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外伤性髋关节骨折脱位18例治疗体会
髋关节骨折脱位是指股骨头后脱位合并髋臼骨折或/和股骨头骨折.我院自1989年7月~1998年7月治疗18例髋关节骨折脱位,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8例,男16例,女2例;年龄21~56岁,平均38.5岁.本组18例均为受伤后3周内手术,均为新鲜脱位合并骨折.17例因车祸致伤,1例为高处坠落伤.2治疗方法 18例患者在无禁忌症情况下,全部在腰麻下进行手法复位.对复位成功不需手术者,进行皮牵引或骨牵引4~6周,本组6例.手法复位失败2例和10例股骨头虽然复位,但合并髋臼或股骨头骨折均手术治疗,行髋关节后外侧入路髋关节清理,骨折复位内固定,其中1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体方法:①脱出股骨头,暴露髋臼,清除关节内碎骨块及常规切除圆韧带.②保护股骨头软骨,对软骨缺损、软骨下骨暴露者行钻孔减压.③修正髋臼关节面及整复股骨头骨折,并采用螺丝钉固定.术中见:关节内碎骨块常伴有软骨及软组织,所以,碎骨块实际比影像学所显示的大.复查X线片及髋臼CT扫描,其中8例CT提示有髋关节内碎骨块嵌入.碎骨块为髋臼及软组织1例,股骨头及软骨5例,韧带及髋臼附着部撕脱骨块2例.
-
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辨证施护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属祖国医学"骨蚀"范畴,多由于寒湿凝滞、气滞血淤及肝肾不足,股骨头失于濡养而坏死.其病变为股骨头软骨及骨质破坏,股骨头塌陷,终累及整个关节而致残.该病的治疗目前仍无确切有效的方法[1].我院对23例髋股骨头缺血坏死采用了中西医结合介入疗法,效果满意.现将治疗配合及辨证施护报告如下.
-
大骨节病对股骨头软骨应力松弛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对正常国人股骨头软骨和大骨节病人股骨头软骨进行应力松弛实验研究,并对二者进行比较.方法正常股骨头标本取自正常国人急性头部外伤致死的新鲜尸体8个股骨头,大骨节病股骨头标本取自急性头部外伤致死的大骨节病人.实验装置采用日本岛津AG-10TA自动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实验结束后,计算机自动输出实验结果.结果得出了正常对照组和病态组股骨头软骨应力松弛数据和曲线,对实验数据进行归-化处理,得出了正常和病态组股骨头软骨归-化应力松弛函数.结论病态组的粘弹性指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
大骨节病对股骨头软骨蠕变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大骨节病的病理改变主要为关节软骨和骺板软骨深层软骨细胞坏死,导致骨软骨发育障碍,继发性变形骨关节病,是骨关节病和软骨疾患的一个较为特殊的类型.
-
大骨节病对股骨头软骨胶原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对正常国人年龄19~28岁新鲜男性尸体8个股骨头软骨和大骨节病人年龄20岁新鲜尸体股骨头进行胶原含量测定,得出了正常对照组和病态组的胶原含量值.实验结果表明正常对照组股骨头软骨的胶原含量值显著大于病态组,同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
大骨节病对股骨头软骨力学性质影响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正常国人股骨头软骨和大骨节病股骨头软骨(病态)的拉伸力学性质.方法对正常和病态股骨头软骨进行单向拉伸破坏实验.结果得出了正常组和病态组股骨头软骨的拉伸破坏载荷、伸长比,Lagrange张应力、Lagrange张应变等.以多项式用小二乘法对拉伸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出了正常组和对照组股骨头软骨的应力-应变关系表达式和应力-应变曲线.根据冯元桢教授的准线性理论得出了正常与病态股骨头软骨的松弛函数K(λ,t)=G(t)T(e)λ的表达式.结论正常组股骨头软骨的伸长比、应力、应变值均大于病态组股骨头软骨.
-
经皮内植支架预防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塌陷的初步研究--内植支架的研制和应用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被喻为"髋关节的冠心病"[1],好发于青壮年,治疗应在致力恢复股骨头活力的同时,保留或恢复其生物力学性能,防止后期塌陷,推迟或避免髋关节假体置换.迄今为止,如何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仍是国内外一大难题.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的James Urbaniak教授采用带血管蒂的腓骨移植,治疗近1*#500例早期患者,疗效显著[2].作者随Urbaniak工作一年余,觉得该术式创伤大,耗时长;移植的腓骨近端与股骨头软骨下骨组织吻合不佳,防止股骨头塌陷的作用不肯定;所有病人均采用头、颈中央植入腓骨,不能优化考虑病人的情况.
