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古代针灸防治"中风"处方规律的研究
本文通过对古代文献中关于中风的针灸处方的收集整理研究,认为古代针灸治疗中风处方除了急救开窍促醒方之外,还可以分为三大类:综合方、大接经方、培元方.反证了中风的病机为阳虚风邪卒中,而肾间动气不足是阳虚之本,以此指导临床取得了一定疗效.此外,预防中风选穴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定,不应局限于足三里、绝骨二穴.
-
抗癌中成药处方规律研究
目的:探索治疗癌症中成药的处方规律.方法:收录122种用于治疗癌症的中成药,分析其处方组成及功能主治,总结其处方规律.结果:经统计,治疗癌症的中成药处方中,补气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解毒药和行气药使用频率较高,功能与主治以补益、活血、清热、解毒为主.结论:治疗癌症的中成药处方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为主药,辅以清热、行气、化痰等药;治疗原则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化痰软坚治其标,益气养阴固其本等进行抗癌治疗.
-
广安门医院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中医处方规律分析
目的:分析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中医处方药性特点和配伍规律.方法:收集、整理广安门医院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活动期RA住院患者的中医处方,在构建数据库的基础上,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频数分析,采用关联规则计算相关度.结果:收集的99例患者共314首处方中,出现频率>50%的有13味药,分别为薏苡仁、赤芍、苍术、当归、羌活、茯苓、川牛膝、金银花、黄柏、黄芪、青风藤、土茯苓、白术;四气以性寒居多,性温其次;五味以苦、甘、辛较多;归经以肝经多,归胃、脾经其次;有毒性中药共占5.81%;相关度较高的为苍术、川牛膝、黄柏、薏苡仁,当归、川芎、赤芍,金银花、薏苡仁,茯苓、白术,丹皮、赤芍等药对.结论:广安门医院治疗活动期RA从湿、热、瘀论治,采用清热除湿活血法,注重肝的疏泄调养,同时不忘顾护脾胃.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毕荣修教授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处方规律探析
目的:分析毕荣修教授门诊及病房治疗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SANFH)方剂的处方规律.方法:收集并严格筛选毕荣修教授治疗SANFH的方剂,使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进行逐一录入并进行数据处理,对筛选出的治疗SANFH的方剂,进行处方规律分析.结果:筛选出符合要求的61首治疗SANFH的处方,确定了处方中药物出现的常用药物和4味核心药物以及6首新处方等.结论:治疗SANFH应以补养肝肾、活血化瘀为主要治法,并根据不同兼证,酌情配伍具有行气止痛、益气养阴、接骨续筋等功效的药物,以达到标本同治的目的.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于分析名中医处方用药规律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能够客观全面地总结分析名中医的临证经验,对于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 处方规律 毕荣修 -
基于灰色筛选法对大肠癌处方规律分析
目的:探讨灰色筛选法在大肠癌处方用药规律研究中的应用.方法:通过纳入标准,收集大肠癌处方312首,涉及260味中药,累计用药2 363频次.对处方标准化后,进行“证型-药性-频次”数据采集,采用灰色筛选法分析大肠癌方剂的组方规律.结果:中医治疗大肠癌的处方以扶正培本为主,需注重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理气止血法的辅助应用,用药应考虑补益不忘祛邪,以体现中医的整体观与辨证论治思想.通过对核心药物分析,确定大肠癌治疗用药常以补虚、清热、活血化瘀为主.灰色关联度前5位为防风、黄芩、地榆、大黄、地黄,并演化得到5个基础新处方.结论:表明灰色理论联合多元分析的灰色筛选法,符合中医“辨证论治”思想,得出的大肠癌用药规律及新处方,为临床用药开阔了思路.
-
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处方规律的现代文献研究
目的: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处方规律,从而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79年1月-2014年8月中国生物文献数据库及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有关糖尿病中医药治疗的临床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对药物、方剂和名词术语进行规范,提取篇名、发表年代、发表刊物、方剂、中药等相关信息,运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筛选符合要求文献271篇,治疗糖尿病常用方剂经典方中白虎汤使用频次排名第1,其次是玉女煎、六味地黄汤、半夏泻心汤、四物汤、增液汤;前10位的中药是黄芪、党参、生地黄、山药、石膏、葛根、麦冬、黄连、白术、丹参;主要功效以补气药、养阴药、活血散瘀药、清热药、化湿祛痰药为主.结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主要以益气养阴、清热、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用药以补气药、养阴药、活血散瘀药、清热药、化湿祛痰药为主.
-
中药处方用药使用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中药用药及剂量的使用特点,为中药用药的临床使用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中药门诊处方8853张,依据《中国药典》进行中药用药及剂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统计用药349种,甘草的使用频率高,达到54.07%,大部分药物的使用超出《中国药典》的规定剂量范围.结论 中药处方存在的中药用药剂量偏大现象比较严重,中药处方用药应该重视.
