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微型骨锚联合掌长肌腱片移植治疗陈旧性锤状指畸形
目的:探讨采用微型骨锚和掌长肌腱片移植治疗陈旧性锤状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采用微型骨锚和掌长肌腱片移植治疗26例陈旧性锤状指患者,其中男18例,女8例;年龄18~52岁,平均(32.0±1.3)岁;机器绞伤8例,摔伤6例,打架扭伤6例,自发性断裂4例,刀伤2例.16例患者伸肌腱止点无肌腱附丽,10例有0.3~0.5 cm残留肌腱附丽.患者均有手指末节屈曲畸形,背伸活动障碍.术中将远侧指间关节予以克氏针固定于伸直10°~20°位,运用微型骨锚重建伸肌腱止点,取掌长肌腱片移植伸肌腱止点缺损区,4周后拆除克氏针,辅以石膏外固定下行功能锻炼.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并采用Dargan功能评定标准对手指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荻随访,时间6~14个月,平均(5.0±0.3)个月.术后发生创口浅表感染2例,皮肤压迫性溃疡2例,关节活动障碍1例,均予以对症治疗后好转;发生创伤性关节炎2例,1例治疗后好转,另1例存在长期慢性疼痛;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和肌腱断裂发生.按照Dargan功能评定标准评价手指功能,优17例,良8例,差1例.结论:采用微型骨锚结合掌长肌腱片治疗陈旧性锤状指畸形,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固定牢靠,并发症少,临床疗效肯定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不同时段超低温保存对兔肌腱力学性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时段超低温保存对兔肌腱组织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以15%DMSO(二甲基亚砜)为低温保护剂,采用两步冷冻保存步骤,对青紫兰兔肌腱进行维持温度-50℃的冷冻预处理,-196℃液氮保存18d、180d,测试前用40℃水浴复温,每组肌腱8段,与新鲜肌腱对照进行拉伸实验.结果:肌腱的破坏荷载在对照组、18d组、180d组分别为(66.0±19.49)N、(65.0±7.07)N和(54.0±11.4)N,各组肌腱的延伸率(%)依次为63.5±17.3、38.6±0.98和30.6±0.47.结论:经不同时段超低温冷冻保存的兔肌腱,拉伸实验的生物力学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
-
康复治疗在预防肌腱术后粘连中的作用
手部肌腱损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包括肌腱断裂和肌腱缺损,采取的治疗方法多是直接断端缝合和肌腱移植,但不论用何种方法,术后肌腱粘连是不可避免的,该问题成了当前制约手外科发展的障碍.随着康复技术的发展、缝合方法的改进,以及肌腱移植手段的进步,肌腱术后粘连引起的功能障碍逐渐得到改善.下面将康复理疗在预防肌腱术后粘连方面的文献作一综述.
-
手部“肌腱效应”对颈6 A-B级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分析
通过各种手段重建四肢瘫患者的上肢功能,已成为现代脊髓损伤(SCI)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四肢瘫患者的上肢功能重建方法包括非手术和手术的方法.目前,手术的方法主要是对前臂无残留功能肌肉的脊髓损伤患者,通过体内植入生物电子的手功能神经假体,来恢复拇指的侧捏和手指的掌侧抓握功能[1].另一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将有完好神经功能支配的肌腱移植到手部的手术,而应用保守疗法来重建四肢瘫患者的手部功能国内外较少报道.本文主要通过非手术的方法探讨C6 A-B级脊髓损伤患者重建手部"肌腱效应"对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2001年起,我院对25例C6A-B级脊髓损伤患者,通过配戴腕手夹板将腕手部固定至功能位并重点训练双侧腕背伸肌群及双上肢其他各残存肌群肌力.治疗后随访,效果明显,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工作自立能力获得较大的提高.
-
19例异体跟腱关节镜下重建膝后交叉韧带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应用同种异体跟腱重建膝后交叉韧带(PCL)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在关节镜下应用同种异体跟腱重建PCL 19例,术中切取标准化的柱状跟骨,确保移植物在股骨及胫骨骨道内紧密固定,术前及术后12个月时用Lysholm评分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 随访19例患者术前平均评分61分(54~69分),术后12个月时92分(76~95分),总优良率89%.结论 关节镜下应用同种异体跟腱重建PCL可有效改善膝关节稳定性.术中股骨及胫骨骨道精确定位、术后系统康复治疗是确保手术疗效的关键.
