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老年3部分与4部分肱骨近端骨折人工肱骨头置换与内固定治疗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章军辉;狄正林;何志勇;冯建翔;徐荣明

    目的:比较老年3部分与4部分肱骨近端骨折行人工肱骨头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适应证、手术技巧以及早期随访疗效.方法:自2004年7月至2006年7月,对58例肱骨近端骨折分2组治疗:AO锁定加压钢板(LCP)组与人工肱骨头置换组.LCP组28例,男12例,女16例;平均年龄(66.5± 1.4)岁;3部分骨折24例,3部分骨折伴脱位1例,4部分骨折2例,4部分骨折伴脱位1例.人工肱骨头置换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8.9± 3.5)岁;3部分骨折9例,3部分骨折伴脱位2例,4部分骨折12例,4部分骨折伴脱位4例,肱骨头劈裂型骨折3例.分别在术后即刻及术后第2、6、10、16周和6个月,以及终随访时拍摄X线片.终随访时应用VAS疼痛评分、ASES(American shouder and elbow surgeon)评分、Constant-Murley 评分、UCLA 评分以及SST(simple shoulder test)问卷评估治疗结果.结果:LCP组平均随访29.8个月,人工肱骨头置换组平均随访28.2个月.VAS疼痛评分:LCP组平均(2.2±1.5)分,人工肱骨头置换组平均(2.6±1.9)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肩关节活动度前屈上举:LCP组110.2°(81°~130°),人工肱骨头置换组120.2°(89°~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ASES评分:LCP组平均(87.7±2.2)分,人工肱骨头置换组平均(86.4±4.5)分.Constant-Murley评分:LCP组平均(83.9±6.8)分,人工肱骨头置换组平均(85.5±5.6)分.UCLA 评分:LCP组平均(30.3±2.2)分,人工肱骨头置换组平均(31.2±2.1)分.SST 问卷中回答"是"的问题:LCP组平均(8.0±0.9)个,人工肱骨头置换组平均(9.0±0.7)个.两组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UCLA评分以及SST问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老年3部分与4部分肱骨近端骨折行切复LCP内固定与人工肱骨头置换都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技术要求高,手术适应证应严格选择,其良好疗效的获得依赖于假体尽可能地解剖安放以及肩袖止点的良好重建.

  • 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中的应用

    作者:郭玲;张晨;张丁丁;高景华;刘广会;王尚全

    目的:探讨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7月临床诊断为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患者30例(病例组)及对照组30例(健康人群).病例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44±3)岁;对照组男22例,女8例,平均年龄(37±5)岁.病例组患者行手法治疗,隔日1次,共7次,分别以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检测病例组患者治疗前后斜方肌紧张处,以及对照组斜方肌降部肌腹,记录并比较组织弹性图和杨氏模量值,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例组治疗前斜方肌组织弹性图以绿蓝色为主,弹性评分3.70±1.53,杨氏模量值(43.4±15.6)kPa;治疗后组织弹性图以蓝色为主,弹性评分2.40±0.87,杨氏模量值(29.0±5.9) kPa;对照组组织弹性图以蓝色为主,弹性评分1.60±0.72,杨氏模量值(24.0±7.6) kPa;三者两两比较,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作为检测中医手法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疗效的客观检测方法,且较敏感.

  • 针刀闭合松解配合整脊微调治疗颈肩综合征

    作者:周勇忠;张友忠;杨贵尊;袁志强;史良

    目的:探讨以针刀闭合松解配合整脊微调治疗颈肩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4月至2011年8月治疗120例颈肩综合症患者,男45例,女75例;年龄40~68岁;病程3 d~10年。均采用针刀闭合松解,并配合整脊微调手法治疗,予以活血化瘀中药口服,治疗后第3、7、10天行整脊手法扶正治疗,针眼愈合后行中药外熏,并指导颈椎操功能锻炼。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the 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标准对患者治疗前后颈椎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治疗3周后进行随访,患者颈肩部疼痛减轻,功能活动受限情况好转,颈椎NDI评分由治疗前的(49.30±1.35)分降至治疗3周后的(10.15±1.18)分(t=2.116,P<0.05)。结论:针刀闭合松解配合整脊微调治疗颈肩综合征可使颈肩疼痛症状迅速缓解,颈部活动功能受限情况好转。针刀松解治疗前精确定位,治疗中充分松解,治疗后整脊微调是确保疗效的关键。