-
基于灰理论联合多元分析法的癌性纳差方剂组方分析及新方发现
癌性纳差是目前肿瘤疾病死亡常见原因之一,是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疾病治疗及生存时间的综合征.目前临床研究,中药治疗癌症厌食恶病质综合征的各种经验方、成方等较少,且该类方剂无系统的组方规律研究,隐性规律不能被挖掘,使得临床用药难以创新性发现与认识.该文基于灰色理论并联合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中医治疗癌性纳差方剂的组方规律.通过自建“癌性纳差处方数据库”,并从中筛选出359个处方进行分析,确定了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药对组合,并演化得到不同证型下的新处方4首.中医治疗癌性纳差的方剂以健脾益气为主,需注重以温补肾精、调理肝肺之气为辅,用药应考虑阴阳的互根互用,体现中医的整体观与辨证论治思想.以灰色关联分析、灰色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构成的灰色筛选法,可以实现对方剂组方规律的主客观分析,筛选出的基础新方,能为临床使用中药治疗癌性纳差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是一个有价值的中医药研究辅助方法.
-
乌头类中药痹证应用的传统处方规律研究
乌头类中药痹证应用历史悠久、疗效确切,该文以乌头(川乌、草乌)、附子为例,挖掘其传统痹证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思路与依据.检索东汉至清朝20余部医学、药学及综合类典籍,获得乌头类中药治疗痹证的处方1 106首,运用频次统计、百分位数、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等对处方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附子应用比例约为60.76%,明显高于川乌、草乌,乌头类中药叠加应用占17.63%.70.34%处方主要用于风寒湿痹证,还可见肝肾两虚型、痰瘀痹阻型、风湿热痹型.在剂量明确的处方中,80%附子用量在0.29 ~2.14 g·d-1,乌头(川乌、草乌)用量0.14~1.01 g·d-1.且受证型分类、剂型、炮制等影响,乌头类中药在风寒湿痹证分类中用量高,汤剂、酒剂用量明显高于丸、散剂型,93.11%处方使用炮制品入药,制品剂量高于生品.临床应用中,川乌、草乌多与防风、甘草、没药、麻黄等配伍,附子与肉桂、牛膝、防风、川芎等同用,共奏祛风除湿、止痹痛之功.乌头类中药广泛应用于痹证的治疗,起到除痹止痛的功效.
-
镇赫依蒙药处方规律初步研究
本文对<蒙古学百科全书·医学卷>记栽的24首镇赫依蒙药处方进行方剂学分析,研究蒙医学镇赫依蒙药的处方规律.据统计结果分析,蒙医镇赫依处方用药种类较多,但主次有序,配伍得当,归纳出镇赫依法的处方规律为:镇赫依药常为方中主药;辅药、佐药的选用常以清热药、镇赫依药、清巴达干药、杀"黏"药为多见;诃子多以使药使用,此外方中使药还选用镇赫依药、清热药、杀"黏"药、燥"黄水药"、清巴达干药、镇咳药等.本论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与数据统计结果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镇赫依方荆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出镇赫依法的处方规律,为临床上灵活应用镇赫依古方并创制镇赫依新方提供了理论依据.
-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药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组方规律
目的 探讨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中药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的处方规律.方法 收集近10年中药治疗学习记忆障碍性疾病的文献,利用Excel软件建立中药处方数据库,采用SPSS17.0和Clementine12.0软件依次对数据进行频次分析、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筛选出相关文献297篇,涉及的174味中药主要分为19大类,39小类,其中包含药物数前三位的是补虚药、清热药和活血化瘀药,使用频次前5位的药物分别为茯苓、石菖蒲、人参、川芎和当归.关联分析显示中药之间相关性高的是熟地黄-山茱萸.聚类分析显示,存在5个核心用药群及重点用药和辨证用药两类.结论 中药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的临床选药常用组合规律可为治疗记忆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中药处方提供思路.
-
针灸治疗卒中后肌痉挛的处方规律探讨
目的:探讨古今针灸治疗卒中后肌痉挛的处方规律.方法:检索古代和现代针灸治疗卒中后肌痉挛的相关文献,对其选穴、配伍、刺灸方法、手法的规律进行小结和分析.结果:古代针灸治疗多选用局部阳经腧穴,并以灸疗为主;现代针灸治疗在采用局部阳经穴位的基础上,同时重视阴经腧穴的选取,并常用毫针刺补缓泻急、阴阳同调.结论:针灸治疗卒中后肌痉挛应以局部取穴为主,宜阴、阳经腧穴同取,可采用补缓泻急的手法,在此基础上配合康复训练可获得更好的疗效.
-
认知功能障碍的针灸处方规律初探
通过检索针灸治疗认知功能障碍相关的古代文献及现代研究报道,分别从选穴、配穴、刺灸方法、手法等因素对处方规律及疗效优势进行小结和分析.针灸治疗该病常用腧穴为百会、四神聪、神道、风池等;现代较古代配穴方法更加丰富;刺灸方法古代以灸法为主,现代重视电针以及头皮针;古代与现代手法操作均无统一标准,差别较大.本研究对其古代及现代针灸处方规律的探讨,可为针灸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一定的借鉴.
