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基于肠道微环境探讨“从肠治肺”的新内涵

    作者:刘天浩;张晨阳;韩思思;袁嘉丽

    “从肠治肺”乃中医“肺合大肠”理论的临床运用,是中医临床核心治法治则之一,是对中医藏象理论以及整体观的认识与应用.结合肠道微环境的研究热点,文章试从肠道微环境进行探讨,旨在为“从肠治肺”提供科学内涵,丰富中医藏象理论,为中医临床“从肠治肺”提供参考.

  • 基于肠道微环境探讨“心主神明”的内涵与外延

    作者:张晓梅;刘天浩;卫娜;程羽

    人的精神心理虽分属于五脏,却主要由心所主宰.“脑为髓海”是以肾所藏先天之精为基础,故有脑主先天之神一说.中医学一般将脑的功能归于心,心(脑)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管人的精神意识和神志活动.肠道菌群代谢物质可能是肠道微环境与神明密切相关的物质基础,神经系统可能是肠道微环境与神明密切相关的网络系统.对肠道菌群、肠-脑轴、黏膜免疫等肠道微环境的研究,有望在揭示“心主神明”生物学基础的同时,也会完善其科学内涵和外延.

  • 脓毒症肠道微环境变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沈丽娟;周永华;关云艳;吴锡平;王倩

    胃肠道被称为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始动”器宫.胃肠道微环境由单层肠上皮细胞层,局部免疫系统,微生物组组成,这三个组成部分在维持健康宿主的自稳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脓毒症时肠道微环境发生改变,导致病理改变引起局部和远隔脏器的损伤.本综述重点关注了生理和病理状态下上皮细胞,胃肠道淋巴细胞,共生菌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且如何以微生态为靶向治疗使脓毒症患者获益.

  • 脓毒症肠道微环境变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沈丽娟;周永华;关云艳;吴锡平;王倩

    胃肠道被称为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始动”器官.胃肠道微环境由单层肠上皮细胞层,局部免疫系统,微生物组组成,这三个组成部分在维持健康宿主的自稳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脓毒症时肠道微环境发生改变,导致病理改变引起局部和远隔脏器的损伤.本综述重点关注了生理和病理状态下上皮细胞,胃肠道淋巴细胞,共生菌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且如何以微生态为靶向治疗使脓毒症患者获益.

  • 肠道微环境与溃疡性结肠炎

    作者:周正华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中的一个亚型,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主要表现为结肠黏膜病变,多以溃疡为主,病变部位多发生在直肠和乙状结肠,甚则累及整个结肠.近年来,随着肠道微生物学理论研究的不断突破,其在UC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涌现出新的热点,包括肠道菌群的分类及其对肠道黏膜和肠道免疫的影响等,这可能会突破UC原有的诊疗方法,发展为研究UC诊治的新方向,本文就肠道微环境与UC的内在机制作一综述.

  • 初探肠道菌群与自闭症的关系

    作者:刘天浩;张晓梅;程羽;卫娜;孙增坤

    肠道菌群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是众多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自闭症是一种发病率较高,影响范围广的疾病,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研究提示,肠道菌群对自闭症的发病和治疗可能存在影响.因此,文章从肠道菌群切入,探索肠道菌群与自闭症相关性,以期对自闭症的防治提供一些思路.

  • 肠道微环境与肝脏疾病

    作者:马洪第;廉哲雄

    肝脏在行使其消化代谢功能的同时还有一系列的免疫调控机制,以保持免疫耐受,阻止来自肠道的有害刺激进入全身的血液循环。肠道中富含微生物抗原和代谢产物的回流血会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正常生理条件下,肝脏会清除回流血中潜在的危险信号,维持免疫耐受,保持稳态。一旦既有的平衡状态被打破,肠道微生物环境改变,经回流血进入肝脏的肠道的微生物抗原便会引发肝脏中的炎症反应,持续的炎症刺激使肝脏发生病理损伤并导致更为严重的肝脏疾病。本文论及三种不同种类的肝脏疾病以及肝脏疾病演化的三个不同阶段,总结了近几年关于肠道微环境在肝脏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所发挥作用的新研究成果,以为更加全面的认识肝脏疾病的发病机制,从而制定更加完善的诊断治疗方案提供理论线索。

