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手法复位下肢牵引为主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笔者采用手法复位,下肢牵引为主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82例,获较佳疗效,总结如下.
-
简易女式接尿器的制作与使用
卧床女患者受病情和身体条件的限制,在床上小便常遇到很多难题:如便盆不易安放,容易污染被褥;放置便盆使患者姿势不适,不易排便;取放便盆有擦破皮肤的危险;腰椎、骨盆骨折患者无法抬起臀部,解小便是其一大难题;下肢牵引等患者使用便盆易加重骨折处的疼痛,女式尿器因其质硬壶口与会阴部难以紧密吻合,而不易被患者接受.我们根据临床需要,结合实际利用2.25 L饮料瓶制作的适合女性生理解剖特点的简易接尿器,临床使用达68例,效果良好,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欢迎.
-
浴巾在下肢骨折皮肤牵引中的应用
在临床工作中,下肢骨折患者行皮肤牵引时,虽然下肢牵引带号码有大小,但是临床上有一部分老年患者比较瘦,即小号的牵引带也大.牵引带内侧附有海绵垫,但每块海绵垫体积小且海绵垫间有空隙,而且牵引时牵引力往脚跟部,患者为仰卧位,脚跟部容易导致压疮.现我科利用柔软质地好的浴巾(浴巾的长度要大于牵引带)平整包裹下肢,并在脚跟部浴巾末端将其反折,使脚跟部垫高悬空,再用牵引带粘好,可有效避免因牵引带型号过大,影响牵引效果和预防牵引带下面皮肤(特别是脚跟部)压疮,取得良好的效果.
-
镜子配合手电筒在骨科下肢牵引患者皮肤观察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镜子配合手电筒在骨科下肢牵引患者皮肤观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创伤骨科病区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下肢骨折患者行骨牵引术治疗的60例患者,按抽签法分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观察牵引肢体的皮肤,观察组使用镜子配合手电筒的方法观察牵引肢体的皮肤.在保障有效牵引的前提下,评定两组患者在临床护理观察皮肤时引起的疼痛程度和护理交接班时间两方面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检查牵引肢体的皮肤时引起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人员交接班时间(11.517±1.667)s,对照组护理人员交接班时间(50.688±4.016)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镜子配合手电筒在骨科下肢牵引患者进行皮肤观察时,不仅能保持有效的牵引,而且减轻了患者的疼痛,缩短了护理人员交接班的时间,能更全面的、直观的观察牵引肢体的皮肤,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此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循证护理应用于骨盆骨折患者的护理
骨盆骨折多由较强大的暴力所致,常伴有严重合并症.治疗上往往先处理危及生命的并发症.骨盆骨折本身处理方法有:卧床休息、双下肢牵引、手法复位及开放复位.护理重点是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合并症并作相应处理.我们将循证护理应用于36例骨盆骨折患者的护理实践中,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蛙式架外固定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附68例报告)
本文旨在观察蛙式架外固定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1 治疗方法根据患儿脱位程度、脱位方向和年龄,68例中9例行内收肌切断术,62例下肢牵引4~18d,待股骨头至正常髋臼水平,手法闭合复位,依据髋臼指数大小穿戴不同的蛙式架.
-
下肢牵引患者病员裤的设计与应用
骨牵引既有复位又有固定作用,在骨科应用广泛,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对不宜手术的患者,也可以通过牵引达到治疗的目的。然而普通病员在牵引时穿着不便,不易观察患肢情况,易暴露隐私,冬季又易冻伤。鉴此,笔者设计下肢牵引患者病员裤,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
巧用一次性引流袋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常常会碰到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压疮,尤其是骨伤科的病人.如颈椎损伤需行颅骨牵引的病人后枕部、高位截瘫的病人双外踝部位、行下肢牵引病人的足跟等部位,这些部位不宜或不便翻动易发生压疮.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在临床上巧用一次性引流袋(内盛适量的水),并将其置于上述部位,通过临床观察可避免压疮的发生.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
牵引加中药为主治疗老年髋部骨折80例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老年髋部骨折发病率明显增加,由于老年骨折都伴随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因特殊的结构变化要求,如尺寸缩短要求和体质特点,故加大对其研究有重大意义.
