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侧凸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6例
侧凸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上比较少见,现将我院1992~1997年收治16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6例中男9例,女7例;年龄23~54岁.单发型14例,多发型2例.左侧凸型7例,右侧凸型9例.
-
火针点刺治疗白癜风80例
笔者自1997年以来,采用火针点刺法治疗白癜风80例,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80例中,男35例,女45例;年龄小14岁,大58岁,平均28岁;病程短3个月,长5年.其中单发型30例,多发型50例.
-
腹部及盆腔内单发型包虫囊肿超声误诊1例
患者,女,24岁,汉族,未婚.因阵发性下腹疼痛7天于2000年5月16日来诊.查体:下腹部膨隆,腹膜刺激征(+),右下腹尤著.右下腹部扪及12.0cm×10.0cm×12.0cm大小圆形肿物,质韧,活动度差.B超检查:下腹部偏右侧探及一13.0cm×7.1cm×14.6cm大小无回声,边界清,壁厚,尚平滑,回声增强.无回声内散在细小光点回声,后方增强效应明显.膀胱及子宫被明显挤向左侧,盆腔正中不能探及,双侧卵巢显示不清.此无回声与膀胱紧密相连,未见明显相通.膀胱容量大小8.4cm×5.3cm×7.7cm.子宫不能充分显示,显示部分大小约6.4cm(L)×3.8cm(AP),横径(T)测量不能.结论:右下腹及盆腔内囊性占位性病变--来源于卵巢可能.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囊肿与大网膜、侧腹盆壁、部分后腹膜、肠管、膀胱、子宫及附件广泛粘连,囊肿张力较高,穿刺抽出清亮透明液体约1200ml,经钝性分离,完整剥离囊壁,切除囊肿.术后剖视其有透明粉皮样内囊,后病理示:包虫囊肿.
-
巨淋巴结增生症的研究进展
巨淋巴结增生症(Castleman's Disease,CD)又称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是一种罕见的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于1956年由Castleman等首次报道[1],主要临床分型为单中心型和多中心型.单中心型常局限于单个淋巴结发病,多中心型的典型表现为全身多发淋巴结增大.组织学分为透明血管型、浆细胞型、混合型.透明血管型CD约占单中心型CD病人的90%[2].而大多数多中心型CD的病人是浆细胞型,混合型则两者皆有.该病多发于胸腔内,特别是纵隔区域,以单发型为主,多发型少见.该病虽然研究在不断深入,但是人们对其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治疗、预后等仍缺乏深入了解,诊断和治疗受到局限.
-
下肢单发型浅表脂肪瘤样痣一例
41岁男性患者,右大腿结节逐渐增大14年.皮肤科情况:右大腿中部后外侧可见一处蚕豆大小淡褐色半球形结节,境界清楚,质地中等.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真皮胶原纤维束间可见成群异位成熟的脂肪细胞分布,真皮浅层及血管周围可见单一核细胞浸润.诊断:单发型浅表脂肪瘤样痣.
-
单发型浅表脂肪瘤样痣1例
临床资料患者,男,37岁.右前臂包块3个月.3个月前发现右前臂一花生米大小包块,3个月内无明显增大,无痒痛等自觉症状,于2008年10月7日来我科就诊.患者既往体健.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
浅表性脂肪瘤样痣一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37岁,右大腿单发结节性皮损7年.无自觉症状.患者7年前大腿内侧一黄豆大丘疹,不痛不痒,皮色,曾诊断为"软纤维瘤",未予以治疗.
-
第80例双肺弥漫性钙化症-右下肺单发型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病历摘要患者女,42岁.因"发现肺多发结节20年,咳嗽咳痰3个月"入院.20年前体检,胸部X线片发现"双肺弥漫性结节状密度增高影",诊断为"特发性肺骨化病".2年前,复查胸片示"右肺下叶背段出现一肿块(图1),余肺同前".后曾多次复查胸片,右下肺块影增大增浓(图2,3),但因无自觉不适未被重视.3个月前,出现咳嗽咳痰,痰色白黏稠量少,伴头胀痛,双腕、膝、踝关节对称性肿痛.
-
单发型浅表脂肪瘤样痣2例
浅表脂肪瘤样痣(nevus lipomatosus cutaneous supedicialis,NLCS)是一种罕见的皮肤脂肪组织错构瘤.临床上可分为多发型和单发型,其中以单发型较少见,现将我科诊治的2例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例1.男,30岁.左腰部一肤色赘生物16年,近2年逐渐增大,无自觉症状,于2012年11月17日至我院就诊.患者14岁时左腰部无明显诱因出现一绿豆大赘生物,无明显痒痛,至当地医院就诊,考虑"软纤维瘤",未予处理.近2年来皮疹逐渐增大.皮肤科检查:左腰部一1.3 cm×0.8 cm×1.0 cm肤色赘生物,呈息肉状,表面有脑回,基底有蒂(图1A),质软.临床诊断:皮赘(软纤维瘤).
-
单发型浅表脂肪瘤样痣1例
患者男,44 岁.因右腰背部丘疹逐渐增大1 年余于2012 年6 月12 日就诊.患者于1 年前无明显诱因右腰背部出现一米粒大丘疹,为肤色,无明显自觉症状,未予任何治疗.皮损逐渐增大,因衣物常摩擦成淡红色.既往体健,家庭成员中无类似疾病及其他遗传性疾病史.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右腰背部见一1.0 cm × 0.5 cm 淡红色结节(图1A),质软,底部较顶部小,并与基底连接呈蒂状,无渗出、破溃、瘘道,无血管杂音.基底部皮肤为淡红色,无自觉症状.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尿、粪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正常.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表皮细胞间水肿,真皮浅层胶原束间见呈小叶状分布的成熟脂肪细胞,小叶内血管扩张,伴淋巴细胞、少许中性粒细胞浸润,间质水肿(图1B、C).结合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单发型浅表脂肪瘤样痣.
-
看图诊断解答
1.本例患者13岁左右发病,皮损主要发生在单侧臀部,为多发结节性皮损,无明显自觉症状,诊断为浅表性脂肪瘤样痣.该病是一种少见的发生在真皮的成熟的脂肪组织性疾病,很少在出生时发现,一般多在30岁之前发病.临床上分为多发经典型和单发型,前者多见,该患者是典型的多发经典型病例.
-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米诺地尔酊及氟替卡松乳膏治疗斑秃疗效观察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共108例斑秃患者,其中男58例,女50例;年龄12~ 55岁,平均32岁.病程1周~5年.皮损情况:单发型斑秃(皮损面积3 cm2左右)68例,多发型34例,弥漫型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斑秃诊断标准,并排除其他有明确病因引起的脱发者,孕妇、哺乳期妇女及米诺地尔酊及丙酸氟替卡松过敏者.
-
连发型套扎器自行上圈重复使用的临床观察
美国Willson-cook公司连发型结扎器系一次性使用产品,要想重复使用必须解决往结扎器负荷结扎圈这个关键问题.根据连发型结扎器的直径,设计了聚四氟乙烯锥形上圈器.该上圈器有两个作用,一是使上圈容易操作;二是保持牵引线在上圈过程中不受磨损以利尽可能反复多次应用.但经初步试验发现,原单发型结扎器使用的结扎圈直径太小,张力强度差.我们研制了连发型套扎器能重复使用的锥形上圈器,并由天津医科大学医用硅胶厂协助制作了相应直径的硅胶圈.经过体外反复使用基本满意后开始了临床应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