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手法治疗伴有类冠心病症状的胸椎后关节紊乱症

    作者:刘益善;范宇;郭伟

    目的:探讨冯氏手法治疗伴有冠心病症状的胸椎后关节紊乱症治疗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采用冯氏手法治疗和单纯中药热敷治疗的伴有冠心病症状的胸椎后关节紊乱症患者180例,男86例,女94例;年龄18~82岁,平均43.7岁;病程1 d~40年,平均20.6个月.其中90例以冯氏手法治疗(A组)每周治疗1~2次;90例采用单纯中药外敷治疗(B组),每日热敷2次(每次间隔6 h以上),每次20 min,治疗1个月.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体征(包括胸闷、心前区疼痛、心悸、颈背疼痛、棘突压痛、痛性结节)进行观察比较.结果:180例均获得随访,时间4个月~3年,平均12.7个月.A组在胸闷(χ2=8.932 2,P=0.002 8<0.05)、心前区疼痛(χ2=20.652 7,P<0.000 1)、心悸(χ2=24.2804,P<0.000 1)、颈背疼痛(χ2=23.591 7,P<0.000 1)、棘突压痛(χ2=12.206 2,P=0.000 5<0.01)、痛性结节(χ2=4.026 1,P=0.044<0.05)方面均较B组有明显改善.结论:胸椎后关节紊乱可以导致类冠心病症状的出现,手法治疗疗效肯定.

  • 仰卧位按压复位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作者:胡建锋;徐颖;潘庆辉;姜方琦

    胸椎小关节紊乱是临床常见病,是由于外伤或长期姿势不良造成胸椎小关节突关节错位甚至滑膜嵌顿而引起明显疼痛,往往伴有内脏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正骨复位对其有独到的治疗效果,自2003年开始采用仰卧位按压复位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43例,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3例,男23例,女20例;年龄21~46岁,平均32.4岁;病程1周~2年,平均3.2个月;均为单节椎体受累,棘突偏左15例,偏右28例.受累部位:T3 3例,T45例,T56例,T6 8例,T79例,T89例,T93例.症状:所有的病例均表现出单侧或双侧背肌痉挛、疼痛,深呼吸时疼痛加剧,兼有胸闷、胸痛的37例,兼有偶发咳嗽的12例,兼有胃脘不适、胃疼的21例,兼有心悸11例.诊断标准:①胸背部外伤病史或慢性姿势不良近期劳累史;②胸背部疼痛、牵扯样痛,活动上肢、头部均感疼痛加剧,可伴有胸闷、心悸、胃疼等自主神经受压的症状;③体检可见胸椎棘突偏歪,偏歪棘突附近压痛明显,可触及周围竖脊肌肿胀、僵硬;④胸椎正侧位片排除骨关节病理性改变,但也可观察到相应胸椎棘突没有偏歪.

  • 高海拔地区脊椎小关节紊乱的手法康复治疗

    作者:宋其良;宋娟;何贵强

    高原是指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由于特殊的气候环境对人体的不良影响,脊椎小关节紊乱(以下简称小关节紊乱)发病率相当高.本病表现复杂、多样化,并缺乏特异性,再加上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不足或警惕性不高,使相当一部分患者较长时间不能得到正确的诊治或被误诊误治,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质量.

  • 旋转推挤法治疗胸椎小关节错缝症35例

    作者:强刚;陶君能

    胸椎小关节错缝症,多由于胸脊柱外伤或长期姿势不良等造成胸椎小关节解剖结构的细微改变,使关节囊、韧带、肌肉等受到牵拉,相应的神经和血管等受到挤压性刺激,产生以背部疼痛为主,或伴有相应内脏器官的疼痛或不适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早期脊柱关节病中的变化

    作者:赵绵松;朱剑;赵伟;黄烽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早期脊柱关节病(SpA)外周关节病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与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SpA患者及类风湿关节炎(RA)外周膝关节滑膜组织VEGF mRNA及蛋白的表达,并将VEGF检测结果进一步与关节镜下滑膜形态学所见及部分实验室炎性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pA组滑膜衬里层VEGF蛋白的表达与CRP呈正相关,早期RA滑膜血管周围VEGF蛋白的表达与CRP呈正相关;早期RA滑膜衬里层和衬里下层基质组织VEGF蛋白表达与外周血小板计数(PLT)呈正相关.SpA组滑膜衬里层VEGF蛋白表达与血管形态、直行血管走行方式呈正相关,SpA组血管周围VEGF蛋白表达与滑膜增生程度呈正相关;RA滑膜衬里层VEGF蛋白表达与血管形态、弯曲血管走行方式、血管密度呈正相关.结论:SpA滑膜组及RA滑膜组VEGFmRNA以及蛋白表达不同主要表现在血管周围,推测这可能是造成SpA与RA预后不同的原因之一.

