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011-2016年甘肃省天祝县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监测分析

    作者:张鹏;蔡开辉

    目的 明确家牧犬通过登记管理和吡喹酮驱虫前后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率变化趋势,为下一步制定包虫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2011-2016年家牧犬粪便进行犬粪细粒棘球绦虫抗原检测,计算并比较干预前后感染率.结果 家牧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率由2011年7.38%下降为2016年的3.04%,下降55.64%,并呈逐年下降趋势.2011年与2016年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8,P<0.001).结论 天祝县家牧犬通过登记管理和吡喹酮驱虫,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防治效果显著.感染细粒棘球绦虫的犬作为人间包虫病主要传染源,危害严重,建议相关部门加强传染源犬的控制,进一步落实犬驱虫管理措施.

  • 我院外科首次成功独立开展复发性肝包虫外囊切除术1例

    作者:

    肝棘球蚴病又称肝包虫病,系绦虫的蚴或包囊感染所致,细粒棘球绦虫,寄生在狗体内.是终宿主,人、羊和牛是中间宿主,人和人之间不传染.病因与病理:目前公认绦虫有4种:细粒棘球绦虫,泡状棘球绦虫或多房棘球绦虫,优氏棘球绦虫和少节棘球绦虫,主要流行于畜牧地区,在我国新疆,青海,甘肃,宁夏,西藏,内蒙,陕西和四川西部多见,以细粒棘球绦虫多见.直接感染主要是与狗密切接触,皮毛上的虫卵污染后手经口感染,若狗粪中的虫卵污染蔬菜或水源,尤其是人蓄共饮同一水源,也可以直接感染.

  • 新疆伊犁地区绵羊细粒棘球绦虫新G1基因型的研究

    作者:刘春燕;马秀敏;丁剑冰;谌宏鸣;张暖暖

    目的:细粒棘球绦虫存在着实质性的基因遗传差异,将影响对治疗药物的敏感性,抗原变异也可影响对人体包虫病的准确监测以及免疫预防,因此对新疆细粒棘球绦虫基因多态性研究、分子生物学及血清学实验诊断方法研究与包虫病的流行防治直接相关.方法:本研究采用DNA测序法对细粒棘球绦虫mtDNACO1基因片段进行序列分析,明确检测到的细粒棘球绦虫的基因型及其株内遗传变异.结果:通过对新疆塔城50例细粒棘球绦虫分离株标本(取自被感染羊)CO1基因序列分析,发现新疆塔城地区羊株主要流行株为G1型,其中CO1基因片段长度为789bP,并发现一株新的基因型.结论:将所检测到新疆细粒棘球绦虫基因单倍体序列与Genbank中己登录细粒棘球绦虫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分析.发现变异碱基对,证明新疆细粒棘球绦虫基因序列存在多态性.

  • 细粒棘球绦虫疫苗候选分子EgA31的GST融合蛋白原核表达及纯化

    作者:张立民;傅玉才;由弘;王进成

    目的:构建细粒棘球绦虫疫苗候选分子EgA31重组质粒,表达及纯化EgA31/GST融合蛋白,为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PCR扩增EgA31cDNA,将得到的cDNA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然后亚克隆入pGEX-5X-3质粒,转化BL21宿主菌,IPTG诱导重组质粒的表达,亲和层析纯化表达产物,Bradford法测定重组蛋白含量,用SDS-PAGE和Westernblot进行分析鉴定.结果:SDS-PAGE显示分离纯化的EgA31/GST融合蛋白为45kDa,测序检验重组质粒中EgA31cDNA序列正确.EgA31/GST融合蛋白免疫豚鼠得到的抗血清可与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总蛋白在66kDa处特异性反应.结论:EgA31/GST融合蛋白获得高效表达,并成功纯化,初步实验证明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用于进一步疫苗的免疫注射实验.

  • 细粒棘球绦虫EgA31重组抗原与其它寄生蠕虫的免疫交叉反应

    作者:由弘;傅玉才;张立民;张壮志;王进成

    为了研究细粒棘球绦虫EgA31重组蛋白的抗原性,作者将细粒棘球绦虫66 kDa抗原的cDNA克隆EgA31 3′端500 bp碱基片断亚克隆入pGEX-5X表达质粒,构建EgA31/GST重组蛋白原核表达系统,所制备的重组蛋白免疫豚鼠获得抗血清;免疫试验表明该抗血清可识别EgA31/GST重组蛋白及细粒棘球绦虫66 kDa抗原,也可与多房棘球蚴、犬复孔绦虫、犬钩虫、日本血吸虫的成虫虫体总蛋白66 kDa抗原分子发生交叉反应,提示EgA31抗原分子在上述虫体中均有存在.

