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暴发性肝衰竭的临床治疗研究新进展
暴发性肝衰竭是由于肝细胞大量坏死而出现以肝功能严重受损为特征的综合征.暴发性肝衰竭的病死率高达80%~90%,这种不良后果反映了肝脏受损严重而再生不足,以及由于全身性炎性细胞因子表达过高所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临床上,患者发展为暴发性肝衰竭的信号包括神经功能紊乱(肝性脑病)、肾功能衰竭和心肺衰竭,患者通常死于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后的严重感染[1].肝炎病毒、药物和休克均可引起暴发性肝衰竭,但大部分暴发性肝衰竭由病毒感染和药物所致.
-
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在暴发性肝衰竭中的意义及其治疗
暴发性肝衰竭(FHF)是由于肝细胞大量坏死而出现以肝功能严重受损为特征的综合征.目前临床治疗尚无特效药物,以综合治疗为主,但其效果不佳,患者通常死于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后的严重感染[1],其病死率高达80%~90%,尤其合并有其他疾病时病死率更高.引起严重肝炎发病的原因有很多,但大部分是由病毒感染和药物所致.本文仅就免疫受损宿主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激活所致的暴发性肝衰竭进行阐述.
-
药物性胆汁淤积
胆汁淤积是胆汁分泌量减少或胆管阻塞引起胆流减少,其形态学内涵为肝内胆管的胆汁淤积或淤滞.与急性肝细胞性黄疸不同,胆汁淤积一般以ALP(高于正常3倍以上)、γ-GT和5'核苷酸酶升高为主,反映肝实质损害的转氨酶仅轻度或中度升高(低于正常值的8倍),极少发生暴发性肝衰竭.
-
国际肝病学会专题委员会关于急性和亚急性肝功能衰竭分类命名的建议
背景资料自Trey和Davidson提出暴发性肝衰竭(FHF)概念后,有许多文献建议对肝衰竭的分类进行修改和补充.所有的建议集中于修改针对既往无肝病史患者起病后8周内迅速出现肝性脑病这一界定,需要修改的理由如下.
-
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一、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按肝性脑病的性质,目前将此临床综合征分为三种类型:A型肝性脑病,为与急性肝功能衰竭相关的肝性脑病,即原来所称的"暴发性肝衰竭(FHF)"所致的急性肝性脑病;
-
拉米夫定耐药患者的肝移植
20世纪90年代后期,许多移植中心考虑到拉米夫定耐药相关的肝炎复燃可能致命,因而主张在即将行肝移植术时才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同时也认识到,虽然治疗4周即发现血清HBV DNA水平降低,但肝功能和临床状况的改善需3~6个月,因此延迟治疗可能对进展性肝衰竭的患者无益.而且对拉米夫定耐药的患者,其肝衰竭可能迅速加重,从而导致死亡或不能接受移植.即使移植,高水平的血清HBV DNA可能增加移植后HBV复发的危险性.
-
重型慢性活动性肝炎和亚急性重型肝炎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初步观察
肝病的血小板异常早已受到注意,近年来进一步发现暴发性肝衰竭时的血小板异常已不仅仅是一个凝.血障碍的问题,而涉及机体多个方面的病理变化.
-
以肝损害为首发表现的肝豆状核变性36例临床分析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s disease, 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缺陷病,其特点为体内组织器官铜异常沉积,引起肝、脑、肾、角膜、骨骼及肌肉等病变而表现多种临床症状和体征。我院1985年1月~1999年3月间共收治WD71例,其中首发肝损害的WD36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一、 一般资料 36例中男16例,女20例;发病年龄3岁~21岁,中位年龄9.04岁;小于12岁发病者29例(80.6%)。病程3天~12年。全部患者均符合Sternlieb's诊断标准[1]:①有肝损害表现或伴有锥体外系表现和精神症状;②眼科裂隙灯检查角膜K-F环阳性;③血清铜蓝蛋白<200mg/L。14例有阳性家族史,均为同胞患病,其中10例为肝损害WD。2例患者的父母为表兄妹结婚。 二、 临床表现 36例中腹胀22例,上腹痛19例,浮肿17例,黄疸10例,皮肤瘀斑9例,肝昏迷7例,上消化道出血、鼻衄各2例。肝肿大24例,脾肿大8例,腹水20例,3例患者有神经精神体征。暴发性肝衰竭7例中6例合并溶血性贫血,急性肝炎2例,慢性肝炎反复发作6例,肝硬化17例,肝脾肿大2例,单纯性肝肿大2例。
-
茵陈犀角地黄注射液对实验性急性肝衰竭大鼠TXB2和PGF1α的影响
自20世纪70年代发现血栓素B2(TXB2)和前列环素(PGI2)以来,两者作用受到广泛重视.TXA2和PGI2是花生四烯酸的主要代谢产物,二者均很不稳定,很快衰变为稳定的代谢产物TXB2和PGF1α,其生物学活性基本相同,目前临床主要检测此二项指标.大量研究表明,TXB2和PGF1α异常增加和两者平衡紊乱,与循环障碍、出血、血栓形成、郁胆等有密切的关系,为了探讨中药茵陈犀角地黄注射液对实验性大鼠肝衰竭时TXB2、PGF1.影响,我们开展了本实验研究.
