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子特征与抗菌药物活性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其临床分离率高,致病性强,碳青霉烯类抗茵药物曾作为耐药革兰阴性茵治疗的后一道防线,但随着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近年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茵逐年增多,并且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出现了暴发流行的趋势,使得近年对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研究多聚焦于分子耐药机制、分子流行病学特点与临床有效抗菌药物选择等方面.笔者通过对近年来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分子特征及抗菌药物活性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旨在明确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分子特征研究现状,探讨其分子特征与抗茵药物活性是否存在的相互影响,以期为临床掌握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茵暴发流行菌株的分子特征,寻找出有效抗茵药物治疗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茵感染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探讨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不同分子特征与抗菌药物活性相关性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
我国O139群霍乱弧菌的分子特征和分子流行病学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我国在<传染病防治法>中将之列为甲类传染病.目前能引起大范围流行的仅有01群和90年代以来开始的0139群,我国发生的霍乱流行均由这两群引起.0139群霍乱弧菌是迄今为止的首个由非01群霍乱弧菌引起暴发和大范围流行的血清群.明确0139群菌株与其它群菌株的相互关系以研究其来源,对于新病原体产生的假设以及霍乱菌苗的设计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
以细胞周期调控分子为靶标的疾病治疗
许多疾病的发生是由于细胞周期调控失衡引起的,如人恶性肿瘤的分子特征是细胞周期调节的失控,导致细胞无限增生.人们发现了许多与疾病相关的细胞周期分子靶点,这些分子靶点可以作为疾病治疗的基础.
-
Inv(16)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
Inv(16)(p13q22)或t(16;16)(p13q22)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特征性染色体异常,通常见于AML-M4EO亚型,占总AML患者的5%[1].其分子特征为CBFB/MYH11融合基因形成.新WHO分型中inv(16)/HY11-CBFB为一个独立类型[2].我们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临床上诊断为M4EO及伴有嗜酸粒细胞增高的AML患者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inv(16)患者临床与实验室特点.
-
急性白血病的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分型
急性白血病(AL)的诊断从1976年FAB分型方案提出至今,大多数医院仍以形态学观察为主.进入80年代中期人们认识到,AL的免疫表型和细胞染色体变化对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提出了MIC分型[1-3],近两年AL分子特征的研究取得明显进展,尤其是对染色体易位形成融合基因的检出,更加反映AL的生物学本质,从而提出了白血病MICM (Morphology, Immunology, Cytogenetics, Molecular biology) 分型方案.目前,国内对AL患者MICM分型的研究还不多见,现将我们所做的AL 102例MICM分型结果报告如下.
-
对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的肺癌新研究模式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在选择性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取得的成功,改变了这类疾病的治疗,将新的重点放在了解肿瘤标本的分子特征上。目前认为具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遗传特征改变定义为非小细胞肺癌的两个独特亚型,具有高度表达基因型定向的TKI。
-
某院鲍曼不动杆菌流行克隆株的分子特征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主要流行克隆株的变化趋势,揭示其分子流行的主要特征.方法 筛选解放军253医院2010年6月-2012年12月临床分离的74株不重复鲍曼不动杆菌作为实验菌株,应用基于序列分型的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鉴定鲍曼不动杆菌的主要流行克隆谱系;利用限制性内切酶ApaI对实验菌株基因组DNA进行酶切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并利用BioNumeric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应用PCR及测序方法检测10种耐药相关基因(blaOXA-51-like、blaOXA-23-like、blaOXA-24-like、blaOXA-58-like、blaTEM、blaampC、armA、ISAba1、intI 1和intI 2)的携带情况.结果本组实验菌株克隆谱系以Group 1序列型为主,所占比例高达77.0%;PFGE带型表现出多样性,可大致分为13种图谱,其中主要型别为A型(35株);耐药相关基因blaOXA-51-like、blaOXA-23-like、blaTEM、blaampC、armA、ISAba1和intI 1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54.1%、86.5%、66.2%、89.2%、90.5%和85.1%,未检出blaOXA-24-like、blaOXA-58-like和intI 2.结论该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存在主要流行克隆株,与欧洲克隆谱系Ⅱ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多重耐药相关基因的携带率较高;不同的序列型或PFGE型别中存在同一耐药基因交叉分布的现象,说明多种耐药相关基因在鲍曼不动杆菌中发生着水平转移.