  • 肱骨远端C型骨折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胡彬;刘煊文;黄家骏

    肱骨远端C型骨折是一少见而又复杂的关节内损伤,非手术治疗难以准确复位骨折和重建关节面,切开复位内固定则是目前理想的治疗选择.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可以提供充足的术野显露,是常用的手术入路,但存在截骨处不愈合、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为避免牺牲鹰嘴的完整性,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肱三头肌翻转入路、肱三头肌-肘肌瓣翻转入路、肱三头肌劈开入路及肱三头肌腱膜舌形瓣入路等则应用到骨折的显露中,但不同入路的局限性,使得入路选择在术野暴露与伸肘功能受影响之间存在一定矛盾性.随着“双柱”理论的推广,双钢板固定C型骨折比单钢板具有显著力学优势.在体外生物力学试验中,即便平行双钢板较垂直双钢板更有优势,但目前尚不清楚两者在临床运用中是否存在差异.对于关节面无法重建的C型骨折,肘关节置换术可能是终的选择,由于技术水平限制,其长期疗效还有待观察.

  • 肩袖损伤研究概况

    作者:靳嘉昌;唐刚建;黄东;苏洪波

    肩袖是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和小圆肌组成的一组具有相似功能的肌群,其作用是支持和稳定肩肱关节,维持肩关节腔的密封功能,保持滑液营养关节软骨,预防继发性骨关节炎[1].肩袖损伤早是由Sminth(1834年)发现并命名,但在当时并未引起重视,直到Codman和Akerson[2]指出本病是引起肩痛的一个原因之后,国外逐渐开展了大量研究,国内开展研究较晚.肩袖损伤是中老年常见的肩关节疾患,其发病率占肩关节疾患的17%~41%[3].为使临床对该病有较全面地了解,现综述如下.

    关键词: 损伤
  • 肌间沟阻滞麻醉手法治疗冻结肩

    作者:刘志功;李海义

    自1999年3月采用肌间沟阻滞麻醉行手法治疗冻结肩39例,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本组39例中,男8例,女31例;发病年龄,38~69岁;左肩23例,右肩16例;病程:6周~20个月,伴发糖尿病者8例.根据刘继军分型[1],本组病例轻型3例,中型19例,重型17例.

    关键词: 手法 骨科
  • 肩关节损伤的诊治与思考

    作者:姜春岩

    近年来骨科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理论、新技术、新器材以及对疾病的认识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展.而肩关节损伤由于概念混淆和诊断模糊,损伤机制复杂以及治疗效果差等原因,其诊治一直是骨科领域中的难点之一.

  • 反球型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治疗合并肩袖损伤的老年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

    作者:张健;黄强

    目的:探讨采用反球型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粉碎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治疗12例老年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或骨折-脱位患者,根据术前MRI检查以及术中直视下检查确认肩袖损伤诊断,采用反球型人工肩关节假体置换手术治疗.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65 ~86岁;左侧受累5例,右侧受累7例.观察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及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VAS评分评价疼痛缓解程度,并采用UCLA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2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时间8~18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前屈上举90°~150°,外旋为5°~30°°,内旋平均为L3水平(S1水平~L1水平).VAS疼痛评分为0~6分,UCLA评分为18~32分,其中良5例,差7例.所有患者术后均无感染、假体松动、肩峰应力骨折、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合并肩袖损伤的老年粉碎肱骨近端骨折采用反球型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早期肩关节活动范围恢复良好,疼痛较轻,患者满意度高.

  • 针灸防治中风后偏瘫肩痛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邓柏颖;李扬帆;周恩华;粟胜勇

    目的:探索针灸早期介入中风后偏瘫肩痛防治的有效方法.方法:将90例中风后偏瘫肩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单纯针灸组(A组)、针灸加中西医内科常规治疗组(B组)和单纯中西医内科常规治疗组(C组)各30例.A组针灸用穴以阴经为主;B组在针灸基础上(用穴同A组),配合内科常规中西药治疗;C组单纯中西医内科常规治疗方法同B组.在对其效应进行同期平行观察时,对3组间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总有效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两组在肢体疼痛缓解程度优良率分别为90.0%和93.3%,均明显高于C组的46.7%(P<0.01);而A、B组间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灸疗法对中风后偏瘫肩痛疗效确切,早期介入效果更佳,与单纯药物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 温针治疗偏瘫性肩痛疗效观察

    作者:俞国桥

    方法:采用温针治疗本病,并设电针治疗作对照组,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温针治疗组有效率为92.8%,电针对照组有效率为77.O%,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温针治疗组疗效优于电针对照组.