  • 青海省青南高原与柴达木盆地细粒棘球蚴实验感染犬体内成虫形态学比较观察

    作者:曾诚;韩秀敏;蔡慧霞;刘培运;张静宵;赵志军;何多龙;王虎;马霄;刘玉芳;赵延梅;吴献洪;刘海清

    目的 比较青南高原与柴达木盆地两地细粒棘球绦虫成虫形态学特征,为虫株研究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青南高原的黄南州同仁县、柴达木盆地的德令哈市为采样点,采集当地自然感染,发育良好的绵羊棘球蚴囊,分别人工感染实验犬,45 d后粪检绦虫卵阳性时剖杀,取其肠道成虫,AAF固定液固定,成虫虫体用洋红或苏木素染液染色,切取的顶突钩用4%孔雀绿染液染色.低倍镜下观察其形态学特征并用测微尺测量,记录结果. 结果 德令哈株细粒棘球绦虫成虫多数为4节,黄南株多数为5节;德令哈株成虫链体较细长,黄南株较宽短,两株虫体总长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黄南株成虫成熟节片睾丸数与德令哈株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黄南株睾丸在生殖孔前后的分布相当,而德令哈株睾丸多分布于生殖孔前.两成虫生殖孔位置都位于链体节片偏后,但德令哈株有6.84%的生殖孔偏前.黄南株成虫雄茎囊明显小于德令哈株;虫体头钩总数多于德令哈株,大钩、小钩总宽均>德令哈株,头钩总长两成虫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青南高原和柴达木盆地两地细粒棘球绦虫虫体在某些形态特征上显著不同,提示我国可能存在不同的地理株.

  • 转Eg95-EgA31融合基因苜蓿疫苗免疫BALB/c小鼠IgG及其亚类和IgE的动态观察

    作者:叶艳菊;李文桂

    目的 动态观察转Eg95-EgA31融合基因苜蓿疫苗免疫BALB/c小鼠后IgG及其亚类和IgE的变化.方法 热絮凝法提取转Eg95-EgA31基因苜蓿疫苗叶蛋白,配成浓度为20μg/μl.88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100/μl(约含1μg融合抗原)口服灌胃和10μl(约含0.1 μg融合抗原)滴鼻接种分别免疫小鼠,每3 d 1次,连续免疫2个月.末次免疫后0、2、4、6、8、10、12、14、16、18和20周各组随机剖杀4只小鼠,眼球取血,ELISA法检测血清IgG及其亚类和IgE水平.结果 口服灌胃组小鼠血清IgG、IgG2a、IgG2b、IgGl、IgG3和IgE水平分别在末次免疫后2~14、2~14、4~20、6~12、6~12和4~16周升高,分别在末次免疫后4、4、6、8、8和10周达高水平;滴鼻接种组小鼠的血清IgG、IgG2a、IgG2b、IgGl、IgG3和IgE水平分别在末次免疫后2~14、2~18、4~10、6~14、8和6~12周升高,分别在末次免疫后4、4、6、12、8和6周达高水平.结论 细粒棘球绦虫转Eg95-EgA31融合基因苜蓿疫苗在免疫早期(2~12周)可诱导小鼠产生Th1和Th2混合型免疫应答.

  • 细粒棘球绦虫转酮醇酶生物信息学分析

    作者:张耀刚;曹得萍;李超群;樊海宁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EgTK基因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进行预测和分析. 方法 利用ExPASy系统的ProtParam、ProtScale、SignalP、SOMPA程序与SubLoc v1.0、DNAStar、IEDB、SYPEITHI、Phyre2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EgTK的理化性质、抗原表位、跨膜区、二、三级结构等. 结果 EgTK基因由7个外显子,6个内含子构成,CDS长度为1 878 bp,编码625个氨基酸,分子式为C3015H4791N829O900S22,分子质量为67.76 ku;为跨膜蛋白,位于细胞质,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无规则卷曲为主.EgTK有16个潜在的B细胞线性表位,11个CTL细胞表位,13个Th细胞表位;EgTK三级结构与人类转酮醇酶相似性为97%;经多重比对,除去两端多余序列,共有473个氨基酸残基参与比对,发现195个变异位点、123简约性信息位点、72单态突变位点. 结论 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EgTK蛋白存在多个B、T细胞表位,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为该蛋白的基因克隆、表达等提供理论依据.

