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食品检验用标准菌株分子水平质控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目的 建立食品检验用标准菌株分子水平质控方法,并进行应用.方法 使用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多位点序列分型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使用的标准菌株进行分子确认,并对不同的批号进行验证.结果 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结果符合该菌株所在的菌属,并获得标准菌株16S rRNA基因标准序列,不同批号的标准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完全一致;确定了每株标准菌株的ST型和基因型,并对不同批号的菌株进行了基因型比较,未发现型别改变;对无PulseNet标准操作方法的菌株,开展方法学研究,获得了适用的限制性内切酶和电泳参数,建立了标准菌株分子指纹图谱,比较不同批号菌株的PFGE图谱,相似性均为100%.结论 本研究首次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到标准菌株的质量控制,突破了使用传统质控方法的瓶颈,从分子水平实现对标准菌株稳定性的评价,保证了标准菌株在食品检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
医院感染菌455株的耐药性分析
为了更好地控制细菌感染,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本研究笔者对所在医院2011年全年临床分离的455株细菌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取自南京市浦口区中心医院201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住院患者各类细菌学标本中分离的细菌455株,剔除同一患者相同部位的重复菌株.1.2 方法: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鉴定及药敏测试仪及配套微生物榆测试剂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同时用标准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作室内质量控制.标准菌株均山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提供.
-
标准菌株在食品微生物检验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要求的提高,以及食品安全问题频发,食品微生物检验越来越重要,其中标准菌株发挥了重要的辅助作用.基于此,本文针对标准菌株在食品微生物检验中发挥出作为对照菌株、检验培养基性能、检验试剂标准性和测试设备性能等作用进行分析,从而为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参考.
-
谈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
在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中,检验流程包括检验思路的确定、标准检验方法的使用、培养基的配制、样品前处理、检验结果的判断、原始记录、报告等许多环节,其中手工操作也较多,影响结果准确性的因素也较多,实验室必须通过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持续地加以监督和控制,并结合必要的室间质量控制手段,才能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主要可从下几方面进行质量控制:1检验人员方面:实验室的检验水平与检验人员素质密切相关,业务技术水平和工作责任心是检验人员素质的核心所在。这就要求检验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要求检验人员具备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工作热情。实验室可通过培训和继续教育、实验室间的交流,必要时进行考核等手段,来不断提高检验人员的业务水平,在实验室质量体系文件中强调检验人员工作责任心的重要性,通过制定的奖惩制度来规范检验人员的工作行为。2仪器设备方面:实验室所有仪器均应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必要时还要进行期间核查。在此基础上可通过一些监控手段来确保仪器设备保持佳性能,如高压蒸汽灭菌器,可用生物指示剂嗜热脂肪杆菌ATCC7953(2)或化学指示剂如变色胶带监视灭菌效果;需要控制温度的仪器,应在工作前和工作后做好温度的记录,不符合应及时调整;生物安全柜要定期由专业人员更换滤网,对紫外线消毒设备必须三个月检查一次其消毒性能等等。3检验耗材方面:如培养基:目前大多数实验室都是使用市售干粉培养基,这些来自著名公司的培养基,质量比较稳定,但在购买和使用前首先要对外观色泽和均一性、pH值、水分含量、批次或批号、琼脂凝胶的硬度、选择性等进行初次评估。用质控菌株进行预测,确保培养基、试剂达到预期效果。在使用市售培养基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选用国内外知名品牌和信誉度好的产品;(2)要根据培养基储存条件储存,尽量少包装;(3)要根据日常工作需要作为计划,控制在有效期内用完;(4)购回试剂应对品名、生产日期、保质期做好记录,检查密封性、标签牢固性;(5)在配置时应仔细检查原料,如发现结块、变色严禁使用;(6)所有培养基要有配制称量时要有记录,把剩余培养基密闭好;(7)严禁使用过期的、污染的、失了水的培养基。又如标准菌株:必须做好明确的作业指导书,实施标准菌株的规范管理,做好菌株的传代验证,这样才能确保标准菌株在实验中应起的作用等等。4样品采集方面:因样品采集并非实验人员进行,样本采集是否合格规范要求,是实验成败的又一关键因素。因此,从事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工作人员,要注意加强与采样人员的沟通,向样品采集者讲解采集样本的方法、要求,指导他们规范采集样本,如无菌要求、随机方法、种类、数量、采集部分、冷藏或保温、运送方式、安全要求等。实验室收到样本后,应仔细核对检验内容与送检单,对不符合检验要求的样本,注明原因退回。
-
凌爽检验单专用消毒箱消毒效果的评价