-
Ryanodine受体通道的分子调控与心脏疾病
Ryanodine受体通道在心肌细胞中具有独特的分子结构、电生理学和药理学特性,在调节心肌细胞收缩耦联中起重要作用,为治疗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Ryanodine受体通道 分子特征 心脏疾病 -
邯郸市一株C群脑膜炎奈瑟菌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邯郸分离得到的C群脑膜炎奈瑟菌的分子特征.方法 对患者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析.结果 6例流脑疑似病人的脑脊液标本中只有1份脑脊液标本培养出脑膜炎奈瑟氏菌,经鉴定为C群脑膜炎奈瑟菌,多位点序列分析结果,ST分型为ST-4821complex.结论 结果显示高致病性的ST-4821脑膜炎奈瑟菌已在邯郸市的人群中存在.
-
艾滋病病毒(HIV)的异质性与致病机制的关系(综述)
HIV分为二个主要型别:HIV-1和HIV-2.早期分离的许多HIV毒株的研究表明该病毒是高度异质性的,存在具有不同生物学、血清学和分子特征的亚型.异质特征包括:细胞毒性、复制动力学、病毒产量水平、基因结构、对中和抗体的敏感性.现将HIV-1与HIV-2的相互关系的某些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试论方证相关研究及其科学主义陷阱
近年来,围绕方证相关的科学内涵及其探索正在成为中医药现代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其要点在于"借助药理和药化研究手段,在方剂的药味、部位或成分群和其作用对象的整体、组织、细胞及分子等不同层面上探讨方剂效应及其机制;借助实验病理学研究手段,建立中医证候模型","在运用基因组学技术深入探索模型的分子特征的基础上探讨方证之间的关联性.
-
金葡菌野生株肠毒素B基因克隆及分子特征
目的克隆金黄色葡萄球菌野生株S407030肠毒素B(SEB)基因,并分析其分子特征.方法根据Genebank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6株肠毒素B基因设计1对引物,采用PCR法从金黄色葡萄球菌野生株S407030基因组中扩增目的基因,将目的片段与pMD-18T载体连接构建重组子pMD-18T-SEB,并转化E.coli DH5 a;阳性克隆以双酶切鉴定后,双脱氧末端终止法作序列测定分析,并以ExPasy Proteoic Tools蛋白分析软件预测其编码SEB蛋白的二级结构.结果从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组DNA中扩增出约705bp的基因片段,所构建的阳性克隆重组子PCR及双酶切鉴定与预期结果一致;测序结果表明,克隆的SEB基因含705个碱基,与S6株序列相比无碱基的插入或缺失,同源性为98.4%;存在11个碱基变异,其中7个为无义突变,4个为有义突变(突变位点位于第364,699,899,988位,编码氨基酸变化分别为:Ser→Ala、Gln→His、Asn→Ser、Met→Leu);所预测的2菌株SEB蛋白的二级结构基本相同.结论本实验成功克隆了金葡菌野生株S407030SEB基因,其在不同菌株间相对保守;由SEB基因点突变引起的个别氨基酸的改变对SEB生物活性与毒力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
朊病毒分子特征与致病性
朊病毒(Prion)是一种传染性强、抵抗力强的蛋白颗粒,可引起人和动物的传染性神经退行性疾病(Traansmissible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TND).
-
突触体素和脑疾病
突触体素是一种突触前囊泡膜上的主要膜整合糖蛋白,作为一种神经终末的可靠标记物,为监测突触密度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本文对其分子特征、分布、功能及在癫痫、阿尔茨海默病、精神分裂症和脑损伤等脑疾病中的变化和意义进行综述.
-
三阴性乳腺癌分子特征与潜在治疗靶点
乳腺癌是一种异质性很高的肿瘤.其中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占浸润性乳腺癌的10%~20%[1].TNBC侵袭力强,远处转移风险大,预后差.由于不表达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receptor,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内分泌治疗及抗HER2分子靶向治疗无效.
-
子宫内膜癌分子特征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女性生殖道肿瘤,Bokhman[1]在1983年提出经典的子宫内膜癌分类将子宫内膜癌分为两型:Ⅰ型激素依赖型与Ⅱ型非激素依赖型.Ⅰ型子宫内膜癌包括大部分子宫内膜样癌,Ⅱ型主要有浆液性癌、透明细胞癌、黏液性癌、移行细胞癌.随着肿瘤发病分子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二代基因测序等生物技术的发展,研究子宫内膜癌分子特征改变并以此为基础对子宫内膜癌进行分类成为新的思路.
