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穴位贴磁治疗慢性咽炎
治法:穴取天突、双侧太溪.选用直径为6 mm、厚2mm、800 GS的磁片,用标准磁极分出N、S极,先将备好的15 mm×15 mm的胶布贴于S极面,再用15 mm×15 mm的单层纱布置于N极面,使磁片边缘的胶布与纱布粘紧;将磁片的N极面对准穴位,再用60 mm×6 mm胶布2条交叉固定磁片,每天更换一次胶布粘贴皮肤的位置,以减轻胶布对皮肤的刺激(磁片不必更换),连续15天为一疗程.对胶布过敏者改用它法.
-
一种应用吸痰管固定胃管的新方法
鼻饲是临床上各个科室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对于不能经口进食病人的营养供给非常重要.而传统的胃管固定法多采用胶布粘贴于面颊的方法,容易因时间过久、出汗等原因导致黏度下降,胃管容易移位、脱落.而改良的用小绳拴系胃管后再挂至耳后的方法,又有不易清洁及长时间使用容易造成面部及耳周皮肤的破溃,增加病人的痛苦也会影响胃管使用,同时也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我科从2007年开始使用了一种新式胃管固定法,收效显著.
-
输液排气管在留置胃管患者中的应用
临床为患者下胃管时,护士多以胶布将胃管近鼻处缠绕,并用胶布粘贴于患者脸上,给患者带来不舒适感,也不美观,同时胃管容易脱出.如果改用棉绳固定胃管,能防止胃管脱出,减少胶布的粘贴,但棉绳在患者耳廓后,容易摩擦患者皮肤,有时患者出汗多时,棉绳宜被浸湿,同样会使患者不舒适.我科在下胃管时将棉绳穿入排气管中,效果非常满意,现介绍如下.
-
改良工形胶布加挂耳巧固定鼻胃管
胃肠减压及吞咽困难的患者中,留置鼻胃管是常见的护理操作技术。在多年的护理工作中,笔者观察鼻胃管长100~120cm,实际置入患者体内只需45~55cm,50~60cm的管道外露。长期卧床的危重病患、外出检查或脱离床面做肢体功能锻炼的患者,常发生鼻胃管牵拉或脱落;甚至因脱落,持续营养泵泵入的患者发生窒息,成为护理工作安全隐患。以往常用方法是白色胶布粘贴:先用胶布将鼻胃管交叉在鼻翼两侧,后用胶布将体外导管粘贴在患者脸颊或固定于耳廓,但经常脱落,也不美观。我科自2015年2月份至今,采取改良“工”形胶布固定加巧用废弃的连接管固定体外多出的鼻饲管,效果满意,减少了意外拔管的风险、经济实用,受到护理人员及患者、家属的欢迎,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
压力传感器的固定方法
在进行中心静脉压或有创动脉压监测时,需要固定压力传感器,以往我们都是将压力传感器用胶布粘贴于病人身体的位置.但因传感器有一定体积,很容易脱落,影响监测数值的准确性,下面介绍一种压力传感器新的固定方法.
-
制作一种简易小便器
取一个1.5升的空汽水瓶,裁去上1/3,将截面斜剪成椭圆形,以增加与皮肤的接触面积.用布胶布粘贴裁剪边缘,以防止擦伤皮肤,并减少患者不适感.当病人有尿意时,分开病人双腿将其扣于会阴部,贴紧皮肤,尿液将流至瓶中.对于中、轻症患者可自行放置该种简易便器,对于重症患者可由护士或家属协助.该方法经济实用,适宜于长期卧床、行动不便的病人.既可减轻患者翻身之苦,又避免陪护者抬起病人之劳,且尿液不外溢,深受患者及家属好评.
-
胶布粘贴手指悬吊牵引整复桡骨远端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是骨伤科常见的创伤。整复时一般需2~3个医生操作,且人手牵引费力,牵引力不均衡,维持时间不持久,术者体力容易疲倦。曾有人设计了手指牵引器,但整复桡骨远端骨折时难以重点牵引大鱼际处而使用不满意,且多数医院医生无此手指牵引器。为了更有效、更容易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本人设计了胶布粘贴手指悬吊牵引,用于桡骨远端骨折及其它上肢骨折的牵引复位。1 临床资料 本组120例,男性39人,女性81人,年龄24~95岁,伤者多为老年人。受伤时间10min至10d。本组病例全部采用了胶布粘贴手指悬吊牵引整复。
-
改良人工气道固定方法在气道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直接置人气管或经上呼吸道插入气管所建立的气体通道.建立人工气道的病人可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意识障碍或烦躁不安而无意识的拔管[1],其发生率占机械通气病人的3%~16%[2,3],而固定不良也是导致导管脱出的重要原因之一[4,5].此外,由于长时间的固定,容易造成病人的皮肤过敏、耳郭压疮、面部皮肤破损等并发症.在临床实际应用中,我院使用了1种新的人工气道固定方法,较之传统使用胶布粘贴及单根寸带的固定方法,固定更为牢固,减少或避免耳郭压疮及面部皮肤破损.
-
乙醇临床新用途
临床护理人员为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常用记号笔在输液瓶上记录病人的姓名、床号、输注的液体、名称及剂量.但由于病情变化需停改液体时,输液瓶上遗留的墨印以往常用胶布粘贴或用记号笔写"DC",这两种方法都存在一定缺点:胶布粘贴,造成浪费;用记号笔写"DC",容易引起医疗纠纷,如果"DC"不清晰,护士查对不仔细,还可能导致差错事故.