  • 细粒棘球绦虫重组质粒pBI-Eg95-EgA31在根癌农杆菌LBA4404中的表达效率研究

    作者:周辉;李文桂;叶艳菊

    目的 分析细粒棘球绦虫重组质粒pBI-Eg95-EgA31在根癌农杆菌LBA4404株中的表达效率. 方法 用IPTG诱导根癌农杆菌0、1、3、5、7、9、11和13 h,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所表达的蛋白质. 结果 表达产物分子质量单位约为37.5 ku,且能被感染细粒棘球蚴的鼠血清特异识别,表达蛋白约占LBA4404菌体总蛋白的20%. 结论 细粒棘球绦虫重组质粒pBI-Eg95-EgA31能在LBA4404中表达,为进一步构建细粒棘球绦虫转基因植物疫苗奠定了基础.

  • 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b-Eg95疫苗诱导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动态观察

    作者:周必英;李文桂

    目的 观察细粒棘球绦虫(Eg)重组双歧杆菌(Bb)- Eg95疫苗免疫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动态变化.方法 将疫苗分别采用经口灌胃和鼻内接种法免疫BALB/c鼠,分别于免疫后0、2、4、6、8、10、12、14、1 6、18和20周采血,分离血清,用ELISA法测定IgG及其亚类和IgE水平.结果 经口灌胃免疫组小鼠血清IgG、IgG2a、IgG2b、IgG1、IgG3和IgE水平分别在免疫后8、6、6、6、6和10周达高水平;鼻内接种组小鼠血清IgG、IgG2a、IgG2b、IgG1、IgG3和IgE水平分别在免疫后8、8、10、8、6和10周达高水平.结论 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b-Eg95疫苗可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

  • 细粒棘球绦虫重组质粒pGEX-Eg95-EgA31的构建及其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的表达

    作者:周必英;陈雅棠;李文桂;杨梅

    目的 构建细粒棘球绦虫重组质粒pGEX-Eg95-EgA31,研究该质粒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的表达.方法 超声粉碎细粒棘球蚴组织,提取总RNA,通过RT-PCR扩增获得Eg95和EgA31抗原编码基因,然后采用基因拼接法(gene SOEing)剪接Eg95和EgA31,得到Eg95-EgA31融合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1λT,构建重组质粒pGEX-Eg95-EgA31,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经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后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对表达产物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 基因拼接法扩增出约1 016 bp的Eg95-EgA31融合基因;双酶切证实Eg95-EgA31融合基因成功插入pGEX-1λT中,SDS-PAGE分析显示表达产物为分子质量单位约为62.5 ku的重组蛋白,与预期结果一致,表达的蛋白约占菌体总蛋白的18%;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蛋白能被细粒棘球蚴感染鼠血清识别.结论 成功构建了细粒棘球绦虫重组质粒pGEX-Eg95-EgA31,该质粒在大肠埃希菌BL21中获得了高效融合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特异的抗原性.

