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全国各省法定传染病疫情动态摘抄(200208期)
痢疾陕西:商州区杨峪河镇杨树林村、北城村发生一起由于牲畜粪便管理不善、苍蝇滋生及群众不良卫生习惯引起的细胞性痢疾暴发流行.此次流行从2002年7月15日至8月1日,持续18天,涉及两个村共37户.累计发病56例,罹患率3.30%,无死亡病例.小年龄1.6岁,大75岁,各年龄组均有发病,无明显的高发年龄组段,通过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
细支气管肺泡癌误诊为肺炎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5岁,近1周来咳嗽咳白色泡沫痰,胸闷活动后加重,入院查体左下肺呼吸音低,CT示左肺下叶片状高密度影,考虑大时性肺炎,经抗感染治疗10天复查CT无好转,连续四次查痰涂片未查到癌细胞及抗酸杆菌.继续抗感染治疗1周复查CT仍无好转,行纤支镜检查见左肺下叶开口处狭窄,刷检涂片为非小细胞肺癌.遂转胸外科行左肺下叶切除并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术中见左肺下叶呈浅粉色胶冻样改变,质地软脆.术后病理为粘液细胞性细支气管肺泡癌.现随访6个月无复发及远处转移.
-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研究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类克隆性病变综合征.法、美、英协作组(FAB)1982年将MDS分类为难治性贫血(RA)、环形铁粒幼细胞性难治性贫血(RARS)、难治性贫血伴有原始细胞增多(RAEB)、转变中的RAEB(RAEB-t)、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CMML).WHO 2000年MDS新分类为红系RA、多系RA,红系RARS、多系RARS,RAEBⅠ、RAEBⅡ,5q-综合征.MDS又可分为原发性MDS和继发性MDS,继发性MDS有化疗、放疗、细胞毒(BMT)或接触毒物史,染色体改变多为多个染色体改变;原发性MDS多为单个染色体改变.MDS染色体改变以缺失多见,由于病因、病机的异质性,治疗方法也不同,疗效均不满意.
-
马立克氏病病毒meq基因细胞转化机制的新研究进展
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是禽类马立克氏病(MD)的病原体.MDV有三个血清型,其中MDV-1强毒株不仅可以导致宿主淋巴细胞溶细胞性病变,使淋巴组织萎缩,而且还有转化淋巴细胞能力,诱发淋巴瘤[1].meq是MDV-1的主要致瘤基因,近来研究发现,MEQ不仅具有转录活化作用,它还能与C-末端结合蛋白家族(Ct-BPs)转录辅助抑制因子结合成转录抑制复合物,抑制目的基因转录.
-
Askin瘤的影像学与临床分析(附1例报道)
Askin瘤是一种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胸肺部神经内分泌源性高度恶性小圆细胞性肿瘤,有别于尤文氏瘤、神经母细胞瘤、神经上皮瘤、胚胎型横纹肌肉瘤、淋巴瘤等小细胞肉瘤,是一种起源未定的独立疾病,在临床上比较少见.本院2002年收治1例较为典型,结合文献复习[1~4]报道如下.
-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1例
患者女性,19岁.以月经不规律2年、闭经6个月入院.查体:体毛稀少.内分泌功能检查示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低,泌乳素高,生长激素正常.CT示鞍区占位性病变(图1).临床诊断:垂体肿瘤.行手术切除.
-
淋巴细胞性乳腺炎合并浸润性导管癌1例
患者女性,56岁,无意间发现左侧乳房无痛性肿物20天.无不适症状,无糖尿病史. 病理检查巨检:灰白色肿物2cm×2cm×1.5cm,不规则,无包膜,边缘有纤细灰白色纤维条索伸入脂肪组织内,局部有收缩状改变,质稍脆.镜检:肿物内乳腺小叶有致密淋巴细胞浸润,小叶萎缩(图1),伴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崩解以及异型增生为淋巴上皮病变,纤维组织增生明显,其内局部区域可见小管样、小条索样癌组织浸润(图2),癌细胞体积小,为多角形和立方形,胞浆少,核大,深染.
-
阑尾T细胞性恶性淋巴瘤1例
患者男性,42岁.右上腹疼痛1月余,临床诊断结石性胆囊炎.CT示:肝下缘有一6cm×4cm×2cm大肿块.手术切除胆囊及完整肿块.
-
乳腺硬化性淋巴细胞性小叶炎1例
患者女性,50岁.右乳肿块4~5年,无明显不适.临床与手术所见:右乳内上限约3.0cm×3.0cm × 3.8cm肿块,质硬,境界不清,与皮肤稍有粘连.临床诊断:右乳肿块查因,乳癌?行右乳腺内上项限切除术,冷冻报告:(右乳腺)考虑为炎症性病变,需石蜡排除恶性淋巴瘤.故仅行肿块摘除术.