  • 益生菌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微环境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凌玲;王素娟;龙再菊;陈丽蓉;陶凤杰

    目的:探讨益生菌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微环境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47例)和对照组(42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双歧三联活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美沙拉嗪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内肠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粪肠球菌及类杆菌的变化情况,以及血清CD4+,CD8+及CD4Y CD8+水平,并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肠道菌群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肠道内大肠杆菌及粪肠球菌数量均减少,且研究组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肠道内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类杆菌数量均增加,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4+T细胞以及CD4+/ CD8+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而CD8+T细胞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D4+T细胞及CD4+/CD8+均高于对照组,而CD8+T细胞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91.67%)高于对照组(76.67%),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制剂治疗不仅能够调节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内的菌群平衡,而且能够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艾滋病与肠道微环境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杰;高峰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引起的以全身性严重免疫缺陷为主要特征的致命性传染病.HIV病毒通过各种途径如肠黏膜上皮进入人体后,导致肠黏膜功能障碍,肠道微环境发生改变,进而出现肠道相关症状.此文就AIDS与肠道微环境变化的关系作一综述.

  • 微生态制剂在非感染性腹泻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建勋;孟立娜

    非感染性腹泻是一类由多因素引起的以排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消化道疾病,患者多存在肠道微生态失调。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对治疗非感染性腹泻至关重要。微生态制剂(MEA)对非感染性腹泻具有一定疗效,在临床工作中逐渐成为治疗非感染性腹泻的常用药物。本文就 MEA 在非感染性腹泻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 黄连解毒汤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顾欣如;王宏洁;杨健;司南;赵海誉;方思月;边宝林

    [目的]综合阐述近年来黄连解毒汤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方法]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β淀粉样蛋白沉淀而形成的老年斑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是其主要的病理特征.近年来,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研究较为深入并形成多种假说.这篇综述总结近几年的相关文献,试图从临床,抗炎、抗氧化、调节脂质代谢和改善肠道微环境等5个方面探讨黄连解毒汤治疗AD的作用机制.[结果]黄连解毒汤能够从改善体内炎症和氧化应激状态,调节脂质代谢和肠道微环境等方面发挥其治疗AD的作用.[结论]黄连解毒汤对AD的治疗机制具有多环节干预、整体改善、使内源性物质达到新的平衡等特点.

  • 肠道微环境对TH17细胞分化及其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董灵芝;聂晶;王庆才

    肠道微环境是指肠道微生态环境,由大量微生物菌群组成并参与机体肠道黏膜保护、能量传递及营养代谢等生理机制,微环境发生改变时会引起肠道病理性反应.人体内肠道菌群失调会影响肠道TH17细胞的正常发育、分化及功能,从而使免疫系统的抗病能力降低,导致肠道黏膜损伤及肠道炎症反应.肠道微环境、肠道菌群、肠道TH17细胞与肠道炎症性反应相关因素之间有密切关系,但目前联系并不明确.本文就肠道微环境、肠道菌群、肠道TH17细胞与肠道炎症反应相关因素之间关系作一概述,从而探讨肠道疾病可能的发病机制,为炎症性肠道疾病治疗途径提供新的思路.

  • 肠道微环境与肝脏疾病的相关性

    作者:刘志胜;路越晴;李超群;王江瑜;姜超;王志鑫;温浩;樊海宁

    肠道微环境是人体大的微生态环境,其庞大的菌群之间共同依存、共同制约,从而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是维护人体健康的重要防线。肠道微环境失调,则会通过相关的生理病理及解剖关系,导致或促进肝脏疾病的产生或进展。同样肝脏疾病的产生与发展也会导致肠道微环境的改变与失调。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