  • 包虫病诊断抗原分子Eg-00512的筛选、重组表达及抗原性鉴定

    作者:佟雪琪;赵殷奇;李子华;朱明星;王浩;赵嘉庆;宋佳卉;牛楠;徐士梅

    目的 筛选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抗原分子Eg-00512,并进行重组表达、纯化及免疫特性鉴定,以期作为棘球蚴病特异性诊断抗原. 方法 对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CHGCS)发表的细粒棘球绦虫4个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谱数据进行差异比较分析,筛选仅在原头蚴阶段特异表达的基因Eg-00512;利用DNAStar软件包对其编码蛋白Eg-00512进行抗原表位分析;选取合适的序列片段作为目的片段,构建基因工程菌株Eg-00512/pET-24a/BL-21,经诱导表达、纯化获得重组蛋白rEg-00512.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免疫组、佐剂对照组、PBS对照组,分别经皮下多点注射重组蛋白、PBS+弗氏佐剂和PBS,2周后加强免疫一次.分别于免疫前,第一次免疫后2、4周每组小鼠尾静脉采血,免疫后5周摘眼球法采血,采用ELISA检测各时间点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变化;以该血清为一抗,采用Western blot分析重组蛋白的免疫反应性. 结果 筛选出仅在细粒棘球蚴原头蚴阶段高表达的Eg-00512基因.该基因编码203个氨基酸,分子质量单位为23 ku,其抗原表位主要位于1-15、55-93、111-119、126-149、166-194和199-202氨基酸残基及其附近.成功构建基因工程菌株Eg-00512/pET-24a/BL-21,经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rEg-00512.重组蛋白rEg-00512纯化后免疫小鼠诱导产生特异性IgG抗体,其中免疫5周时抗体达高水平A450值为1.807±0.767,与佐剂对照组0.111±0.014和PBS对照组0.132±0.024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显示,该重组抗原可被免疫鼠抗血清及细粒棘球蚴原头蚴感染鼠血清识别,而不与正常小鼠血清反应. 结论 成功筛选并获得重组蛋白rEg-00512,该蛋白具有较好的抗原性,可作为棘球蚴病免疫诊断候选抗原.

  • 细粒棘球蚴MKK1和MKK2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诱导表达

    作者:张传山;杨乐;王丽敏;李亮;王俊华;吕国栋;林仁勇

    目的 分别构建细粒棘球蚴(Eg)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MKK1和MKK2基因原核表达载体,诱导表达并纯化EgMKK1和EgMKK2蛋白.方法 采集绵羊肝脏感染的Eg原头蚴,Trizol法提取原头蚴总RNA,反转录PCR分别扩增EgMKK1和EgMKK2基因片段,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经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后转化大肠埃希菌感受态细胞BL21,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采用镍柱亲和层析法纯化蛋白,并进行SDS-PAGE分析.结果 测序证明pET28a EgMKK1和pET28a-EgMKK2原核表达载体构建正确,在37 C经IPTG(终浓度1 mmol/L)诱导可表达EgMKK1和EgMKK2蛋白,分子质量单位分别为44.96 ku和64.01 ku,与理论值相符,且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表达产物纯化后的可溶性蛋白EgMKK1和EgMKK2含量分别为0.64 mg/ml 和 1.2 mg/ml.结论 成功构建了MKK1和MKK2基因原核表达载体,表达蛋白可用于动物免疫,为研究EgMKK1和EgMKK2在Eg体内的生物学作用奠定了基础.

  • 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Deforlimus体外抗细粒棘球原头蚴作用的研究

    作者:木扎拜尔·木合塔尔;郑海亚;李亚芬;吕国栋;罗兰

    目的 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抑制剂Deforlimus体外抗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作用. 方法 分别用100、50、25、12.5 μmol/L、6.25和3.125 μmol/L Deforlimus体外干预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4d,采用伊红染色法检测原头蚴活性,绘制存活率曲线;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干预组原头蚴的表面和内部超微结构变化.实验设空白对照和溶剂对照. 结果 100、50、25、12.5、6.25和3.125μmol/L Deforlimus干预4d原头蚴存活率分别为(3.53±0.98)%、(15.67±2.59)%、(19.14±1.96)%、(26.47±2.18)%、(33.78±1.75)%和(37.96±3.57)%,与空白对照组(95.10±0.68)%和溶剂对照组(94.41±0.8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原头蚴的存活率与Deforlimus浓度和干预时间成反比;扫描电镜观察100 μmol/L Deforlimus干预组原头蚴吸盘变形,顶突结构缺损,微毛损伤甚至消失. 结论 mTOR抑制剂Deforlimus具有体外抗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作用,是一种潜在的抗包虫病药物.