-
集束化管理在下肢牵引病人预防压力性损伤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对下肢牵引病人预防压力性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6年12月骨科中心行下肢牵引病人4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管理,取2017年1月-2017年3月骨科中心下肢牵引病人40例为实验组,实施集束化管理措施,主要通过评估和预防措施落实,对下肢牵引病人进行压力性损伤的集束化管理,使用《下肢牵引病人预防压力性损伤质量查检表》对集束化管理措施的落实进行查检,比较实施前后下肢牵引病人预防压力性损伤管理措施的落实率和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结果]实施集束化管理措施后,下肢牵引病人预防压力性损伤管理措施的落实率由60%上升至95%,下载牵引病人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由10%下降至0%.[结论]实施集束化管理措施能明显提高预防压力性损伤措施的落实率,能明显降低下肢牵引病人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集束化管理为下肢牵引病人预防压力性损伤提供有效保障,提升专科护理管理水平.
-
下肢牵引并发腓总神经损伤病人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总结下肢牵引并发腓总神经损伤病人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下肢牵引并发腓总神经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加强治疗及心理护理、患肢护理、保守治疗护理、术后护理等.[结果]1例合并足背伸且有外翻无力的症状病人在4 周后基本恢复,2例足背外侧及小腿外侧皮肤感觉异常的病人2周~3周后基本恢复,1例足下垂病人在5周内基本恢复.[结论]加强下肢牵引并发腓总神经损伤病人的观察与护理,可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
改良外固定架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护理
骨盆骨折是骨科的常见骨折之一,可分稳定型与不稳定型两种类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症状重,常合并其他脏器损伤.传统方法采用下肢牵引、骨盆带外固定等治疗,复位多不理想.外固定架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手术损伤少,能较好地控制骨折移位,减少出血,有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等优点[1].而治疗方式选择不当常常给护理带来诸多不便.2009年2月-2010年12月,我院对29例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TileC1型)病人行改良外固定架固定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在骨科牵引病人中应用小儿定型枕和水垫预防压疮的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小儿定型枕对骨科易发压疮病人的预防效果。[方法]把100例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应用小儿定型枕预防压疮发生,对照组采取水垫预防压疮发生;两组均使用“三马”喷气式压疮防治床垫,观察两组病人压疮发生率。[结果]观察组1例发生 I期压疮,对照组8例发生 I期压疮,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P<0.05)。[结论]小儿定型枕预防压疮的发生优于应用水垫预防。
-
下肢牵引病人更换床单的方法
下肢牵引常见于年老体弱者的下肢骨折、青壮年骨折、脱位不宜手术治疗以及骨盆骨折一侧明显上移者,以达到复位,维持复位后的位置,纠正畸形,减轻疼痛的目的.
-
介绍一种骨科卧床病人简便内裤
骨科卧床病人常因下肢牵引、石膏固定及颈椎骨折、腰椎骨折、骨盆骨折等严重创伤或长期留置导尿管而无法穿内裤,不仅影响病人的形象,伤害其自尊,也不便于护理的正常进行,影响护理效果[1].为此,我们研制了一种简便内裤,并应用于临床,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
双侧三带固定病人服的制作与应用
住院病人需穿着病人服,而多年来,病人服装款式单一.临床上,由于勉强更换病人服增加病人痛苦,或因穿着传统病人服致检查和处置困难.可见传统病人服不具有普遍适用性.为解决这一问题,我科自行设计双侧三带固定病人服.现临床应用120例,其中下肢外固定架固定病人16例,下肢牵引病人34例,上肢石膏固定病人20例,下肢石膏固定病人30例,截瘫病人20例,医护人员和病人反映良好.现介绍如下.
-
下肢牵引多用腿套的制作与应用
牵引既有复位又有固定作用 ,在临床骨科治疗中应用广泛,尤其是下肢牵引多见,持续牵引时间较长,在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牵引肢体不在牵引位,肢体不能保暖,不能保证有效牵引.鉴于此,本院骨科使用下肢牵引多用腿套,效果满意.
-
改良下肢牵引套与原有牵引套的效果观察
小儿股骨干骨折是下肢常见的创伤,好发于低龄儿童,发病峰值在5岁左右.传统的治疗方法为皮牵引,不要求解剖复位,只要求骨折有良好的对线愈合,没有明显的成角与旋转错位、短缩≤1.5 cm[1].
-
下肢牵引病人床单更换新法
下肢牵引病人多因患肢固定制动,活动受限,给日常的床单更换带来极大不便,为避免翻身不当而增加病人的疼痛或造成骨折部位移位而影响愈合,我科根据人体力学原理,总结出一套新的床单更换法--横向换单法,通过临床应用,收到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
PDCA在骨科下肢牵引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PDCA循环管理已经成为护理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1]。牵引术在骨科治疗中应用广泛[2],但患者存在无效牵引现象。本研究对下肢牵引护理运用PDCA循环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构建患者术后牵引管理模型,重点对护理人员培训、患者及家属的宣教、细化质控标准、制订交接班记录等方面进行改进,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