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壳多糖中药复方对生长期大鼠体重和血脂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壳多糖中药复方对生长期大鼠体重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分4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高脂对照组)、C组(壳多糖组)、D组(壳多糖中药复方组).饲养4周后检测各组动物体重等生长发育指标和血清脂质.结果:(1)体重和尾长:各组动物饲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尤其是C组明显,与A组和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2)TG:B组显著高于A、D和C组(P<0.05);D组TG低,与A、C组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3)HDL-c和HDL-c/TC:D组明显增高,与B组、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一定量的壳多糖摄入对生长期动物发育无影响,同时使血TG水平降低,壳多糖中药复方减肥降脂作用明显优于单纯使用壳多糖,并使HDL-c升高.
-
不同培养体系对鼠表皮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培养体系对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建立理想的调控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培养体系.方法 酶消化和Ⅳ型胶原快速黏附法获取鼠表皮干细胞.分别在普通培养皿培养、与几丁质膜生物支架材料共培养及以几丁质膜生物支架材料作为载体植入裸鼠体内培养等不同培养体系下观察表皮干细胞生长情况.普通培养和与几丁质膜生物支架材料共培养4周后,对比表皮干细胞克隆形成率的差异.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表皮干细胞以几丁质膜为载体植入裸鼠体内后4周表皮干细胞的增殖、分化情况.结果 表皮干细胞在普通培养皿培养3d左右,细胞开始克隆增殖;12 d左右融合成片;传代培养后增殖能力逐渐减低,融合成片时间逐渐延长,传代培养3~4代后细胞终末分化,失去增殖能力.几丁质膜生物支架材料培养表皮干细胞,2周后呈棋盘式集落生长,几丁质膜生物支架材料上有大量的表皮干细胞小集落,集落上有大量的增殖细胞附着生长,扫描电镜下见几丁质膜生物支架材料纤维直径约10 μm,以纤维为主,上下两层呈纵横排列成十字孔,孔间有大量表皮干细胞集落.几丁质膜生物支架材料培养表皮干细胞4周后,其克隆形成率明显高于普通培养皿培养[(12.6±2.7)%比(5.7±1.1)%,P<0.05].表皮干细胞几丁质膜生物支架材料植入裸鼠体内培养4周后,细胞大量增殖形成巢状排列,在表皮干细胞巢周围,可见有类似皮肤附件结构.结论 表皮干细胞在体外普通培养皿培养可增殖生长,但维持增殖时间较短;与几丁质膜生物支架材料共培养,可较长时间地维持表皮干细胞的增殖特性;植入体内后表皮干细胞大量增殖.
-
复方壳多糖组织工程皮肤的组织学特性
目的 评价制备的复方壳多糖组织工程皮肤在组织学方面的特性,为其修复皮肤缺损创面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高碘酸-希夫(PAS)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电镜,观察组织工程皮肤的组织学特征,包括表皮、真皮及两者的连接结构基底膜.结果 制备的复方壳多糖组织工程皮肤表皮细胞增殖活跃,分层分化良好,厚约150 μm,真皮层细胞生长正常,排列有序.PAS染色示真表皮间有均匀红染的条带出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Ⅳ型胶原、Ⅶ型胶原、层黏蛋白反应阳性,在电镜下可见角质形成细胞间大量桥粒,基底层内侧较多半桥粒,与机体皮肤结构相似.结论 复方壳多糖组织工程皮肤组织结构良好,符合新型皮肤替代物在治疗皮肤缺损时的组织学要求.
-
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的胶原蛋白代谢研究
目的检测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的细胞外基质成分--胶原蛋白的合成和含量的动态变化,为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的研究提供生物化学依据.方法利用壳多糖作为基质网架制备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用3H-脯氨酸掺入法测定胶原蛋白合成,Woessner法测定胶原蛋白含量.结果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胶原蛋白含量和合成能力呈上升的趋势.结论利用壳多糖作为基质网架制备的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具有合成和分泌胶原蛋白的能力.