-
垂体弓形虫病合并催乳素细胞性腺瘤2例
1 临床资料例1女性,19岁.垂体腺瘤术后3年半,间歇性头痛半年,左眼视力下降,无月经初潮.追溯病史,有与狗密切接触史.CT增强扫描示鞍区内左侧有类圆形肿块影,呈均匀性强化,所扫层面脑内、脑室系统未见异常.
-
子宫平滑肌肿瘤的病理诊断
学习近年来有关子宫平滑肌肿瘤的文献,结合工作实践中对子宫平滑肌肿瘤病理诊断的体会,认为良恶性区别的主要依据为肿瘤有无凝固性坏死、核分裂数是否>10个/10HPF、瘤细胞的异型性程度、瘤细胞有无浸润、瘤细胞密度、瘤体大小等参考因素.着重讨论了一些恶性潜能未定的或交界性子宫平滑肌肿瘤(富于细胞性的LM、奇异性LM、上皮样LM、核分裂活跃的LM)和某些特殊类型LM的诊断要点,对此类LM应归属于哪一类LM,目前观点还不太一致.
-
重视透明细胞型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以透明细胞为主要成分的肿瘤和肿瘤样病变是日常病理诊断中经常遇到的现象.透明细胞是肿瘤成分还是非肿瘤成分、是良性肿瘤还是恶性肿瘤、是原发性肿瘤还是转移性肿瘤等问题,是每位病理医师应时刻思考的问题.本期刊出了5篇透明细胞性肿瘤,以引起大家的关注.
-
对"原发多种碰撞癌1例"一文的一点看法
诊断病理学杂志编辑部:近读贵刊所载陆药丹、丁彦青两位老师的"原发多种碰撞癌1例"(2001,8:9)一文,觉得文题中"碰撞"一词用法不妥,致使文题不符.据许慧中对恶性碰撞瘤的含义:"同一器官或脏器发生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位置靠近,互相浸润,且相互无移行过度现象可见"(胃恶性碰撞瘤-恶性B细胞性淋巴瘤与乳头状腺癌并存1例.诊断病理学杂志,1997,4:117),这与纪小龙、刘爱军两位老师在"癌肉瘤"的病理诊断一文中,对"碰撞"一词的定义基本相同(诊断病理学杂志,1995,2:47).陆药丹、丁彦青文中三种癌发生于不同时间、不同系统、不同器官、互不靠近、也无浸润,应属异时性、不同系统(器官)的多原发性癌(黄萍.21例女性女性生殖器官相关的多原发性癌分析.实用癌症杂志,1995,10:203-204).以上所言,谬误难免,敬请编辑部并陆、丁二位老师斧正.
-
淋巴细胞性乳腺炎七例
7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6.8岁.其中3例有Ⅰ型糖尿病病史,糖尿病病史平均7.5年,典型的1例36岁,家族中其父为Ⅰ型糖尿病患者.该患者在18年前出现口干、多饮、多尿、多食及体重减轻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给普通胰岛素于三餐前注射,症状完全缓解.后多次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低血糖昏迷,即时血糖高达31.2 mmol/L,尿糖+++,尿酮+++.于16年前发现左乳房包块,如拇指尖大小,无疼痛及压痛,未予特殊处理.半年前,包块明显增大,如鸡蛋大小,质硬,无压痛、表面不规则,乳房皮肤无红肿、溃烂等改变.临床诊断为乳腺癌,欲行手术治疗.但术前空腹血糖15.6 mmol/L,经普通胰岛素皮下或静脉滴注,空腹血糖降至6.5 mmol/L后才进行手术.1例虽无糖尿病症状,但空腹血糖显著高于正常值.1例无糖尿病病史,2例病史不详.
-
睾丸间变性大细胞T细胞性淋巴瘤一例
患者男,42岁.右侧睾丸肿大6个月伴坠胀痛2个月,于2001年11月12日入院行睾丸切除术.术前检查:全身浅表淋巴结及肝脾均未触及,X线胸片及腹部B超检查均无异常,右侧睾丸9.0 cm×5.5 cm×4.5 cm大小,透光试验(-),血象正常.
