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皮切除颈5~6椎间盘的手术入路探讨
自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摘除术和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溶解术开展以来,我们对经皮穿刺治疗颈椎间盘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但发现采用现行的颈前外侧手术显露途径[1、2]用于经皮穿刺切除颈椎间盘时有一定的危险性.颈前外侧显露途径用于手术时,用拉钩将气管、食管及甲状腺向中线拉开,颈动脉鞘向外侧牵开,分开深筋膜,即可见椎体.但用于经皮穿刺治疗时,在直线穿刺过程中,较粗的穿刺器械易损伤甲状腺或颈动脉鞘内的组织器官.为此,我们以尸体局解为主,从各个角度探讨安全的穿刺途径,发现以颈外侧入路较安全.颈椎间盘以C5~6节段易发生病变,本文仅报告该节段的研究结果.
-
子宫动脉插管栓塞在妇产科良性疾病应用进展
子宫动脉插管栓塞是治疗妇科及产科各种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生殖道及盆腔出血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局部保守治疗失败后行双侧的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结扎术,对于子宫动脉结扎后仍有顽固性出血的病人,为了挽救病人的生命,则行子宫全切术,病人失去了再生育的机会.手术治疗的缺点包括髂内动脉结扎的失败率高,需全身麻醉,术后易有并发症如感染、出血及输尿管损伤.六十年代,诊断性血管造影术是用于胃肠道手术探查止血失败,以明确动脉出血病灶的部位,随后有了多种经皮穿刺治疗胃肠道出血的方法,包括动脉内注入血管收缩剂,Wholey气囊栓塞导管的应用.此技术很快用于外伤性盆腔出血,临床积累的资料表明插管栓塞技术在控制出血性疾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中起重要作用.动脉插管栓塞技术在众多的妇科及产科疾病的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在非恶性情况下成功率更高.因此本文重点讨论动脉插管栓塞技术在妇产科良性疾患中的作用.
-
健康教育在激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治疗周期长,病人难以坚持,治疗效果不太满意自70年代开始采取经皮穿刺腰间盘摘除术,使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1-4].随着科技的发展,激光治疗腰间盘突出症开始应用临床,其中治疗过程中的健康教育不容忽视.我科自1996年5月~1999年12月,应用日本生产的LD 50激光机经皮穿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共24例,现将有关健康教育情况报告如下.
-
应用集束电极射频经皮穿刺治疗肝癌的护理
集束电极射频(multiple-electrodes ridiofreguency abla-tion,RFA)是近年来治疗肝癌的一种新技术,它通过影像方法将电极针导入肿瘤组织,通过射频产生离子振荡发热,使电极针周围的组织坏死来达到治疗目的.1资料与方法1.1资料2000年12月~2001年7月,对我院20例肝癌患者实施RFA治疗,其中男18例,女2例,年龄36~68岁,平均48岁,适合于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及不适合行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
-
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肝脓肿
我院自1993年3月至1999年6月,对31例肝脓肿患者行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现报告如下。本组31例,共40个脓腔,其中多发性肝脓肿5例。男性21例,女性10例。藏族26例,汉族5例。年龄16~51岁,平均37.8岁,均系本院住院患者。脓腔大为8.0cm×8.5cm,小为3.1cm×3.3cm。
-
超声引导下介入性治疗腹腔脏器囊肿的价值
随着超声的应用和介入治疗学的发展,腹腔内囊肿的非手术治疗被常规采用.我们自1996年6月以来,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腹腔脏器囊肿46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
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治愈前纵隔血肿致气管狭窄一例
纵隔血肿临床上相对少见,其治疗较困难,通常根据出血量多少以及是否危及生命所选的治疗方案存在较大差异。出血量少者多采取保守治疗,待其自行吸收;对出血量多或危及生命的血肿多采取创伤性较大的手术以清除血块;而对于尚不危及生命,等待自行吸收可能造成可预见性的临近组织器官损害的纵隔血肿,临床选择何种治疗方案较为困难。现报告前纵隔血肿所致气管狭窄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成功治愈1例。
-
包虫病的热消融治疗
包虫囊肿是流行于地中海国家的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在克罗地亚,每年都会发现20~30例.1990-2006年共有340例患者因感染棘球蚴病入院治疗.其中86%的患者表现为肝囊肿.包虫囊肿可用药物治疗,但治愈率仅为30%,也可行外科手术切除,但会引起肝脏严重损伤,因此手术不是可供选择的方法或治愈的手段.经皮穿刺治疗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我们使用酒精硬化或射频热消融两种方法治疗包虫病,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病变的位置和(或)囊肿的复杂程度以及囊肿是否为多发性.