医院防感染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检验报告单从医生申请,护士处理,到患者留送标本,进入实验室,直到填写结果,消毒处理,后发送各科室。其间经过了很多环节,而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污染微生物,诸如有些标本外露,泄洒。其中有的很可能是病原菌。所以,每张检验单发送前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后,方可发送,避免人为的因素造成院内感染。过去常用的甲醛气体熏蒸法,有特殊的异味和刺激性。现改用凌爽检验单专用消毒箱,微电脑控制,消毒时间自调,消毒结束,自动报警。为检验消毒效果,我们随机抽取细菌室填写了报告但未消毒的检验单共 30张,每 10张为一组。对照组以无菌检验单涂抹标准菌株。进行了不同消毒时间后的细菌培养。发现 30秒可以完全杀灭各种污染菌。现报告如下
-
快速荧光生长指示管检测法对各种抗酸分支杆菌培养的研究
目的探讨快速荧光生长指示管培养法对各种抗酸分支杆菌菌株培养的适应性. 方法应用本室研制的快速荧光生长指示管(以下简称RFGIT),定量接种各种抗酸分支杆菌标准菌株,并与改良罗氏培养管(L-J管)和BD公司MGIT快速培养管进行配对比较 ;用结核分支杆菌H37Rv株梯度稀释 ,分别接种RFGIT、MGIT和L-J管,记录出现阳性结果时间.结果 RFGIT对19种标准菌株培养阳性检出时间,平均为4.68±2.48d; MGIT管培养为5.39±2.89d.有8种菌株 RFGIT检出时间显著早于MGIT管.接种不同浓度H37Rv,在3种培养管配对比较,RFGIT阳性检出时间较MGIT管提前1~5d,平均提前3.2d ;较改良罗氏法提前11~31d,平均提前19.1d.结论 RFGIT对各标准菌株及不同浓度H37Rv培养阳性的检出时间均明显早于改良罗氏培养管; 部分菌株明显早于MGIT培养管.结果表明RFGIT是一种有效、安全、经济和快速的培养法.
-
以PCR为基础的结核分支杆菌DNA分型技术及其应用
1998年结核分枝杆菌标准菌株H37Rv基因组测序工作宣告完成,这就为建立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结核分枝杆菌并对其分型提供了更有力的依据.H37Rv整个基因组由4,411,529对碱基组成,含有约4000个基因,整个基因组内有56个区与插入序列(ISs)同源[1].
-
Bactec960等三种分支杆菌分离培养方法的临床应用评价
目的:评价一种新型快速自动化检测分支杆菌系统.方法:应用分支杆菌标准菌株及62例临床标本同时接种Bactec960MGIT培养基、Bactec4607H12B培养基和酸罗氏培养基,观察其培养结果、阳性出现的时间以及污染情况.
-
矽肺合并肺部感染病人痰中109株肺炎克雷伯菌的药敏分析
资料与方法2008年3月~2009年12月矽肺合并肺部感染病人痰中肺炎克雷伯菌109株,所有菌株经ViTEK-AMS全自动分析仪鉴定.方法和材料:采用K-B法纸片扩散法进行试验,采用纸片确证试验进行ESBLs的检测,按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2007)标准判读结果.标准菌株为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
-
四种消毒剂对两种临床感染菌的杀灭效果
目的:观察4种临床常用消毒剂对医院感染白色念珠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效果,以了解其对消毒剂抗力变化情况.方法: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对以碘、醛、有效氯和氯己定等4种杀菌成分的消毒剂杀灭两种医院感染菌的效果进行了实验室观察.结果:以含有效碘5 000 mg/L的碘伏作用1.5 min,20 g/L戊二醛作用3 min,有效氯1 000 mg/L的三氯异氰尿酸泡腾片消毒液作用1 min ,含40 g/L葡萄糖酸氯己定溶液作用2 min,对白色念珠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杀灭率均为100%.以含有效碘50 mg/L碘伏、125 mg/L戊二醛、有效氯250 mg/L三氯异氰尿酸泡腾片、2 500 mg/L葡萄糖酸氯己定溶液,均作用10 min,对白色念珠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菌株和标准株的杀灭率均达到100%.结论:临床常用的4种消毒剂对白色念珠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菌株杀灭效果与标准株没有明显差别.
关键词: 消毒剂 白色念珠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感染菌株 标准菌株 -
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消毒剂的抗力研究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的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医院常用消毒剂的抗力.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对临床分离产NDM-1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抗消毒剂能力进行研究,同时与消毒试验标准菌株作平行比较.结果 以浓度为5 500 mg/L邻苯二甲醛、2 000 mg/L苄索氯铵、体积分数75%乙醇、20 g/L葡萄糖酸氯己定醇对临床分离产NDM-1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作用15 s,杀灭对数值均>5.00,结果与四种标准菌株完全一致.以有效碘5 178 mg/L聚维酮碘对产NDM-1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三种标准菌株作用15 s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60 s,杀灭对数值均>5.00.浓度为1 000 mg/L的十一酰胺丙基甜菜碱和聚六亚甲基胍作用60 s,对临床分离的产NDM-1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对数值均>5.0,对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杀灭对数值均<5.0.结论 临床分离的产NDM-1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上述消毒剂抗力与其标准菌株相当,且与其他标准菌株相比抗力持平或略低.
