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论滋阴药在湿热病证中的运用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提出湿温病“禁润”一说,认为湿温初起“润之则病深不解”.据此后人在湿温及湿热病论治时,多畏阴柔滋润之药会导致病邪入里而难治,对滋阴药的使用与否往往存在争议.临证中湿热、湿温兼见阴伤者并不罕见,故据多位名医之论述并结合笔者临证观察与导师临床经验,认为湿热、湿温并非禁用滋阴药,且合理使用滋阴药有助于除湿热,并对湿热病证兼夹“阴虚”之机理进行论述,探讨了滋阴药在湿热病证中的运用原则和方法.
-
六味地黄丸应为滋阴利水剂
六味地黄丸世人都谓其为滋阴补肾之方,而忽视了其利水渗湿之功.首先,从组方机理看,方中是以熟地滋补肾阴为主药;辅以山萸肉、怀山药健脾补肝肾养阴而涩精;又以泽泻去肾之湿浊,茯苓淡渗脾湿,丹皮清泄虚火,共为佐使.用药以滋阴药为主辅,化湿祛浊药为佐使,则其功效应是以滋阴补肾为主兼有利水化湿作用.
-
六味地黄丸分组治疗30例糖尿病临床观察
六味地黄丸是滋阴补肾的古方名药,用于头晕目眩、腰膝酸痛、心烦失眠、耳鸣口干、手足心热、神疲倦怠等症状.在组成上,尽管六味地黄丸是一滋阴补肾方剂,但有"三补三泻"之说,它在选药组方上,并不一味堆积滋阴之品,而是在用三个滋阴药的基础上,又用三个"泻"药对其进行节制,不是滥补、腻补、傻补,而是攻补兼施,阴中求阳,在中药中可谓绝无仅有.
-
六味地黄:群雄逐鹿谁胜出
六味地黄丸是滋阴补肾的古方名药,适应中医学的阴虚症候,即头晕目眩、腰膝酸痛、心烦失眠、耳鸣口干、手足心热等.其制剂分为汤剂、小蜜丸、大蜜丸、口服液、浓缩丸、硬胶囊与软胶囊.六味地黄丸自古有"三补三泻"之说,它在选药组方上,并不一味堆积滋阴之品,而是在用三个滋阴药的基础上,又用三个"泻"药兼制之,不是滥补、腻补、傻补,而是攻补兼施,阴中求阳,中药中可谓绝无仅有.
-
百合能治什么病
百合是一种传统滋阴药,它含有生物碱、淀粉、蔗糖、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泛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及钙、铁、钾、磷等无机元素.百合还含有大黄素、豆甾醇和β-谷甾醇等成分.临床上,百合主要用于神经衰弱、肺虚干咳、咳血、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水肿、小便不利、心悸、失眠及热性病后期产生的精神不宁、神志恍惚,亦可用于癔病和妇女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还认为,百合系补肾培元之品,具有抗衰延寿作用.百合的食用方法很多,下面介绍一些,供用时参考.
-
《妇人规·经脉类》滋阴药配伍应用浅析
通过归纳剖析《妇人规·经脉类》中滋阴类药的配伍,认为张景岳在月经病的治疗中滋阴药的配伍应用广泛灵活,阴虚者滋补五脏精血,配伍活血化瘀药寓消于补以防克伐正气,配伍温阳药阳长阴生以温养气血,配伍清热药养液生津以顾护阴津,配伍补气药益气固血以塞流复旧,体现了其调经重滋阴固本的思想。
-
4种滋阴药含药血清的免疫调节作用的比较研究
目的:考察4种滋阴药六味地黄丸、二至汤、二冬汤、一贯煎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在体外,用4种滋阴药含药血清干预ConA/LPS诱导的T、B淋巴细胞的增殖,并测定IL-2的分泌情况;结果:4种滋阴药含药血清对ConA/LPS诱导的T、B淋巴细胞增殖均具有促进作用,其中二冬汤含药血清随给药浓度的增加其增殖效应也增加,除一贯煎未能促进LPS诱导的大鼠B淋巴细胞分泌IL-2,其余组都可以诱导分泌IL-2.结论:4种滋阴药均能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其中二冬汤的作用强,二至丸、六味地黄丸次之,一贯煎的作用弱.
-
滋阴药在痰证治疗中的应用
痰为人体津液代谢失常而形成的一种病理产物,对其治疗素有"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及"痰为阴邪,非阳莫化"之论.众医家延循此说,在治疗痰证时多用辛温燥烈之品,慎用禁用滋阴药物.
-
祛痰用滋阴药病机探赜
通过对古代祛痰名方的研究,发现滋阴思想在许多祛痰名方中均有体现,选取有代表性的方子,并简要分析方中滋阴药的作用,结合历代医家观点,从总体在审证求因、 治病求本,以防伤阴之弊,阴中求阳、 以补为消,增水行舟等方面阐述滋阴药在祛痰中的作用,提高祛痰用滋阴药更深层次的认识.
-
新加黄龙汤眼科新用36例
采用新加黄龙汤(元参、生地、麦冬、当归、甘草、人参、大黄、芒硝等)治疗麦粒肿扩散、眶蜂窝组织炎、泪腺炎36例,有效率100%,36例均为抗菌素治疗无效的患者,表明此法可以应用.
-
金匮肾气汤加减在内科疾病中的应用
金匮肾气汤是仲景<金匮要略>著名方剂之一,是足少阴厥阴之主方.具有滋阴助阳.以六味滋补肾阴,桂附温补肾阳,少量温肾药于滋阴药中,其实质是以阳生阴长,使肾气振奋,所谓"益火之源"之治法.金匮肾气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水火并补,阴阳协调,邪去正复,肾气自健.笔者应用金匮肾气汤,随症加减,在治疗内科疾病,有显著疗效.
-
阴中求阳临床运用心得
张景岳曰:"故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阴中求阳,是张氏提出的扶阳大法,指在运用补阳药的同时重用滋阴药,目的在于水中生火,少火生气.笔者运用阴中求阳法,疗效较佳,现报道如下.