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HPLC测定地倒地铃中金圣草黄素的含量

    作者:陈君;李耀华;李晓龙;韦建华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倒地铃中金圣草黄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GL Inertsil ODS-3 C18 柱(4.6 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35∶65),流速1.0 mL· min-1,检测波长348 nm,柱温为常温.结果:金圣草黄素在0.0134 ~0.268 μ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74%,RSD 2.1%.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良好,可作为测定倒地铃中金圣草黄素含量的方法.

  • 百蕊草化学成分分离

    作者:邹懿;洪敏;杨笑芳

    目的:研究百蕊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对百蕊草95%乙醇提取物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百蕊草中分离纯化了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7-0-葡萄糖苷(1),芹菜素-7-O-葡萄糖苷(2),芦丁(3),芹菜素-8-C-α-L-阿拉伯糖苷(4),高车前苷(5),大蓟苷(6),蒙花苷(7),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8),柯伊利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9),金圣草黄素(10).结论:化合物10为首次从百蕊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9为首次从檀香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 绵枣儿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任福才;王丽霞;王飞;李宝才

    目的 研究绵枣儿Scilla scilloides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及制备液相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绵枣儿全草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绵枣儿素(1)、2.羟基-7-O-甲基绵枣儿素(2)、4'-demethyleucomin (3)、5.羟基-7-甲氧基-3-(4-羟基苯亚甲基)色原-4-酮(4)、4'-demethyl-3,9-dihydroeucomin (5)、3'-hydroxy-3,9-dihydroeucomin (6)、8-O-demethyl-7-O-methyl-3,9-dihydropunctatin (7)、芹菜素(8)、木犀草素(9)、金圣草黄素(10)、3-脱氢-15-脱氧尤可甾醇(11)、15-脱氧尤可甾醇(12)、4-烯丙基儿茶酚(13)、norlichexanthone (14)、drimiopsin C(15)、6-阿魏酰梓醇(16)、梓苷(17)、黄金树苷(18).结论 首次从绵枣儿属中分离得到环烯醚萜类化合物(16~18);化合物4、7~10和化合物13~1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金荞麦块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张京;况燚;刘力;杨胜祥;赵立春

    目的 研究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块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并根据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金荞麦块根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1)、苜蓿素(2)、木犀草素7,4'-二甲醚(3)、槲皮素(4)、芫花素(5)、金圣草黄素(6)、原儿茶酸(7)、原儿茶酸甲酯(8)、对羟基苯甲醛(9)、赤杨酮(10)、赤杨醇(11)、olean-12-ene-3β,7β,15α,28-tetraol (12)、iuglangeninA(13)、21β-dihydroxy-olean-12-ene (14).结论 化合物5和6为首次从金荞麦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14为首次从荞麦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倒地铃化学成分研究(Ⅰ)

    作者:韦建华;陈君;蔡少芳;卢汝梅;林世炜

    目的 研究倒地铃Cardiospermum halicacabum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色谱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倒地铃中分离了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二十七烷(1)、β-香树脂醇棕榈酸酯(2)、β-胡萝卜苷(3)、3β-赤杨醇(4)、β-香树脂醇(5)、β-谷甾醇(6)、棕榈酸(7)、蒲公英赛醇(8)、豆甾醇(9)、金圣草黄素(10)、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11).结论 化合物1~5、7~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栝楼雄株茎叶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及其清除DPPH能力研究

    作者:刘飞;李佳;张永清

    目的 分离纯化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雄株茎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并探究其清除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自由基能力的构效关系.方法利用聚酰胺树脂柱、高速逆流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对栝楼雄株茎叶黄酮类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采用DPPH法测定7个黄酮单体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从栝楼雄株茎叶中分离得到7种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1)、金圣草黄素(2)、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3)、柯伊利素-7-O-β-D-葡萄糖苷(4)、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5)、香叶木素-7-O-p-D-葡萄糖苷(6)、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7).7种黄酮类化合物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IC50)依次为1>3>7>2>4>6>5.结论化合物1、2、6和7为首次从栝楼茎叶中分离得到.7种黄酮类化合物均能有效清除DPPH自由基,化合物1、3、7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明显强于其他4种黄酮,比较其结构发现,前3者均存在B环3 ’,4’邻二羟基;化合物4和6的DPPH清除活性明显弱于化合物3,而在结构上前两者较化合物3存在3’位或4’位羟基甲基化;化合物3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弱于化合物1,但在结构上仅在A环7位存在糖基取代,考虑糖基化增加了前者的化学位阻.

