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重度三氯乙烯中毒一例
目前,国内报道的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TCE)中毒病例多发生在广东省深圳市等地区,北方城市少见报道.2010年10月25日我院接诊1例短时间职业接触TCE致暴发性肝衰竭的急性重度TCE中毒病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20岁,于2010年3月4-18日在某电子公司从事弯管操作工及包装工,接触TCE、四氯乙烯,在此期间曾加班50h.
-
以培养肝细胞为基础的体外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
肝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具有解毒、生物合成和生物转化等多种功能.由于多种原因所致肝衰竭必然导致机体的代谢紊乱和毒性物质的大量堆积,这二者又进一步影响肝细胞功能,形成肝衰竭的恶性循环.尽管传统对症支持疗法有了长足进步,肝衰竭的病死率仍居高不下.国外报道暴发性肝衰竭(FHF)病死率在80%左右,为此,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于人工肝和肝移植治疗的研究.
-
人工肝支持系统在急慢性肝衰竭中应用
各种病因所致的急慢性肝衰竭内科治疗几乎无效.1998年以来,我们采用血浆置换(PE)、血液灌流(HP)、血液滤过(HF)几种血液净化疗法,对肝脏功能起部分替代和辅助治疗作用,称为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报告如下.
-
把握生命的关键时刻 肝衰竭
肝衰竭是各种肝脏疾病患者的终结局.临床上,肝衰竭有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病毒性肝炎可从无症状感染发展至暴发性肝衰竭,也可发展成为慢性肝硬化和肝衰竭.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携带者罹患急性丁型肝炎感染(见于静脉药物滥用者)时,常导致暴发性肝衰竭,病死率高.有人报道,6%~10%的慢性肝炎病毒感染病人可发展为肝硬化,10~20年后出现肝衰竭.70%的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病人会发展为肝硬化或肝衰竭.长期大量饮酒会引起慢性肝脏损害,终导致肝硬化或肝衰竭.
-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肝衰竭护理与观察
慢性肝衰竭是在慢性肝病的基础上出现肝细胞大面积坏死进而发生肝功能衰竭的严重肝脏疾病,病死率极高.治疗慢性肝衰竭,肝脏移植是目前为有效的方法,但由于供体缺乏、费用昂贵,大部分患者难以承受.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具有操作方便、不存在免疫排斥反应等特点,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为肝功能衰竭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我院自2005年2月至2006年10月对40例慢性肝衰竭患者采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介入治疗,移植后多数患者临床症状和肝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现将护理与观察情况报告如下.
-
骨髓干细胞肝脏移植治疗慢性肝衰竭的研究进展
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肝衰竭,目前理想的治疗方式有肝移植、生物人工肝等.但是,由于供体的紧缺、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免疫毒性以及高额的治疗费用等限制了上述疗法的临床应用.近年来,随着对肝干细胞研究的深入,许多学者对干细胞移植尤其是骨髓干细胞移植等治疗进行了探索,希望找出一条治疗慢性肝衰竭的有效途径.
-
肝移植病人焦虑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我国每年因终末期肝病死亡的病人超过20万人,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这些病人大多因肝衰竭而死亡,而肝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尤其是救治濒临死亡的暴发性肝衰竭病人唯一的有效和可靠手段,而且移植技术日臻成熟,与手术技术相关的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目前,免疫抑制治疗和康复治疗已蜒成为影响移植手术的关键.在实际工作中发现>80%的移植术后病人存在过度焦虑等负性情绪.
-
肝移植术后护理新进展
肝移植适于不可逆性的进行性肝病,其适应证主要包括四类肝病:慢性肝病;暴发性肝衰竭;代谢性肝病;不宜切除的肝脏恶性肿瘤.细分为:肝实质病变,先天性代谢障碍性病变,胆汁淤滞性疾病,肝脏肿瘤[1].以下对肝移植术后护理做一综述.
-
重型肝炎肝衰竭临床治疗进展
各种原因所致的重型肝炎、肝脏功能不全与肝脏功能衰竭临床上十分常见,肝炎病毒急性和慢性感染、大量或长期饮酒、应用对肝脏有毒性的药物、一些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肝肿瘤、外科手术、严重感染等均可引起或加重肝脏损害,严重时则导致肝脏功能不全及肝脏衰竭.除去由晚期肝硬化导致的慢性肝衰竭,由重型肝炎导致的肝衰竭,西方以药物等中毒所致的急性(暴发性肝衰竭)为主,肝移植为主要治疗手段,国内多由肝炎病毒尤其是乙型肝炎病毒所致(约占70%左右),且以慢性重型肝炎(相当于急性或慢性肝衰竭)为多,病情进展相对较缓,这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了相对多的时机.
