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环形外固定器治疗下肢长骨骨不连畸形
1987年4月以来我们应用自行设计的环形外固定器[1]治疗股骨、胫骨骨不连,畸形58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临床应用58例,男36例,女22例;年龄12~61岁,平均38岁;骨不连39例,其中股骨18例,胫骨骨不连21例.骨折不连时间6月~3年4个月,平均1年2个月.骨折畸形愈合19例,股骨9例.胫骨骨折畸连10例.2例12岁和14岁男孩患有胫腓骨下段畸连同时伴有下肢短缩5~5.5cm.骨折畸形愈合时间2.5月~5年4个月.平均8.5月,58例骨不连及畸连病人属内固定失败28例,外固定失效26例,4例病人由于各种原因未及时医治造成.
-
伴下肢短缩的骨不连与骨缺损的外固定治疗与康复训练
伴有下肢短缩的骨不连与骨缺损多系开放性骨折后长期感染、骨不连多次植骨内固定手术失败或骨髓炎大块死骨切除所致.对合并有肢体短缩的骨不连与骨缺损在治疗骨不连的同时重建伤肢长度,不仅可满足患者矫正缺陷的强烈愿望,亦能大限度地恢复伤肢的功能[1].
-
石骨症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全髋置换一例
1病例报告患者,男,44岁,因"外伤后髋部疼痛伴左下肢跛行12年,加重1年"入院.专科情况:脊柱居中,胸腰段活动受限,骨盆倾斜,左下肢短缩5 cm,左髋关节屈曲畸形,内收肌挛缩,左髋关节纵向叩痛阳性.X线片检查:髂翼呈同心圆状波纹,关节间隙变窄,股骨头扁平,股骨颈缩短,髓腔极度狭窄;椎体上下骨板增厚,骨密度增高,中间层稀疏透亮,呈"夹心饼"样改变.入院诊断:石骨症并发左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先左侧内收肌切断及左侧股骨髁上骨牵引,3周后再全髋置换.术中见关节囊萎缩,股骨头扁平,股骨头和髋臼表面未见软骨,髓腔消失.
-
右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假体外露于体表一例
笔者于2011年3月收治右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外露于体表1例.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女性,59岁,于1997年因摔伤右髋部致右股骨颈骨折,在外院行右人工股骨头表面置换术,术后右下肢功能恢复不佳,一直拄拐行走,于3年前,右髋部皮肤出现破溃,人工假体渐外露出体表,近2年右下肢开始出现短缩,后来我院就诊,查体:右髋部见一约5 cm×5 cm皮肤破溃口,假体外露,右髋、膝关节活动受限,右下肢短缩10 cm,右下肢肌力达3级,X线片示:右人工股骨头表面置换术后,人工关节脱位、外露(图1).
-
髋关节脱位合并髋臼、股骨头及坐骨结节骨折一例
笔者于2011年12月收治髋关节脱位合并髋臼、股骨头及坐骨结节骨折1例,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55岁,因骑摩托车摔伤致右髋部疼痛畸形、活动受限入院.右下肢呈屈曲、内收、内旋畸形位弹性固定,较左下肢短缩约2 cm,右腹股沟中点处压痛明显,右下肢纵轴叩击痛(+),髋关节活动受限,肢端血运、感觉良好.右髋部X线片及CT提示:右髋关节后脱位并股骨头、髋臼、坐骨结节骨折.入院后即刻给予手法复位髋关节,复位后行胫骨结节骨牵引,1周后行手术治疗.取右髋部后外侧入路,拼合股骨头骨折块关节面平整后分别用可吸收螺钉、Herbert螺钉固定骨折块,重建钢板固定髋臼、坐骨结节骨折块(图1).
