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强肌健力口服液主要药效学研究
强肌健力口服液是名老中医邓铁涛教授的经验方,由黄芪、党参、白术等中药精制而成,它具有补脾益损的功效,临床用于脾胃虚损型重症肌无力的治疗.本实验根据其功能主治侧重观察该药对神经肌肉接点影响和对胃肠运动的调节以及对脾虚动物小肠吸收功能的影响.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
论脾虚生风
风证是中医学独有的名词,具体可分为“内风”与“外风”两种.其形成的原因复杂,传统观念认为风证责之于肝,内经亦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但本项研究表明风证的形成多有脾胃内伤,而后风证发作.因此本文侧重于脾虚生风的论述.
-
王好古“寒中证”治法探要
在《中藏经》《小儿药证直诀》等基础上,张元素阐发了系统的脏腑辨证理论.认为人之患病在于“本气虚”,故其脏腑辨证理论又尤重于探讨各脏腑虚损证治,其中关于脾胃虚损的探讨更是贯穿于易水学派发展的始终.在张元素脏腑辨证理论的指导下,李东垣、王好古先后阐发了脾胃虚损“热中证”“寒中证”的治法,形成了脾胃虚损证治的完整体系.脾胃虚损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在脾胃内伤初期的“热中证”之后尚有“外阳内阴”“内外俱阴”或“中寒湿盛”的不同证型演变.王好古对各种“寒中证”的辨证论治都进行了详细阐述,对这些认识进行系统化整理和提炼可为临床脾胃虚损辨治提供理论指导.
-
阴火本义探析
阴火一词的意义一直没有定论,本文通过对金元时期的时代背景、学术背景分析东垣学说形成的过程,并从其学术形成过程中了解其理论进展,从多方面分析“阴火”的原本涵义,认为阴火是指内伤之火,由脾胃虚损所致,而不特指某脏某腑之火。
-
穴位割治合儿康宁口服治疗疳积230例
疳积,是指小儿脾胃虚损,运化失常,脏腑失养,形体赢瘦的一类疾病.它既可以致小儿多种慢性疾患,也可以是其他疾病的转归.现代医学称此病证为"营养不良".笔者自1995年以来采用穴位割治合儿康宁口服治疗疳积23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介绍如下:
-
小儿疳积药膳可疗
疳积是指小儿脾胃虚损,运化失宜,吸收功能长期障碍,脏腑失养,气液干涸,形体赢瘦饮食不养肌肤,影响生长发育,病程较长的一种慢性疾患.本症多见于3岁左右的婴幼儿.临床以不同程度的形体干涸赢瘦,气血不荣,头发稀疏,精神疲惫,腹部胀大,青筋暴露;或者腹凹如舟,饮食异常为其特征.本病的治疗原则,应以调理脾胃为主.
-
辨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 9例临床观察
采用辨证分型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9例.结果:临床缓解8例,显效29例,好转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92%.
-
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简况
重症肌无力归属为"痿证""睑废""大气下陷"等范畴,"五脏使人痿",分为"痿蹙""脉痿""筋痿""肉痿""骨痿"等,以脾胃虚损为主,兼有肝肾气血亏虚或湿热、风邪等外邪侵犯;病位在筋脉肌肉,根本在于五脏虚损,以脾胃、肝、肾等脏腑为常见;病性以热证、虚证为多,以虚为本.扶正补虚,兼以祛邪,"治痿独取阳明",古方补中益气汤、二妙汤等;自拟方有复肌宁汤、滋肾调肝汤;中成药强肌健力饮、黄芪复方颗粒;其它疗法如针灸、温针、电针、隔物灸等,都有良好的效果.经典名方运用、辨证分型、疗效标准无统一规范,自拟方缺乏严格对照和统计分析,中成药方药固定、治疗证型单一,中医外治法接受度高,疗效与操作手法、临床经验有关,有待系统性规范和拓展.
-
重症肌无力中医药研究
重症肌无力的病因病机可归纳为脾胃虚损、脾肾亏虚、肝失疏泄、经络气血不足、虚邪等方面,临床提倡辨证论治.脾气不足治以理脾益气,脾肾亏虚治以补益脾肾,在肝者助肝疏泄,病在经络或虚邪侵袭者,多调脾胃以补气补血,使正得复.常用单方、验方,针灸、推拿以及中西医结合等治疗方法,对重症肌无力的恢复有明显疗效.
