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2004-2008年全球消灭脊灰的战略计划
全球阻断野脊灰病毒的传播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全球脊灰流行国家数从1988年的125个下降到2003年底的6个(尼日利亚、印度、巴基斯坦、埃及、尼日尔和阿富汗),病例数从每年35万多例下降到2004年1月21日的682例.2003年,全球90%以上的报告病例来自尼日利亚(305例)、印度(220例)和巴基斯坦(99例),而尼日利亚第一次超过印度成为报告病例数多的国家.流行病学和病毒学的数据证明,阿富汗和尼日尔病灶地方性传播分别与巴基斯坦和尼日利亚的重复输入性病例相关,埃及也有地方性传播,不过高度局限于开罗地区.
-
戴面纱的大刀骑士——图阿雷格人
在信仰伊斯兰教的一些民族中,妇女常常戴着面纱,可是在北非的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尼日尔和马里几个北非国家中,图阿雷格男人也戴着面纱,你见过吗?这种面纱叫"利萨姆",有的长达5米.男人们所戴的面纱有黑、白、蓝多种颜色,分别标明各自生活的地区.图阿雷格人社会属于父系大家族社会,但妇女仍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主持着很多社会事务.由于图阿雷格人生活在环境艰苦的沙漠中,所以被人们称为"沙漠之王",又由于他们的奇特装束,因而又被称为"戴面纱的大刀骑士".
-
联合国会议呼吁在发展中国家保证避孕药的稳定供应
在2011年9月,联合国召开了一个为期两天的会议,呼吁以稳定供应避孕药具为基础的自愿计划生育应该再次成为国家拯救妇女生命的优先事项之一.该会议由12个国家首脑夫人以及卫生和财务部长参加,这12个国家是联合国人口基金推出的以加强生殖健康商品安全为目的的全球计划的首选国家—布基纳法索、海地、埃塞俄比亚、老挝、马里、马达加斯加、蒙古、莫桑比克、尼加拉瓜、尼日尔、尼日利亚和塞拉利昂.
-
针灸疗法在尼日尔运用举隅
作为中国江苏第一批援尼日尔志愿服务队的中医师,笔者于2009年10月28日至2010年10月14日在尼日尔共和国的尼亚美国家医院工作近1年,运用传统中医疗法给当地居民及在尼华人诊治多种疾病疗效显著,现选取验案三则,以期同道指正。
-
尼日尔传统医药发展概况
尼日尔地处萨赫勒一撒哈拉地区,西非东部,位于北纬12°~23°,东经0°~16°,面积126.7万平方公里.2002年预计人口数为11303119人.主要人口特征为:卫生覆盖率低(为46.78%)、母婴死亡率高(分别为7‰和123‰)、年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为3.3%)、平均每21年人口增加1倍;人口分布不均,3/4的人口集中在1/4的国土上.
-
尼日尔儿童接受针灸治疗概况
本文介绍了尼日尔儿童接受针灸治疗的现状.30多年来,中国援外医疗队分别在马拉迪省中心医院、首都尼亚美国家医院、津德尔国家医院开设针灸科,由中国医师主持治疗工作.由于多种原因,目前,仅保留了马拉迪省中心医院针灸科,且与物理、康复疗法结合,组成运动疗法与功能训练科.儿童患者是针灸科接受治疗的主体,约占门诊量的2/3,主要以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疾病为主.
-
中医药在非洲的发展概况
非洲的许多国家,如坦桑尼亚、赞比亚、莫桑比克、尼日尔、扎伊尔、马里、几内亚比绍、布隆迪等一直是我国进行医疗援助的国家,在我国派出去的援非医疗队中,有许多就是中医药技术人员,所以,长期的援非医疗工作为非洲人认识中医药技术并接受中医药技术进行身体保健和治疗疾病打下了基础,也激发了他们学习了解中医药的愿望.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就有遍布非洲55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员来华学习中医.
-
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尚未覆盖西非:在尼日尔进行的免疫接种率调查
在西非,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的努力取得了巨大进展.通过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的实施和口服脊灰疫苗(OPV)的应用,脊灰野病毒的传播已经几乎在所有的非洲国家停止.
-
2006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季节非洲流行地区流脑的发病情况
在2006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季节的第一个10周内,非洲流行地区的7个国家32个地区发生了爆发.这些国家共向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了5 719例疑似流脑,其中包括580例死亡.病例集中在2个地区:一个在非洲西部,包括布基纳法索、科特迪瓦、马里和尼日尔,主要流行A群脑膜炎球菌(Nm);另一个在非洲东部,包括肯尼亚、苏丹和乌干达,主要流行W135群Nm.
-
脊髓灰质炎Ⅰ型野病毒的再次传播以及输入带来的影响
自1988年世界卫生大会决定在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后,脊灰野病毒流行国家从1988年的125个减少到2003年的6个(阿富汗、埃及、印度、尼日尔、尼日利亚和巴基斯坦).然而2002~2005年,共有21个无脊灰的国家发现脊灰Ⅰ型野病毒,这些病毒来自野病毒仍然流行的6个国家(主要是尼日利亚).21个国家中的4个国家(印度尼西亚、索马里、苏丹和也门)的病例数>100例.到2005年底,21个被输入的国家除索马里外,其余都已经阻断或控制了野病毒的传播.本报告总结了2002~2005年脊灰野毒对无脊灰国家的输入情况,以及2006年1月24日这些国家目前野毒流行状态,并且介绍无脊灰国家所采取野毒输入的预防措施.