-
外固定架治疗下肢短缩伴骨不连11例报告
我院自1988年开始应用半环槽式的固定架[1],对下肢骨折后造成下肢短缩畸形11例.采用断端加压、骨骺端截骨延长,经临床观察,手术方法简单、风险小、疗效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1例,男10例,女1例,年龄12~45岁,平均24.3岁.部位:股骨3例,胫骨8例.原发疾病:因骨折原因造成下肢短缩伴骨不连/骨缺损7例,其中,粉碎骨折并发筋膜间隙综合征造成软组织广泛坏死、骨不连/骨缺损2例,伴有软组织严重损伤的开放骨折,引起感染坏死3例,骨折后反复植骨内固定失败2例.踝关节严重畸形矫正2例,膝关节严重畸形矫正1例.股骨骨干巨大骨囊* 解放军第174医院骨科福建厦门 361003肿切除1例,本组患肢短缩5~10 ca,平均7cm.
-
双髋关节置换术后血肿导致坐骨神经麻痹一例报道
临床资料患者,男,39岁.因右髋关节间断疼痛18年、左髋关节间断疼痛15年加重半年入院.既往因"病毒性脑炎"口服"强的松"约1.5个月.体格检查:右下肢外旋畸形,左髋屈曲畸形,双大粗隆叩击痛,被动活动双髋关节时疼痛明显.右髋伸屈活动度15°~60°,外展0°,内收0°,内外旋0°.左髋关节伸屈活动度30°~60°,外展5°,内收10°,内外旋0°,左下肢短缩3 cm.双髋关节正位X线片显示:双侧股骨头明显变形、塌陷,双髋关节间隙明显变窄、关节面硬化,髋臼周围大量骨刺形成(图1),诊断:双股骨头坏死(Ⅳ)期.
-
体能训练导致骨折1例
1病例资料患者男,20岁,战士.入院前半小时进行体能训练时,突发性右腿剧烈疼痛,右下肢不能活动,拒按.查体:右侧大腿肿胀,皮下淤斑.局部压痛明显,呈假关节活动.可处及骨擦感[1].经测量,右下肢较左下肢短缩3.5cm.X线诊断为:"右侧股骨横行骨折,呈缩短移位".立即在硬膜外麻醉下手术,于右股骨外侧做一长约15cm纵切口,切开皮肤、皮下,分离股外侧肌群,暴露股骨干,可见股骨干中部横行断裂,骨折端上下部重叠约3cm.诊断明确后,清除骨折端淤血,于外力牵引下将骨折断端复位,八孔加压钢板螺丝钉内固定[2],手术顺利,出血不多,时间约60min.卧床静养1周后做股四头肌收缩动作.3周后开始活动关节,4周后扶双腋杖下地活动,3个月后可以全身承重[1].患者病情恢复好,双下肢等长,行走时无跛行.一年后拆除钢板.通过恢复性锻炼,现以痊愈.
-
动力髋系统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好发于老年人,处理不当,常遗留髋内翻、下肢短缩和外旋畸形.研究表明高龄人群发生股骨粗隆部骨折的概率较股骨颈明显增高[1].目前关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方法很多,选择创伤小、固定坚强、早期活动更适合老年患者,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在四肢长骨骨折及平台骨折中的应用较为广泛,而报道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文章较少.我们采用闭合复位、改良小切口、DHS微创植入方法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1例高龄粗隆间骨折病人的护理体会
老年人骨质疏松,肢体不灵活,当下肢突然扭转,跌倒或使大粗隆直接触地致伤,甚易造成骨折.由于粗隆部受到内翻及向前成角的复合应力,引起髋内翻畸形和以小粗隆为支点的嵌压成小粗隆蝶形骨折,亦可由髂腰肌突然收缩造成小粗隆撕脱骨折.粗隆部骨质松脆,故骨折常为粉碎型,伤后髋部疼痛,不能站立或行走.下肢短缩及外旋畸形明显,见患侧大粗隆升高,局部可见肿胀及淤斑,局部压痛明显,叩击足跟部常引起患处剧烈疼痛.老年病人在住院期间易出现多种心理异常,大都有自己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骨折后考虑问题较多,认为病魔缠身,给社会、家庭和他人增加了负担,思想包袱重,表现为紧张、疑虑、恐惧.因此,生活照顾和护理尤其重要.