-
重症肌无力的中医脾肾论治
探讨重症肌无力的辨证论治就是对其内在规律的认识.作者从该病具特征性的八大主症与两大特点的证名辨识、审证求因入手,提示脾胃虚损是重症肌无力的本质.脾虚致使机体稳态调控失衡是该病发生的内在成因,而脾虚及肾、脏腑失衡是该病的病机转归.临床从"病"、"证"两个层面着眼,通过辨病把握疾病态势和中医病机,通过辨证把握证候态势和中医定性,这种结合是符合中医学整体观、个体化、动态性的,是力求对中医病机与中医定性的整体把握,在此基础上形成中医施治的证候观与证治观.在这个整体观中,如何通过中医药治疗使机体气血、阴阳回复平衡有序,使病情改善、进而争取康复,调治脾肾是关键.可概括为补中益气,振元治痿.
-
小儿疳积药膳可治
疳积是指小儿脾胃虚损,运化失宜,吸收功能长期障碍,脏腑失养,气液干涸,形体赢瘦,饮食不养肌肤,影响生长发育,病程较长的一种慢性疾患.本症多见于3岁左右的婴幼儿.临床以不同程度的形体干枯赢瘦,气血不荣,头发稀疏,精神疲惫,腹部胀大,青筋暴露;或者腹凹如舟,饮食异常为其特征.本病的治疗原则,应以调理脾胃为主.但需根据不同的见症,分别采取攻补兼施、内外分治等法则.常用药物有:党参、白术、茯苓、使君子、神曲、山楂、砂仁等.本病的食疗,功效非常显著.
-
糖尿病性胃轻瘫方
糖尿病胃轻瘫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大多见于血糖控制不达标、不重视控制饮食的糖尿病患者,以恶心、呕吐、餐后饱胀为常见症状.中医可归纳为消渴并发“痞满、胃痞、胃缓、嗳气、呕吐、腹胀”等范畴.糖尿病并发的胃轻瘫与饮食不洁和饥饱不调所造成的吐泻等病证有所不同,其始源于消渴病日久、失治或屡治不愈,使正气日渐耗伤,气阴两虚、阴损及阳,元气大伤,主要表现为脾胃虚损.临床上因治疗不当而致病的也不少见,喻昌在《医门法律·泄泻》篇中就指出:“凡治消渴,用寒凉太过,乃至水胜火湮,犹不知反,渐成仲满不效,医之罪也.”应引起注意.若继续加重可因后天不养先天,元阳亏虚,而致脾肾俱病.
-
邓中光治疗重症肌无力处方用药分析
通过收集邓中光教授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处方68份,建立用药数据库,对处方中的用药频数及剂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提示临床高频次中药为黄芪、 升麻、 柴胡、 甘草、 党参、 五指毛桃、 千斤拔、 西洋参等,用药遵循国医大师邓铁涛对重症肌无力"脾胃虚损,五脏相关"病机认识,以强肌健力饮为主方,加减用药有其独到之处.邓中光教授用药专于健脾胃而兼补肝肾;善用岭南草药五爪龙、 千斤拔等;注意顾护阴液,习用西洋参炖服,常加用银柴胡、 玄参、 淮山等;灵活用药,陈皮、 橘络、 木香可替换使用.川黄连(配伍木香)、 仙鹤草的使用更见其用药特色.
-
浅谈从脾胃虚损论治汗证
中医对汗证的诊疗多从心肺肾着眼,而脾胃虚损在本病中的影响,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脾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而气血津液乃汗液化生的物质基础,若先天脾胃虚弱或饮食劳倦损伤脾胃,脾虚日久伤阳,阳虚卫阳不固,腠理疏松,津液外泄;脾虚运化无力而致食积,食积日久生湿化热,积热蒸发津而出为汗.脾胃功能失司,还可以引起他脏病变从而引起汗证.在临床上从中焦脾胃辨证论治汗证,取得了显著功效,故治疗汗证,除从心肺肾论治外,还应注重从脾胃虚损论治.
