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一例断掌再植术后的护理体会
郑××,男性,22岁,住院号:71176。入院前半小时在操作过程中左手不慎被机器切割离断,致左手掌近腕掌关节处离断,离断端边缘整齐,创面清洁。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经常规消毒铺巾后,修整残端和离断端创面,寻找尺动脉、掌浅弓动脉、拇指指间动脉。以直径2mm克压针三根分别固定拇指、食指、中指,在显微镜下以11-0无创缝线吻合尺动脉,掌浅弓动脉,拇指指间动脉及4条手背浅静脉,“勒血试验”血管通畅后,结扎断端无吻合的动、静脉、逐一修复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及屈、伸指肌腱,缝合创面,拔除拇、食、中指指甲以观察甲床渗血情况。手术过程顺利,历时12小时,术中输血1200ml,麻醉效果良好。术后予以扩张血管、抗凝、抗感染等对症处理。术后12天拆线,切口Ⅱ/甲级愈合,再植手术成功,离断掌存活。
-
多次储存式自体血回输对肝癌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
肝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能否实施根治性切除手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预后结果。据统计,接受根治性切除的肝癌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到70%以上[1]。然而,肝脏本身血供丰富、解剖复杂,肿瘤生长的部位各异,且常常侵犯肝内大血管,要实施规范标准的肝脏切除手术经常会遇到术中大量失血的问题。目前,常用的输血方式包括异体输血及自体血回输,但均各有弊端。异体血回输常常存在血源紧张的问题,且容易产生免疫抑制。自体血回输包括储存式自体血回输,稀释式自体血回输,以及回收式自体血回输三种,然而术中回收式自体血回输可能造成脱落的肿瘤细胞回输入血液循环,是肿瘤患者的禁忌。储存式自体血回输,通过术前储血、术中输血的方式,理论上可以降低术中丢失血液的红细胞浓度,控制实际失血量,能避免大量的异体血输入,减少相应的并发症。本文旨在研究该输血方式在临床中实际应用的可行性及对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
卵巢妊娠流产继发肝脏妊娠1例
患者,26岁,因停经12+6周,上腹痛半天于2005年1月4日下午3:30入院.末次月经2004年10月4日,平素月经规则,2004年11月3日出现阴道少许流血,淋漓不尽,不伴腹胀痛.30日因腹痛4 d在上海某医院住院,曾按卵巢黄体破裂行修补术.术中输血800 ml,术后一般情况好出院.自诉曾测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未定期复查.于1月3日下午6时许出现上腹痛.既往健康,孕2产1足月顺产,无肝、胆、胃等疾病史.
-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的应用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常因术中出血量较多而需术中输血,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防止休克.而术中同源输血有多种并发症,术后感染发生率也较高[1].
-
托臂板的改进与使用
托臂板用于承托手术病人的上肢,使手术中病人体位舒适,便于手术中输血、输液和各种监测.
-
关于术中输血对糖尿病病人血糖浓度的影响
目的:关于术中输血对糖尿病病人血糖浓度的影响效果评价。方法本文选取该院于2014年01月—2015年01月收治的70例接收术中输血的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另外选取同期开展手术的70例非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体质指数、血糖等多项实验室指标结果大小。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血清肌酐以及尿素氮五项指标结果和对照组患者对应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血清肌酐以及尿素氮五项指标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开始后输血操作会使得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上升,因此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尤其是对于需要输血的患者,一定要做好相应的急救准备工作,通过开展有效的治疗过程,可以进一步降低术中不良病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刍议关于术中输血对糖尿病病人血糖浓度的影响