-
嵌入固定法重建前交叉韧带:肌腱-骨和肌腱结的生物力学和组织学研究
目的 探讨肌腱-骨和肌腱结两种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生物力学效果和组织学转归情况.方法 生物力学部分采用猪膝关节45个模拟交叉韧带重建,实验分为:骨-髌腱-骨(B-PT-B)界面螺钉固定法(n=11)、股骨端单纯肌腱结(n=13)和肌腱-骨(n=11)嵌压固定法;猪正常膝关节(n=8)ACL作为实验对照组.观察大载荷拔出、刚度和大位移等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组织学部分用10只山羊膝关节为实验模型,股骨隧道呈倒置瓶颈状,分别以髌腱胫骨结节骨块或趾长伸肌腱结为移植物,在股骨隧道内嵌压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4、8、12、16周取材,分别进行放射学、大体形态和组织切片检查,观察隧道宽度变化及移植物的组织学转归.结果 大载荷:肌腱结和肌腱-骨嵌压固定法>B-PT-B界面螺钉固定,前者可以满足正常生理强度需求.两组移植物术后各时间点放射检查未见隧道扩大;HE染色检查显示12周后有明显的腱-骨连接形成.结论 股骨端肌腱结和肌腱骨两种移植物采用嵌压固定法重建ACL,其大载荷强度>B-PT-B界面螺钉固定法,能满足日常生理活动需求,有利于移植物的愈合.
-
关节镜下应用深低温冷冻异体跟腱重建膝后交叉韧带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异体跟腱移植重建膝后交叉韧带(PCL)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1996年7月~2000年2月在关节镜下应用深低温冷冻异体跟腱移植重建PCL 19例,术中用环锯切取标准化的柱状跟骨栓,确保移植物在股骨及胫骨隧道内紧密嵌插固定,不需要特殊内固定物.术前及术后18个月用 Lysholm-II评分评定膝关节功能及患肢运动水平.结果随访19例,随访时间超过18个月,术前 Lysholm-II评分平均56分(42~64分),手术后18个月 Lysholm-II评分平均84分(56~94分),总优良率 88%.结论应用深低温冷冻异体跟腱重建PCL可有效改善膝关节稳定性,术中股骨及胫骨隧道准确定位、术后系统康复治疗是确保手术疗效的关键.
-
带系膜岛状屈肌腱移植重建指深屈肌腱(附8例报告)
陈旧性的指深屈肌腱损伤,特别是Ⅱ区的损伤,以往的肌腱修补,肌腱移植后,常出现肌腱的粘连,经常要二次手术松解,基本病程须6个月完成.手外科医生很久以来一直在寻找避免屈肌腱修复后粘连的途径.我们报告肌腱外科一种新的观念--使用完整的腱系膜血供的屈肌腱和由腱周组织及共同腕鞘组成的固有滑动装置,使肌腱愈合过程减少到小粘连,在手术中,重建肌腱采用环中指浅层肌腱,它的血供是由居永氏(Guyon's)管近端得尺动脉发出经腱系膜血管供应,以保证完全的肌腱血供和缝合后一个适合的间隙,以维持肌腱本身的内环境,取得满意的效果.
-
Ⅲ区肌腱延长治疗陈旧性指深屈肌腱损伤
指深屈肌腱在Ⅰ区、ⅡA、B亚区内陈旧性损伤,过去常规应用腱固定、DIP融合或自体游离肌腱移植来修复,但术后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不能恢复足够的功能活动.自2002年6月~2004年9月,我们采用Ⅲ区"Z"形延长、肌腱前移的方法治疗此类损伤,取得一定效果.现介绍如下.