-
寇煜光老中医治疗小儿疳证的临床经验
家父寇煜光从事中医儿科临床已六十余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以治小儿疳证见长,在本市享有很高声誉,于1985年由市卫生局命名为成都市名老中医.家父认为小儿疳证是指小儿脾胃虚损、运化失调,吸收功能长期障碍,致使脏腑失养,气液干涸,形体羸瘦以及气血不能营润肌肤、四肢百骸,继而影响小儿生长发育,而成为一种病情重、病程长的慢性营养障碍疾病,它包括现今临床上常见的小儿厌食证在内,即西医所谓小儿慢性营养不良症.古人对小儿疳证早有详尽的论述,如"五疳"之说,即心疳、脾疳、肝疳、肺疳、肾疳.除此之外,还有哺乳疳、丁奚疳、无辜疳等.
-
梁超治疗灼口综合征经验
灼口综合征(burning mouth syndrome,BMS)是以舌部、口腔粘膜灼热、疼痛等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症候群,又称舌痛征(Glossodynia)、舌感觉异常、口腔粘膜感觉异常等.口腔检查明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和组织病理变化.该病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50岁~70岁妇女中发病率较高,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目前研究认为灼口综合征属于非器质性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项研究认为该病与精神因素、更年期等因素密切相关.该病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主要予对症治疗,如精神药物、心理疗法、雌激素替代治疗等,但疗效均不理想.
-
保胃战从孩子开始
进入初夏,天气渐热,喝些冷饮可以消暑解渴,但不少孩子却没有节制,食入过量,导致寒气沉积肠胃,从而引起消化系统疾病、虚寒性胄痛、慢性腹泻等.正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孩子,属于"稚阴稚阳"的阶段,脏腑娇嫩,容易脾胃虚损,也容易形成肠胃积滞.而生活中到处都可见容易流口水的小孩、长不高的人、肥胖的人、大腹便便的人……这些与他们儿时的成长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
慢性肝病从脾论治探析
慢性肝病(慢性迁延性肝炎、继发性肝硬化),属于祖国医学中的"胁痛"、"黄疸"、"积聚"、"鼓胀"的范畴.多因急性肝炎失治、误治或反复发作逐渐演变而成.其病程较长,病情复杂,迁延难愈,祖国医学对本病认识颇深远,论治方法亦多.《金匮要略》指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慢性肝病,病位虽在肝,实则累及脾肾,然以脾虚为本.临证论治,岂能只着眼于治肝,而应首先考虑实脾,扶助中州,恢复脾胃功能,更有效地保护肝细胞免于损伤,促进肝细胞再生,防止或减缓肝细胞纤维化过程及调控提高免疫功能,截其传变,能期恢复和重振肝脾功能,此乃是慢性肝病治疗的关键.尤其对久病体质虚弱,脾胃虚损者,更应从治本着手.固本泻实,从脾论治,滋水涵木,肝肾同治,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
辨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9例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2003至2008年我们辨证治疗RA59例取得较好疗效,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59例均为本院内科患者,均按美国风湿病学会诊断标准确诊.男14例,女45例,年龄17~73岁,平均45.3岁.畏寒肢冷者41例,头晕耳鸣者37例,面色萎黄或苍白者39例,纳差者31例.血红蛋白低于110g/L者37例,血沉增快者51例,1h血沉大于100mm者9例、40~100mm者26例、21~50mm者15例,类风湿因子检测阳性者44例.肝肾亏虚者3l例,气血亏虚者33例,脾胃虚损者43例.晨僵58例,腰膝酸软者51例.
-
病人家属的心理探讨及护理
生老病死,是人类生存的规律,亲人患病给家属造成的心理创伤是不可忽视的.过强或持续时间过长的应激源刺激也能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人有七情六欲: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内伤、六淫外侵,饮食失节、起居失宜、脾胃虚损、心火妄动.如果病人家属一蹶不振,就会增加病人的心理压力,使病情恢复慢,因此除了对病人的治疗、护理外,对病人家属的心理护理也尤为重要,现将病人家属心理进行分析,并探讨护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