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雀啄灸的源流与展望
雀啄灸作为艾条悬起灸的一种临床操作方式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学术界展开了诸多雀啄灸方面的研究工作,探索了雀啄灸临床作用机制,扩展了雀啄灸的临床适应证。但是对于雀啄灸的源流发展,略显关注不足。文章通过文献的梳理,雀啄灸可能是于上世纪50年代由朱琏提出,分析当时前后学术背景,认为雀啄灸的出现其可能和温灸器灸、太乙神针和雷火神针、雀啄术针法以及针灸补泻原理存在较为紧密联系。早年的雀啄灸被认定为艾灸的泻法,主要起兴奋的作用。早年的临床适应证主要是小儿疾病、晕厥、关节疼、腹痛、腹泻、胎位不正等。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的临床适应证越来越广。结合雀啄灸本身的操作特点,开发类似的刺激仪器以代替临床人工操作,更有利于雀啄灸法在临床的推广运用。
-
互动式针刺法再探
互动式针刺法是作者根据自己和同道的临床实践总结出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本文进一步明确了互动式针刺法的概念,初步完善了该法的操作、适应范围,提出了该法注重患者守神的论点,并将针刺治疗与康复医学、运动医学、身心医学等结合,提高了针灸的临床疗效.
-
竹圈盐灸治疗腹痛126例
艾灸疗法是祖国医学的重要内容,应用竹圈隔盐灸是我院针灸科具有特色的传承医疗项目,临床适应证广,操作简单,疗效显著.笔者总结近5年来用竹圈盐灸治疗以腹痛为主的临床常见病126例,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
舒针疗法(续2)——舒针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疾病的特定穴选取与治疗方法
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疾病在临床上由于损伤原因、损伤方式、患者基础体质、采取的及时治疗康复措施等的不同,会表现出比较复杂的临床症候,但只要是在慢性损伤这一范畴体系内,都是舒针的临床适应证,而且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
竹圈盐灸的临床应用
艾灸是祖国医学的重要内容,应用竹圈隔盐灸是我院针灸科具有特色的医疗项目,临床适应证广,操作简单,疗效显著而经久不衰.进入新世纪,针灸医学面临新的挑战,有必要把这一民间传承的医疗项目推广介绍,使之发扬光大,为针灸事业增添奇葩.
-
颈部脊髓电刺激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
应用颈部脊髓电刺激(cervical spind cord stimulation,cSCS)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PVS)在日本开展较多,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其临床适应证和使用方法及治疗作用机制需进一步探讨[1]。我中心自1997年7月~1999年6月应用cSCS治疗6例PVS病人,分析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男5例,女1例,年龄27~63岁,平均(42.7±12.0)岁。病程60~497天,平均264.5天。重型颅脑外伤3例,缺血缺氧性脑病2例,脑血管畸形出血1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脑复苏专业组于1996年4月制定的PVS诊断标准[2]。
-
抗疟药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作用进展
抗疟药主要指喹啉类化合物和吖啶化合物,前者如羟氯喹、氯喹、奎宁、阿莫地喹、喷他喹、喹啉衍生物(4-氨喹啉衍生物、8-氨喹啉衍生物),后者如米帕林.抗疟药初用来治疗疟疾,20世纪50年代,抗疟药被誉为免疫调节剂,广泛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目前氯喹或羟氯喹已作为SLE的基础用药.随着药物作用机制进一步发掘,其临床适应证也更加广泛,有学者调侃道“应该在SLE患者喝的水中加入羟氯喹”[1].
-
起搏器植入适应证——从指南到临床
自1958年第一台人工心脏起搏器问世以来,随着医学及起搏工程技术的发展,起搏器在心血管病的治疗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对心律失常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起搏器功能的不断升级,起搏器的临床适应证也随之扩大.目前的起搏器已不是单单治疗心动过缓功能,还用于抗心动过速、治疗恶性心律失常,治疗和改善心力衰竭.
-
贫血的实验室检查程序和诊断
贫血的诊断主要依靠检查外周血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数(RBC)和红细胞比积(Hct).贫血的形态学分类需要借助红细胞三个平均值等参数.网织红细胞计数是每个贫血病人必须检查的项目,它对于鉴别贫血的基本性质有重要意义.直方图的观察分析,血涂片红细胞形态、大小等特征的观察对贫血的鉴别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对于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和溶血性贫血,必要的生化检查是必不可少的.溶血性贫血又是一大类贫血,病因很多,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检查.骨髓检查必须掌握临床适应证.
-
气管支气管支架临床应用现状
1952年Harkins[1]首次在1例恶性肿瘤引起的气管狭窄内放置金属支架获得成功,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晚期,临床上才开始应用气管、支气管支架技术.我们现就气管及支气管支架的种类、置入技术、临床适应证及并发症等进展情况作以综述.