关键词: 产NDM-1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标准菌株 消毒剂抗力 耐药性 -
四种标准菌株对两种氯己定类消毒剂的抗力研究
菌株的小杀菌浓度明显高于小抑菌浓度.
-
临床使用中戊二醛消毒液杀菌效果观察
为了观察临床使用中戊二醛消毒液杀菌效果,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对其杀灭标准菌株和临床分离菌株的效果进行了试验检测.结果,以含20 g/L戊二醛消毒液对金属载体上大肠杆菌、铜绿假单孢菌和白色念珠菌浸泡作用5 min,平均杀灭率达到99.8%以上.以含20 g/L戊二醛消毒液对金属载体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浸泡作用5 min,平均杀灭率为99.90%;对肺炎克雷伯菌作用5 min,平均杀灭率为99.60%.以含20 g/L戊二醛消毒液对上述6种菌浸泡作用10 min,杀灭率均达到100%.以含20 g/L戊二醛消毒液对胃镜镜头上污染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菌浸泡作用10 min,杀灭率均为100%.结论,临床消毒使用的戊二醛消毒液对细菌繁殖体和真菌标准株及临床分离的耐药菌株均有较强杀灭作用.
-
真菌消毒效果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近20年,因癌症化疗的广泛应用、器官移植项目的扩大以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的发生,导致免疫能力降低而引起的医院获得性感染不断增加.涉及的真菌包括皮肤癣菌、深部真菌如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以及曲霉、青霉、毛霉、枝孢、镰刀菌属等多种条件致病菌和实验室污染菌[1,2].目前,侵袭性曲霉菌感染已成为癌症病人真菌性死亡的主要病因[3];24%的窥镜污染是由真菌引起的[4];Wilson等从11种消毒过的软接触镜中分离出多种真菌[5];美国过去20年念珠菌属感染的增加非常显著,血液感染增加了四倍,成为美国90年代第四大血液病原,占全部医院获得性血液感染的8%[6];据报道,30%新生儿败血症由白色念珠菌引起,发生感染的主要原因包括灭菌管理中的失误及医疗器械和设备消毒不充分[7].
-
欧洲消毒试验标准方法介绍
1999年9~12月,在赴英国学习和考察欧洲的消毒试验标准方法中,发现欧洲从试验标准菌株的选择、具体操作程序,到试验结果的评价等,有许多做法和要求值得我国借鉴.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
我国临床常见非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分枝菌酸指纹谱比较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由于移民、HIV感染、耐药等因素,结核病和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发病率均明显升高.分枝杆菌菌种鉴定不仅在流行病学上,而且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上均有重要意义.用本实验室所建立的HPLC(high pressureliquid chromatography)分析分枝菌酸(mycolic acids,MA)的方法,构建了 50种分枝杆菌标准菌株的分枝菌酸HPLC指纹谱库,本文对其中17种我国临床常见的非结核分枝杆菌MA指纹图谱进行比较研究,旨在探讨该方法对上述分枝杆菌进行种问鉴定的可行性.
-
E test测定酵母样真菌药物敏感试验初步应用
酵母样真菌已成为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体外药敏试验对合理筛选抗真菌药物、发现耐药菌株等有重要意义[1].NCCLS的"M27-T"酵母样真菌大量稀释法药敏试验方法比较繁琐[2].近,瑞典的AB.Biodisk公司推出了酵母样真菌药敏试验E test试纸条.我们以"M27-T"为参比方法,对标准菌株和临床菌株进行MIC测定,比较E test 与"M27-T"所测结果的符合程度,并对E test方法学特点和MIC检测的临床意义作了初步评价.
-
阴沟肠杆菌B8提取物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
阴沟肠杆菌B8分离自水稻叶片.临床分离菌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87株,MSSA(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38株,MRSCON(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6株,MSSCON(不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株,大肠杆菌10株,铜绿假单胞菌25株,阴沟肠杆菌14株,不动杆菌26株,肺炎克雷伯菌8株,共229株.阴沟杆菌O29和O29M作标准菌株.
-
布鲁菌脉冲场凝胶电泳图谱分型研究
我们挑选国内不同年分、不同地点分离的95株布鲁菌(包括19株标准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图谱分型的分析研究.
-
微阵列技术诊断神经系统细菌感染
微阵列技术以高通量、大规模、微型化和平行化的显著特点,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人类疾病诊断.我们在细菌的16S rRNA基因内设计了一套保守的通用引物,并对脑脊液常见病原菌各设计了2条特异性探针,建立了膜微阵列技术平行检测脑脊液病原菌DNA的方法,在对标准菌株进行检测鉴定的基础上,又对34株脑脊液临床分离株进行了鉴定,其结果可靠,而且仅用5?h即可鉴定出菌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