  • 手法配合中药治疗胸椎小关节错缝56例

    作者:施阳

    胸椎小关节错缝,又称胸椎后关节紊乱,是临床引起背痛的常见病证之一.多发生在胸椎(T)3~7,以青壮年较常见.2000-03-2007-10,笔者运用手法配合中药外敷治疗胸椎小关节错缝56例,现报告如下.

  • 整脊微调治疗胸椎后关节紊乱84例疗效观察

    作者:祁荣叶;张润嘎;高爱华;李明亮;刘巍

    胸椎后关节紊乱症是脊柱小关节紊乱的一种类型,属于中医学椎骨错缝范畴.主要是指胸椎关节因外伤、劳损等因素导致胸椎小关节(包括脊柱后关节、肋横关节)的解剖位置发生改变,使胸段脊柱、胸廓的生理功能失常,出现胸背部疼痛与功能受限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2011-2012年,我们应用微调推拿手法治疗胸椎后关节紊乱82例,结果如下.

  • 魏氏伤科手法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30例

    作者:陈明霞;李念群

    胸椎小关节紊乱在胸背部扭挫等损伤中比较多见.2012-01-2012-12,我们应用魏氏伤科手法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30例,结果如下.

  • 胸椎小关节紊乱致右下腹痛长期误诊一例

    作者:叶刚林;杜翔

    1 病例资料女,64岁.因反复右下腹痛17年就诊.患者17年前出现持续性右下腹痛,站立和坐位时疼痛明显,呈持续酸痛或胀痛,左侧卧位时疼痛稍缓解,无消化道症状.曾先后就诊武汉、成都等地多家医院,相关检查无阳性发现.

  • 手法复位加椎旁注射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42例报告

    作者:陈雷;唐晨

    腰椎小关节紊乱又称腰椎骨错缝或小关节滑膜嵌顿,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引起急性腰痛的常见原因.伤后立即发生异乎寻常的剧烈腰痛,病人往往屈身侧卧,腰不能挺直,不敢动弹,唯恐别人触碰,常被误诊为急性腰肌扭伤,其实确切的诊断应是腰椎关节滑膜嵌顿,或叫腰椎后关节紊乱症,俗称腰椎小关节紊乱[1].2009-12-2011-12笔者与他人合作通过手法复位加椎旁注射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42例,现报告如下.

  • 脊柱绷拉摇晃手法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紊乱

    作者:孙洪林

    目的:探讨脊柱绷拉摇晃手法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采用脊柱绷拉摇晃手法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紊乱患者40例,男35例、女5例;年龄22~62岁,中位数40岁.病变节段,L3~49例、L4~521例、L5 S110例.病程1 h至7 d,中位数3 d.治疗后观察患者腰痛缓解和腰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40例患者治疗结束后,腰部疼痛消失、活动不受限31例,腰部疼痛减轻、活动略受限6例,症状无改善或改善不明显3例.结论:脊柱绷拉摇晃手法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紊乱,可缓解腰部疼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 腰椎定点牵扳法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紊乱症170例

    作者:张睿;李可大

    目的:观察腰椎定点牵扳法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紊乱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6年6月至2014年5月,采用腰椎定点牵扳法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紊乱症患者170例,男96例,女74例。年龄22~60岁,中位数46岁。受累部位位于 L1~L456例,L4~L559例,L5 S155例。病程2 h 至3个月,中位数6 d。治疗结束后,观察患者腰部疼痛改善、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参照杜春林等制定的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疗效标准评价疗效,痊愈150例、好转12例、未愈8例。治疗后均未发生腰痛加重情况。结论:采用腰椎定点牵扳法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紊乱症,能够缓解腰部疼痛,有利于腰椎功能的恢复,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中药涂擦按摩配合电针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紊乱

    作者:秦雪飞;王泉巅;熊定邦;徐永平

    目的:观察中药涂擦按摩、电针治疗运动导致的腰椎关节突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采用中药涂擦按摩配合电针治疗的80例腰椎关节突关节紊乱患者进行随访,对治疗前、后不同时段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评分,按公认的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80例患者每次治疗结束后临床症状量化评分显著降低,第1~5天痊愈率分别为17.5%、27.5%、47.5%、65.0%、87.5%,有效率分别为93.75%、97.50%、98.75%、98.75%、98.75%.结论:中药涂擦按摩、电针治疗运动导致的腰椎关节突关节紊乱,方法简便、安全,见效快,疗程短.