-
组织工程化兔耳廓软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采用表面修饰过的壳聚糖(chitosan)-聚乳酸(polylacticacid,PLA)-聚乙内酯(polycrylactone,PCL)及牛跟腱胶原海绵作为支架培养组织工程化耳廓软骨的可行性,比较动态与静态两种不同培养方法对软骨生长的影响.方法将4周龄新西兰大耳白兔耳廓软骨细胞接种在20个壳聚糖-PLA-PCL及牛跟腱Ⅰ型胶原海绵支架上,将细胞支架复合物分为2组,动态组(样本量为10)采用旋转培养,静态组(样本量为10)采用静置培养.所有标本体外培养1周,裸鼠或兔皮下培养8周.分别于体外1周、体内4周及8周时取样行扫描电镜检查、大体及组织学观察以及免疫组化分析,测定软骨细胞数及细胞外基质中的Ⅱ型胶原含量.结果表面修饰过的壳聚糖支架上软骨细胞贴壁率高,细胞分化与增殖好;每个时段动态组生成的软骨细胞量及Ⅱ型胶原均较静态组多,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2种生物支架上均长出了组织工程软骨;裸鼠皮下较兔皮下形成的软骨更接近天然软骨.结论壳聚糖-PLA-PCL及牛跟腱胶原海绵是较理想的组织工程耳廓软骨的支架材料,动态培养更有利于新生软骨组织的生成;兔皮下仅能形成软骨样组织.
-
几丁糖填充玻璃体腔对兔眼内组织结构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几丁糖玻璃体腔填充对视网膜、睫状体、晶状体、角膜等眼内组织结构和眼压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青紫蓝兔12只,右眼为实验组,左眼为对照组,行玻璃体切除术后,玻璃体腔内注入医用几丁糖(实验组)和透明质酸钠(对照组),手术前后定期行裂隙灯显微镜及检眼镜检查并测量眼压,术后行组织学和透射电镜检查. 结果术后玻璃体腔内的填充物始终保持透明.视网膜平伏,未见视网膜脱离及增生.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各时间点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及透射电镜检查结果发现,实验组及对照组镜下表现无明显差异,角膜、睫状体、晶状体及视网膜均无异常. 结论几丁糖填充玻璃体腔内对眼组织结构无明显影响,也不引起眼压波动.
-
几丁糖防治结膜瘢痕与睑球粘连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2%医用几丁糖在角结膜碱烧伤后防治结膜瘢痕、睑球粘连及促进创面愈合中的作用. 方法 26只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数字法取21只制作兔重度角结膜碱烧伤模型,设右眼为几丁糖治疗组,左眼为模型对照组;另5只兔按随机数字法取5只眼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角结膜碱烧伤后炎性反应、结膜瘢痕及睑球粘连发生情况.于烧伤后20、30 d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烧伤后30 d行天狼猩红染色比较结膜组织中胶原含量和纤维化瘢痕情况.结果医用几丁糖治疗组较模型对照组结膜修复快,结膜瘢痕和睑球粘连程度轻(u=2.1159,P<0.05);天狼猩红染色示烧伤后结膜胶原含量增高,瘢痕形成明显,但几丁糖治疗组瘢痕轻,胶原含量(Q=32.1450,P<0.01)和吸光度值(Q=22.4767,P<0.01)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结论几丁糖可减轻角结膜碱烧伤后结膜瘢痕与睑球粘连的形成.
-
壳多糖拮抗TNF促进兔主动脉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粘附作用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TNF)对体外培养的兔主动脉内皮细胞(RAEC)与单核细胞(MC)粘附的影响及壳多糖的拮抗作用.方法:通过测定MC髓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方法,对粘附于RAEC单层上的MC进行定量.结果:TNF在5-500U.ml-1时诱导RAEC与MC的粘附,TNF浓度为250U.ml-1时促粘附达大值(81.98%).TNF与内皮细胞共育1h,即可明显促进粘附作用(66.8%),4h时达大刺激效应(77.5%).壳多糖在浓度为20~2000mg·L-1时,呈剂量依赖性地拮抗TNF诱导的粘附作用,在2000mg·L-1时抑制率达22.99%.结论:壳多糖具有抑制由TNF诱导的RAEC与MC粘附的作用.