目的:临床分析术中输血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50例需手术输血伴随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50例非糖尿病例作为对照组,仔细记录患者手术前、输血前后的血糖浓度变化。结果经过分析后得知,输血之后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明显升高,其升高程度比对照组要明显,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患者,通过术中输血,血糖浓度明显提升。所以,在手术过程中,需预防血糖升高,做好应急预案,以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质量。
-
关于术中输血对糖尿病病人血糖浓度的影响
目的:通过探讨术中输血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的影响,旨在为稳定患者血糖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该院接受手术输血并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再选择同期手术的非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术前、输血前、输血后血糖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输血后患者血糖水平为12.73 mmol/L,与输血前和术前比较差异显著增加,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输血导致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增加,因此在手术中应做好血糖升高的应急准备,对于提高手术质量减少术中并发症有着重要应用价值。
-
改良节约用血策略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输血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索改良节约用血策略下体重≤15 kg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输血的影响因素。
方法:2012-08至2013-10,283例患儿先后实施改良节约用血策略即无血预充方案的先心病手术,若患儿在CPB中发生与低血红蛋白浓度相关的缺氧指征时,则需严格按照输血指征申请输血治疗,则纳入术中输血组;如手术后进行输血治疗的患儿则纳入到术后输血组;成功实施免输血手术的患儿,需纳入免输血组,收集三组患儿围术期的血气指标及血制品的用量,记录术后24 h胸液引流量及患儿术后早期恢复的相关评价指标。 -
低于15kg先心病患儿体外循环术中实施无血预充方案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改良预充策略后体重≤15 kg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围术期血制品输入情况及临床预后。
方法:按入选标准纳入283例患儿实施改良节约用血策略即无库血预充方案进行相应的外科治疗,如患儿在术中发生与低血红蛋白浓度相关的缺氧,则严格按照输血指征进行输血治疗,并被纳入术中输血组;如术中无输血仅术后需进行输血治疗的患儿则纳入术后输血组;成功实施免输血手术的患儿,纳入免输血组,收集三组患儿血制品的用量及住院期间一般资料,于体外循环(CPB)前、CPB开始后10 min、停机前及停机改良超滤后分别监测血气,记录术后24 h胸液引流量及术后早期恢复的相关评价指标。 -
肝移植与胰腺原发性血色病一例
患者男,39岁,乙型肝炎史12年.实验室检查:铁蛋白4201.0 μ g/L(正常值<300μg/L),血清铁>32.22 mol/L、转铁蛋白饱和度>65%,丙氨酸转氨酶100 U/L,谷草转氨酶256U/L,总胆红素697μmol/L.肝移植术证实为结节性肝硬化伴重度淤胆.术后7月复查血清铁9.23 mol/L( 10.6-28.31mol/L)、总铁结合力45.9( 46.4~69.5)和铁饱和度20% (35%~40%)均在正常值范围.除术中输血3600ml外,术前、术后无输血、出血和糖尿病史.术前CT平扫示胰腺密度略高于肝脏密度(图1),术后半月MRI平扫(T1WI、T2WI),胰腺信号一致性减低(图2,3).肝移植术后7月复查CT,胰腺密度恢复正常,MRI信号逐渐好转(图4~6).
-
手助腹腔镜肾切除术治疗肾癌伴肾静脉瘤栓
目的 评价手助腹腔镜肾切除术(hand-assisted laparoscipic nephrectomy,HALN)治疗肾癌伴肾静脉瘤栓的疗效,并与相关报道做对比.方法 回顾分析1997~2006年,2个医学中心3名外科医师所行的13例手助腹腔镜肾切除术(HALN)治疗放射学诊断的T3b期肾癌(术前CT显示肾静脉瘤栓局限于肾静脉中).结果 病人平均年龄69岁,平均手术时间176分钟,平均失血量25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天.2例转为开放手术,其中1例因为术中发现肿瘤侵及膈下腔静脉,需夹闭下腔静脉直接切除及缝合;另1例为了控制出血.未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1例发生轻微并发症(此外5例曾术中输血).平均随访期2.7年.12例PT3bN0期的病人中有3例发生转移,但无局部复发.结论 HALN治疗肾癌伴肾静脉瘤栓是可行的.本研究结果优于已报道的开放肾癌根治术.具有腹腔镜手术经验的医学中心应考虑开展HALN.