-
117种高脂血症中成药处方规律研究
目的 探索治疗高脂血症中成药的处方规律.方法 收录117种用于治疗高脂血症的中成药,分析其处方组成及功能主治,总结其处方规律.结果 经统计,治疗高脂血症的中成药处方中,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消食药使用频率较高,功能与主治以活血化瘀、补益、化湿祛痰为主.结论 治疗高脂血症的中成药处方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为主药,辅以利水渗湿、消食、清热、行气等药;治疗原则以活血化瘀、祛痰化浊、通调气血治其标、健脾益气治其本等进行降脂治疗.
-
试论中医肿瘤处方规律
中医肿瘤因疾病特殊性,所适用的处方规律具有自身特点,应以病机为中心,辨证和辨病有机结合,参考君臣佐使理论.同时还要合理排布扶正与祛邪药物,精选佐药,立法组方.
-
基于关联规则探讨不同朝代中风病腧穴处方规律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唐以前至清代150本针灸古籍进行挖掘分析,总结不同朝代针灸治疗中风病的处方用穴特点.方法 抽取古籍中符合脑卒中中风病病症、腧穴、经络、刺灸法等相关语句,形成病症、腧穴、刺灸法、经络数据,分为中风病处方与含有中风病症的腧穴主治两类,人工审核结果并予以规范,通过统计分析和关联规则以支持度和置信度的方式,实现对不同朝代古籍中风病针灸处方规律的多层分析.结果 共得中风病针灸腧穴处方536首;百会穴在各朝代的使用频率高;百会、曲池配伍在宋、明、清为频繁,地仓、颊车配伍在元代使用频率高;经脉的选用除了清代选取手厥阴心包经为阴经外,其他各朝代所取经脉的前5位均为阳经.宋、元选取频率高的经脉为督脉、足少阳胆经,明、清以手阳明大肠经居首.各朝代中,均以手阳明大肠经与足少阳胆经组合支持度高;特定穴均以交会穴为首,除清外,均以交会穴与合穴的配伍为频繁.结论 针灸古籍中治疗中风病首取诸阳之会百会穴,重视阳经和特定穴的应用,古代用穴少而精,后世取穴渐多.
-
基于熵聚类分析的胡斌治疗慢性胃炎的处方规律探讨
胡斌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50年,对慢性胃炎的临床诊治有着独到的见解和经验,且疗效卓著.本研究通过收集整理其治疗慢性胃炎的处方1522例,采用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处方的药物核心组合,发现新处方,探讨其治疗慢性胃炎的用药规律.
-
基于WeKa关联规则联合聚类及因子分析的便秘处方规律探究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方式,探究便秘处方用药规律。方法:通过纳入标准,收集便秘处方596首,涉及220味中药,累计用药4512频次。对处方标准化后,对药物频次、药性进行Apriori关联规则、系统聚类分析、因子分析,探索便秘处方的组方规律。结果:对核心药物分析,确定便秘治疗用药常以清热药、补虚药、泻下药及理气药为主。得到常用二项配伍药物25组,三项配伍药物14组,并结合专业知识,发现6类证型下不同的核心药物。结论:便秘处方规律的挖掘,得出的用药配伍规律及核心药物,为临床用药开阔了思路。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董湘玉教授治疗腹痛处方规律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分析挖掘董湘玉教授治疗腹痛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董湘玉教授治疗腹痛的病历246例,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利用该软件的集成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方法,分析挖掘董湘玉教授治疗腹痛的处方规律.结果:对筛选出的246个处方进行数据分析,明确药物使用频次及药物间的关联规则,提取核心药物组合20个,挖掘分析治疗腹痛新方10个.结论:董湘玉教授治疗腹痛时多以柔肝止痛、养血和营、健脾渗湿为法,并据其兼症加减治疗.
-
基于数据挖掘的针灸治疗慢性咽炎处方规律研究
目的:分析针灸治疗慢性咽炎的处方规律.方法:对中国生物数据库、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中针灸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检索、筛选和数据挖掘.结果:纳入文献109篇,涉及腧穴86个,1037穴次;其中任脉、肺经、肾经、胃经腧穴应用频次较高;颈项部腧穴和四肢肘膝以下的特定穴较常用;阴虚肺燥或肺肾阴虚是慢性咽炎常见的证型,天突→列缺→照海是针灸治疗慢性咽炎经典的配伍;传统毫针刺是临床治疗慢性咽炎常用的刺灸手段,主穴操作以平补平泻为主.结论:针灸治疗慢性咽炎以局部取穴结合循肺、肾经等取穴为指导原则,重视辨证选穴和交会经配穴,主穴刺灸操作以毫针刺平补平泻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