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据人迎寸口脉法实施针刺补泻治疗高血压病临床研究
运用人迎寸口脉法指导实施针刺补泻手法治疗Ⅱ期高血压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3组均依照人迎寸口脉法辨别阴阳虚实.治疗1组20例,针剌以补虚泻实;治疗Ⅱ组20例,无论虚实均采用平补平泻法;治疗Ⅲ组20例,针刺以补实泻虚.于针刺前后分别观察3组经颅多普勒超声血流仪(简称TCD)指标与临床疗效.经统计学处理,治疗Ⅰ组针刺疗法明显优于治疗Ⅱ组及Ⅲ组,P<0.01;治疗Ⅱ组与治疗Ⅲ组之间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人迎寸口脉法可以用于指导针灸临床辨证与针刺补泻手法的实施.
-
母子补泻法治疗中风恢复期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母子补泻法在中风恢复期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66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在选取手、足阳明经穴的同时,再依据寸口人迎脉法辨别经脉的虚实,加用母子补泻法来补虚泻实进行治疗;对照组则单纯选用手、足阳明经穴,施以平补平泻的手法进行治疗.两组分别于针刺治疗前后观察经颅多普勒超声血流仪(TCD)检测寸口脉、人迎脉的血流速度之变化并对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针刺前后寸口脉、人迎脉的血流速度变化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针刺后临床基本恢复及显著进步的比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用母子补泻法针刺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
人迎寸口对比诊断法临证应用
<内经>中脉诊法有3种,即寸口脉诊法、寸口人迎对比脉诊法及三部九候脉诊法.如今寸口脉诊法广泛应用于中医教学和临床中.其中三部九候脉诊法由于过于繁琐及许多部位的不方便(如鼠鼷部的触诊),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目前临床较少应用,而寸口人迎对比诊脉法虽然应用起来比较方便,但却为从医者所忽略,临床应用也较少.笔者临床观察发现,该法对众多疾病的的辨治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
常见脉象寸口部光电血管容积图的参数分析
为了研究不同脉象与血管容积图的关系,应用BC-4型定量式光电血管容积仪对432例受检者(包括正常脉象和10种常见病脉)进行寸口脉光电血管容积图检测,同步进行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脉象比较,种种病脉在寸口脉血管容积图上均显示出各种脉象的参数特征,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反映了不同脉象形成的心血管病理生理特点.提示寸口部光电血管容积图参数为各类病理脉象的临床诊断提供了客观化依据.
-
寸口诊法在提高桡动脉采血成功率的应用
采集动脉标本时,难度大,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不高,桡动脉用寸口诊法定穿刺点,能更准确容易地采取动脉血。该操作能有效提高桡动脉釆血成功率。
-
中医学基础知识讲座(八) 诊法概要(三)
2.4切诊2.4.1 脉诊2.4.1.1 脉诊的部位与方法临床常用的是“寸口诊法”。即按病人的桡动脉(位于腕后的浅表部分)。此处是手太阴肺经的原穴所在,是脉之大会,脏腑的生理病理变化均能在这里有所反应。……
-
古人诊脉非一道今世惟宗寸关尺
脉诊,为中医四诊中切诊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古有诸多的诊察方法,而今世独以寸口诊法为常用.阐述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及寸口诊法的诊察原理、优势所在、临床应用价值,并纠正了两种对脉诊的错误认识,强调了临床诊察疾病要四诊合参的重要意义.
-
《伤寒论》脉诊探讨
<伤寒论>非常重视脉诊,全书脉诊法以寸口诊法为主,兼论趺阳脉,还有少量关于少阴脉诊论述.通过对<伤寒论>中脉诊法的研究,发现其寸口诊法与<难经><脉经>等医籍中脉诊法均不同,<伤寒论>中的脉诊法自成体系,主要体现在四大方面:①以阴阳为总纲;②以尺寸脉合诊判断病在何经;③多论脉象,少谈脉位;④多言"尺寸",少语"关"部.趺阳诊法与少阴诊法常常相提并论,可见张仲景对胃气、脉根的重视.
-
《内经》《难经》《三指禅》之寸口诊法浅议
“寸口诊法”是中医脉诊常用的方法之一,其记录于《内经》,确立于《难经》,《三指禅》对其进一步发展,使其与临床紧密结合,更加适用于临床.比较了《内经》、《难经》、《三指禅》对“寸口诊法”的研究与应用,以期对临床脉诊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