  • 壮药三角泡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韦建华;西庆男;曾艳婷;李兵;李云;钱信怡;卢汝梅

    目的 研究壮药三角泡(倒地铃Cardiospermum halicacabum干燥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硅胶、聚酰胺、凝胶等柱色谱及重结晶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从三角泡正丁醇部位分离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金圣草黄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丁酯(1)、金圣草黄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乙酯(2)、金圣草黄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甲酯(3)、金圣草黄素(4)、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丁酯(5)、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乙酯(6)、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甲酯(7)、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8)、芹菜素(9)、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甲酯(10)、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11)、木犀草素(12)、槲皮素(13).结论 化合物1~3为新的黄酮类化合物,分别命名为倒地铃苷D、倒地铃苷B和倒地铃苷A;化合物5~8、10、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菠萝叶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作者:黄筱娟;陈文豪;纪明慧;郭飞燕;舒火明;郑彩娟

    目的 研究菠萝Ananas comosus叶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并对各化合物进行抗菌活性、卤虫致死活性测定.结果 从菠萝叶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ricin-4'’-O-[10"-O-(8"-hydroxyl) feruloyl-(9"'-O-p-coumaroyl) glyceryl] ether (1)、2,4-二氯苯甲酸(2)、小麦黄素(3)、金圣草黄素(4)、1-O-对羟基肉桂酰单甘油酯(5)、1-O-阿魏酰单甘油酯(6)、1-O-阿魏酸-3-O-对羟基肉桂酰甘油酯(7)、1,3-二氧阿魏酰甘油酯(8).化合物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表现出与阳性对照环丙沙星相当的抑制活性,小抑菌浓度(MIC)均达到0.156 μg/mL.卤虫致死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1和4的ICso值分别为21.4、25.0 μtg/mL.结论 除化合物5外,其余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菠萝叶酯A,且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和卤虫致死活性.

  • 酸藤子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冯旭;李耀华;梁臣艳;王卉;张玄薇

    目的:对酸藤子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硅胶色谱、聚酰胺色谱等方法对酸藤子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对其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酸藤子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中共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β-胡萝卜苷(2)、没食子酸(3)、香草酸(4)、芦丁(5)、金丝桃苷(6)、槲皮素(7)、山柰酚(8)、金圣草黄素(9)、大黄素甲醚(10)、芹菜素-7-O-葡萄糖苷(11).结论:其中,化合物5 ~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车前子中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成分的电化学生物传感筛选研究

    作者:王娟;许兵兵;曾金祥;任刚;张丽;朱继孝;王晓云;梁健;谢雄雄;邹红

    目的:采用电化学生物传感法,对车前子中分得的23个化合物进行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的筛选,并对有抑制作用的成分考察其抑制强度及酶动力学特征.方法:以黄嘌呤氧化酶为生物传感靶标,采用循环伏安法,基于不同浓度化合物对黄嘌呤氧化酶电化学催化黄嘌呤的传感电流信号的影响筛选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结果:共筛选出7个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成分,分别为木犀草素、毛蕊花糖苷、金圣草黄素、吲哚-3-甲醛、圣草酚、(E)-3,4-二羟基苯亚甲基丙酮及二(2-乙基己基)-苯-1,2-羧酸酯,且均为竞争性抑制类型.其中木犀草素、毛蕊花糖苷、金圣草黄素IC50依次为4.6、7.7、53.0 μg·mL-1,抑制常数Ki分别为4.3、10.1、90.2 μg·mL-1;吲哚-3-甲醛、圣草酚、(E)-3,4-二羟基苯亚甲基丙酮、二(2-乙基己基)-苯-1,2-羧酸酯大抑制率分别为30.2%、22.7%、21.5%、10.3%,抑制常数Ki分别为68.2、73.0、136.4、141.7μg· mL-1.吲哚-3-甲醛,(E)-3,4-二羟基苯亚甲基丙酮及二(2-乙基己基)-苯-1,2-羧酸酯为新发现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结论:车前子中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有多种化合物类型,具有很好的开发应用前景.电化学生物传感筛选方法简单快捷,灵敏度与选择性高,筛选化合物用量低,在天然产物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的筛选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