-
壳聚糖膜在青光眼非穿透滤过手术中应用的动物实验
目的:观察壳聚糖膜在动物非穿透性滤过手术中应用的组织反应以及降眼压效果等.方法:壳聚糖膜来源于雪蟹壳.新西兰大白兔 18 只 36 眼,随机分为三组;A、B组各 15 只眼,C组 6 只眼;A组行NPFS联合壳聚糖膜巩膜瓣下植入,B组单纯行NPFS,作为手术对照,C组 6 只眼不做手术,为正常对照.术后观察眼压、炎症反应、结膜滤泡等.并分别于 1,2,4,10,20 周取标本行组织学检查.结果:术前各组平均眼压为(4.27±0.07) kPa,术后 20 周A组平均眼压为(1.93±0.30) kPa,B组平均眼压为(3.52±0.56)kPa,C组平均眼压为 4.40 kPa,三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A、B、组术后 10 周炎性反应基本消失,两组无差异.A组 20 周植入物无明显吸收,但植入材料有断裂现象,其周围有组织间隙和滤泡存在,无明显纤维组织增生,B组组织结构基本恢复正常,稍有紊乱,未见组织间隙和滤泡.A、B两组嗜酸性粒细胞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壳聚糖作为非穿透性滤过手术的植入材料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有一定抑制纤维组织增生的作用,能够有效维持滤过,降眼压效果满意.
-
壳多糖抗肿瘤作用及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壳多糖(chitosan)广泛存在于低等植物菌类,藻类细胞,甲壳动物虾、蟹、昆虫的外壳和高等植物的细胞壁中,是由几丁质(chitin)脱乙酰基而获得.因其具有多种理化和生物活性而广泛用于医药、化工、食品、环境卫生等领域[1,2].我们对水溶性壳多糖进行了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及其免疫调节活性的研究.
-
以壳多糖为基质网架构建大鼠组织工程皮肤
目的探索以壳多糖为基质网架构建组织工程皮肤的可能性.方法将体外传代培养的大鼠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分别接种在预先制备的多孔三维壳多糖基质网架的两侧,经液-气界面培养,构建出复层人工皮肤.分别用光镜和电镜观测该复层人工皮肤的组织形态及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结果光镜下可见,本实验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由表皮和真皮构成.随着培养时间的推移,表皮逐渐成熟、分化,真皮逐渐形成,基质网架逐渐降解、被吸收,并由真皮细胞所分泌的细胞外基质所取代.结论以壳多糖为基质网架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在组织结构和代谢功能上与天然皮肤极为相似.
-
壳聚糖作为中枢神经系统支架材料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探索壳聚糖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孕14~16dWistar大鼠剖宫取胎鼠脑进行分离、培养,经巢蛋白、胶原纤维酸性蛋白、特异性烯醇化酶和半乳糖脑苷酯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获得神经干细胞,种植于壳聚糖膜和明胶膜表面培养,然后行巢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神经干细胞在壳聚糖膜和明胶膜表面的贴附、生长和分化状态,以及壳聚糖、明胶的降解速度.结果从胎鼠大脑分离获得的神经干细胞,巢蛋白染色呈阳性反应,可分化形成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分化细胞分别呈胶原纤维酸性蛋白、特异性烯醇化酶和半乳糖脑苷酯染色阳性反应.神经干细胞接种后12h即贴附于壳聚糖膜表面,24 h壳聚糖膜和明胶膜均贴附牢固;48h明胶膜表面神经球周围首先出现带突起的分化细胞,壳聚糖膜迟至生长第3天才出现.神经干细胞接种生长后第3天,壳聚糖膜部分降解,明胶膜完全降解;第4天膜表面长满分化细胞;第5、6天壳聚糖膜大部分降解,分化细胞部分死亡.结论壳聚糖与神经干细胞生物相容,具有促细胞贴附和分化作用,由于机械性能差,不宜作为中枢神经组织工程的结构性生物支架材料,但可以单独或者联合促贴附物明胶作为促神经干细胞贴附和分化的支架表面修饰剂.
-
303含电气石、熊竹提取物、壳多糖、海藻糖等的细胞激活剂
-
241 大戟中鞣质及相关化合物对酿酒酵母壳多糖合酶Ⅱ的抑制活性
-
壳聚糖温敏凝胶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作用
目的:观察壳聚糖温敏凝胶对体外培养的人牙龈成纤维细胞(GFCs)的生物学作用,为其局部应用于牙周病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人GFCs,制备50、10、2倍及20%4种浓度的壳聚糖温敏凝胶浸提液,并设立空白对照组.采用MTT法检测其对GFCs增殖状况的影响;碱性磷酸酶(ALP)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ALP活性以反映壳聚糖温敏凝胶对GFCs分化状况的影响.结果:在培养初期24 h,各浓度浸提液组与对照组比较,GFCs的增殖及ALP活性(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48 h后,各浓度浸提液组GFCs的增殖及ALP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5倍组对GFCs的增殖及分化状况的影响明显强于25倍组及10%浓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壳聚糖温敏凝胶有促进GFCs增殖的作用,能增强CFCs ALP活性,用于牙周病局部治疗,具有进一步的研究价值.