-
肝癌术中输血风险评分模型的建立
目的 建立肝癌术中输血风险评分(TRS)模型,预测术中输血概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352例肝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x2检验对输血组和未输血组的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将P<0.1的因子进一步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用多因素分析P<0.05的因子构建肝癌TRS模型,采用ROC曲线评价模型的性能.结果 352例肝癌患者术中输血92例,输血率为26.1%.单因素分析显示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基转移酶、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肿瘤分期、肿瘤大小、肿瘤位置、侵犯或紧邻大血管、切肝段数和手术时长对术中输血有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AST>40 U/L、Alb< 35 g/L、肿瘤≥5 cm、肿瘤位于右叶、侵犯或紧邻大血管、手术时长>3h是术中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设定Alb< 35 g/L为2分,其他因子均为1分,计算每例患者的总分值即为TRS.TRS在0~6分范围对应的输血概率依次为0、3.8%、20.0%、35.7%、53.3%、84.6%、100%,人均输血量依次为0、0.2、0.8、1.7、3.7、5.7、8.0U,TRS与输血概率和人均输血量显著正相关(P<0.05).TRS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5.以3分为是否输血的临界值,敏感度73.9%,特异度70.4%.结论 TRS模型对肝癌术中输血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可为肝癌手术合理备血提供指导.
-
剥离法治疗第Ⅷ段肝海绵状血管瘤九例
肝血管瘤是肝脏常见的良性肿瘤.肝叶切除是目前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常用且有效的方法,但手术难度大、死亡率高、肝脏损伤严重、并发症多,给手术带来很大风险,尤其是第Ⅷ肝段切除更为困难而危险.自1990年1月至1998年10月我们采用包膜外钝性剥离术治疗第Ⅷ肝段海绵状血管瘤9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9例中男2例,女7例,年龄31~57岁.肿瘤全部为单发,位于肝包膜下,大直径14 cm,小直径6 cm,平均9.2 cm.全部病例无肝硬化表现,术前肝功能正常.术中输血400~600 ml.施行入肝血流阻断,阻断时间为15~35 min.无手术死亡.术后2例肝功能呈一过性损害.全部病例未出现黄疸、腹水、胆瘘及膈下感染.术后随访7例,肿瘤切除部位无复发.手术方法:本组病例均采用静脉复合麻醉.右侧肋缘下斜切口4例,以右侧为主的双肋缘下切口5例,为了充分显露肿瘤以利于剥离有效控制出血,我们充分游离右侧半肝,将右半肝尽量托
-
半肝血流阻断肝肿瘤切除术58例报告
肝癌病人80%以上合并有肝硬化,常规第一肝门阻断肝切除肝缺血、肝功能损害重。我院自1994年至1998年5年间,采用半肝血流阻断肝切除58例,避免了上述缺点,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本组男39例,女19例,年龄28~69岁。原发性肝癌54例,肝转移癌2例,肝海绵状血管瘤2例;右肝叶肿瘤36例,左肝叶肿瘤22例。合并肝硬化49例,术前肝功能Child A级35例,B级23例。 2.手术方法:取仰卧位或左侧斜卧位,切口一般选择右肋缘下或上腹“”字切口。组合拉钩牵开切口,游离肝脏,行半肝血流阻断。(1)右肝血流阻断:不解剖肝十二指肠韧带,沿肝总管行经向肝门寻及左右肝管汇合部,用直角钳沿肝包膜与格林氏鞘外钝性分离,在无阻力的情况下向肝十二指肠韧带后方,经门静脉分叉部上方与尾状叶交界处穿出,带入8号导尿管或细乳胶管,切肝时将此尿管或细乳胶管缩紧,即可阻断右肝血流。(2)左半肝血流阻断:同样方法寻及左右肝管汇合部,用直角钳在格林氏鞘外向肝横裂左后方分离,经小网膜囊穿出引入导尿管或细乳胶管,即可阻断左半肝血流。 3.结果:38例病人阻断半肝时间10~40 min,平均22 min,均行一次性阻断切除肝肿瘤。术中输血400~1?600 ml,平均650 ml。术后1例死于肝功衰竭(术前肝功B级);3例出现腹水,经治疗消失;反应性胸膜炎2例。术后住院时间10~31 d,平均16 d。
-
原发性肝脏妊娠二例
一、临床资料例1 女,42岁.因右上腹痛1?h入院.该患者于1?h前被拳击中右上腹后即感右上腹剧烈疼痛,继而腹胀,进行加重,伴头晕,大汗、恶心呕吐,昏厥一次.体格检查:体温36. 7 ℃,脉搏109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80/50?mm?Hg,面色苍白,腹部膨隆,全腹压痛 ( +),反跳痛(+),肌紧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弱.腹穿抽出不凝血液.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1.2×109/L,血红蛋白82?g/L.以肝破裂,失血性休克行开腹探查术.术中吸出积血2?500?ml,肝右后叶下缘活动性出血,见一2.5?cm×2 .5?cm×2.5?cm球形、淡粉色似绒毛组织自出血处脱落,将其行病理学检查.其肝脏占位病灶为2.5?cm×2.5?cm,深1.0?cm,裂口创缘修剪后,以明胶海棉贴敷创面予以修补缝合.检查盆腔,子宫及及双附件未见异常.冲洗腹腔后关腹.手术经过顺利 ,术中输血1? 200?ml,术后7?d治愈出院.标本病理学检查报告为肝脏妊娠.术后即查血β- HCG 8.6?ng/ml,正常值<3.1?ng/ml),出院前复查HCG降为正常.