-
Y形气道支架的研究进展
各种病变引起的气道阻塞导致呼吸困难,严重时可窒息死亡.气道支架是解决各种气道阻塞的有效手段.目前对于非隆突部位的阻塞常使用直形镍钛记忆合金气道支架,其疗效已得到公认[1],但对于气道隆突部位的病变,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有学者尝试通过同时放置多个直形支架(2或3个)进行治疗,但手术操作复杂,术后容易产生支架移位、感染、肉芽组织增生而影响疗效.20世纪90年代以来,针对隆突病变的Y形气道支架的设计和临床应用有了很大的发展,现就Y形气道支架的种类、特点、临床适应证、置入技术、疗效及并发症等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无创正压通气适应证选择之我见--兼与詹庆元和徐思成医师商榷
编辑同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在2004 年第2 期上分别发表詹庆元等[1]医师撰写的<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重症支气管哮喘>和徐思成等[2]医师撰写的<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严重呼吸衰竭的研究>两篇与临床实践密切相关的实用性文章.读后受到许多启发,也由此产生许多想法.因为两篇文章都触及到了无创通气技术领域的一个敏感和有争议的话题,即无创正压通气(NIPPV)的临床适应证选择问题.无创正压通气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应用于临床,随着技术的进步、设备的改进、使用水平的提高和经验的不断积累,到20世纪末期该技术对各种类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评价在国际上已经达成了许多共识.在适应证的确定、呼吸机的应用、通气模式的选择、治疗过程中的监护、具体操作步骤等方面,国际和国内权威杂志上已经发表了专家共识和应用指南,为普及和推动无创通气技术的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如此,在具体临床实践过程中,对无创通气临床应用适应证的把握始终是争论的焦点.比如无创通气在重症哮喘持续状态、严重高碳酸血症性呼吸衰竭[主要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Ⅱ型呼吸衰竭]和急性低氧血症性呼吸衰竭[主要指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应用富有争议.笔者将结合本人的临床经验和有关文献阐述一些观点,希望能够与同道们交流,共同提高.
-
双膦酸盐治疗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双膦酸盐类药物具有强大的抗骨吸收作用,可有效减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是用于骨质疏松治疗的首选药物[1] .其临床适应证也包括Paget's骨病、高钙血症以及由恶性肿瘤骨转移所带来的骨痛、病理性骨折等症状[1].
-
“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儿科临床规范应用的建议”解读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和《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于2013年6月在《中华儿科杂志》上发表了《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儿科临床规范应用的建议》(以下简称为《建议》)[1],旨在为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 rhGH)的临床规范应用提供新参考。与2008年版《矮身材儿童诊治指南》(以下简称为2008版《指南》)相比,《建议》重点介绍了 rhGH 临床适应证、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的监测及停药指征等,内容充分融入了新的循证医学研究证据,在许多细节方面做了更新。本文就《指南》所涉及内容进行进一步探讨和补充。
-
加速部分乳腺照射多通道插植近距离治疗--经验和技巧
近年来,随着乳腺影像检查技术普遍用于早期乳腺癌诊断,保乳手术患者的比例大幅提高[1]。保乳手术后接受辅助放疗已成为标准的治疗方法,该方法在LC率和OS率方面都显示了良好的效果[2?4]。然而,常规的放疗全程需要5~6周时间,这为部分患者接受放疗造成了困难,一部分患者因此选择了全乳切除[5]。加速部分乳腺照射为患者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该技术可以显著缩短总治疗时间。对那些不能长时间离开工作岗位,或者从外地前来接受放疗的患者,加速部分乳腺照射提供了很好的选择,可以避免部分患者接受不必要的全乳切除手术。加速部分乳腺照射治疗技术有很多种类,例如:术中放疗、球囊治疗、外照射治疗和多通道插植近距离治疗[6?8]。本文主要研究多通道插植近距离治疗加速部分乳腺照射技术的应用,包括临床适应证、不同插植方法比较以及实现好的插植结果的经验和技巧。
-
Herbst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
安氏Ⅱ类错(牙合)是临床常见的错(牙合)类型, Herbst矫治器作为矫治Ⅱ类错(牙合)的一种手段,目前在国外应用较广泛.该矫治器于 1905 年由 Emil Herbst 首创[1],20 世纪 70 年代 Pancherz 对其进行了改进和发展.国内外学者做了许多相关的研究和临床观察,发表了一些综述和论著.黄宁[2]曾就Herbst 矫治器的组成、优缺点、临床适应证等作过介绍.我们综合近 5 年国内外的文献和研究成果,对Herbst 矫治器的治疗效果、适用年龄及其对颞下颌关节与肌肉组织的影响等内容作进一步介绍.
-
种植修复中的牙槽骨重建——根据缺损类型选择重建技术
现代口腔种植修复的临床适应证和受众已经发生了变化,初口腔种植学是应无牙颌患者进行种植修复的初衷,而现在大多数患者则是修复单颗牙或少数牙缺失.这种变化使人们对种植修复的美学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甚至达到或超过天然牙支持的传统修复.
-
小肠影像检查技术及比较
影像检查是诊断小肠疾病的主要方法,目前主要应用于临床的影像检查技术包括传统X线小肠造影、CT和MRI.笔者就这3种影像技术做一综述,评价其在小肠疾病检查中的优势与劣势,并重点介绍CT、MRI在小肠检查中的新进展与临床适应证,拟为临床及影像医师提供参考.
-
小切口阑尾切除术的适应证及疗效
目的:分析小切口阑尾切除术的临床适应证及疗效,以提高治疗有效率。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我院确诊阑尾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行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对照组患者行传统阑尾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总有效率及手术时间、切口大小、肛门排气时间。结果两组阑尾炎患者在手术治疗有效率比较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比较中,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肛门排气时间短,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从氨苯砜引起严重肝损害谈老药新用的用药监护
氨苯砜是60年代用于抗麻风病治疗的一个老药,近年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其临床适应证除抗麻风病外,还具有抗炎作用[1],可治疗很多炎症性皮肤病,如大疱性疾病、血管炎性疾病、无菌性脓疱病等,并获得了一定的疗效,但也发现其对肝脏毒性反应的严重性.笔者拟从下面2例氨苯砜不良反应报告及分析,谈老药新用不能忽视的用药监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