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自拟平眩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0例
笔者以自拟平眩汤为主加减对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0例中男19例,女31例;年龄32~65岁。病程2~45d。全部病例均作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提示脑血管有不同程度的充盈度偏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之象,其中单侧39例,双侧11例。X线摄片检查,见颈椎椎体及钩突关节均有增生表现。临床表现眩晕50例,伴有耳鸣11例,恶心27例,视力模糊12例,且眩晕加重均与颈部活动有关。 2 治疗方法 基本方药:明天麻15g,嫩钩藤12g,白蒺藜10g,紫丹参30g,京赤芍12g,杭白芍12g,云茯苓12g,广陈皮10g,枳实6g,胆南星12g,炒白术12g,香白芷6g。加减法:恶心呕吐加姜半夏10g,小川连5g;失眠加夜交藤30g;耳鸣加磁石30g,石菖蒲10g;视力模糊加杭菊花12g,石决明15g;项强加葛根30g。水煎,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温服。
-
牵引加压手法整复综合治疗颈椎病300例
1 一般资科300例患者均经颈椎CT及颈椎X线拍片确诊,为颈椎间盘突出或颈椎椎体前后缘增生及钩椎关节增生、韧带钙化等所致的椎动脉型及神经根型颈椎病.其中男性166例,女性134例;年龄大者72岁,小者25岁;病程长者7年,短者5天:颈椎间盘突出合并颈椎椎体增生者105例,纯间盘突出者120例,纯颈椎增生者75例;神经根型143例,椎动脉型76例,混合型81例.
-
手法复位加颈部运动治疗颈椎椎体失稳的疗效观察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共25例,男性7例,女性18例;年龄22-56岁,病程2个月-8年.临床一般表现为:某颈椎棘突两侧及关节周围疼痛、头痛、头晕、胸闷、心慌、呕吐、出冷汗、肢体发凉、四肢酸软无力,时有放射性或闪电式麻痛向四肢传导,个别有吞咽异物感、入睡困难、心情烦躁.X线动力性侧位片,可见某椎体的下面在下一椎体的上面,向前或向后滑移[1]或侧位片某椎体下面在下一椎体上面向前或向后半脱位,椎间隙狭窄,生理曲度改变等.
-
颈椎椎体失稳与椎动脉狭窄的相关研究
颈椎椎体失稳在临床上较常见,就其与椎动脉狭窄之间的关系,专业书籍和杂志报道不多.现将我院1998年1月至2002年3月间,经颈椎多位片检查诊断为颈椎椎体失稳,且同时行颈椎MRI、TCD检查的321例患者进行对照分析,从而得出颈椎椎体失稳是引起椎动脉狭窄的主要因素.
-
颈椎椎体多发含气囊肿1例
患者男,22岁.颈部及右肩部酸痛、右手麻木约1年.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颈椎X线正侧位、斜位片:C5椎体见小类圆形略低密度影,边缘模糊,椎体上缘骨质增生硬化,各椎间隙增宽.CT轴位及矢状位重建图像显示C4及C5椎体内分别见1个类圆形低密度透亮区,CT值为-850 HU,直径分别为0.2 cm及0.6 cm,边缘清晰锐利,骨皮质未见破坏,邻近椎间隙内见少量气体,周围软组织未见异常(图1).MR轴位、矢状位T1WI、T2WI显示C5椎体小圆形低信号病灶,边缘清晰.
-
泛发性骨皮质增厚症一例
患者女,33岁。颈肩部不适2个月就诊。体检无异常。既往身体健康,无疫区工作史。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正常,血钙21 mmol/L,血磷0.9 mmol/L, AKP 656 U/L,血清碱性磷酸酶轻度升高。医学影像检查:颅盖骨、颅底骨、下颌骨(图1,2)、颈椎椎体及棘突、长管骨及短管骨皮质明显增厚,骨小梁结构密集,在皮质增厚的背景下显示模糊,管状骨骨髓腔狭窄(图3,4);各关节间隙无明显狭窄;颈椎椎间孔未见明显变小变形(图5~7)。初步诊断为考虑泛发性骨皮质增厚症。
-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寻找一种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颈部疾患新的理想方法.方法:采用椎体次全切除加植骨术.自1991年6月~2002年12月治疗颈部疾患32例.结果:32例均得到随访,平均改善率87.5%,无手术并发症及脊髓损伤症状加重,植骨块均已骨性愈合.结论:本方法具有暴露充分,扩大减压,减压较为彻底,手术操作简便、出血少等优点.对颈部疾患的手术病人是一种可供选择的理想方法.