-
尼日利亚2004年1月~2005年7月消灭脊髓灰质炎的进展
自1988年世界卫生大会决定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以来,脊灰流行国家已从1988年的125个减少到2003年的6个(阿富汗、埃及、印度、尼日尔、尼日利亚和巴基斯坦).但2003~2005年源自尼日利亚的脊灰病毒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引起了脊灰复燃,使全球消灭脊灰面临严重挑战.随着南部一些州强化免疫活动(SIAs)的暂停,尼日利亚发生脊灰野病毒流行的势头又有所抬头.2003~2005年源自尼日利亚的脊灰野病毒(WPV)传播到18个至少已有1年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的国家,其中3个其它洲的国家(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和也门).这些国家中有6个再次出现了病毒的循环.
-
2007年全球传染病疫情情报聚焦
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在非洲2007年1-4月,乌干达发生241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16例死亡,病死率为6.6%.苏丹发生流脑1129例,96例死亡,病死率为8.5%.布基纳法索发生22 255例流脑,1 490例死亡,病死率为7%.刚果共和国发生流脑53例,死亡6例,病死率为11.3%.这4国均属于非洲流脑多发地带,病原主要是A群奈瑟脑膜炎双球菌感染.该疫区近百万儿童已获得国际疫苗协调小组提供的A+C双价流脑疫苗.同期西非的科特迪瓦、尼日尔、马里、加纳、尼日利亚、乍得、多哥、塞内加尔8国也出现流脑疫情,8 557例确诊患者的病死率为9.6%.至4月30日全非洲已报告47 925例流脑.由脑膜炎球菌的一种多糖与一种蛋白相联合的新型结合疫苗在"群体免疫"上正在发挥强效.
-
小儿镰状细胞贫血并发疼痛危象87例分析
镰状细胞贫血(Sickle cell anemia SCA)是一种遗传性慢性溶血性贫血.自1910年Herr ick首次报告以来,本病多见于非洲、美洲的黑人,其次见于希腊、土耳其、中东、印度等民族;世界范围内以热带非洲黑色人种发病率为高,达40%;是严重危害母婴健康的疾病.可使胎儿丢失率达50%,孕妇死亡率达4.62%[1].1987年刘志国等在我国首先报告此病[2].而疼痛型危象(又称栓塞型)是本病五型中常见的一种.现将作者2 000-2001年在尼日尔马腊迪省住院中心收治的87例SCA合并疼痛危象患儿报道如下.
-
1763例非洲黑种人儿童门诊眼病分析
为了解和掌握非洲地区儿童眼病的病种分布及特点,使援助非洲国家的中国眼科医师更好地开展眼病防治工作,减少或减轻盲儿的患病率和患病程度,现将笔者在尼日尔工作期间的门诊儿童眼病进行回顾性分析.
-
尼日尔金德(音译)地区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术中心律失常的处理
目的 探讨心脏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术中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处理方法,以降低该类病人在术中的风险.方法 对50例合并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术中常规行心电监护,由专人记录术中发生的心律失常并决定是否作相应处理.结果 12例出现心律失常,占24.0%;其中:窦性心动过缓4例,占33.3%,其中3例同时伴有血压下降与ST段下移,T波平坦或倒置;室性早搏6例,占50.0%;Ⅰ度房室传导阻滞(Ⅰ°AVB),Ⅱ度房室传导阻滞(Ⅱ°AVB)各1例,分别占8.3%;经及时处理后均好转.结论 心脏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麻醉和手术的并发症及死亡率可显著高于无心脏病者.术前准备充分,术中常规行心电监护,及时发现和恰当处理心律失常,可以降低风险.
-
小儿镰状细胞贫血120例临床分析
镰状细胞贫血(sickle cell anemia,SCA)是一种家族性遗传性慢性溶血性贫血.本文收集了2000~2001年笔者参加中国援外医疗队,在尼日尔马腊迪省住院中心工作时收治的120例SCA患儿,现将其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
不同接种程序的A/C群脑膜炎球菌-白喉类毒素结合疫苗在尼日尔婴儿中的免疫原性、安全性和免疫记忆
A和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白喉类毒素结合疫苗(MenD)已经在美国和尼日尔进行临床研究,此项研究是在尼日尔婴儿中进行的第2次临床试验,旨在根据血清杀菌活性(SBA)和ELISA应答来确定佳免疫程序,并评估接种者2岁时的记忆应答、疫苗对细菌在鼻咽部定植的影响及疫苗的反应原性.
-
006 3剂A+C群脑膜炎球菌-白喉类毒素结合疫苗在尼日尔婴儿中的安全性与免疫原性
-
恶性疟合并黑尿热一例
患者,男,42岁.因发热、寒战6 d,于1999年1月11日入院.1999年1月5日游泳后发热,体温39℃~40℃,伴有寒战、纳差、腹胀及乏力.1月8日就诊,化验胆红素(BIL)轻度异常,血红蛋白(Hb)157 g/L,白细胞7.1×109/L,血小板26×1012/L,按感冒治疗,1月11日仍高热,谷丙转氨酶90 U/L,谷草转氨酶120 U/L.患者1998年11月到尼日尔共和国1个月,未服预防性抗疟药.1985年发现HBsAg阳性.
-
蒿甲醚胶囊治疗非洲黑色人种恶性疟疾的临床疗效
全世界每年有3~5亿的疟疾患者,其中90%发生在非洲.长期以来,在非洲广泛应用并被认为是抗疟特效药的盐酸间苯二酚奎宁(Quinimax),其用量越来越大.而另一种抗疟药青蒿素(Arteminin)对各种疟原虫红内期无性体具有强力杀灭作用,能有效缓解症状和杀灭疟原虫,但青蒿素在尼日尔的市场占有率非常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