  • 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节可溶性抗原对树突状细胞表型分化及分泌炎症因子的影响

    作者:潘伟;孙芬芬;郝文婷;李向阳;汤仁仙;沈玉娟;郑葵阳

    目的 研究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节可溶性抗原(protoscolex soluble antigens,PSA)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表型分化及分泌炎症因子的影响,探索寄生虫对宿主免疫逃避的机制. 方法 运用免疫磁珠从健康BALB/c小鼠脾脏中分选DC,分别加入PSA(10 μg/ml)、LPS(1 μg/ml)、PSA(10 μg/ml)+LPS(1μg/ml)以及等体积PBS进行刺激24 h,收集细胞及培养上清,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活化分子的表达水平,并采用流式液相多重蛋白定量技术检测细胞因子分泌情况. 结果 PSA组DC表面表达CD40,CD80,CD86,MHCⅡ的比例为(42.33±0.59)%、(71.08±1.61)%、(73.63±5.31)%、(70.20±1.01)%,较PBS组的(29.1±8.14)%、(48.81±1.69)%、(37.37±2.57)%、(26.83.08±3.55)%均明显升高(P<0.05),较LPS组的(61.33±4.73)%、(81.23±2.03)%、(85.40±1.57)%、(86.86±2.0l)%均显著降低(P<0.05).PSA组培养上清中IL-6、TNF浓度为(53.67±6.23)pg/ml、(405.10±5.78) pg/ml,较PBS组的(9.44±4.06) pg/ml、(139.35±45.86) pg/ml、均显著升高(P<0.05),较LPS组的(48.23±7.85) pg/ml、(471.40±61.07)pg/ml均显著降低(P<0.05);且PSA+LPS组IL-6、TNF浓度为(73.42±8.00) pg/ml和(508.54±20.68),较PSA组、LPS组显著升高(P<0.05). 结论 PSA能促进DC活化及炎症因子释放,从而诱导机体产生正向免疫应答.

  • 细粒棘球绦虫核糖体蛋白S9基因克隆鉴定及其在不同发育阶段表达分析

    作者:肖云峰;刘辉;吕国栋;赵军;高惠静;李娟;王建华

    目的 克隆鉴定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核糖体蛋白S9基因,分析其在细粒棘球绦虫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情况.方法 从已构建的cDNA文库挑选基因,克隆EgRPS9基因并对编码产物的理化性质、功能位点、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域进行预测和分析,通过RealTime-PCR检测RPS9基因在细粒棘球绦虫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情况. 结果 通过各种生物数据库对EgRPS9基因进行预测并测序,显示该基因具有完整开放阅读框,大小为564 bp,编码188个氨基酸,预测分子质量单位为22.0 ku,等电点为10.32.SMART保守功能区域分析发现该基因第107~149个氨基酸为40 S亚基S9结构域S4超家族.通过多序列比对发现该基因具有较高的保守性,进化树结果表明该基因与曼式血吸虫、日本血吸虫及华氏睾吸虫亲缘关系较近.Real time-PCR检测原头蚴和囊泡RPS9基因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16和1.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成功克隆出细粒棘球绦虫40S亚基RPS9新基因,该基因在细粒棘球绦虫不同发育阶段均有表达.

  • 细粒棘球绦虫EgAgB8/1重组抗原和EgAgB8/1-EgAgB8/2重组嵌合抗原的表达及血清学诊断价值的比较

    作者:古力帕丽·麦曼提依明;马海梅;吾拉木·马木提;陈洁;陈璐;丁剑冰;马秀敏

    目的 诱导表达并纯化细粒棘球绦虫EgAgB8/1重组抗原和EgAgB8/1-EgAgB8/2重组嵌合抗原,比较两个重组蛋白对囊型包虫病(CE)的血清学诊断价值.方法 IPTG诱导转染至E.coli BL21(DE3)LysS的pET32aEgAgB8/1和pET32a-EgAgB8/1-EgAgB8/2重组原核表达质粒,表达和纯化EgAgB8/1重组蛋白和EgAgB8/1-EgAgB8/2重组嵌合蛋白,用SDS-PAGE电泳分析鉴定重组蛋白,并通过超声裂解法进行纯化,以CE病人及囊虫病人血清为一抗,Western blot法检测两个重组蛋白免疫反应性.结果 细粒棘球绦虫重组抗原pET32a-EgAgB8/1和pET32a-EgAgB8/1-EgAgB8/2重组原核表达质粒得到成功诱导表达,经SDS-PAGE电泳分析,重组蛋白分子质量单位为28 ku和38 ku;Western blot结果 表明,EgAgB8/1重组蛋白和EgAgB8/1-EgAgB8/2重组嵌合蛋白均能被CE病人血清特异性识别,16份CE病人血清中,以EgAgB8/1重组蛋白为抗原时11份阳性,以EgAgB8/1-EgAgB8/2重组蛋白为抗原时13份阳性;用EgAgB8/1和EgAgB8/1-EgAgB8/2重组蛋白检测12份囊虫病人血清,分别有5份和3份阳性.结论 EgAgB8/1-EgAgB8/2重组嵌合蛋白具有抗原特异性,对囊型包虫病的血清学诊断价值优于EgAgB8/1重组蛋白.