-
经椎旁肌入路复位联合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
下颈椎骨折脱位伴有后方小关节突绞锁时,治疗相对困难.2009年3月~2011年3月我院共收治7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小关节突绞锁患者,均一期行后路经椎旁肌入路复位绞锁关节突联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近期临床效果良好,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病例纳入标准: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后方小关节突绞锁,术前MRI发现和(或)手术中证实合并有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排除标准:(1)牵引制动过程中绞锁关节突自动复位;(2)颈椎多节段损伤合并颈椎管狭窄;(3)颈椎椎体爆裂骨折或椎板骨折致脊髓受压严重,需行后路椎板减压;(4)病程>4周陈旧颈椎骨折脱位.
-
枢椎大骨块泪滴样骨折的前路螺钉内固定治疗
Kahn和Schneider在1956年早对颈椎椎体泪滴样骨折进行了描述[1].枢椎泪滴样骨折是指枢椎椎体前下缘的骨折,这种骨折并不多见.仅占颈椎骨折的一小部分,约1%~3%[2,3],通常认为由颈椎过伸性损伤引起,以枢椎椎体前下缘不同大小的撕脱性骨折块为特点[3],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骨折的稳定性及是否采取手术治疗以及手术方式的选择,仍然存在争议.自2003年8月至2009年7月我院共收治枢椎泪滴样骨折患者3例,总结报告如下.
-
颈部复合外伤一例
患者男,34岁,因"颈部外伤5 h"于2004年10月1日17时入院.患者于5 h前不慎被卷扬机高速旋转的皮带轮卷中颈部,出现颈部皮肤严重撕脱挫裂伤,气管、食管及颈前带状肌暴露.在当地医院行简单止血及气管断端气管插管后送我院急诊科.入院查体:意识清楚,颈正中气管漏口气管插管,呼吸平稳,颈前部严重挫伤,皮肤缺损面积约3 cm×5 cm,右侧颈内静脉断裂并自行扭转成球状,右侧迷走神经高位断裂,左侧喉返神经断裂,甲状软骨及环状软骨多处骨折、碎裂,喉腔暴露.双侧颈总动脉及左侧颈内静脉暴露,部分带状肌及部分胸锁乳突肌断裂或严重挫伤,气管在第5、6气管环之间完全断开,气管插管于气管断端的近心端,平第5气管环处食管壁1点钟位置到12点钟位置断裂,仅可见约不足1 cm的食管黏膜仍有连接;后背部有两处皮肤挫伤,各长约15 cm,宽约2 cm,深达肌层.CT检查示:寰枢椎对应关系正常未见明显脱位,颈椎椎体及附件未见骨折现象(图1~4).诊断:颈部复合外伤.
-
第5颈椎椎体脂肪瘤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女,44岁.因四肢麻木无力2个月就诊.专科查体:颈部软组织无肿胀,皮肤色泽、温度正常,C4-6椎体轻压痛,无叩击痛.双上臂感觉过敏,双前臂感觉减低.双侧肱二、三头肌及双膝腱反射均亢进.颈部X线摄片:颈部椎体未见异常.CT检查:G椎体均匀高密度影,边界清晰.
-
常见脊柱病的整脊疗法讲座第十一讲颈椎病和落枕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颈椎退行性疾病,是指颈椎及其间的关节、关节囊、韧带、椎间盘的退变、损伤、错位、畸形、失稳等所致邻近组织,如脊髓、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脊周软组织等,受刺激或压迫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一、病因病理
颈椎病的病因病理非常复杂,如长期姿势不良、颈椎退行性变,急慢性损伤、炎症,畸形、劳损、七情、外感风寒暑湿燥火等均可引起,以前3种致病因素造成颈椎及椎周组织结构异常变化为主,从而产生一系列继发性病理改变。继发性病理改变主要有颈椎间盘退变、椎体骨质增生、椎神经根受刺激或压迫、脊髓受压、椎动脉受压、交感神经受刺激、食管受压等。总之,由于颈椎椎体小,灵活性大,活动频率高,负重较大,加之不断承受各种负荷、劳损甚至外伤,极易发生退行性变化而继发一系列病理变化,引起复杂的临床表现。 -
针刺治疗颈椎病135例体会
颈椎病多由于挫伤、劳损或受风寒湿邪侵袭致颈椎椎体增生或椎间盘、关节、韧带的退行性改变造成颈椎的内外平衡失调,压迫神经根、椎动脉而引起颈、肩、头及上肢痛的临床症状.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
1例第5颈椎椎体肿瘤手术巡回护士配合体会
椎体肿瘤在临床中比较常见,但我院收治的1例第5颈椎椎体转移性乳头状腺癌病例实属不多.由于手术风险大,难度较高,经相关科室病例分析讨论后,制定手术方案.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现将手术配合的护理过程总结如下.
