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世界传染病暴发新闻
1.刚果民主共和国流脑暴发.截止2001年10月16日,病例总共达到378例,死亡32例,病死率为8.46%,经实验室检测证实为奈瑟氏菌属脑膜炎球菌,血清型A.感染地区已经开展流脑菌苗接种运动,WHO提供了30万份菌苗.WHO、感染地区非政府组织和国家卫生部正在一起工作,开展健康教育和公众动员.
-
埃博拉出血热常见问题
1.什么是埃博拉出血热?埃博拉出血热(以下简称埃博拉)是一种严重且往往致命的疾病,病死率高可达90%.该病可侵犯人类和其它灵长目动物(猴子、大猩猩和黑猩猩).1976年,在同时发生的两起疫情中首次发现埃博拉病毒,一起发生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河附近的一个村庄,另一起出现在苏丹一个边远地区.病毒的起源尚不得而知.基于现有证据,果蝠(狐蝠科)被认为可能是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
-
中国医生,MUITO BOM(真棒)
2012年9月5日上午,晴空万里,微风徐徐,东帝汶民主共和国首都帝力市区西部的共和国总统府整饬如新,鲜花夹道,大门前,6名身着东帝汶传统武士服装的总统卫士庄重肃立,数名官员垂手恭候。他们身后是端着各种摄影器材的大批媒体记者。10时许,载满中国医疗队的客车缓缓驶入,有官员快步上前表示欢迎,随即引导中国医疗队全体专家步入总统府大楼,直达总统会见厅。今天,刚刚履新的总统塔乌尔·马坦·鲁瓦克先生要在这里向全体援东帝汶医疗队的专家颁发嘉奖证书。东帝汶立国仅10年,经济薄弱,百业待兴,尚未走出联合国的庇护,常年接受世界各国各方面的援助,但由总统亲自向援助人员颁发嘉奖却是第一次。
-
印度医疗器械监管概述
1 政治,卫生及市场1.1政治印度是一个联邦,是一个主权独立的、政教分离的、具有议会制政府的民主共和国.政体为联邦共和制.印度的国家机构由议会、总统、政府、司法机构组成.议会实行两院制,由联邦院(上院)和人民院(下院)组成.人民院中占有多数席位政党的领袖,出任政府总理.
-
刚果民主共和国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情况
-
安哥拉和刚果民主共和国2002年1月~2003年6月消灭脊髓灰质炎的进展
-
全球1999年消灭脊髓灰质炎的进展
1999年在83个国家年龄<5岁儿童共有4.7亿人,在开展国家免疫日(NIDs)或亚国家免疫日(SNIDs)期间接种了脊髓灰质炎(脊灰)灭活疫苗(OPV).那些被认为是全球主要病毒储主或疾病侵袭影响的国家开展NIDs的数量增加(例如阿富汗、刚果民主共和国和印度).印度在1999年10月到2000年3月间开展了4次NIDs和2次SNIDs,分发了约10亿剂OPV.刚果民主共和国在1999年开展了3次NIDs,接种了约800万儿童.1999年开展NIDs和SNIDs的高危险地区(例如印度),在NIDs期间,越来越多地采用了挨家挨户接种方式.在尼日利亚和巴基斯坦开展了独有的大规模SNIDs.