-
21例内镜治疗困难的良性胆管狭窄经皮穿刺球囊扩张及留置经皮经肝胆管引流管支撑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及留置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CD)管支撑治疗良性胆管狭窄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的21例内镜治疗困难的良性胆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2例重度胆管狭窄(狭窄>70%)患者进行了经皮穿刺球囊扩张并在狭窄部留置PTCD管支撑治疗,9例中度胆管狭窄(狭窄<70%)患者进行了经皮穿刺单纯在狭窄部留置PTCD管支撑治疗.结果 12例球囊扩张治疗患者,留置PTCD管支撑治疗6~12个月(中位时间9个月),11例成功拔除引流管;随访6~24个月(中位时间10个月),有9例胆管保持通畅,2例发生胆管再狭窄;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在球囊扩张治疗时胆管动脉分支破裂出血.9例中度胆管狭窄患者单纯留置PTCD管支撑治疗1~12个月(中位时间6个月),7例成功拔管;随访5~18个月(中位时间8个月),2例发生胆管再狭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于不能进行内镜治疗或者内镜治疗失败的良性胆管狭窄患者,经皮穿刺球囊扩张及留置PTCD管支撑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替代治疗方法.单纯留置PTCD管支撑治疗有可能对中度良性胆管狭窄有一定的疗效.
-
肝腹腔包虫囊肿经皮穿刺引流与吸舌治疗(附1 409例分析)
包虫病,即棘球蚴病,数百余年来一直将手术作为对本病唯一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但由于手术后很高的复发率及其它的并发症,后果令人担忧[1].近年药物治疗虽也有不少报告,但仅对于较小的囊肿有一定的疗效.此外有的学者对经皮穿刺治疗也进行了一些探索[2,3],但多因复杂的历史原因或因没有解决其中的主要问题而使其发展受到许多限制或仅局限于PAIR.1986年以来我们经一系列实验研究[4,5],在PAIR基础上对穿刺器械与设备进行了一系列的重新设计与改良,利用我们自行设计的DMFT对肝腹腔包虫病进行PPDC治疗,较好地解决了经皮穿刺治疗必须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7],从而使PPDC获得了较传统手术治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
磁共振导航系统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
对于不能及不愿进行开放性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氩氦刀经皮穿刺治疗为患者提供了又一条可选择的治疗途径.已有报道多数是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或与开放性手术联合治疗.2007年4月~2008年6月,我院在介入性磁共振治疗系统(interven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IMRI)引导下对肺癌进行氩氦刀经皮穿刺微创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一项肝细胞癌循证治疗概况的Meta分析
前言 做为十大常见肿瘤之一的肝细胞癌,在大部分发达国家的发病率一直处于上升趋势,肝癌昂贵的治疗费用给财政、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由于对早期肝癌认识的不断增加,小肝癌或癌前病变的检测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由于分子靶向治疗的出现以及各种相互冲突的不同肝癌治疗指南的存在,特别需要对肝癌的治愈性治疗及医学管理进行循证学的回顾和研究.目的 研究和确定肝细胞癌首次医学治疗的生存获益,本次研究的试验多数开展于2005至2010年间;其次,对采用与此次研究目的相关的选择标准所进行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进行Meta分析.入组完成后,根据所有文章的强度分级排序.材料和方法 我们选择Medline、Cancerlit、Embase database以及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的资料,检索2005至2010年间相关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评价的主要终末结局为总生存率以及无复发累积生存率,终末结局的评价依据研究的规模以及随访的长短经历1~3年的时间.采用广泛应用于Mata分析的软件Meta-analysis ver 2.0.exe进行数据结果分析.结果 在2005年至2010年的资料中我们找到了相关的193个随机对照试验,其中32项符合要求,终根据文章的强度我们筛选出了17项研究.这17项研究后按照以下标准分类:手术切除(2项),经皮穿刺乙醇介入治疗(5项),化疗栓塞(1项),全身治疗(8项),其他治疗(1项).经皮穿刺乙醇介入治疗( percutaneous ethano1 injection,PEI)和手术切除相比疗效不确定,但比较总生存率,经皮乙醇介入疗法与传统手术切除相似.PEI和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相比,射频消融在3年总生存率上有一定优势(优势比1.698;95%置信区间1.206~2.391;P=0.002).考虑到副作用的影响,两者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优势比1.199;95%置信区间0.571~2.521;P=0.632).结论 对仅有单个病灶且小于3 cm的肝细胞癌患者,RFA应作为首选的治疗.因经动脉化学栓塞治疗(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可能导致肝衰竭风险的增加,因此患者的选择极为关键.他莫昔芬对于肝细胞癌治疗而言无任何意义.索拉非尼对于进展期以及无法手术的患者而言,可作为一线的治疗选择,但对于早期肝癌的作用仍需要进一步确定.