-
肝切除术后过度炎症反应的临床现状和进展
迄今,肝脏部分切除或肝移植仍是唯一可能治愈肝脏占位病变,尤其是肝癌的一种治疗手段.但手术本身能对剩余的肝脏以至全身带来严重的创伤,有些术前肝功能欠佳的病人可能会因不合适的肝切除,引起术后暴发性肝衰竭,造成死亡.本综述并结合作者的一部分研究结果对肝切除术后过度炎症反应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
核苷类药物对乙型肝炎相关慢性肝衰竭患者IL-18、NO水平及生化指标的影响
肝脏属于免疫分化的关键场所,一些刺激因子异常激活 T 细胞,则会分泌各种细胞因子作为其它细胞刺激因素,进而激活不同机制造成肝脏损伤,一般情况下,此类病理性肝损伤被称为免疫性肝损伤[1]。一般来说,重型肝炎的病理性发病因素则为免疫性肝损伤,可见,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发病过程中免疫机制可能是关键因素,尤其一些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可为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诊治提供依据。基于此,针对乙型肝炎相关慢性肝衰竭患者进行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并探讨其对 IL-18、NO水平及生化指标的影响,现总结如下。
-
暴发性肝衰竭并发泌乳素升高一例
患者女性,23岁,未婚.乏力,尿黄,厌食3天,发热2天收入院.既住无肝炎病史.入院后第2天病情急剧恶化,行为异常,躁动不安进而神志不清,哎吐咖啡样物,月经量增多,黄疸迅速加深,双限呈"落日目",肝区浊音界缩小,病理反射阳性.
-
异烟肼、利福平致严重肝衰竭一例
2003年4月15日我院收治一例因异烟肼、利福平致暴发性肝衰竭病例,报告如下.
-
白细胞介素-6与肝再生
肝再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的细胞类型和再生机制取决于肝损害的程度、损害的类型、基础肝病及全身性反应能力.肝再生能力对于爆发性肝衰竭(FHF)、部分肝切除(PH)后肝容积的恢复起决定性作用.近年的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既是炎症细胞因子,又是肝再生的重要启动因子.
-
38例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患者血清中TNF的检测报告
许多疾病如重症肝炎、暴发性肝衰竭、流感、恶性肿瘤以及一些免疫性疾病等,患者血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及外周血中的白细胞介素2分泌活性升高[1~5].
-
人工肝脏在急诊医学中的应用
在临床医学上,暴发性肝衰竭(fulminant hepatic failure,FHP)十分常见,体克肝、急性严重肝外伤、中毒性肝损害、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急性胰腺炎伴肝功能严重损害、代谢性疾病等均可引起FHF.
-
肝性脑病并脑水肿的防治
慢性肝病或急性肝病所致暴发性肝衰竭引起的肝性脑病,均可并发脑水肿,但以后者为多见,发生率在30~82%,多见于青壮年,大多发生于重度昏迷及用人工呼吸机的病人。脑水肿与肝性脑病的一个突出表现,是一个重要的肝外损害,可能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据相关资料报道,尸检时发现,脑肿胀水肿使脑回变平,脑室扩张,脑重量增加,25~30%脑水肿病人伴有扁桃体疝或颞叶钩回疝。……
-
MARS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急性暴发性肝衰竭
急性暴发性肝衰竭是一危重病症,如不进行肝移植,死亡率可高达80%[1,2].近年来德国研制的一种新型人工肝支持技术--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在肝衰竭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疗效[3,4].
-
268例药物性肝炎的临床分析
肝脏是药物浓集、转化、代谢的主要器官,尤其是口服药物,由胃肠吸收后迅速进入肝脏,在肝脏内的浓度比在血液和其他器官要高得多,药物及代谢产物的毒性作用和/或机体对药物产生的过敏反应,会对肝脏造成损害,即药物性肝炎。据报道约有1000余种药物可导致肝损害,由于药物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呈现多样化和缺乏特异性,易引起误诊和漏诊[1]。药物性肝炎约占所有药物不良反应的3.0%~9.0%,黄疸和急性肝炎住院患者的2%~5%。门诊患者药物性肝炎发生率约为1%[2]。且是引起暴发性肝衰竭的重要病因之一。
-
内毒素血症致肝脏损伤
各种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内毒素血症,如急性肝炎为26%~50%,急性重症肝炎为59%~100%,暴发性肝衰竭为100%,慢性活动性肝炎为20%~50%,肝硬化为15%~92%,肝性脑病为93%~100%.Tarao指出,肝病合并内毒素血症患者中48%于6个月内死亡,无内毒素血症者死亡率仅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