-
石骨症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一例报告
患者女,23岁。因右髋进行性疼痛10余年而入院。患者8岁时因外伤摄X线片发现患有“石骨症”。1986年始行走时右髋疼痛,且逐渐加重。1992年在当地医院就诊,摄X线片发现右股骨头塌陷、变形。诊断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行肌骨瓣转位植骨术+内收肌松解术。术后右髋疼痛未见缓解,关节活动逐渐受限。1999年4月我院以“右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石骨症”收入院。查体:发育正常,无贫血貌。双下肢肌力正常,右下肢较左下肢短缩1cm,轻度跛行,右髋活动度为伸直5°,屈曲45°,外展30°,内收35°,外旋30°,内旋25°。左髋关节活动度正常。X线片示:下肢管状骨皮质增生,髓腔狭窄,骨盆可见同心性致密波纹,脊柱呈“夹心蛋糕状”改变,右股骨头变形,塌陷,关节间隙变窄(图1)。入院后行必要的术前准备,自制部分专用手术工具,行右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见骨质坚硬,髓腔狭小,甚至闭塞。我们先行截断股骨颈部,取出变形、塌陷的股骨头,经过3h的铣钻终扩出一小型号的假体柄形状,放置相应型号stryker骨水泥型假体柄。然后根据假体柄在股骨端的置放位置,安装骨水泥型髋臼(图2)。术后病理报告为“石骨症”。经随访18个月(图3),按Harris评分标准[1],本例术后疗效为优。
-
1例多发性骨折伴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护理
1 病例介绍患者男,40岁,因右下肢撞伤后变形、出血2 h于2006年9月13日11:30入院,查体:体温35.8 ℃,脉博109次/min,呼吸26次/min,血压9.33/5.33 kPa,神志清楚,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右下肢短缩,右踝关节肿胀畸形,右足足趾发凉,色苍白,右足背动脉搏动未扪及,骨盆挤压及分离症阳性,右足背皮肤大面积剥脱.
-
胫骨缓慢牵伸延长治疗下肢短缩分析
目的:探讨胫骨缓慢牵伸延长的方法以及骨膜在骨延长中的作用.方法:其中20例采用胫骨骨骺端分离牵伸延长的方法.66例采用胫骨干骺端截骨牵伸延长的方式.结果:骨骺分离实际延长3~5 cm,干骺端截骨实际延长3~10 cm.本组例无一例神经血管损伤,骨的愈合达100%.结论:截骨方式不同在骨延长中无明显差异,而骨膜的完整性及剥离骨膜的范围对骨延长的影响更值得重视.
-
吻合血管腓骨折迭移植修复股骨干11 cm骨缺损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男,26岁,2002年2月骑摩托车时不慎肇事,在当地医院以"右股骨干开放性粉碎性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创口感染形成骨髓炎.经抗炎、换药创口愈合14个月.2003年4月来我院.检查:右下肢呈明显外旋畸形,较左下肢短缩8.5 cm,右大腿前外面可见一约20 cm长切口瘢痕中段有两处2 cm长对口引流口瘢痕,局部无红肿及触痛,右股骨中段可见明显反常活动,右下肢膝上10 cm处大腿周径较健肢萎缩约3 cm,右侧膝关节活动受限.膝关节活动范围减少到90度以内,右踝关节及足趾活动基本正常,感觉良好,血运佳.