-
感染新生儿的表皮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耐药及分子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新生儿表皮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的临床分布特征,研究其耐药性和分子分型特征等情况,为临床监控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收集2013-2016年感染表皮葡萄球菌的新生儿临床资料和临床分离株共50株,采用梅里埃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和配套的药物敏感复合板/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对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进行SCCmec分型;用PCR方法检测gseA/mecA/icaA/icaB/icaC基因.结果 50株表皮葡萄球菌主要以痰液来源为主(44%),检出耐甲氧西林的表皮葡萄球菌(MRSE,26株)中,SCCmec分型以混合型为主;4株MRSE携带gseA基因,占15.4%,1株MRSE携带icaB;所有菌株的多药耐药率为78%,对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呋喃妥因、替加环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均敏感.结论 本院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以MRSE为主,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表皮葡萄球菌,gseA和icaB基因阳性率较低.
-
胞内模式识别受体NLR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
Bruce Beutler 和Jules Hoffmann 因在固有免疫方面的杰出贡献获2011年诺贝尔医学奖。他们发现固有免疫细胞通过TLR(Toll-like receptor)等模式识别受体( 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 , PRR )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 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PAMP)和损伤相关分子模式( Damag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DAMP)而活化,进而产生免疫效应。近来,除了TLR的研究不断深入外,一类重要的胞内模式识别受体--NLR ( NOD-like receptor)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免疫学家瞩目,其为显著的分子特征是具有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 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 , NOD )。据报道,NLR属于进化上为古老的PRR家族,曾被命名为CATERPILLER、NOD、NACHT-LRR、NOD-like receptors、NOD-LRR,直到2008年Ting等[1]将其统一命名为NLR。
-
裂解型布鲁氏菌噬菌体的分子特征研究
目的:研究布鲁氏茵噬茵体Tb(Tbilisi)的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噬茵体颗粒形态,双层琼脂法观察噬斑形态,梯度密度离心纯化噬茵体颗粒,提取噬茵体基因组,采用多种限制性内切酶(S1,DNase I,RNase A,BamHI)对基因组进行酶切琼脂糖凝胶电泳,SDS-PAGE观察噬茵体颗粒全蛋白片段.结果:Tb噬茵体电镜下显示头部直径为57±2nm,短尾(32±3mm长),分类学属于短尾噬茵体科.培养48小时后显示清晰噬斑,大小为2~3mm.核酸结构分析均表明Tb噬菌体基因组为线性dsDNA分子.基因组DNA经限制性内切酶BamHI酶切产生2条清晰条带,分子量在34.5kb左右.SDS-PAGE全蛋白电泳显示Tb噬菌体含有9条主要结构蛋白.结论:该研究证实了Tb噬菌体属于短尾病毒科噬菌体,对宿主菌存在裂解效应并产生2~3mm清晰透亮形态的噬斑,基因组为dsDNA分子,全蛋白包含9条主要的结构蛋白.该研究结果为布鲁氏菌噬菌体的分子水平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基础.
-
黑鲷转铁蛋白基因的分子特征研究
目的:克隆黑鲷转铁蛋白全基因并分析其分子特征.方法: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对黑鲷转铁蛋白全基因编码序列进行克隆,在cDNA获得了部分转铁蛋白基因的同源片段.经RACE PCR方法,分别对该基因的3,和5,末端进行扩增,获得的扩增片段经拼接后得到全基因片段.结果:黑鲷转铁蛋白全长2431bp,可编码691个氨基酸,分子量(Mw)约为74.3kDa,等电点(PI)为5.63.它与鱼类转铁蛋白的同源性高,约为65%-89%>;与其它动物(哺乳类、两栖类等)也有一定的相识性.进化分析表明黑鲷转铁蛋白与其它鱼类和哺乳类的转铁蛋白是由早期转铁蛋白共同的祖先进化来的.结论:黑鲷转铁蛋白主要在肝脏中成组成型表达,在大脑等器官中也有少量表达.该基因的表达受病原刺激的影响,表现为经病原刺激后转铁蛋白基因的组织分布显著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