-
Warthin瘤样甲状腺乳头状癌一例
患者男,46岁。体检发现双侧甲状腺结节于2014年7月入院。彩超示双侧甲状腺体积增大,包膜光整,实质回声增粗、减低,分布不均,呈网络状,在右侧上极可见一个低回声结节,大小约0.45 cm ×0.37 cm,边界不清;左实质内见两个结节,较大者约2.2 cm ×1.4 cm,呈囊实性,较小结节大小约0.9 cm ×0.6 cm,呈低回声。考虑双侧桥本甲状腺炎,右侧上极结节考虑甲状腺癌,左侧腺瘤样结节可能。实验室检查示血甲状腺球蛋白抗体13.11 IU/mL (正常<4.11 IU/mL),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1000 IU/mL (正常<5.61 IU/mL),高敏促甲状腺素5.71 mIU/L,其他总甲状腺素、游离甲状腺素等均正常。临床考虑桥本甲状腺炎,乳头状癌待排。术中见双侧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右侧甲状腺上极可及一大小约0.3 cm ×0.3 cm质硬结节,边界不清,左侧甲状腺可及一大小约3 cm ×2 cm结节,质尚软,边界清,颈前区未及明显肿大淋巴结。予以行左侧甲状腺全切除术和右侧次全切除,冷冻切片示右侧微小乳头状癌,伴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左侧为结节性甲状腺肿伴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常规病理检查,右侧甲状腺如上述,切面可见直径0.3 cm的灰白质硬区;左侧甲状腺质地软,红褐色肉样,无明显质硬区。镜下见甲状腺滤泡间散在分布淋巴滤泡,右侧甲状腺可见典型的乳头状癌特征和纤维化,左侧甲状腺内一个结节似淋巴结,周围见纤维组织围绕,结节内有较宽阔的人工裂隙,形成宽大的乳头状结构,乳头间质为淋巴组织,并形成淋巴滤泡(图1)。乳头表面覆盖单层或复层上皮,局灶呈靴钉样突起、细胞异型性大,细胞质丰富嗜酸性,部分细胞扁平,似血管内皮或间皮,无甲状腺滤泡或胶质形成(图2)。部分上皮在淋巴组织内呈腺样,似淋巴结内转移性腺癌(图3)。免疫组织化学示上皮细胞表达甲状腺转录因子(TTF)-1(图4)和CK19,弱表达甲状腺球蛋白(TG),提示为甲状腺上皮来源。 Ki-67阳性指数约10%。
-
胸骨后甲状腺肿内的T细胞性淋巴瘤一例
患者男,78岁.结肠癌术后半年,发现颈部肿块伴呼吸困难2个月,于2007年1月入院.体检:左颈前区肿块直径约4.5 cm,随吞咽上下活动.B超示:甲状腺左叶混合性团块.
-
脾原发性低恶性滤泡性小核裂细胞性淋巴瘤一例
患者男,60岁。上腹部包块逐渐增大10年余,于1999年4月19日入院。体检: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无皮下出血点,表浅淋巴结不肿大。腹部膨隆,以左上腹为主,腹壁静脉不曲张。脾脏肿大,下缘位于髂嵴水平,向右侧越过中线4 cm。肝肋下未触及。无移动性浊音。否认血吸虫病及肝病史。B超检查:肝脏形态大小正常,肝实质切面回声均匀,门脉内径1.5 cm。脾脏内缘超过腹中线,下缘脐下4.5 cm,内部回声均匀。胆、胰、肾形态大小正常,边缘轮廓清晰,切面回声均匀。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45 g/L,红细胞4.9×1012/L,白细胞9.0×109/L,中性粒细胞70%,淋巴细胞30%,血小板72×109/L。临床诊断为巨脾症,1999年5月4日行脾切除术。术中探查肝脏大小颜色正常,质软,无结节。脾大,脾门及腹腔淋巴结不肿大。术后2周出院,失随访。
-
补体片段C4d与肾移植抗体介导排异反应的病理诊断
同种异体肾移植排异无非是以T细胞介导的细胞性排异和以抗体介导的体液性排异两种形式.在组织学上虽然对肾移植急性细胞性排异已有较好的认识,但对抗体介导的体液排异由于病变不典型,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共识[1].近10年来,补体片段C4d在移植肾毛细血管上沉积与抗体介导排异的相关性研究备受瞩目[2-4],2007年发表的Banff分类也将C4d免疫阳性染色作为诊断急、慢性抗体介导排异的标准之一[5].我们就移植肾抗体介导排异、补体片段C4d及C4d在排异诊断中的意义做一综述如下.
-
富于细胞性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学观察
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收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1990-2004年4月间的常规病例4例和会诊病例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肿瘤的大体形态和随访结果来自于病理申请单或病历记录.另选取10例胃肠道型神经鞘瘤作对照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