-
骨囊肿经皮治疗进展
典型的单腔骨囊肿是发生于长骨干骺端髓腔内、充满淡黄色液体的膨胀性病变,好发于儿童及骨骼成熟前的青少年,多在发生病理性骨折以后就诊或在X线片中偶然发现[1]。关于骨囊肿的病因有下列几种学说[2]:(1)以前存在的肿瘤处于愈合过程中;(2)骨髓炎继发的一种改变;(3)骨骺微小创伤导致骨形成缺损继发骨囊肿形成;(4)干骺端髓腔内血肿包膜形成有渗出并逐渐扩大;(5)骨内静脉发育异常,回流受阻,导致腔隙性积液。在上述诸因素中骨内静脉回流受阻被认为是骨囊肿的主要成因。Komiya等[2]在研究中发现,囊肿内积液蛋白电泳中的类型与血清相似,碱性及酸性磷酸酶略高于血清,但囊肿内积液存在骨吸收因子,如前列腺素E2、白介素Ⅰ及蛋白分解酶等;组织学观察显示,在新生的皮质骨及介于松质骨与囊肿之间有充血的毛细血管及静脉;血管造影可见到囊肿周围动脉扩张,呈毛刷状,在观察肱骨近端骨囊肿时发现髓内中心静脉在囊壁的松质骨部位中断,连接贵要静脉的通路是骨膜及远端的干骺端静脉。显然,髓内静脉回流受阻及囊肿内压力增加在囊肿扩大方面起着一定作用。对于骨囊肿的治疗,传统的方法是囊肿刮除植骨术,但囊肿复发率可高达25%~35%[3,4]。由于取骨及植骨创伤均较大,有可能出现感染、术区瘢痕、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甚至影响骨骼发育,如果手术后骨囊肿再复发,治疗将更加困难。经皮穿刺治疗骨囊肿,作为一种简单有效、创伤小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现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文献作简要综述。
-
骨穿刺治疗少年体操运动员跟骨骨骺损伤26例
跟骨骨骺损伤在少儿体操、艺术体操、武术、技巧等项目运动员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它项目或普通同龄人群.目前该伤病常用的处理办法是以停止跑跳动作为主,配合药物外敷、针灸推拿、物理热疗、局部封闭等.从1997年开始,我们尝试应用骨穿针经皮穿刺治疗少年体操运动员跟骨结节骨骺损伤26例,获得显著疗效.
-
微创经皮穿刺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新进展
因全球人口老龄化,二尖瓣关闭不全( Mitral Re-gurgitation,MR)的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对严重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手术修复或二尖瓣置换术仍然是缓解症状和改善心力衰竭惟一的方法.然而,有些严重的患者,因为围手术期的风险高而不能或不愿接受手术.因而,促使人们开创微创性经皮的治疗方法,以避免开胸手术及体外循环.
-
31 例肝脓肿的超声远期临床观察
超声诊断肝脓肿,疗效观察是首选方法,特别是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局部用药治疗,其作用价值高于CT.我院1993~l995年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肝脓肿31例,报告如下
-
经皮肺穿刺治疗慢性肺脓肿12例临床分析
急性肺脓肿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大多数可经内科治疗而痊愈,但有少数病人由于治疗不当或不及时而转为慢性,给内科治疗带来困难.笔者自1993年~1998年分别对12例慢性肺脓肿病人行16次经皮穿刺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治疗肝囊型包虫病
一百多年来,外科手术一直是治疗肝囊型包虫病的主要方法[1.2],其疗效肯定,治愈率高,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创伤大,再次手术困难等.
-
经皮穿刺钬激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治疗方法很多[1],目前广泛采用的经皮穿刺激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属于微创外科技术,与传统的开放性手术相比有许多优点[2],术后护理问题远远少于传统的开放性手术,但仍需给予精心护理和腰背肌功能锻炼的指导以加强手术疗效.现将应用钬激光机经皮穿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8例病人的护理方法报告如下.
-
CT导引下经皮穿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
0 引言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 (PLD)治疗椎间盘突出大部分是在 X线透视下进行的,由于 X线透视很难分辨穿刺路径上的组织器官,尤其是变异结构,使操作过程具有较大盲目性,更不能显示术中间盘及周围相应变化.而在 CT导引下经皮穿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避免以上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