-
自制标本标签
软包装袋标签贴在临床科室应用广泛,但手术室批量包装箱内的标签贴常被护士随手丢弃.手术室标本袋上的标签通常以胶布代替,手工填写,胶布粘贴不牢,遇湿易丢失,且字迹湿后模糊不清,造成标本标示不清.手术室护士将批量包装箱内的标签用于贴标本袋,标签属自粘式,粘贴牢固,标示清楚,标签上附带姓名、床号等楣栏项目,给巡回护士工作带来方便,且减少平常丢弃造成的环境污染,工作省力,降低手术室费用.
-
防止氧气袋充气时引爆的方法
临床护士在为病人充氧气袋的过程中,有时会遇到一些紧急情况需要处理,易忘记关掉氧气开关,造成氧气袋爆破.为避免氧气袋爆破,护理人员在氧气导管的侧壁上剪一圆孔,用比圆孔略大的胶布粘贴.氧气袋充满时,由于气压过大,氧气就会从导管侧面小孔中逸出,避免氧气袋爆破.
-
胃管固定方法改良
胃管的固定目前多用胶布粘贴固定法固定,该法虽较简单,但因胶布存在许多弊端,如胶布遇热、汗液时其粘贴剂溶化,造成污垢聚积、松脱,且易引起皮肤过敏,影响病人舒适,从而导致非计划性拔管时有发生[1].为了解决上述因素的困扰和减少病人的痛苦.我科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胃管固定方法进行改良,可明显减少以上不足,在应用过程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一次性可调吸氧装置的研制及应用
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发现,现用的一次性吸氧装置有引起鼻粘膜损伤出血、胶布粘贴皮肤不适等,不适于长期吸氧及胶布过敏病人.为此,我院在1998年研制出一次性分流式鼻塞吸氧装置,经临床应用,受到了病人的普遍欢迎和认可.
-
自制压力传感器固定板在肝移植术后监护中的应用
肝移植手术复杂,时间长,病情变化快,术后有创压的测定十分重要,其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而有创压传感器放置位置的高低直接影响数据的测定.目前临床上常用针剂盒固定传感器后,或用胶布粘贴于患者前胸部,或散放在病床上,此法既影响有创压数据的测定,又影响美观.我们自制的传感器固定板应用于临床肝移植2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新型外固定式胃管的制作与应用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按常规插胃管用胶布固定后,经常会出现2种难以解决的问题,一是南于胶布粘贴不良及患者烦躁等原因,易出现胃管脱落,反复插胃管又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
自制女性会阴部托带
女性会阴部手术如阴式子宫全切术,会阴部撕裂伤修补术,直肠癌根治术等.术后包扎伤口,我们用胶布来固定敷料,通常,消毒剂消过的皮肤处胶布粘贴力差,不易粘贴,易脱落,起不到加压包扎的作用.同时,还存在胶布对皮肤的刺激作用.术后2,3 d,胶布粘贴过的皮肤处发红、痒,严重时皮肤苍白,起水泡,患者不自主地将皮肤抓伤.
-
护士形象与护士素质
护士的形象和素质是相互交融的,现在就根据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来探讨护士的形象和素质.护士的仪表在临床中的应用护士的仪表应以庄重、典雅为美,护士服装的洁白、干净、合体,给人以纯洁明快.高雅之感;衣领、衣边的平展与整齐,给人以端庄、稳重、平静之感.有的护士穿着自制服,但钮扣脱落以别针代替,或线缝敞开用胶布粘贴着等,都会呈现散漫、懈怠、疏忽之状,患者看了都会产生不信任心理.
-
可控性尿液引流袋在妇科肿瘤患者术后膀胱体操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评价自行研制的可控性尿液引流袋在妇科术后患者膀胱体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0例妇科术后需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用自行研制的可控性尿液引流袋控制尿液排放,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分为钳夹、胶布粘贴、线绳结扎3个小组,用传统方法控制尿液排放,观测操作时间及操作成功率.结果:除钳夹小组外,可控性尿液引流袋在操作时间、操作成功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可控性尿液引流袋可有效控制尿液排放,缩短操作时间,提高操作成功率,可在临床推广.
-
一次性新生儿口鼻面罩的研制
氧气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面罩加压给氧是新生儿窒息复苏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抢救新生儿生命的一项重要的急救技术.因此,是否及时准确的达到给氧的目的,对抢救新生儿生命,降低死亡率,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口鼻面罩有两种:一种是商品式面罩(厂家生);另一种是用稍厚废用的表格,如体温单横折卷成漏斗状,周围用胶布粘贴,边缘用剪刀剪成圆形,即纸筒式面罩.前者造价昂贵,须消毒后方能多次使用,不仅增加了患儿的住院费用,而且容易造成院内交叉感染;后者有怕水、怕折,且现用现做等缺点,如遇抢救患儿时,不仅延误抢救时机,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如遇患儿口吐羊水,容易浸润面罩,需随时更换,无形中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
胃管固定方法的改进
置胃管术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常用的基本操作.目前,进行鼻饲、手术前留置胃管时常用的胃管固定方法为:用胶布固定胃管于鼻翼及面颊部.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我们认为有以下不足:胶布粘贴于病人面部,造成病人不舒适;由于面部出汗胶布固定不牢,胃管容易脱出;头面部烧伤病人面部皮肤破损,胶布不宜固定.鉴于以上原因,我们对胃管固定方法进行了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