-
食药动态
昌平区食药监管局圆满完成东帝汶总统一行参观期间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本刊讯9月4日,东帝汶民主共和国总统及夫人一行79人对昌平职业教育农业文化园区进行访问参观。
北京市昌平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前三天,对食品原料供货商资质、人员健康体检及加工间环境卫生等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并反复核对菜肴品种、数量。保障期间,昌平区食药监管局共出动执法人员30人次,制作现场检查笔录4份、现场检查意见书3份;先后对食品原料、调味品、食品工用具等进行现场快速检测17件,监测结果全部合格;食品留样共35件。 -
疟疾病人治疗268例护理体会
疟疾(Malaria),又名打摆子,是由疟原虫经按蚊叮咬传播的传染病.临床上以周期性定时发作寒战、高热、出汗退热,以及贫血和脾大为特点.因原虫株、感染程度、免疫状况和机体反应性等差异,临床症状和发作规律表现不一.笔者自2003年8月~2005年8月在非洲疟疾流行严重的苏丹民主共和国从事两年的医疗援助工作,在此期间对268例中国在苏方工作人员患疟疾的病人进行了治疗和护理,疗效满意.现将对其治疗中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路德维格咽峡炎患者死亡一例
1病例资料
(病例来源:东帝汶民主共和国首都帝力国立医院)患者,男,60岁,因左下颌区肿痛一周及呼吸困难一天急诊入院,一周前左侧下磨牙区出现肿痛,未予任何药物治疗,肿胀区域逐渐向周围蔓延,疼痛加剧,一天前出现吞咽及呼吸困难,遂急诊入院。入院查体:急性病容,神志清楚,呼吸急促,言语困难,颌、面、颈部红肿,左下颌区肿胀尤为突出,伸舌困难,舌体向头侧移位,张口不足2cm,口腔有较多浓稠分泌物,恶臭,双肺呼吸音粗,心脏听诊示心动过速。BP134/86mmHg,HR126bpm,RR24bpm, SPO294%,T38.7℃。患者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经耳鼻喉专科医师诊断:路德维格咽峡炎。予抗感染及补液治疗并急诊行局麻监护下脓肿切开引流术。选右侧卧位,面罩吸氧,SPO2100%,局麻下行左侧下颌部脓肿切开引流,术中患者口鼻出现少许红色粘性液体,患者诉呼吸困难,吸引后缓解,手术10分钟结束,便于引流改为左侧卧位,面罩吸氧观察,5分钟后患者再次出现呼吸困难,吸气“三凹征”明显,口鼻吸引后仍无缓解,面罩加压给氧阻力大,SPO2进行性下降,患者逐渐出现意识模糊,心率减慢,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同时行气管切开,SPO2仍急速下降,2分钟后心跳停止,持续胸外心脏按压,肾上腺素1 mg静注,2分后心率仍未恢复,瞳孔散大至4mm,此时气管切开插管成功并通过导管机械通气,静注肾上腺素1 mg ,保持胸外心脏按压,1分钟后自主心率恢复,血氧饱和度恢复至100%,血压135/87mmHg,心率155bpm,约10分钟瞳孔恢复至2mm,约20分钟恢复自主呼吸,送ICU 继续治疗,2天后因脓毒血症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
埃博拉出血热研究现状
埃博拉出血热(Ebola hemorrhagic fever,EHF)是20世纪70年代在非洲新发现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自1976年在非洲中部扎伊尔(现刚果民主共和国)和苏丹爆发流行后,已在非洲中部形成地方流行[1-3].病原体为埃博拉病毒(EBOV),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可致人类和非人灵长类动物感染.人类以急起发热、头痛、关节痛、肌痛、咽喉炎、皮疹、胃肠道症状、出血,随后出现肝、肾功能障碍,迟发性眼病变,传染性强,病死率高等为临床特征.现就EHF的研究现况作一综述.
-
科学防控埃博拉病毒病
1976年在非洲的刚果民主共和国和苏丹两国发生了大规模疫情暴发,并分离出同源的病毒,因刚果暴发疫情的村庄位于埃博拉河流域,该病毒命名为埃博拉病毒,由此引发的疾病称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EVD),也称埃博拉出血热(Ebola haemorrhagic fever,EHF)。在近40年里,埃博拉病毒已经在非洲国家引发了二十余次不同规模的散发或暴发疫情,病死率为55%~60%,且目前尚无有特异性治疗药物或疫苗,因而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称为世界上致命的病毒性传染性疾病。本次 EHF 疫情于2013年12月份在几内亚暴发并蔓延,截至2014年8月11日,已报告病例达1848例,其中死亡1013例,波及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等西非4国,并有进一步扩散的趋势,已经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WHO 于2014年8月8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依据《国际卫生条例(2005)》,正式宣布非洲 EHF 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埃博拉出血热
埃博拉出血热(Ebola hemorrhagic fever,EHF)1976年首次发生于刚果民主共和国(前扎伊尔)埃博拉河流域,因其引起感染者全身出血症状,故命名为埃博拉出血热.EHF的病原是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EBOV),属于丝状病毒科(Filoviridae)丝状病毒属(Filovirus)成员,是非节段的单股负链RNA病毒.
