.000).试验组病人中,流产孕周小于12周者与流产孕周大于12周者的抗核抗体水平对照无显著差异(χ2=0.370,P=0.542);流产次数为2次者与流产次数大于2次者的抗核抗体水平对照无显著差异(χ2=0.008,P=0.924).结论:抗核抗体水平和复发性流产存在着密切关联性,检测该抗体能为复发性流产的病因诊断、免疫治疗提供相应参考依据.

  • 恶性血液疾病中自身免疫抗体检测的应用分析

    作者:马兰;段强

    目的:对恶性血液疾病中自身免疫抗体检测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检验与诊疗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恶性血液疾病患者38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外周血自身免疫抗体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自身免疫抗体阳性率较其他恶性血液疾病高(P<0.05);所检测的自身免疫抗体中,ANA阳性率高(P<0.05),Anti-PR3阳性率低(P<0.05).结论:对于恶性血液疾病患者而言,其自身免疫抗体会发生明显改变,容易并发自身免疫反应,与外周血细胞的减少等因素有关,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自身免疫抗体对恶性血液疾病发病机制的影响的认识,依据检测结果,实施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改善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

  • 床旁血气分析仪与生化仪测定动静脉血钾浓度差异的检测分析

    作者:王月高

    目的:研究和分析在动静脉血钾浓度检测过程中,采用床旁血气分析仪和生化检测仪的临床检测差异情况。方法:随机选择2009年07月~2013年0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危重症患者140例。对他们进行动静脉血采集,并分别应用床旁血气分析仪和生化检测仪对血样中的钾浓度进行临床检测,对比、分析和统计两种方法检测的钾浓度差异情况。结果:三组血样中床旁血气分析仪检测的动脉钾浓度均明显少于生化分析仪检测的静脉血钾浓度,组内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动静脉血钾浓度的对比差异性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动静脉血钾浓度检测过程中,床旁血气分析仪和生化仪检测均是诊断患者电解质平衡的重要方法,其血钾检测结果缺一不可。

  • 三酰甘油对16项常见临床生化检测结果的干扰剂量效应研究

    作者:王峰

    目的:分析研究三酰甘油对16项常见临床生化检测结果的干扰剂量效应。方法根据《临床化学干扰试验-批准指南》的要求进行试验,从而确认三酰甘油与干扰效应间的剂量效应。结果三酰甘油对总蛋白、清蛋白、葡萄糖、尿素、碱性磷酸酶、无机磷、镁、钙以及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铁有着正向的干扰,前11项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y谷氨酰转肽酶、肌酸激酶、乳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肌酐和尿酸有着一定的负向干扰,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三酰甘油对临床生化检测结果有着不同剂量效应的干扰。

  • 胎儿脐带绕颈440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行美

    脐带异常是引起胎儿窘迫以至产儿死亡的原因之一,为探讨脐带绕颈对产程的影响及临床检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440例脐带绕颈胎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蛋白、脂肪类饮食对肝功能检测结果的影响研究

    作者:程书权;侯淑君

    目的探讨蛋白及脂肪类饮食对肝功能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肝病患者和非肝病患者各100例,于早晨7时空腹和进食蛋白、脂肪标准餐后2小时两次抽血,用日立-7150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BIL、TTT、ALT、AST、ALP、LDH、r-GT、SP、SA、SG等10项肝功能变化的自身对照研究.结果两组患者进餐前后10项肝功能变化的P值范围为0.4759~0.9773,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蛋白及脂肪类饮食对肝功能检测结果无影响,肝功能抽血检验可不受进餐限制.

  • 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刘艳萍

    D-二聚体来自于纤溶酶溶解的交联纤维蛋白凝块,是指纤维蛋白单体经XⅢ活化因子交联后,经由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特异性降解产物,是机体特异性纤溶过程的标记物和继发性纤溶特有代谢物.在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患者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可以作为机体高凝状态及原发性与继发性纤溶鉴别的主要指标,也可以作为观察溶栓治疗效果的可靠指标.D-二聚体检测在肺部疾病、妊娠高血压、DIC、肝脏疾病、血液疾病、恶心肿瘤等诊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基于此,笔者根据相关文献对D-二聚体的临床检测方法与应用价值做一综述.

  • 细菌学检验在医院感染检测中的作用

    作者:洪淑莲

    目的 研究在医院感染中细菌学检验的作用.方法 我院选择2009年10月--2012年10月间出现院内感染的患者,对其细菌学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医院感染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传染源的存在、传播途径以及易感人群,每个环节都与微生物学检查息息相关.医院内出现感染主要有两种类型,分别为外源性感染以及内源性感染.结论 我国医院感染的发病率相对较高,抗生素的滥用情况比较突出,对手术室等消毒灭菌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次性医疗物品的管理和适用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与医院感染的关系非常密切,也需要进一步加强.我们面对的任务还很艰巨,但是我们相信所有的医务人员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我国医院感染的几率降到低水平,将医院感染监控及预防工作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为众多患者消除不必要的痛苦.

  • 精液LDH-X与精子密度的关系分析

    作者:闫宗廷;黄宁

    LDH同工酶广泛存在于机体各组织细胞中,因各细胞分化及基因表达的不同,其所含LDH同工酶酶谱各异.精液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X)作为临床检测男性不育症患者精子功能的一个生化指标,已在临床得到广泛的应用.

  • 超声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在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念桥;自秀梅;杨云涛

    2型糖尿病属于一种全身性质的代谢性疾病,2型糖尿病患者往往伴发血管类病变,其中为常见的就是动脉粥样硬化,而动脉粥样硬化又被认为是多种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高危因素[1,2]。在临床检测中能够通过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来判断患者是否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为了进一步明确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以及斑块情况对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实际临床意义,笔者特进行本次试验,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 顾连方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血尿的经验

    作者:张益民;徐秋建

    1重视血尿病因及临床各种检查1.1明确病因对血尿首先要求具有西医诊断,然后才能进一步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以求得理想之疗效.顾老自1987年开始迄今治疗门诊及住院血尿病人很多,据记录完整的有252例,病因主要为原发性急性肾小球肾炎,其次为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包括IgA肾病),继发性肾小球肾炎中,紫癜性肾炎及狼疮性肾炎多见,其他有遗传性肾炎、泌尿系感染、多囊肾等,并做了一系列的临床检测以明确病因.

  • 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生物学标志物研究进展

    作者:宿建芳;康文娟

    在我国,随着肥胖及人口老龄化的加速,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在持续升高。在2000年,全球糖尿病的患病率是1.71亿(2.8%),预测到2030年会增加到3.66亿(4.4%)[1,2]。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是导致我国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DN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渐升高[3],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适量,给我国医疗保健系统及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MA)检测技术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是DN常用的临床诊断指标,是目前DN危险分层、监测疾病进展必不可少的工具。一些研究认为约80%的MA患者进展为大量蛋白尿,但Rossing等[4]的研究发现,约30%的微量白蛋白尿患者终进展为大量蛋白尿。国外研究表明,有一部分MA患者可恢复到正常蛋白尿[5],而且正常蛋白尿的DN患者也有文献记载,反映了DM患者即使不经历正常蛋白尿到微量蛋白尿的过程,也可出现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近年来研究发现肾小球基底膜的结构改变出现在临床检测到MA之前[6]。因此M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遭到了质疑,临床上迫切需要找出潜在的DN早期诊断和危险分层生物学标记物,这引起了相关领域的广泛关注,现就近年来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生物学标记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378 条记录 7/19 页 « 12...45678910...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