-
马尾血管母细胞瘤二例
例1女,37岁.以双下肢疼痛1年,伴行走困难2个月入院.无二便障碍.查体:臀部马鞍形感觉障碍,双下肢针刺感减退.双下肢肌力2级,肌张力正常.否认遗传病史.肾、胰腺、眼底检查正常,MRI平扫:L2~L3水平椎管内可见一呈椭圆形肿块,大小约1.4cm×4.9cm×1.5cm,T1加权像为稍低信号,T2加权像为不均匀高信号,肿块下方T1加权像为均匀高信号.MRI增强:病变明显不规则强化,病变上、下蛛网膜下腔可见迂曲增粗血管影.MRI诊断:L2~L3水平椎管内占位病变,神经鞘瘤伴囊性变可能性大,病变下方伴脑脊液淤滞.全麻下行L2~L3后路椎板切除减压,病变切除术.显微镜下可见病变呈紫红色,血供极丰富,伴有囊性变和少量出血,仔细分离肿瘤与周围马尾神经的广泛粘连,与肿瘤关系密切之马尾神经根粗大,近肿瘤包膜处将之切断,完整切除肿瘤.术中输血800ml.术后病理报告:马尾神经血管母细胞瘤.术后1-7d患者有一过性双下肢活动障碍加重,后逐渐好转,2个月后恢复能独立行走.
-
患儿抗-M抗体引起配血不合1例报告
患儿男,6个月,因心脏复杂畸形于2005年2月入我院行心脏矫治术.术前配血时发现患者抗体筛选为阳性,卡式抗人球蛋白法配血主侧凝集.为解决患儿术中输血问题,故行血型血清学检测.
-
肺恶性间皮瘤1例临床报道
间皮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临床良性少见,恶性多见.恶性以胸膜常见,而发生于肺的恶性间皮瘤临床更为少见,我院遇到1例,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某患者,男,因胸闷不适伴右背疼2个月,加重3天,于2006年2月23日入院.既往体健,无烟酒嗜好,无外伤、手术及药物过敏史,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体检一般情况可,体温36.5℃,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30/90mmHg.右上肺叩实音,未闻及呼吸音,心、腹(-).X线示:右上肺野巨大致密阴影,印象为:右上肺占位性病变.CT示:右上肺野团块状高密度影,边缘有分叶及毛刺,其内密度不均匀,印象:右上肺占位性病变,肺癌可能性大.ECT示:全身骨显象未见明显异常.支气管镜示:右上叶尖段开口稍有狭窄.刷检细胞学示:粘膜上皮细胞未见异常.初步诊断为:右上叶肺癌.术前评估,肺功能示:通气功能无障碍,小气道功能中度受损,弥散功能未见异常,气道阻力未见异常,肺顺应性未见异常;心功能示:左心功能未见异常.2006年2月28日在全麻下行右上肺叶切除术.术中见肿物巨大,约15cm×15cm×13cm大小,质软,占据整个右上肺叶,与胸壁粘连固定,分离困难,肿瘤破裂,出血多,瘤内大量坏死物,取出坏死物后,游离顺利,切除上叶后,清除残余粘连干净,未见肿大淋巴结,术中输血800ml,术毕临床诊断:右上叶肺癌.
-
消化道恶性肿瘤术中输血现状分析
手术切除是消化道恶性实体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输血有时是完成手术的重要条件,但输血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因此规范术中输血极其必要.2006年1月~2008年1月我院共施行了104例消化道肿瘤手术,现就其输血情况总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