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法施治原则
自1995年1月~1997年12月,采用推拿正骨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突出症患者183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83例中,男101例,女82例,年龄23~65岁,平均39.5年;病程15天~8年,平均3.5年.本组183例根据临床发病特点,在研究了椎间盘突出部位与神经根硬膜囊位置,以及伴随的典型症状,分为五型.(1)外侧后型90例:腰椎间盘突出部位近于椎间孔或侧隐窝的位置,典型症状是腰痛伴下肢窜痛.
-
显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术30例初步报告
显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Microedoscopy discectomgy MED)是90年代中期由美国开始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具有微创、直接解除神经根压迫等优点,能广泛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或合并侧隐窝狭窄的治疗中.我院采用该系统治疗腰椎间突出症30例,效果满意,仅作初步报告.
-
椎间盘镜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附75例报告)
采用传统的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但对脊柱的稳定有一定的影响.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具有创伤小、疗效肯定、对腰椎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影响小等特点[1],被逐渐应用于临床.2002年2月~2004年5月,我院使用德国Rudolf公司的椎间盘镜系统治疗腰椎间突出症7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探讨
目的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方法1994~2000年共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27例,其中再手术治疗18例,占4.2%.再手术所行椎间盘切除的节段为L3~41例,L4~57例,L6S18例,同时两节段L4~5及L5S12例.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29个月,优良率77.7%.结论再手术原因有:病变节段定位错误、术后再突出、多节段突出只切除一个节段、腰椎节段性不稳以及对腰椎管及神经根管减压不彻底等.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制定出合适的手术方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中药蜡疗护理对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分析中药蜡疗护理对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梧州市中医医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58例,分为对照组、试验组2组,每组患者7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护理方式,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蜡疗干预,对比分析2组患者经治疗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和腰椎间盘功能以及治疗后皮肤温度和炎症状况.结果 治疗护理前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健康调查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护理后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健康调查评分和腰椎间盘功能相对比,试验组显著升高,2组生活质量健康调查评分升高幅度和腰椎间盘改善幅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皮肤温度显著降低、炎性反应显著减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药蜡疗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腰椎间盘功能,减轻炎性反应,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治疗方案的总结与探讨
目的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临床治疗方案,并探讨和分析其可行性。方法 对本院就诊的120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治疗,分别给予口服中药治疗,并辅中药熏蒸,治疗周期为20天,评价治疗前与治疗后的体征、活动能力并打分。结果 120位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达98.33%;患者症状、体征、日常活动(除举重物)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 本院的治疗方案效果显著,简便易行,值得推广。
-
针药并用对腰椎间突出症患者疼痛指数及功能障碍指数的影响
目的 观察针药并用对腰椎间突出症患者疼痛指数及功能障碍指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诊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针药并用方案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疼痛指数(VAS评分)以及功能障碍指数(CODL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76.47% (P <0.05);治疗后,2组VAS、CODL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腰椎间突出症患者采用针药并用方法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
小切口椎板间开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我院1990年~2004年采用小切口椎板间开窗治疗腰椎间盈突出症17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
骶管注射丹参、肌苷、罗哌卡因等镇痛复合液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是成人腰腿痛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主要有非手术和手术两种方法[1],而近80%~90%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通过非手术疗法治愈.在非手术疗法中,骶管注药法具有直接作用病变部位、起效快等优点,是解除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痛苦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近年来,我院采用骶管注射丹参、肌苷、罗哌卡因等镇痛复合液治疗腰椎间突出症取得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
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及康复锻炼的新方法研究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垂直压迫或不适动作而造成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坐、立、蹲、跑、走、卧是人们每天日常生活当中的基本动作,除了卧姿以外,其他动作和姿势都会对腰间盘产生垂直的压迫.不同姿势所产生的压迫程度不同,办公室长期案牍工作人群,对腰间盘持续的压迫可诱发脊椎病变.但人们无法改变坐姿工作的现实,这是医疗护理学专业人士亟待研究的课题.这里介绍一种全天候减轻压迫的方法,能够有效减轻坐姿对腰间盘的垂直压迫,即使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也可通过床上肌肉锻炼,达到缓解和康复的目的.
-
胶原酶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观察护理
我科自1999年开展C型臂下硬膜外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突出症,取得良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26例,男92例,女34例,年龄25~69岁,病程2个月~7年.腰痛,肢体麻木,疼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CT扫描L4~L5突出者84例,L5~S1突出者42例.