-
壳聚糖纳米粒子介导TFPI基因转染的实验研究
目的:评价壳聚糖纳米粒子携带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因子(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基因转染的效率及其细胞毒性.方法:制备壳聚糖纳米粒子-TFPI基因复合物,检测其粒度,zeta电位,包埋效率.以Lipofectamine2000为对照,观察血管平滑肌细胞系A10对壳聚糖TFPI基因纳米复合物的摄入速度和数量;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体外转染效果;应用噻唑蓝(MTT)评价壳聚糖纳米粒子的体外细胞毒性.结果:壳聚糖TFPI基因纳米复合物的平均粒径约为141 nm,zeta电位为6.8 mV;其DNA包埋效率和DNA含量分别为(98.8±3.4)%和(38.1±2.3)%.A10细胞的摄入和转染实验显示其效率与商品化的细胞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 2000相近,但是其毒性远低于Lipofectamine 2000.结论:壳聚糖纳米粒子可高效携带TFPI基因转染平滑肌细胞,而且对细胞基本无毒性.
-
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明胶网络复合材料在模拟体内环境中的特性及对兔桡骨缺损的修复
目的:考察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明胶网络复合材料在模拟体液中对微环境的影响及植入兔体内后对骨修复情况.方法:观察材料在模拟体液中的表面矿化及体系pH、Ca2+浓度的变化;将材料植入兔桡骨节段性缺损部位,考察其生物相容性及对骨折愈合的作用.结果: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明胶网络复合材料对机体微环境pH影响微小、表面矿化效果好,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性.结论: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明胶网络复合材料有望成为治疗长骨缺损的承力替代物.
-
壳聚糖在缓控释制剂中的研究进展
壳聚糖是甲壳素脱乙酰化得到的β,(1,4)-2-乙酰氨基-D-葡萄糖单元和β-(1,4)-2-氨基-D-葡萄糖单元的共聚物,后者含量一般超过80%.壳聚糖自从问世以来,在环境工程、食品、农业、生物技术、化妆品和医药等诸多行业得以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随着新型药物给药系统的发展,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成为研究的热点,尤其是在缓、控释制剂的研究中,壳聚糖以其优良的物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得到世界各国制剂研究者的关注.笔者综述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应用在缓、控释给药系统中的研究进展.
-
壳聚糖的制备工艺及与医用产品质量的关系
甲壳质又称甲壳素、几丁质、不溶性甲壳素、聚乙酰氨基葡萄糖等,是N-乙酰基-D-葡萄糖胺通过β-(1,4)-甙键联接的线性多糖,化学名为聚(1,4)-2-乙酰氨基-2-脱氧β-D-葡萄糖.壳聚糖是甲壳质的主要衍生物,又称为甲壳胺、壳多糖、几丁(聚)糖、可溶性甲壳素、脱乙酰甲壳素、粘性甲壳素、聚氨基葡萄糖等,化学名为聚-2-氨基-2-脱氧-β-D-葡萄糖[1].一般把脱乙酰度在70%以上的称为壳聚糖,70%以下的称为甲壳质.
-
一种透明型连续性明胶/壳多糖烧(创)伤敷料的研制方法
壳多糖是甲壳素脱乙酰基衍生而来的可溶性物质,是一种天然的聚阳离子多糖,具有对人体无毒、无害、生物相容性好可被生物降解等优点,近年来已成为医药化工等行业研究热点.但其降解时间较长,为了缩短膜的降解时间,本文采用与易降解的生物材料明胶混合制膜的方法,研制了明胶/壳多糖混合膜.明胶是动物胶原经温和断裂后的产物,主要成分是胶原、少量的蛋白多糖及某些有机成份.选择两种材料复合,利用各自优点,探索开发出一种适合于皮肤创伤敷贴的外科使用膜材.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