-
干骺端截骨延长术治疗下肢短缩与康复
我院自1995年5月采用胫骨干骺截骨延长术治疗下肢短缩17例,配合康复锻炼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
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前后的康复治疗
自1993~1999年,共收治70岁以上高龄移位型股骨颈骨折18例,全部施行假体置换术,手术前后进行康复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本组18例,男6例,女12例。年龄70~92岁,平均83.5岁。按Garden分型:Ⅰ型2例,Ⅱ型4例,Ⅲ型6例,Ⅳ型6例。其中新鲜骨折12例,陈旧骨折6例,2例骨折断端有明显吸收、硬化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旧骨折大粗隆均有不同程度上移,下肢短缩。合并症:脑血管意外8例、高血压病6例、慢支肺气肿3例、糖尿病5例、老年性痴呆1例。均至少并有1种其他系统疾患,2种以上合并症者8例,占44.4%。伤后至手术时间:1~4d内手术者13例、2~4周者4例、1~6月内3例。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15例,全髋置换3例。
-
氟哌酸致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1例
临床资料:患者女,84岁,因"泌尿系统感染"口服氟哌酸0.4日2次,次日晨臀部、双侧髋部及腋下皮肤大片剥脱,于午后发展致全身,伴有疼痛、发热(T:38.3℃),急送医院,诊断为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给予甲基泼尼松龙80mg、红霉素等治疗3天后急诊转我院.5个月前曾因对喹诺酮类药物过敏发生"剥脱性皮炎";既往对磺胺药、氧化锌过敏;3周前骨折未愈.查体:T37℃,P88次/min,BP 28.0/14.0kPa(210/105mmHg).神清语明,强迫体位.面部皮肤、口唇水肿、呈暗红色,前额少部分表皮剥脱.全身约60%表皮松解,部分剥脱,露出糜烂面,似烫伤样,大量浆液渗出,少量为血性,以背、臀、外阴、四肢近端为重.前胸、下肢散在数个水疱,尼氏征(+).左下肢短缩3cm,屈曲内收外旋畸型,大粗隆有压、扣痛,有骨摩擦感.实验室检查结果是血Na134mmol/L,ALB 34g/L,AST 1052nmol@s-1/L.左髋部X线片:大粗隆上移,股骨内收.入院诊断: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左股骨粗隆骨折.
-
国产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复杂股骨粗隆骨折的疗效分析
股骨粗隆部骨折为近关节部骨折,治疗不当容易出现髋内翻畸形和下肢短缩.以往高龄患者多发,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和建筑事故的增多,严重粉碎股骨粗隆部骨折明显增多,患者均较年轻,对预后要求高.本院自2003年至2007年,采用国产股骨近端绞锁髓内钉(PFN)治疗严重粉碎股骨粗隆部骨折24例,与采用DHS、Gamma钉等治疗方法相比具有明显优越性.报告如下.
-
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33例临床分析
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常见,占全身骨折的3%~4%~([1]),老年患者往往伴有严重的基础疾病,若处理不当,轻者遗留髋内翻、旋转、下肢短缩等畸形,重者导致死亡.我们采用微创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33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
86例(95髋)复杂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分析
[目的] 探讨复杂人工全髋置换术中髋的重建及假体置换的方法.[方法] 自1995年2月~2007年6月共有86例95髋不同病因的复杂髋关节病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采用术前充分准备、评估、模拟,术中依具体情况,以恢复髋部的生理与正常解剖为原则,进行人工全髋置换.[结果]术后8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10年,平均3.5年,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术前评分35~50分,平均42.1分,术后评分70~90分,平均82.3分.术前双下肢严重不等长2例,1例为6 cm,另1例为12 cm,术后下肢不等长分别为2 cm、5 cm.本组81例病例下肢不等长少1 cm,多12 cm,平均4 cm,术后病例下肢不等长平均为1.5 Cm.手术切口愈合不良2例,股骨上段劈裂3例,假体脱位1例,坐骨神经损伤2例,深静脉栓塞2例.[结论] 在复杂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因其局部解剖结构变化大,重建与恢复髋部正常生理结构为其重点与难点,术前充分评估、模拟,术中依具体情况,大限度地恢复髋部生理解剖,都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