  • 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水通道蛋白编码基因的转录组分析

    作者:范俊杰;吴宏烨;李锴;叶彬

    目的 应用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编码基因转录特征及其在细胞代谢通路中的作用. 方法 应用RNA测序(RNA-seq)技术对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进行转录组测序.从原头蚴样品中提取总RNA,纯化mRNA并制备链特异性文库,通过Illumina Hiseq X测序平台对RNA进行测序,然后对原头蚴的AQPs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然后将过滤后序列(Clean Reads)与公共数据库进行BLAST比对.将检测样品与NCBI的参考基因组的序列比对,进行基因表达量分析、可变剪接预测分析及新基因的发掘,查找细粒棘球绦虫水通道蛋白基因型和转录本. 结果 测序获得6.73 Gb Clean Reads,Clean Reads与BLAST比对显示11 593条单基因簇得到功能注释;从检测样品中发掘新基因513个,其中286个得到功能注释;发现细粒棘球绦虫水通道蛋白共5个基因型、8个转录本. 结论 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存在AQPs,该蛋白是定位在细胞膜上的主要内在膜蛋白家族成员,主要参与胆汁分泌代谢通路Ko04976、碳酸氢盐代谢通路Ko04964,可作为细粒棘球蚴病治疗的药物靶点.

  • 细粒棘球绦虫AgB5抗原表位的生物信息学预测

    作者:刘学磊;刘玉梅;曹文艳;兰希;彭珊珊;王倩;丁剑冰;马秀敏

    目的 应用计算机在线预测软件分析细粒棘球绦虫AgB5抗原蛋白的二级结构,预测其可能形成的B细胞表位和T细胞表位,为研制安全、高效的新型包虫病基因疫苗奠定基础,也为包虫病的免疫学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计算机在线预测软件SOPMA对细粒棘球绦虫AgB5抗原蛋白的二级结构进行预测和分析;采用LEPS和ABC Pred网络软件结合其表面特性、亲水性、柔韧性、可及性、可塑性等对其B细胞表位进行预测和分析;采用IEBD和SYFPEITHI在线软件对细粒棘球绦虫AgB5抗原蛋白的MHC-Ⅰ类HLA-A 0201限制性T细胞表位进行预测和分析.结果 采用计算机在线预测软件预测细粒棘球绦虫AgB5抗原蛋白的二级结构中α螺旋结构占76.47%,β-折叠占5.88%,无规则卷曲占17.65%.结合其表面特性、亲水性、柔韧性、可及性以及可塑性等分析得出分值较高的3个B细胞表位区域,分别为:6~14、28~33和48~52氨基酸序列,较易形成B细胞表位;通过MHC-Ⅰ类HLA-A 0201限制性T细胞表位分析得出分值较高的4个T细胞表位区域,分别为:9~13、24~29、38~45和51~59氨基酸序列,较易形成T细胞表位. 结论 通过生物信息网络技术方法分析确定细粒棘球绦虫AgB5抗原蛋白分别存在3个B细胞抗原表位和4个T细胞抗原表位,可为细粒棘球绦虫AgB抗原性研究和高效表位疫苗研发提供参考,为临床包虫病的免疫诊断、药物治疗提供新的靶标.

  • 家犬粪便中的细粒棘球绦虫DNA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作者:张亚楼;温浩;马旭东;苗玉清;陈雪鸿;姜涛;张春;刘辉

    目的 建立检测家犬粪便中细粒棘球绦虫DNA的PCR方法,为开展流行病学监测提供检测手段.方法 犬粪经液氮反复冻溶后提取DNA,PCR扩增编码细粒棘球绦虫12s rDNA检测该靶DNA片段(255 bp). 结果10只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犬,8只(体内成虫数>80条)阳性,2只(体内成虫数分别为4条和5条)阴性.4只未感染家犬粪样及其他3种绦虫DNA样本均为阴性.结论 初步建立了灵敏、特异的检测家犬粪便中细粒棘球绦虫的PCR方法.

267 条记录 1/14 页 « 12345678...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