-
足背复合皮瓣一期修复手背皮肤肌腱缺损(附2例报告)
手外伤伴有肌腱、皮肤缺损,常遗留手功能活动障碍。而在临床上治疗又比较困难,传统手术方法多采用分期植皮、肌腱移植,带蒂皮瓣及皮管转位术。此类手术因固定时间长需反复多次手术,术后皮肤无感觉,肌腱粘连,手术效果差,患者不易接受。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普及,我院自1995年以来应用吻合血管的足背复合皮瓣一期修复急诊手背皮肤及伸指肌腱缺损2例。经长期随访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
膨胀螺钉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生物力学研究
背景: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方法很多,且疗效较好.但目前尚无有关固定方法是否能提供坚强固定、恢复原有ACL生物力学特性的相关研究.目的:探讨股骨端膨胀界面螺钉固定腘绳肌腱移植重建ACL的生物力学.方法:取新鲜冰冻成人膝关节标本21具,采用4股腘绳肌腱移植重建ACL,股骨端分别使用膨胀界面螺钉(n=7)、可吸收界面螺钉(n=7)、金属界面螺钉(n=7)固定,测试循环载荷后位移、100N位移、400N位移、抗拉刚度、大拔出载荷、失败模式以及肌腱切割程度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循环载荷后位移:可吸收螺钉组<金属螺钉组<膨胀螺钉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大拔出载荷:膨胀螺钉组>可吸收螺钉组>金属螺钉组,膨胀螺钉组与可吸收螺钉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膨胀螺钉组与金属螺钉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肌腱切割程度:膨胀螺钉切割伤轻,可吸收螺钉次之,金属螺钉重.结论:膨胀界面螺钉的大拔出载荷、100 N位移、400 N位移以及抗拉刚度均超过普通界面螺钉,对移植肌腱损伤小,可以满足肌腱重建固定ACL的需要,并可实现单隧道ACL双束解剖重建.
-
幼儿重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一次性矫正疗效报道
目的探讨幼儿重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一次性矫正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手术行跟腱延长,胫后肌腱延长,拇长及趾长屈肌腱延长,跖筋膜切断,胫前肌腱外置术,使肌力平衡;同时手法扳正,使跟骨、距骨、舟骨及骰骨等压缩,将畸形矫正成轻度外翻状,术后管形石膏固定3个月.结果本组68例(99足),随访1~5年,平均27个月,马蹄内翻足完全矫正,效果优占72.7%,良占27.3%,无一例差.结论后侧肌腱广泛松解、延长及手法矫正,可一次性矫正幼儿重型马蹄内翻足,并具有不损伤关节正常生理结构,远期关节功能良好,无关节僵硬及关节畸形等优点.
-
口轮匝肌瓣垂直交叉法在继发唇裂人中嵴重建中的应用
在继发唇裂修复手术中,患侧人中嵴的修复对重建上唇的正常外观至关重要.已有多种手术方法报道,包括皮下旋转皮瓣或肌肉瓣、皮下耳软骨移植、肌腱移植以及下唇的Abbe瓣等[1-6],但均存在供区受损或移植物吸收而影响手术效果等缺点.我们通过劈裂口轮匝肌后垂直交叉缝合重建自然的患侧人中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第一跖背动脉蒂母短伸肌腱复合皮瓣手功能重建
手部重要功能区皮肤及肌腱缺损,分别行肌腱移植和手部皮瓣或其它部位皮瓣覆盖创面均能达到治愈目的,但术后肌腱粘连,功能恢复不佳,外观臃肿.我们自1994年6月以来,采用第一跖背动脉蒂短伸肌腱复合皮瓣(下简称复合皮瓣)移植修复手部重要功能区指深屈肌腱、皮肤缺损6例,获得较好疗效.
-
腘绳肌腱与髌腱骨重建ACL不同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材料与固定方法对髌腱骨(B-PT-B)和腘绳肌腱重建ACL抗拉强度和稳定因素的影响.方法采用猪膝关节35个,模拟交叉韧带重建,实验分为:骨-髌腱-骨两端界面螺钉固定法(n=11),股骨端单纯肌腱结(n=13)和肌腱结骨栓(n=5)嵌压固定法,胫骨端固定采用肌腱编织缝合后骨桥上打结固定法(n=7)、肌腱端编织缝线界面螺钉固定法(n=6)和不带缝线肌腱界面螺钉固定法(n=5);猪正常膝关节(n=6)ACL作为实验对照组.生物力学实验包括大载荷拔出、抗拉刚度和位移,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大载荷:腘绳肌腱结和腘绳肌腱结骨栓嵌压固定>B-PT-B界面螺钉固定,前者可以满足正常生理强度需求;胫骨固定大载荷:腘绳肌腱编织缝线骨桥打结固定>肌腱端编织缝合>无缝线肌腱界面螺钉固定; 抗拉刚度:猪正常ACL>B-PT-B界面螺钉固定>腘绳肌腱结和腘绳肌腱结骨栓固定;大位移:猪正常ACL<B-PT-B界面螺钉固定<腘绳肌腱结和腘绳肌腱结骨栓固定,后者应注意克服位移因素,防止术后松弛.肌腱编织缝合后界面螺钉固定与无编织缝线肌腱界面螺钉固定比较,只在100N位移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在其他参数上前者优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端腘绳肌腱结和骨栓肌腱结嵌压固定法大载荷强度大于B-PT-B界面螺钉固定法,胫骨端肌腱编织缝线骨桥上打结固定大载荷强度大于肌腱界面螺钉固定法.