  • 俯卧旋压整复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

    作者:周东辉

    目的:观察俯卧旋压整复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俯卧旋压整复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21~52岁,中位数36岁。受累部位位于T33例、T45例、T54例、T68例、T76例、T84例、T92例。胸椎棘突偏左11例、偏右21例。病程1 h至3年,中位数1 d。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颈、胸部脊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参照宋其良等制定的脊椎小关节紊乱症的疗效标准评定疗效,治愈23例、显效6例、好转2例、无效1例。结论:采用俯卧旋压整复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可明显减轻或消除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利于颈、胸部脊椎功能活动的恢复,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半握拳”复位手法配合微波照射治疗慢性胸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

    作者:刘仍军;李伟;付伟

    目的:观察“半握拳”复位手法配合微波照射治疗慢性胸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半握拳”复位手法配合微波照射治疗慢性胸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95例。所有患者均有胸背部肌肉紧张伴棘突及棘突旁压痛、叩击痛。摄胸椎正位 X 线片均显示部分棘突偏离中线并伴有胸椎旋转,排除骨折及骨质异常改变。病程1~12个月,中位数6个月。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王均云等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痊愈89例、好转6例。结论:“半握拳”复位手法配合微波照射,可直接方便地纠正胸椎小关节错位,消除或减轻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中医正骨复位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

    作者:方军;张凤清;李婷洁

    目的:探讨中医正骨复位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医正骨复位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64例,其中男55例,女9例.年龄21~48岁,中位数32岁.病程1d至13个月,中位数5.2个月.所有患者均有局部肌肉紧张、痉挛、胸椎棘突压痛、叩痛或棘突旁压痛,棘突偏离后正中线或隆起,椎旁压痛明显并可触及条索状物;X线片可见部分棘突侧偏改变.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王均云等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对本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痊愈62例,好转2例.结论:中医正骨复位手法通过纠正错位的小关节恢复脊柱的内外力学平衡,可明显减轻或消除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 骶髂关节紊乱与L4~5椎间盘突出的关系研究

    作者:师宁宁;沈国权;何水勇

    目的:研究骶髂关节紊乱与L4~5椎间盘突出的关系.方法:将12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2组,L4~5椎间盘突出的61例患者纳入观察组,L5S1椎间盘突出的68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计算骶髂关节紊乱对L4~5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危险度.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确定L4~5椎间盘突出的有关因素,然后采用单因素分析对自变量进行筛选,后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L4~5椎间盘突出的危险因素.结果: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果表明骶髂关节紊乱是L4~5椎间盘突出的危险因素(OR=2.310,P=0.030).流行病学调查共确定了17个与L4~5椎间盘突出有关的因素,经单因素筛选确定对年龄、“4”字形试验、腰痛、腰部压痛、腰椎侧弯、髂嵴不平及腰骶角异常7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腰痛(OR=3.924,P=0.088)、腰椎侧弯(OR=3.308,P=0.072)、髂嵴不平(OR=21.376,P=0.002)及腰骶角异常(OR =2.212,P=0.057)为L4~5椎间盘突出的危险因素,其中髂嵴不平为高危险因素.结论:骶髂关节紊乱是L4~5椎间盘突出的危险因素,其中髂嵴不平是L4~5椎间盘突出的高危因素.

  • 四步手法治疗颈、胸、腰椎关节紊乱

    作者:张克军

    临床上常见颈椎、胸椎、腰椎小关节同时紊乱,症状常见头晕、偏头疼、指麻、颈部僵硬、胸闷、背酸胀痛、嗳气、腰部胀痛、不得后伸等一系列症状.病人常说自己得了半身不遂,通过一系列治疗中西药、针灸、按摩、电疗,只是当时症状略有缓解,过后恢复常态.给病人造成精神上和经济上的影响.本人自1995年以来,采用四步手法治疗颈椎、胸椎、腰椎关节紊乱85例,均收到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 手法配合中药治疗腰椎间小关节紊乱63例

    作者:陈振喜

    腰椎间小关节紊乱症是腰部急、慢性损伤的常见病.笔者自1996~2007年运用手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疗效满意,结果报道如下.

  • 以腰椎小关节为靶位治疗腹股沟疼痛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黄乐天;熊志宏;刘兵;和晓峰

    目的 评价以腰椎小关节为靶位治疗顽固性腹股沟疼痛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选择经局部注射治疗无效的腹股沟疼痛患者34例,在有压痛的腰椎小关节行银质针及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疗效及治疗关节的节段分布.结果 治疗后1周的有效率为100%(34/34例),优效率85.3%(29/34例);治疗后3个月时的有效率为97%(33/34例),优效率91.2%(30/34例).治疗关节分布在T1z~Ls之间,越接近L2~3关节治疗的病例数越多.结论 腰椎小关节紊乱可引起局限性腹股沟疼痛,其中Lz~3及邻近关节是病变的高发节段,腰椎椎旁神经阻滞及银质针对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引起的腹股沟疼痛有显著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