-
美国《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2014年第6期有关人兽共患病论文摘译
P932耐药性恶性疟原虫从刚果民主共和国输入到危地马拉的基因证据//Jaymin C . Patel , Steve M .Taylor ,Patricia C .Juliao ,等
疟疾感染率不高且开展了控制与消除疟疾工作的国家需认真面对输入性疟疾的威胁,国家控制与消除疟疾工作的开展使得传播率不高。2010年,危地马拉报道了发生在近来刚从刚果民主共和国(金)回国的联合国维和士兵中的恶性疟暴发事件。流行病学证据表明这些士兵是在刚果(金)被感染的,但也不排除本地感染的可能。我们使用群体基因分析中的中性微卫星法来确定疫源地。将被感染士兵身上的疟疾样本和刚果民主共和国以及危地马拉收集的疟疾种群的遗传相似度进行比较;经鉴定被感染士兵的疟疾样本和刚果民主共和国收集的疟疾种群关系更密切。系统聚类法分析证实这一鉴定结果(可信区间>99.9%)。因此,这也支持了士兵们所患的疟疾可能是由刚果民主共和国输入的假设。此研究表明,分子基因型在疫情调查中是有作用的。 -
美国《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2003年第12期有关人兽共患病论文摘译
P1531 刚果民主共和国马尔堡出血热的危险因子Daniel G Bausch,Matthias Borchert, Thomas Grein,等在刚果民主共和国一个马尔堡病毒流行区进行两次抗体调查以评估马尔堡出血热的危险因子.
-
第四次新世纪特色专科名医学术交流会征文
中国民间医药科技推广交流中心、中国农村中医药学术研究中心、《中国优秀特色专科名医荟萃》编委会、新世纪医药科技推广交流中心定于2001-08左右在杭州市召开第四次优秀特色专科名医学术交流会,特征稿: 1.凡在名级医疗卫生单位、乡镇卫生院(所)中工作的医德医风良好、具有专科技术特长、享誉一方的中西医药人员、中西医结合人员及乡村医生、民间医生、个体医生等均可投稿。来稿要求总结某一个方面的专科临床经验或体会,题材不限,每稿限2 000字以内,必须打印,另纸附600字以内的论文摘要。 2.来稿经专家评审合格者即邀请参加会议,并入编由国家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医药科技优秀论文荟萃》一书中,发优秀论文证书和“特色专科技术奖”奖杯和奖章,参加赴越南人民民主共和国考察活动。 3.稿件请在2001-06-15前邮寄:湖北省麻城市台湾街237号新世纪医药科技推广交流中心 郭正超主任收 邮编:438300 信封上请注明是“第四次专科会议征文” 联系电话及传真:0713-2926489
-
防控“埃博拉”6大注意事项
当前,西非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引起全地球村人们的广泛关注.什么是埃博拉出血热?人类是如何感染此类病毒的?儿童是否会成为易感人群等等一系列相关问题更是引起人们的急切关注.多多了解一些埃博拉病毒的相关知识,是保证生命安全、身体健康的佳防范措施,以下6个问题将为您扫盲埃博拉出血热病毒.1.什么是埃博拉出血热?埃博拉出血热是一种严重的病毒感染性疾病,病死率高可达90%.该病可侵犯人类和其它灵长类动物(猴子、大猩猩和黑猩猩).病毒的起源尚不得而知.1976年,在同时发生的两起疫情中首次发现埃博拉病毒,一起发生在刚果民主共和国靠近埃博拉河的一个村庄,另一起出现在苏丹一个偏远地区.但基于现有证据,人们认为果蝠(狐蝠科)可能是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