  • 脑卒中偏瘫患者肩肘关节在等长性收缩运动中的力量控制

    作者:赵晨钰;毕胜;卢茜

    目的 评价慢性期脑卒中患者肩关节和肘关节在等长性收缩运动中的力量控制能力.方法 2015年1月至12月,22例慢性脑卒中患者及12名健康对照者,采用手臂静力力量测量仪器测量在肩外展、内收和肘屈曲、伸展4组动作下的大力量,计算变异系数.结果 脑卒中患者上肢大力量低于健康人(t>2.349,P<0.05),除肘伸展外,变异系数也增加(t>1.974,P<0.05).结论 通过力量测试及变异系数的计算,能客观反映脑卒中患者肩肘运动的控制能力.

  • 肌内效贴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效果

    作者:赵力生;王建文

    目的 观察肌内效贴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效果.方法 2015年10至2016年10月,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为对照组(n=20)和试验组(n=20),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用肌内效贴贴扎,对照组用安慰贴布贴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X线片测量肩峰至肱骨头间距,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定(FMA)上肢功能部分进行评定.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肩峰至肱骨头间距小于对照组(Z=-2.004,P<0.05),FMA评分高于对照组(t=2.492,P<0.05).结论 肌内效贴能减轻脑卒中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促进患侧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 温针灸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

    作者:罗卫平;袁小敏;陈新兰;朱洁艳

    目的探讨温针灸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 9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温针灸配合运动疗法)和运动疗法组各45例.温针灸取穴以肩髃、肩髎、肩贞局部腧穴为主;运动疗法包括关节松动术及主动功能训练,每天1次,15次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综合治疗组显效率71%,运动疗法组显效率42%,两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22.815, P<0.01);综合治疗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的改善程度以及肩周疼痛的减轻程度亦优于运动疗法组( 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运动疗法并与主动锻炼结合可提高肩周炎的治愈率,减少复发.

  • 上肢肩肘关节协同运动特征分析

    作者:洪跃镇;隋建锋;季林红;卢茜;毕胜

    目的:量化分析肩肘关节协同施力所表现出的特征。方法利用测量平台的三维力传感器,分别记录1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在肩部与肘部进行独立运动时,前臂与上臂的横向力。受试者以大横向力的100%、75%、50%、25%分别完成肩外展、肩内收、肘屈曲、肘伸展4个动作,用主动动作力与连带动作力之比作为前臂和上臂协同程度的评价指数。结果肩外展时,主动运动力越低,评价指数越低,运动越不好控制;肩内收时,主动动作力下降对评价指数无明显影响;肘伸展时,主动运动力下降,评价指数上升;相对其他动作,肘屈曲时,评价指数变化不规律,提示较难控制协同运动的方向及大小。结论人体对上臂的控制难于前臂。

  • 不稳定型锁骨远端骨折缝合锚固定术后的康复治疗

    作者:刘晓华;俞瑾;夏惠芝;朱以明;姜春岩;戴红

    目的:研究不稳定型锁骨远端骨折缝合锚固定术后系统肩关节功能训练的方法.并通过临床病例随访分析其疗效.方法:不稳定锁骨远端骨折缝合锚固钉术后患者68例.在康复治疗前、后及治疗期间,详细评测了肩关节ROM的变化,并采用GEPI方法对评测结果进行肩关节定量评定.康复治疗程序分为三个阶段,各阶段训练内容和侧重点根据病情的改善而不同.结果:术后12周时,患侧主动ROM接近正常,患侧GEPI平均为5.7%±2.06%:与患侧术后7周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平均随访31个月,68例患者的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良好,患者均恢复以前的日常生活活动和运动水平,获得满意的结果.结论:不稳定型锁骨远端骨折应用缝合锚固定术后个性化、系统的肩关节功能训练方法是一种恢复肩关节功能的有效方法.