关键词: 性肝衰竭 血栓素B2 6-酮-前列腺素F1α 茵陈犀角地黄注射液 实验研究 -
血氨水平与肝性脑病关系的再认识
肝性脑病时血氨增高的原因是由于肝功能衰竭时,肝脏合成尿素以及清除氨的能力减退甚至消失,或由于门体侧枝循环存在,以至来自肠道的氨不经肝脏解毒而直接进入体循环,使血氨增高.本文采用日本干化学试剂检测31例肝硬化、8例暴发性肝衰竭的血氨水平,以探讨血氨水平与肝性脑病的关系.
-
N-乙酰半胱氨酸对硫代乙酰胺致大鼠肝衰竭的防治作用
目的: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对硫代乙酰胺(Thioacetamide,TAA)引起大鼠暴发性肝衰竭(Fulminant Hepatic Failure,FHF)的预防治疗作用.方法:取SD♂大鼠分6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均ip TAA 300 mg/kg,给药组同时ip NAC 24h后取血及肝脏,进行血清生化、血浆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肝脏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分析及组织学观察.结果:NAC能改善肝脏功能和组织形态,增加血浆NO和肝脏GSH的含量,与TAA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NAC可能通过促进NO和GSH的合成而发挥对FHF 的防治作用.
-
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的临床观察
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是常见的,药物性肝病临床上可表现为肝炎,脂肪肝,胆汁瘀积(或药物性黄疸),肝硬化,以及少见但可致命的暴发性肝衰竭.因而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应予以重视.
-
"爆发"与"暴发"在医学术语中的用法
"爆发"和"暴发"虽然读音相同、词义相近,都解释为"突然发生"或"突然发作",但在医学上,二者的用法不同原本是清楚的.流行病学上一般把短时间内发生相对多数患者的传染病流行过程称为爆发(outbreak),而暴发则被临床上用来修饰急性严重感染的特殊类型,如暴发性菌痢和暴发性脑膜炎球菌感染."暴发性"在英语文献上的对应词是fulminant,如暴发性肝衰竭(fulminant hepatic failure)、暴发性紫癜(purpura fulminans).英语表示爆发的词不有break out,burst out和eruption等,但在英文流行病学文献上不用.
-
药物性肝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药物性肝病(drug-induced liver disease,DILD)是指由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损害.近年来随着大量新药的上市和各种植物药的广泛使用,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目前仍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容易被原发疾病掩盖或误诊,以致患者没有及时停药而导致暴发性肝衰竭等严重后果.由于DILD致病机制错综复杂,临床医生往往对其认识不足.现就DILD的发病机制综述如下.
-
慢性肝衰竭合并肺部感染133例观察与护理
慢性肝衰竭是在肝硬化的基础上,肝功能进行性减退导致的以腹水或门脉高压、凝血功能障碍和肝性脑病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肝功能失代偿[1].此类患者免疫力低下,病情变化快,预后差,容易继发肺部感染.因此,如何做好慢性肝衰竭并发肺部感染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对提高医疗质量和治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我院收治的慢性肝衰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慢性肝衰竭并发肺部感染133例,男106例,女27例;年龄3~~85岁,平均(52.1±14.3)岁.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痰培养有细菌生长,肺部CT呈炎性改变.所有病例符合卫生部颁发的医院内肺部感染诊断标准[2].给予改善肝功能、抗感染、利尿、白蛋白支持、抗乙肝病毒、人工肝血浆置换等综合治疗,采取良好细致的护理措施.治疗2~~120 d,平均(24.7±23.5)d,好转89例,未愈33例,死亡11例.
-
肝脏干细胞移植治疗肝衰竭进展
急慢性肝衰竭病死率高,其治疗一直是全球性难题,目前比较有效的治疗手段是肝移植和肝细胞移植.原位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佳选择,但由于供体器官紧缺,许多病人在等待肝移植时死亡,同时移植后并发症如免疫排斥反应等因素也限制了其应用.肝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肝病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由于肝细胞在体外不能大量繁殖且传代后不能保持其原有特性而难以推广应用.相比之下,肝脏干细胞具有长时间持续增生的能力,能在体外扩增达到临床所需的细胞数量,且移植后在体内也能增生.可以肯定,肝脏干细胞移植在肝病及与肝脏相关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
肝性脑病25例临床护理
2005年6月~2007年12月,我们对25例肝性脑病患者给予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5例,均符合肝性脑病诊断标准.男18例,女7例,平均52岁.其中16例为诱因明确且易消除者,7例有腹水、黄疸、出血倾向,2例因暴发性肝衰竭致肝性脑病.
-
人工肝支持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1人工肝目前存在的问题人工肝作为治疗急、慢性肝衰竭的一种有效手段及肝移植的桥梁作用已得到公认,但仍存在着需要改进的问题.①临床治疗不够规范,方法也比较单一.②一些较新的技术如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血浆置换和高效血液透析滤过相结合的组合型非生物人工肝技术仍需改进.③基础研究相对薄弱,在人工肝的作用机制、肝衰竭患者需要净化或补充哪些物质等研究较少.④缺乏大规模、严格的随机对照研究,说服力不够强.
-
暴发性肝衰竭的治疗
[关键内容]·暴发性肝衰竭(FHF)是指过去无肝病史者,在短期内发生严重的肝功能衰竭和肝性脑病.病因大多为药物性和病毒感染,其他病因少见,约20%病因不明.
-
肝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肝肾综合征(HRS)是各种急慢性肝衰竭终末期的严重并发症.临床特征为进行性少尿或无尿、血肌酐、尿素氮升高、稀释性低血钠等为主要表现的功能衰竭综合征.因肾脏无器质性病变,故又称功能性肾衰竭(F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