-
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突出症
目的 总结腰椎间突出症患者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TESSYS)技术治疗的临床经验,同时评价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腰椎间突出症患者纳入本组研究,对其进行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总结治疗要点及临床经验,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观察腰椎间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各临床指标、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86例腰椎间突出症患者临床效果:优51例(59.30%),良31例(36.05%),可3例(3.49%),差1例(1.16%),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突出症的优良率为95.35%.手术时间69 ~ 138min,平均手术时间(115.36 ±34.21)min;术中出血量3.54 ~39.51mL,平均术中出血量(19.63 ±4.88)mL;术后卧床时间6.74 ~ 8.27h,术后平均卧床时间(7.25±1.92)h;住院时间4.51~7.36d,平均住院时间(5.76±1.37)d.经随访,术后无1例患者出现感染、神经损伤及椎管内水肿等术后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患者JOA总得分均显著高于术前(5.76±1.69)分,术后3个月患者JOA总得分(28.65 ±7.16)分高于术后l周(24.38 ±7.0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l周及术后3个月,患者ODI总得分均显著低于术前(78.36 ±14.03)分,术后3个月患者ODI总得分(15.02±3.47)分低于术后1周(16.94±4.2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椎间突出症患者应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后,患者腰痛、下肢痛、麻木、无力等临床症状得以改善,临床治疗效果良好.
关键词: 腰椎间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 微创 -
经皮THESSYS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4月-2014年3月在本院行经皮THESSYS椎闽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6例.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4个月.根据改良Macnab标准:优38例,良11例,可5例,差2例.2例患者术后当天出现一过性神经麻痹,未行特殊处理自行消失.所有患者无硬膜破裂、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皮THESSYS椎间孔镜微创技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
-
胶原酶溶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
胶原酶溶核术是指在CT引导及局麻下将胶原酶1200u用生理盐水稀释后注射到突出的腰椎间盘中,使突出的髓核溶解的一种治疗方法,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率达92%.[1]我院于2001年12月-2002年9月共进行45例56个椎间隙的治疗,取得很好效果,现将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
22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综合康复疗效观察
腰椎间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的主要原因.治疗方法可分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我们以非手术疗法对227例患者进行了治疗,疗效满意.
-
切吸术溶核术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对比
目的通过对比经皮椎间盘切吸术,注射胶原酶溶核术及二者联合应用(切溶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明确切溶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将切吸术和溶核术的适应证患者150例,随机分组,每组50例分别行切吸术(A组),溶核术(B组),切溶术(C组),随访观察临床效果.结果随访6月~3年,切吸术有效率84%,优良率72%;溶核术有效率82%,优良率74%;切溶术有效率94%,优良率90%.结论切溶术能提高疗效,减少术后疼痛反应的发生,并不增加操作的难度,值得推广应用.
-
影像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盲点
影像检查在腰椎间突出症的诊断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帮助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有其相应不足之盲点,如X线平片:对其诊断是一个"模糊"影像,在脊柱退变较重的老年患者中,各间隙均有不同程度的变窄,难以定位.
-
特殊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近年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分型方面,有极外侧型(椎间孔及椎间孔外腰椎间盘突出症[1]),游离脱出型[2]等报告.我院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属极外出型者21例,属游离突出型者29例.此两型统称为特殊类型腰椎间突出症,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本组中,大年龄者67岁,小者27岁;男30例,女20例,病程9个月~5a,39例有明确的腰外伤史.1.2 影像学检查:本组50例均作了CT扫描检查,6例作了MRI检查.L4~5椎间盘突出32例,L5~S1,椎间盘突出18例;极外侧型21例(其中腰椎间孔内侧12例,腰椎间孔外侧9例);游离突出型29例(其中旁侧型23例,中央型6例).伴有椎管内病变者15例.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者其CT图像显示一侧椎间盘后缘异常突出,填充于侧隐窝,在椎间孔或孔外侧有条状或椭圆形的突出物,将神经根挤向内侧.游离突出型的CT图像显示突出物压迫神经根或硬膜囊,突出物密度不均,呈不规则,有的呈锐角.
-
一点二牵三扳四固定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我们在临床实践中,经过筛选改良手法,总结出点穴、牵引、扳法、腰围固定治疗腰椎间突出症的方法,简称"一点二牵三扳四固定"四步法,经42例应用观察,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
腰椎后路手术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自1995~2000年8月,采用腰椎后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120例,其中9例发生并发症.现将腰椎后路手术并发症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