  • 脑卒中后肩合并症常见原因与康复对策

    作者:郭钢花

    1 临床资料我院2003-05~2004-06脑卒中伴肩痛40例,男32例,女8例,年龄大69岁,小38岁,肌张力减低31例,增高9例,其中伴有肩关节半脱位者36例(90%),肩手综合征9例(36%),斜方肌痉挛疼痛4例(10%),合并肩胛骨运动时疼痛32例(80%).

  • MRI与MR关节造影诊断肩袖不同程度撕裂准确性的Meta分析

    作者:叶思婷;曾旭文;梁治平

    目的 通过Meta分析评价MRI和MR关节造影(MRA)对肩袖不同程度撕裂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索Cochrane图书馆、Embase、PubMed、万方、维普及CNKI等数据库,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对文献进行评价和筛选.应用Metadisc及STATA软件对纳入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共获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36篇,其中包含全层撕裂文献33组数据、部分撕裂文献25组数据.各研究间存在异质性.MRI及MRA诊断肩袖全层撕裂的汇总加权敏感度、特异度、S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95%CI(0.85,0.90)]、0.95[95%CI(0.93,0.96)]、0.973 3、0.93[95%CI(0.91,0.95)]、0.96[95%CI(0.93,0.97)]、0.981 4.MRI及MRA诊断肩袖部分撕裂的汇总加权敏感度、特异度、S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95%CI(0.64,0.76)]、0.92[95%CI(0.89,0.94)]、0.824 3、0.82[95%CI(0.77,0.86)]、0.94[95 %CI(0.92,0.95)]、0.937 6.两种检查手段对诊断肩袖不同程度撕裂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虽然MRA诊断肩袖撕裂的准确率高于MRI,但两者无显著差异.常规MRI诊断肩袖撕裂不明确时,可考虑采用MRA进一步检查.

  • 正常成年人肩胛动脉网的高频超声检查

    作者:陈一武;鄂占森;石波;李洲;李慧莲

    目的 肩胛动脉网的解剖复杂、影像学研究较少,本研究拟明确肩胛动脉网的高频超声检查方法、声像图特征,并探讨其潜在的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 应用Philips iE33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线阵探头、频率3~12 MHz),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与脉冲多普勒血流显像模式,检查30例正常成人60侧肩胛动脉网;测量肩胛上动脉、肩胛背动脉、旋肩胛动脉的内径及其血流速度.结果 应用高频超声可清晰显示肩胛动脉网及其毗邻结构;肩胛上动脉、肩胛背动脉、旋肩胛动脉内径分别为(1.46±0.35) mm、(1.68±0.30) mm、(1.92±0.21)mm;血流速度分别为(28.6±6.1) cm/s、(51.6±6.7) cm/s、(45.1±6.6) cm/s;不同性别组比较,肩胛上动脉、肩胛背动脉、旋肩胛动脉内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超声可以清晰地观测肩胛动脉网,对肩胛动脉网病变的检查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 功能性颈淋巴清扫术后患者肩部康复训练的效果研究

    作者:杨悦;彭歆;尚少梅;郭传殡;李秀娥

    目的 对口腔癌功能性颈淋巴清扫术后的患者进行肩部康复训练并评价训练的效果.方法 将60例实施同期血管化组织辩修复及功能性颈淋巴清扫手术的口腔癌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干预组(30例),对干预组患者实施从术后第1天至6个月的肩部康复训练,分别于术前、术后2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采用Constant's肩功能量表评价其肩部功能.结果 干预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完成了所有评价,实施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客观得分(包括臂部活动范围和力量)及总分变化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肩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口腔癌行功能性颈淋巴清扫术后的患者进行肩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其肩部功能.

  • 32例肩部肿瘤行人工肩关节置换术的护理

    作者:任英;袁彩根;华海平

    报告了32例肩部肿瘤患者行人工肩关节置换术的护理.术前提供全面的治疗信息,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根据年龄和全身情况评估患者对手术的耐受程度,并完善各项检查;指导患者进行肌力锻炼.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引流情况,维持正确的体位以保护术肢,严格预防感染,密切观察有无神经损伤、肩关节脱位和感染等并发症,并分3个阶段指导进行功能锻炼.本组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有1例患者出现神经损伤但终治愈;均获随访5~65个月,24例存活,8例死亡.

140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