-
第2、3颈椎骨性融合一例
在21副尸骨材料中发现一例第2、3颈椎椎体,椎弓骨性融合.此尸骨购自东北地区,死者生前状况不明.
-
年轻人警惕“上交叉综合征”
颈椎病是现代社会的流行病.我们所熟悉的亲人、朋友、同事中十有八九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颈椎病,症状明显的可表现为经常落枕、上肢麻木、头痛头晕等不适;症状轻微的仅表现为颈肩部僵硬、酸胀不适,颈肩活动时有声响.既往的观点认为颈椎病是一种跟年龄相关的骨性退行性病变,X线显示颈椎椎体存在生理曲度变直、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韧带钙化等情况.其实不然,现在的颈椎患者以年轻人居多,而且他们的X线表现完全符合中老年人颈椎的病理特征.
-
拯救颈椎计划
对于脖子,大部分人只是觉得它让人看上去美观、优雅,很少与健康挂钩.事实上,脖子的"疆域"包括从后脑勺到肩膀上方的锁骨.脖子连接着我们的大脑和身体,包含颈椎、气管、食管和密集的神经、血管等.对我们的健康而言,脖子意义重大.1.脖子是脑袋的支架脖子向上支撑头颅,向下连接后背腰腹.主要功能有三个方面:一是支架作用.其中,第一颈椎与头颅的枕骨相连接,与下面几节一起支撑着头部和后背.二是保护脊髓神经、血管.颈椎椎体相互连接,之间构成神经、椎动脉血管和脊髓的通道.三是运动杠杆作用.颈椎上面两节,是颈部活动的枢纽,帮助颈部屈伸和旋转,完成点头、仰头、左右转头的动作.
-
办公室文职员工颈椎病的影响因素调查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一种骨骼及其附属组织(包括椎间盘、韧带、肌肉等)退行性病理改变[1].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2],好发于45~50岁年龄人群[3].办公室文职人员由于长时间伏案工作、持续使用电脑、头颈固定在前屈位置,得不到及时休息调整,使颈椎椎体序列发生改变,出现脖子发僵、发硬、肩背部沉重,甚至头痛、头晕和视力减退等颈椎病症状,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为了解办公室文职员工颈椎病相关危险因素,对80例患颈椎病的办公室文职员工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
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观察
我院自1998年6月起应用丁咯地尔(商品名麦道可兰)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32例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42~70岁,平均58岁。均有眩晕,视物旋转或自身倾倒感、恶心、呕吐,部分病例伴有耳鸣、眼震、复视、肢体麻木等。Romberg征阳性,卧位转换体位或坐位将头颈过度转动或前后伸屈试验引起不同程度眩晕。有高血压病史12例,高脂血症15例。头颅彩色多普勒(TCD)均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5例颈椎摄片示颈椎椎体肥大、骨质增生或弯曲度改变,头颅CT或MRI均正常。2 治疗方法 盐酸丁咯地尔150~200mg加于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7天为1疗程。均单一使用丁咯地尔治疗。绝大多数无不良反应,仅1例因滴速较快出现头晕、心悸,减慢滴速后上述症状消失。3 治疗结果3.1 疗效标准 显效:用药后第3天旋转性眩晕消失,但有晃动感,第7天症状完全消失。有效:第3天仅有轻微旋转感头晕,第7天走路欠稳妥。无效:第3天眩晕无减轻,第7天不能起床走路。
-
Shy-Drager综合征的诊断特点
Shy-drager综合征(简称SDS)是一种少见的进行性多系统变性疾病,其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临床上可表现为泌尿系统功能障碍,直立性低血压,还可有小脑性共济失调,帕金森综合症,及锥体束征等躯体神经症状,易被误诊为前列腺增生,直立性低血压晕厥,颈椎椎体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