-
快速破坏性髋骨关节病的形态演变与治疗
快速破坏型髋骨关节病(rapidly destructive coxarthrosis,RDC)是较有争议的病,是以股骨头软骨下骨质的快速坏死吸收为主要特点的特殊病症[1],国内报道较少,CT表现的相关报道更少.本院自1993~2006年间共收治6例,其临床过程和病理形态上较常见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明显不同,与通常的髋骨关节病也有不同的影像学表现.本文结合临床资料和包括X线片、CT、MR影像资料,拟探讨RDC的影像学形态演变特点与临床诊治相关问题.
-
髋关节镜下髓芯减压术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9例效果观察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一种进展性疾病,20 ~50岁患者居多[1] .对于股骨头坏死国际骨循环学会(ARCO)分期Ⅰ、Ⅱ期的患者,传统的治疗方法髓芯减压术因术后缺乏股骨头软骨下支撑,易发生塌陷;而关节置换术则需进行多次翻修手术,疗效不佳[2,3] .自2010 年以来,我们共对29 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行髋关节镜下髓芯减压术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X线监视闭合穿针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60例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颇多,但并发症均较多,高龄危重患者常因不能耐受手术而使治疗较为棘手.1994年1月至2000年1月,我院在X线监视下行闭合穿针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随访55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为伤前患有其他疾病而不能耐受手术的高龄危重患者,男17例,女33例;年龄73~90岁,平均82.5岁.骨折类型为Ⅰ型(稳定型)49例,Ⅱ型(非稳定型)11例.手术方法:患者仰卧于透X线的骨科手术台上,内固定物均为尖部带有螺纹的骨圆针(直径4.0mm螺纹针),在"C”型臂X线监视器下操作.伤肢外展15~20°,内旋10~15°,窝处垫高,使膝关节屈曲20~30°.牵引复位使双下肢等长后,由大粗隆下不同位置局部麻醉,然后向上内平行钻入3枚螺纹针,下针紧贴股骨距、沿压力骨小梁穿过骨折端在颈内达股骨头软骨下0.5cm处,X线正侧位透视证实三针均在头颈内,多余针尾截除,残端埋入深筋膜下.术后患足穿中立防旋横板鞋,患肢外展15°,窝垫高使膝关节屈曲20°,指导患者主动锻炼股四头肌,积极进行髋、膝、踝关节伸屈活动,3个月后扶拐下床练习负重行走.
-
磁共振T2 map成像对不同ARCO分期股骨头软骨变性的评估价值
-
基于头臼接触理论构建具有精确软骨受力面的股骨近端三维模型
目的 计算站立位股骨头软骨表面负重区,建立具有精确受力面积的股骨近端三维模型.方法 选择1例健康女性志愿者,获取DICOM格式髋关节CT、MRI数据建立骨、软骨三维模型,基于髋关节头臼接触理论通过X线图像计算站立位髋关节头臼接触区域,经图像配准、融合,建立股骨头软骨表面三维接触曲面.结果 建立了具有精确受力面积的股骨近端三维仿真模型,模拟3.3倍体重下股骨头软骨受力区域的应力分布、皮质骨表面及松质骨应力集中区域与传统研究方法结果相近.结论 基于站立位髋关节头臼接触理论能够准确计算股骨头表面负重区面积,并构建包括关节软骨结构的股骨近端三维有限元应力分析模型,该模型的建立方法简便,受力区域的设定更为精准、合理,为进一步的手术模拟和生物力学分析提供了较理想的研究平台.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与错牙合畸形关系的研究进展
髁突软骨作为颅面部生长发育的调控中心之一,是颞下颌关节的重要生长位点[1],下颌骨的区域适应性生长位点,它不同于其他软骨,像鼻中隔软骨,骺生长板,股骨头软骨等被定义为继发软骨。其发育异常可引起下颌骨发育异常,从而引起颌面畸形。多项研究表明,在体外实验中,给髁突加载压力后,将刺激软骨细胞产生Ⅰ型胶原和纤连蛋白产物,同时,压力也可使下颌髁突软骨细胞的增殖和基质合成发生变化[2]。髁突软骨的生长受到了表达于软骨细胞多种生长因子和调节因子的作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Ⅰ,IGF-Ⅰ)与髁突软骨关系密切,是调节软骨细胞生长的重要因子。本文就IGF-Ⅰ与错牙合畸形的关系综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