-
关键词:
-
腂绳肌腱结与骨栓嵌入固定法关节镜下重建后交叉韧带初探
目的:探讨自体腂绳肌腱结与骨栓嵌入固定法关节镜下重建后交叉韧带(PCL)损伤的可行性.方法:自2000年1月~2002年5月对10例PCL损伤,取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腱进行重建.根据移植肌腱的直径建立隧道,股骨隧道的下1/3和胫骨隧道的直径为5-7mm,股骨隧道近2/3段为11-12mm,股骨隧道呈倒置的酒瓶状.肌腱预张力后中间打结并嵌入12mm×6mm骨栓,将肌腱从股骨隧道经后关节腔牵入胫骨隧道,分2束在胫骨隧道穿出,交叉打结缝合固定在骨桥上.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膝关节屈伸功能无受限,关节稳定性加强,抽屉试验阴性8例,Ⅰ°阳性2例.按照膝关节韧带损伤的功能评估标准,优6例,良3例,可1例.结论:自体腂绳肌腱打结骨栓嵌入挤压固定重建PCL,方法可行,疗效可靠.生物固定有利于肌腱与骨的愈合,免用高值耗材,不影响MRI检查.
-
皮质骨嵌压钉在前交叉韧带重建中的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 探讨腘绳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ACL)胫骨端皮质骨嵌压钉的生物力学.方法 新鲜冷冻膝关节标本21具(北京市解剖学会提供),采用四股腘绳肌腱移植重建ACL,胫骨端分别用自制皮质骨嵌压钉(n=7)、可吸收界面螺钉(n=7)和Intrafix(n=7)固定,测试大载荷、100N和400N位移、抗拉刚度、失败模式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以上指标在皮质骨嵌压钉组和可吸收界面螺钉组无统计学差异.皮质骨嵌压钉组的大拔出载荷及抗拉刚度
Intrafix固定组(P -
腘绳肌腱移植皮质骨挤压钉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
目的 探讨腘绳肌腱移植同种异体皮质骨挤压钉固定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12月采用Endobutton+骨挤压钉固定股骨端,门形钉或Rigidfix固定胫骨端重建前交叉韧带(ACL)l7例,男14例,女3例,平均年龄28.6(15-49)岁,术前、术后使用Rolimeter测量胫骨前移度并采用Lysholm评分系统评定膝关节功能,术后X-Ray及MRI检查.结果 术后随访6.9(3-13)个月.所有患者均无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X-Ray显示骨挤压钉术后3月后逐渐爬行替代.患者术前双侧膝关节、患侧膝关节术前与术后比较胫骨前移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患侧膝关节术后与健侧膝关节比较胫骨前移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膝关节术后1个月、3个月比较,骨前移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ysholm评分:术前(31.1±6.3)分,术后(85.2±6.9)分(P<0.001),优良率88.2%.结论 同种异体质骨挤压钉可满足ACL重建初始固定要求,组织相容性好.
-
深低温处理同种异体肌腱移植的生物力学性能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经深低温冷冻处理(-80℃)、未经处理同种异体肌腱和自体肌腱移植后的生物力学性能改变.方法:采用兔跟腱缺损修复模型,分为深低温冷冻处理同种异体肌腱移植组(深低温异体组)、未经处理同种异体肌腱移植组(未处理异体组)和自体肌腱移植组(自体组).分别在移植前及移植后第3、6周时对三组跟腱进行生物力学性能测试.结果:深低温异体组移植后第3、第6周时其生物力学性能测试的各项指标均优于未处理异体组(P<0.05),而与自体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低温冷冻处理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在生物力学方面的表现与自体肌腱移植结果基本相同,可替代自体肌腱应用于移植修复肌腱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